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TAKER》惡魔介紹

2021-01-08 黎明伴星

《Helltaker》是Vanripper開發和發行的一款免費遊戲,可以在Steam上下載並遊玩。

你從夢中驚醒。在夢裡,你組建了惡魔娘後宮。而為了實現這個瘋狂的願望,你打開傳送門進入了地獄。

地獄之火仿佛要燒穿你的肺,而死亡在每一個角落恭候著你。這一切卻都看上去只存在於那種矯揉造作的遊戲中。無論如何,你已深陷地獄。

「只要為了惡魔娘,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1.Pandemonica——潘德莫妮卡

倦怠之惡魔

Pandemonica這個名字源於Pandmonium和Monica兩個詞的再造組合。而Pandmonium一詞最早源於英國詩人約翰·彌爾頓(John Militon)的詩作《失樂園》(《Paradise Lost》)。由古希臘語"παν"——意為「所有」、"δαιμνιον"——意為「小惡魔」組成,全拼為」Παν-δαιμον-ειον「,現代英文譯為"all-demon-place",直譯為「惡魔聚集之地」。

某種意義上解釋了地獄客服人員和抖S的設定。作者設定中身為客服的Pandemonica在普通狀態下禮貌又古板,在有她的生存建議中會以非常正規的語氣給男主解釋,並且是唯一一個給出真正有用說明的角色,甚至在她的壞結局中會「彬彬有禮」地擰斷男主的脖子,且服裝設計更是非常經典的客服形象。

但客服也是一個非常累人且高度積累怨氣的工作,同時出於作者「這是個惡魔後宮遊戲」的想法,可能是Pandemonica常態是疲倦,喝咖啡解除疲勞以後又會變成「抖S」的原因。

「感謝您對地獄客戶服務的信賴。」

潘德·莫妮卡是玩家在地獄攻略的第一位惡魔女孩。

總是駝著背的潘德·莫妮卡擁有著一頭波浪形的頭髮,圓框眼鏡下也有著明顯可見的黑眼圈,這讓她的容貌像她的別名所暗示的那樣疲憊不堪。

遊戲裡初登場的潘德·莫妮卡看上去行為古板,不擅社交,但舉止優雅。從設定上原本充滿了遊戲男主角helltaker最喜歡的特質,但裡人格中卻擁有者殘暴的一面。

在遊戲後期,潘德·莫妮卡如果喝了咖啡後,她的眼神會變得銳利,頭上的惡魔角也會變大,別名也相應地變成了「殘酷惡魔」。

在這個形態下的潘德·莫妮卡如果發現有人煮壞咖啡的話,她倒是很樂意打壞對方的手指作為懲罰。

從詞源上看,潘德·莫妮卡的惡魔名Pandemonica很可能是「Pandemonium」和「Monica」的合成詞,其中Pandemonium從詞源上很可能是來自在早期的希臘語 "Pandémonium",大致可以翻譯為「所有惡魔的居住地」。

在西方三大詩歌,英國政治家、學者約翰·彌爾頓創作的史詩作品《失樂園》中,地獄首都的名字也被命名為Pandemonium,潘德莫尼。

在《失樂園》第一卷的結尾中,在被認為是財富和貪婪代表的惡魔馬蒙建議下,建築師穆西伯設計了萬魔匯集之處——潘德莫尼。

穆西伯在墮落前曾經是天堂宮殿的設計師。惡魔在大約一個小時之內就建成了潘德莫尼,但它遠遠超過了所有的人類宮殿或住宅,也被認為是由純金製成的。

然而潘德莫尼的空間可能相當狹小,因為在書中是這樣描述:成群結隊的惡魔們,每一隻比任何人類高,因為一個信號,惡魔們從泰坦大小的身形縮小到小於"最小的矮人",然後匯聚在萬魔殿潘德莫尼的大廳中。

