人的心念有三觀、五常、甚至更多,而其中,世界觀將決定你的成就;普通人講遠見,見識,見世面,其實這些都是世界觀的起步,活到老學到老,見得多了,然後你就會發現原來沒有永久的人,沒有不變的人,你在成長的道路上,往往在豎立新的三觀,甚至,未來的你總會否定現在的你。

世界觀,就是學習命理、風水的第二課;你可以說你擁有這方面的興趣愛好,這可能是你的先天五行或者後天五行影響的,但是愛好只是愛好,愛好和特長之間,差得是系統性的學習,差的是知識的積累,差的是時間的沉澱,差的是一位老師引你入門,入門,這就是門外漢和內行人最大的區別,一步之差,天差地別!

道家世界觀講究的是宏觀思想,也就是萬物皆有可能,有教無類。佛門中講一花一世界,一樹一人生,我們作為人,體內有細胞,細胞也有他們自己的思維和運作方式,我們也可能只是某些人體內的細胞,甚至地球也只是一個大細胞,已知宇宙和未知宇宙加起來才是一個人的體內,這樣想一想,世界究竟是什麼?

有先輩說過,世界無中生有,有曰道,道生萬物。道德經講: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也就是說,認知才有了大道,才有了有,未認知未定義的就是無,這樣一來,就回到了原點,一切都有可能,這個是因為一切都不清不楚,而不清不楚之中,只有定義了一個大道,認同了這個大道才有了一切,才有了現實,無中生有,現實是如此,而人,只有擁有這種思想的人,才能接近與道,也才能慢慢成就自我,也才能學習道和五行規律。

這種世界觀,是最需要培養和深度沉澱的,當興趣愛好和研究的人,最多能掌握皮毛,這就是道心,甚至可以說的有些中二青年症狀,不過可以明說的是,道在生活中,源於生活可以學道,基於現實才是道,道不是虛無縹緲的,第一課的時候就說了,有體質五行,沒有實體五行就不是人了,而我們擁有這種世界觀也是一樣,不能離開實體五行,不能脫離現實,最合適的說法,就是道家說的修道,為人處世的一種心境,畢竟每個人的追求是不一樣的,你追求這種生活,才能擁有這種世界觀,這也是基本,不然最多也就只能是門外漢,只能到達見識的程度。

世界觀,進一步就是道心,中間的就是定性,培養你的世界觀,慢慢定好你的性,一般從小接觸的人都可以在24歲的時候就完成,這樣一來,25歲之後你學習道家各種玄妙東西的時候就不會對自己產生太多的影響,畢竟心境在那裡,道心就是根本,心不亂,性不斷,形不垮,方能成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