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言「母慈子孝」,可知先有慈祥的母親再有孝順的子女。做子女的孝順父母是本分,可做父母的也得體諒子女的不容易。
「爸,多多少少你也吃點兒吧,您不是愛喝粥嗎,你看這小米粥澄黃,來一碗唄?」小娟苦口婆心,一邊勸著臉上有怒氣的老人,一邊給懷裡兩歲的小奶娃餵著粥,一邊又催促著正上高一的大寶帶好作業出門。真是一個頭兩個大,小娟恨自己不能像哪吒一樣,生出三頭六臂來。
老人是小娟的爸爸,小娟五六歲就跟村裡一個寡婦跑了,幾十年裡都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的。小娟媽也是命苦,辛苦拉扯小娟長大,好容易小娟能掙錢能回報的時候,得了場大病死了。今年開春,小娟爸回來了。原來那寡婦的兒子長大了只認養自己媽,不肯認他這便宜爸。所以小娟爸就被掃地出門了。村委會天天聯繫小娟,小娟的男人在政府單位做個不大不小的領導,怕名聲不好聽,就把小娟爸接回了家。反正小娟男人經常出差,家裡也是小娟在操持。
本來養個老人也不算什麼,添副碗筷的事兒,可小娟爸實在是能作。頓頓要吃肉,還得由他的心情吃種類不同的肉。小娟照顧一個上高中的大寶一個剛兩歲的二寶累得要死要活,他不說搭把手就算了,還總是添亂作妖。小娟和他沒什麼父女情感,卻怕他出去敗壞自己男人的名聲影響前途,總是賠著小心,客客氣氣。
「爸,您嘗嘗這蒜苔炒肉,是您愛吃的口味兒不?」小娟夾了一筷子菜放在老人碗裡。老人卻不動筷子:「這誰家的做法?炒菜不放辣椒怎麼吃?這肉絲切這麼細,怎麼吃?」小娟趕忙解釋:「小寶氣管不好,我炒辣椒會嗆著她,爸你先湊合吃點兒,晚上大寶不回家,咱去外邊吃牛排行不?」老人這才拿起筷子。
這哪裡是贍養老人?分明是請了尊大神在家裡上供。小娟暗自腹誹。轉眼到了下午飯點,小娟給小寶穿好衣服,正要帶著老人出門。大寶打電話來了,說有份試卷落在家裡沒帶要小娟送去。小娟趕忙給老人說:「爸,我給老大送份試卷,您能先等等嗎?或者我給您錢,您先在樓下吃點兒,下次再出去吃。」老人不情不願,嘴裡嘟囔起來:「這不就是騙人?一點兒都不孝順,真是生了個白眼狼。」剛巧小娟男人進了家門,聽聞事情經過以後,小娟男人對著老人說:「我和小娟都已經盡心伺候你了,你別太過分了!」
一直以來,小娟男人對小娟父親都是畢恭畢敬,他既怕老人出去敗壞自己名聲,也怕小娟多心以為自己容不下她的父親,可今天實在是忍不住爆發了。可沒想到,老人一聽竟不好意思起來。自從這次以後,小娟爸老實了許多。再也不對小娟挑肥揀瘦,有時候心情好,甚至還會幫著小娟照顧一會兒小寶。有時候大寶放假休息了,全家一起去吃老人最愛吃的牛排,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小娟的臉上多了笑容,小娟男人也鬆了口氣。
情感寄語:家有一老是寶。可老人們也要體諒子女的不容易,為子女著想。仗著對子女有生養之恩就作威作福,遲早會消磨掉子女的報恩之情,也不利於家庭和睦。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