2.Modeus——莫迪烏斯

色慾之惡魔

Modeus一詞則是直接來源於Asmodeus——阿斯蒙蒂斯。Asmodeus一詞最早源於聖經次經《特比特傳》(《The book of Tobit》),是該書中的惡魔之王,主要反面形象。然而這裡則採用了更常見的認知,即天主教教義七宗罪中的「色慾」(Lust)。在Peter Binsfield所著的《Binsfield的惡魔分類》中Asmodeus則作為了「色慾」的始祖惡魔。

儘管Binsfield的分類廣為人知,但其並不被天主教視作正統,這一點要注意。作者設定中Modeus的形象設計和常態立繪大幅度參考了18+演員的服裝風格和動作,而條紋毛衣更是戳中了某些人的XP。而「色慾」一詞還有「放縱自己的欲望」的含義,在遊戲中的體現為在Modeus的生存建議中,她會建議你跳過解謎,直接去攻略妹子。

有趣的是,身為代表「色慾」的惡魔,卻對人類常見的男女情感陌生,甚至難以理解和接受。其可能原因是」色慾「是指過於強烈的、不合乎道德的欲望,而由於正常情感不屬於該範圍所以無法理解。此外,這種設定可能也是很特別地捏他了很多遊戲中「惡魔只專注於自身欲望」的設定。

至於她的壞結局,當你滿足完了一個惡魔的欲望,你還有留下來的價值嗎?

「現在,這兒只有你和我...」

色慾惡魔莫德烏斯有著姣好的身材,《Helltaker》遊戲製作者之一的Vanripper,原本打算讓她的風格讓人想起一個廉價的情色演員,但後來因為友人關係放棄了這個想法。

莫德烏斯雖然性情看起來保守謹慎,但對浪漫等概念卻有些天真和純情,這表現在主線劇情結束後,玩家再次和她互動時,莫德烏斯正在閱讀一部浪漫喜劇。莫德烏斯以前從未聽說過浪漫,但認為這是古怪的題材,而當莫德烏斯被問到約會的相關問題時,她變得慌亂,並稱玩家為"墮落的變態"。

在遊戲尾聲的CG中,我們還會看到莫德烏斯喝醉酒之後,靠在遊戲主角身邊的畫面。莫德烏斯的惡魔名 "Modeus"詞源應該來自Asmodeus的變體,根據16世紀德國神學家彼得·賓斯菲爾德的惡魔分類,Asmodeus即阿斯蒙蒂斯是色慾的化身。

在15世紀由法國科蘭·普朗西所寫的《地獄辭典》一書中有描繪阿斯蒙蒂斯的外貌為擁有吐火的人、公牛、綿羊三顆頭及有著一條蛇尾巴,公雞腿。同時騎著一隻有龍的飛翼和獅子的脖子的怪物。

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基督徒們認為阿斯蒙蒂斯是九層地獄之王。在神秘學書籍《所羅門之鑰》,阿斯莫德是七十二位魔神之一,統領著七十二個軍團的王者,被十八惡靈所侍奉的女王。

阿斯蒙蒂斯還被傳為代表七大罪中色慾的魔王,據說就是他扭曲了人類正常的情慾觀念,而被阿斯莫德誘惑而犯罪的人們將會被永遠關在第二層地獄中。

3.Cerberus——刻耳柏洛斯

三體之惡魔

Cerberus就是希臘神話中的冥界守門犬,又稱哈迪斯之獵犬(Hound of Hades),Cerberus負責看管每一個死者的靈魂進入冥界,同時不讓任何靈魂出去(也包括生者)。

與Cerberus有關最著名的歷史典故便是赫拉克勒斯(Heracles)生擒Cerberus並帶出冥界的故事,可能在某種意義上解釋了為啥遊戲中的Cerberus那麼像讓男主帶他們去人間。此外,Cerberus還有三個頭為一份食物掙搶的黑歷史。

作者設定中Cerberus設計為一魂三體的三胞胎形象,既符合原型特點,又倍增萌點,同時束袖襯衫+西服馬甲的服裝也是歐美那邊高檔店鋪門童的經典形象。然而,在原設定中,她們原本的設定是喜歡講擦邊球笑話的野蠻蘿莉,不過這個糟糕的設定被作者果斷的砍掉了。

在Cerberus出現的生存建議中,她們是聞出來Malina和Zdrada的。另外,在設定集中,Cerberus的立繪排在了第6位,組成了666的數字,而666正是歐美現代流行文化中惡魔的代號。

Cerberus是所有惡魔中唯一一個沒有惡魔角的角色,可能的原因是她的原型來自古希臘神話,冥界生物的她並非天主教及衍生教義中的惡魔;也有可能是作者以此表現

Cerberus的年齡比其他人更小,歐美主流觀點認為惡魔角代表一個惡魔的年齡和地位。

Cerberus的壞結局中提到了「需要一個人來才能穿過地獄之門」,可能也是來源於赫拉克勒斯的典故。

「是的!太棒了!讓我們來把人類世界搞得一團糟吧!」

當玩家控制的角色在第三關結束時遇到刻耳柏洛斯三姐妹時,它們對於有人類出現在地獄中表示驚訝,並要求玩家帶她們前往人類世界鬧騰。

刻耳柏洛斯三姐妹雖然不像其他惡魔那樣擁有犄角,但他們卻有一對從長發中伸出的蒼白犬耳。

按照遊戲製作者Vanripper的設定,刻耳柏洛斯仍然是單獨的一隻惡魔,擁有同一個靈魂,只是在同一時間裡附身在不同的身體裡。

刻耳柏洛斯的惡魔真名Cerberus是希臘神話中看守冥界入口的惡犬,也稱「地獄三頭犬」。

其名在古希臘語中沒有確定的意思,有一說為「斑點」,也有一說為「黑暗中的惡魔」。

在希臘神話中,死人在進入冥界時要先乘坐卡戎劃的船渡渡冥河,刻耳柏洛斯住在冥河岸邊,為冥王黑帝斯看守冥界的大門。

刻耳柏洛斯允許每一個死者的靈魂進入冥界,但不讓任何人出去。同時也不允許活人出入,因此只有寥寥數人從冥界生還。

其中最出名的還要數赫拉克勒斯,歷經十二試煉的他曾奉亞各斯國王歐律斯透斯之命把刻耳柏洛斯從冥界抓了出來,後來又按照歐律斯透斯的命令把它放回。

4.Malina——瑪麗娜

陰鬱之惡魔

首先 Malina這個名字本身,Malina在斯拉夫語中的含義為「樹莓」(raspberry),由於人物的性格設定而與其稱號「Sour」在含義上有雙關的效果。酸。

此外,Malina本人遭受壓力時喜愛喝酒(特別是伏特加),守舊,愛抱怨的特點也是明顯捏他斯拉夫民族的風格。

其次要說sour這個詞,sour在用於形容性格時意思為「陰鬱的,悶悶不樂的」。「陰鬱」(Sorrow)在天主教早期教義單獨算作一宗罪,形成了「八宗罪」的體系,然而在六世紀教皇格利高一世(Pope Gregory I)將「陰鬱」歸入了「懶惰」(Sloth),其核心罪惡在於「逃避現實」。Malina身為遊戲宅,容易滿足卻各種不滿,討厭在地獄的工作等種種設定符合「懶惰」這宗罪的範疇,這也是為什麼如此不尋常的人物設定也能安排在惡魔的身份上。

Malina懷舊回合制策略遊戲宅的設定則明顯捏他了一部分沉迷於自己鍾愛的遊戲類型矢志不渝的玩家群體,這類人即便怒噴遊戲問題也不會影響對某類遊戲的熱愛。而在90年代至00年初,回合制策略遊戲在歐美玩家中風靡一時,至今仍有著穩固的粉絲群體。

而在Malina身上,這個特點被放大到了極致。

Malina的很多方面也反映出斯拉夫人和她本身的特點。在她手持酒瓶的立繪中,酒瓶上的「Rokita」一詞是波蘭民間傳說中腐化平民百姓的惡魔。

Malina捲袖的服裝特點也某種層面上強化了這一特點。作者的早期設定還有著針織帽、帶簷畫師帽、全臂紋身的設計,更加加重了她斯拉夫民族的風格。

Malina佩戴的黑色串珠手環有著在心情不順時保佑堅持樂觀的含義,然而對於Malina並沒有什麼用。而她的姐姐Zdrada冷嘲熱諷的作風無疑是雪上加霜,這也是在Malina的壞結局中玩抖M的男主會被她一招帶走的原因。

「喜歡什麼...電子遊戲?當然,為什麼不?」

暴躁惡魔瑪莉娜是玩家在第四關遭遇的惡魔女孩。她的行為舉止很符合她的稱號「The Sour Demon」,性格暴躁,這一點在她的姐妹斯卓坦面前表現得更明顯。瑪莉娜喜歡喝酒和玩回合制戰略遊戲,看起來是標準的外國桌遊宅。

本來遊戲製作者Vanripper打算在她身上紋上遊戲相關的刺青,但因為每次都畫的不一樣,缺乏一致的辨識度,就放棄了。

瑪莉娜最喜歡玩的是《英雄無敵III》,全名《魔法門之英雄無敵III:埃拉西亞的光復》,是1999年由New World Computing在Windows平臺上開發的回合制策略魔幻遊戲。

玩家控制一定數量的英雄來控制神話傳說中的生物組成的部隊,在戰略地圖上進行探索以及回合制的戰鬥系統。

英雄無敵III提供了8個種族供玩家選擇:三個「正義」種族(城堡、塔樓和壁壘)、三個「邪惡」種族(地獄、地下城和墓園)以及兩個「中立」種族(據點和要塞)。

有趣的是,身為惡魔的瑪莉娜並不喜歡墓園這個種族,因為她在使用這個種族時常常處於下風。墓園是亡靈種族的大本營,其中的生物都是不死的。這使得它們免受各種咒語和影響,如毒藥,士氣,死亡波紋或任何影響心靈的咒語,但卻不能免疫能夠傷害到它們的神聖咒語。

瑪莉娜和接下來的**惡魔斯卓坦是姐妹關係,裡設定裡都帶著斯科拉夫人的特徵元素。

斯拉夫人是歐洲各民族和語言集團中人數最多的之一,有三億四千萬人。主要分布於東歐和中歐,語言屬於斯拉夫語族。現今波蘭境內的維斯瓦河河谷,被認為是斯拉夫人的故鄉,主要分布於東歐和南歐。斯拉夫按照斯拉夫語族中的含義,有榮譽、光榮的意思。

瑪莉娜的惡魔名從詞源上帶著斯拉夫語的詞根,大概能夠被翻譯成「樹莓」(raspberry)。

另外,瑪莉娜在遊戲中持有的一瓶伏特加酒被命名為"Rokita",這很可能來自波蘭民間的同名魔鬼羅基塔。羅基塔天性忙於腐蝕農民,雖然有時能夠任何鄉村環境顯示,但羅基塔通常被人目睹站在附近的一棵柳樹或者沼澤的邊緣上。

除此之外,在波蘭民間神話裡,還有一隻魔鬼博魯塔(Boruta)他通常被認為是一個貴族,因此,他通常忙於腐敗的貴族,把其他社會階級留給像是羅基塔這樣來自同一地區的魔鬼。

5.Zdrada——茲達拉

放蕩之惡魔

和Malina是親姐妹關係。同樣,Zdrada的名字在波蘭語中意為「背叛」和「通J」,和個人稱號的雙關之意與Malina非常相似。「B**ch」一詞還有著"挖苦,說風涼話"的含義,符合Zdrada喜歡嘲諷Malina和說反話的設定。

Zdrada行為和話語放蕩不羈,抖M的設定儘管趨向於「色慾」的範疇,然而Zdrada的設定實際上與美國1940年間盛行的嬉皮士亞文化(Hipster subculture)非常相似。嬉皮士中流行不良著裝。煙燻妝,耳環,鼻釘,唇釘,與惡魔相悖的十字架。襯衫沒放進褲腿裡,甚至袖子前臂能看出是直接剪掉的,吸菸,態度散漫,語句尖酸刻薄,性關係混亂(抖M)等。因此,身為惡魔的Zdrada與她的妹妹同樣可算進「懶惰」(Sloth)的範疇。

Zdrada在遊戲中稱呼Malina為「Malinka」,Malinka是波蘭語中Malina的小詞綴形式,也就是說,她在叫Malina的小名。

Malina和Zdrada之間的關係非常差,某種意義上反映了現實裡俄羅斯和波蘭的歷史矛盾。

Zdrada佩戴的黑色皮質腕帶是在歐美男性中流行的一種裝飾,其早期含義為與他人在兩性關係上保持距離,在18世紀以後逐漸成為一種穿衣搭配的潮流,但仍然偏向男性化。Zdrada長短不一的腕帶則可能更加強調她"B**ch"的特點。

Zdrada佩戴的十字架項鍊是拉丁十字架,而天使Azazel佩戴的卻是希臘十字架,這一點很有趣。

在Zdrada的壞結局中,她會對「只想玩回合策略遊戲」的男主一刀穿心,說不清是討厭她妹妹這個習慣還是深層次的保護意識。同樣在後日談中被男主抓住把柄的Zdrada的表情也是很耐人尋味的。

「唷,我以及聽說你後宮的事了,我也要加入。」

從設定上,第五關登場的惡魔斯卓坦是瑪莉娜的姐妹,都擁有斯拉夫的血統。

斯卓坦的眼睛上有黑色眼影。她的嘴、耳朵和鼻子也有穿孔。在她的手臂上,你可以看到各種黑色的手鐲,以及她還戴著一個黑色的頸圈。

就像我們看到的一樣,斯卓坦還是一個老煙槍。

斯卓坦的惡魔名在英語中直譯是「背叛」的意思,這一點或許在斯卓坦身上隨身攜帶的白色十字架項鍊有所體現。

而在波蘭語中,Zdrada可以直譯為「叛國(Treason)」和「成人(Adultery)」。

6.Azazel——阿撒茲勒

求知之天使

"curious"一詞很多時候翻譯為「好奇的」

Azazel這個名字最早源於古希伯來聖經的《利未記》16章(古希伯來語:)。文中主要情節是古猶太人在贖罪日。Yom Kippur,猶太教重要節日,教徒於該日祈禱懺悔自己的罪行。獻祭兩頭公山羊,抽籤決定將其中一隻流放荒野。猶太教教徒相信耶和華通過抽籤說話。這隻被流放的山羊會代表猶太人罪行的承擔者接受耶和華(Yahweh)的審判。這篇文章也是著名的「替罪羊」(scapegoat)一詞的發源處。

Azazel真正作為「墮落天使」的最早出處源自《以諾書》(《Book of Enoch》)。猶太傳說中他擁有熾天使或智天使的位格,是看守天使群的指揮官。後來在滅世洪水前成為了反叛看守者的領袖之一,逃往了赫蒙山(Mount Hermon,猶太教中惡魔聚集之地),將陰謀詭計、巫術奧秘和敗壞風俗告訴百姓,使人類陷於邪惡和汙穢中。

而在第5世紀的《以諾三書》(The Third Book of Enoch)中,Azazel是反對以諾晉升為天使梅塔特隆(Metatron,猶太教中負責守護神寶座的天使)的三位大天使之一,但其實已經墮落,因此被放逐至地獄。

還有一種猶太教的說法,在看守天使來到人間之前,人間是充滿罪惡的。 而Azazel本著糾正一切與神的意志不符的錯誤而來到人間。然而,急於「彰顯神性」的心理讓他受到凡間罪惡的各種誘惑。可以說,Azazel是人間惡行的犧牲品。

遊戲中作者將Azazel設定成為了完成論文親自跑到地獄實地取材的小天使。身為天使的她為了第一手資料毅然加入了男主的惡魔後宮,這些惡魔的行為也是讓她的SAN值狂掉,也有很大機率達成現實版本的她的遭遇(即墮落)。

Azazel攻略成功時提到的惡魔學(Demonology)在現實中是真實存在的。是研究世界上各種罪惡的學說,尤其是各種宗教對惡魔的詮釋來反襯美德,在宗教中的運用更加廣泛。

Azazel的早期服裝設計有著明顯的軍事風格。銘牌,帶胸口口袋的夾克,肩章,束口手套,可能也是為了映射歷史中她的看守天使指揮官的身份,不過軍事風的設計仍然保留在她的壞結局中。

Azazel佩戴的十字架根據Fandom的說法是源自德國鐵十字,也是Azazel設定中僅存的軍事風相關。

Fandom上還有一套「神奇」的說法:這裡的Azazel可能是個百合,Fandom上給出的理由是在最終結局圖中Azazel在盯著Judgement的「某個部位」,而且在她的生存建議中她首先找的是Modeus那位「純情」魅魔了解她的知識。

「噢,我的天哪!一個活著的人類在地獄做什麼?」

惡魔的大本營裡居然還出現了天使?

不但當我們知道對方是墮天使阿撒茲勒,也就不會感到意外了。阿撒茲勒穿著純白的類似軍隊士官的制服,和地獄的其他惡魔形成鮮明對比。就像是她的稱號「好奇天使」,阿撒茲勒在第六關登場時似乎正在地獄裡收集研究著惡魔,並建議玩家控制的角色和她聯合起來,一起行動。

在遊戲中,當玩家第一次遇到阿撒茲勒時,她會驚呼在地獄裡找到一個活人是多麼奇怪,並會問玩家在這裡做什麼,同時給出兩個選項供選擇:

A. 尋找惡魔B. 尋找天使

如果玩家選擇了「尋找天使」,那麼將會達成天堂成就結束遊戲。在通關畫面,將會看到迥異於地獄惡魔眾的天使衛隊們。

阿撒茲勒是《聖經舊約·利未記》提及的一個名字,先知摩西於《利未記》中記錄了有關贖罪日獻贖罪祭的事宜,儀式中的一項就是要把一頭公山羊作為代罪羔羊,送到曠野之中歸與阿撒茲勒。

在希伯來語,阿撒茲勒有「神之強者」之意,在墮落前擁有熾天使和智天使的位格,是墮落的看守天使之首領,失樂園中叛亂天使眾的首領。

阿撒茲勒是第一位因背叛上帝而墮落的天使。往往被描述為羊頭的惡魔形象。在地獄裡因其強大的能力,擁有崇高的地位和權能。在最後的審判其中一種傳說中,是阿撒茲勒拒絕率領看守天使服務人類,並說了一句很霸氣的話:「火之子焉可拜土之子?」因而被罰。

有一種推斷之處,《Helltaker》阿撒茲勒可能是女同性戀,或者至少是雙性戀。在遊戲進行到後半段,阿撒茲勒被觀察到正專注觀察著惡魔審判的胸部,而她的別名「好奇天使」。

The Curious Angel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因為curious以及questioning往往是用於描述異性戀和雙性戀之間的廣泛取向。

7.Justice——「正義」

玩世之惡魔

Justice盲目的特點讓她明顯指向了「盲目的正義」這一說法,也就是源自古羅馬神話的正義女神Justitia(古羅馬文Jus——法律一詞演變而成)。然而,古羅馬神話的正義女神實際上由古羅馬開國皇帝蓋維斯·屋大維·奧古斯都(Gaius Octavius Augustus)提出,因此更多地被視為藝術上的象徵性人格化,而不是具有宗教意義的實際神靈。

真正具有神格的代表是古希臘神話中司掌正義和秩序的規律女神忒彌斯(Themis)。Themis的意思是「神聖的法律」,而不是人類的法令,字面意思是「放置的法律」,來自希臘動詞títhēmi(τθημι),意思是「放置」。忒彌斯是古希臘神話中代表神聖秩序,公平,法律,自然法和風俗的人格化身。

正義女神的眼罩於16世紀開始流行,意為「公正」,即不考慮財富,權力或其他地位而應實行正義的理想。第一個有明確形象的已知代表是漢斯·基恩(Hans Gieng)1543年在瑞士伯爾尼的Gerechtigkeitsbrunnen(正義之泉)上的雕像。

遊戲中Justice的稱號「Awesome」的解釋論點如下:

(1)她在攻略期間無論如何選擇都不會有壞結局,並且在男主承認跳過解謎時說過「人越多越好」,讓我懷疑她對男主的行為帶有一種玩樂的態度。

(2)生存建議中對Lucifer說過「穿女僕裝」的提議,不過不排除Justice和Lucifer之間友好關係而產生的親近感。

(3)後日談中甚至去打賭男主有「雷射眼」

(4)Justice的西服外套是搭在她肩上的,還戴的是露指搏擊手套,配合她時常耍酷的作風讓我對她的印象大幅度傾向了「秀」的方向。

(5)Justice的早期服裝設計有星標頭巾、無框墨鏡的設計,這些明顯是嘻哈元素的代表物。

(6)「正義」的描述很難適用於形容一個惡魔。更像是一種在吸引看客的作風,作者仿佛在迎合現代歐美亞文化中做事誇張,博人眼球的潮流。

Justice手套上的「HPJ」是「High Prosecutor Justice」的縮寫,意為「大法官正義」,同時作者表示這幅手套是Lucifer送給她的。Justice和Lucifer之間的友好設定給了百合畫師無限的創作空間。

根據隱藏結局彩蛋表明,Beelzebub曾經大鬧地獄導致被放逐到深淵,而Justice是當時的大法官,不過Justice盲目和退位的原因在遊戲中並沒有說明與Beelzebub是否有關係。

Justice盲目的理由出自她自己:身為「正義」必須做到「絕對的公正」,「盲目」是Justice身為大法官而必須付出的代價。Judgement的瞳色也是白色的,她們倆先後擔任大法官,不過沒有明確表示Judgement也是盲目的

然而Justice的惡魔角遠比Judgement要小,根據「惡魔角代表一個惡魔的身份及地位,且伴隨一生,無法被破壞」的流行文化說法,這個問題可能是Justice退化了自己的角,也有可能就是作者單純忘了這個細節。不過也倒是某種程度上解釋了身為前任大法官的Justice現在會有如此之性格。

「噢,你剛剛解開了這關嗎?太棒了!」

正義(Justice)是玩家在地獄第七關遇到的一位非常酷的惡魔女孩。她穿著一件解開扣子,圍繞在肩膀周圍的深色西服。

通常,惡魔之間的關係並不好,但正義和路西法算是例外。

正義一直戴在手上的無指手套,是惡魔路西法送給她的。

在手套貼近腕部的位置貼著金屬標籤,上面標有「HPJ」,可能代表著「高級檢察官(High Prosecutor Justice)」的縮寫。

有著大姐頭氣質的正義看上去永遠比其他惡魔女孩來得更悠閒,甚至還有些逗比。正義幽默的性格在遊戲結尾中得到進一步的展示,正義打賭玩家控制的男主角摘掉墨鏡後,眼睛裡能夠發出雷射。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當同樣戴著墨鏡的正義摘下墨鏡,她表示自己其實是一個盲人,盲目的正義。

正義是個盲人,或許這是個隱喻,西方的正義與司法女神朱斯提提亞的形象一般都是是一手持天平、一手持寶劍,而且都是緊閉雙眼或者是在眼睛上蒙著布條。

其中天秤象徵公平公正的審判,長劍象徵著制裁罪犯的正義武力,而蒙眼布遮住女神的視線,代表著消除「用眼睛直視」上的偏見和傲慢,表示「用心靈觀察」,彰顯了司法的理智之光。

8.Lucifer——路西法

地獄總裁

很多人都知道Lucifer是臭名昭著的「墮落天使」,但其實在早期神話作品中,Lucifer與地獄、惡魔一類的名詞沒有任何的關係。

Lucifer一詞在拉丁語中代表金星,意為「光明使者」(Light-bringer);與古希臘語ωσφρο一詞意義相近(意為「曙光使者」,Dawn-bringer,同樣也指代金星),是金星在早晨時於天空中出現的形象代名詞。由於金星在天空中獨特的運動軌跡和不連貫的出現頻率,圍繞該形象的神話往往涉及墜入凡間或地獄的橋段。

在古希臘神話中,Lucifer經常被擬人化為手持火炬的男性形象。古希臘人對金星的命名為啟明星(Phosphorus,「光明使者」的意思)或海斯波羅斯(Heosphoros,「黎明使者」的意思)。據說Lucifer是「傳說中的奧羅拉(Aurora,曙光女神)和西弗勒斯(Cephalus,赫爾墨斯之子,被曙光女神所愛)之子,塞克斯(Ceyx,觸怒宙斯之人)之父」。他常被詩歌歌頌為黎明的先驅者。

在古羅馬時期,儘管金星與各種神靈相關聯,並具有藝術性的人格化,但Lucifer通常並不被視為神靈,並且幾乎沒有與之相關的神話。

Lucifer一詞首次與「墮落」之罪惡相關的案例源於基督教《以賽亞書》(《Book of Isaiah》)第14章第12節。文中巴比倫國王在先知以賽亞的預言中被宣告有罪,並被稱為 -(古希伯來語),意為「晨光之子」,該詞是 (意為「晨星」,也就是前文所提的金星)一詞的另一種希伯來語釋義。然而,在古希臘人翻譯的七十士譯本(Septuagint)中將其譯作ωσφρο(上文提到),以及在4世紀後期發行的《聖經》拉丁通行本(Vulgate)中將視為拉丁文中的Lucifer。在之後的詹姆士國王譯本(King James Text)中遵照拉丁文版被最終譯作了英文的Lucifer一詞。

但是,以賽亞書的現代英語翻譯已放棄了的「Lucifer」翻譯。當前的翻譯僅僅將譯為「晨星"("morning star")。

以下是這一段聖經的中文譯文:

「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何竟從天墜落?你這攻敗列國的何竟被砍倒在地上?你心裡曾說: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舉我的寶座在神眾星以上;我要坐在聚會的山上,在北方的極處。我要升到高雲之上;我要與至上者同等。然而,你必墜落陰間,到坑中極深之處。」

——《以賽亞書》

註:這裡的巴比倫王:不是一個特定的統治者,而是整個統治者系列的統稱。

因此,「Lucifer在教會和通俗文學中已經成為撒旦或魔鬼的代名詞」,存在如此應用的名著有但丁·阿利吉耶裡的《地獄》、約斯特·范登馮德爾的《路西法》和約翰·彌爾頓的《失樂園》。然而,在基督教教徒中對這段文字的理解仍然指代「晨星」,而並不是專有名詞。甚至拉丁版聖經Vulgate中都是用小寫lucifer列印的,而不是首字母大寫Lucifer(指專有名稱)。

諷刺的講,後來Lucifer和惡魔扯上關係某種意義上是個誤會部分基督教作家把《以賽亞書》中所用的「Lucifer」這個名字,以及天上之人墮入地獄的主題應用到撒旦(Satan)身上。Sigve K Tonstad認為,新約聖經《啟示錄》第12章的「天堂之戰」主題,其中的龍「被稱為魔鬼和撒旦……被拋到了地上」(原文:"who is called the devil and Satan … was thrown down to the earth"),是從《以賽亞書》第14章中關於巴比倫王的一段中衍生出來的。

Lucifer在耶穌基督後期聖徒的教會中被視為魔鬼的先人名。摩門教神學認為,在一個天堂議會裡,Lucifer違背了父神的計劃,隨後被逐出天堂。Lucifer墮落成為撒旦之後,他「在地上來回奔走,企圖毀滅人類的靈魂」。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成員認

為以賽亞書中的橋段既指巴比倫王,也指魔鬼。

這段摩門教教義的中文翻譯如下:

我們又看見,有一位神的使者,在神面前掌權,背叛父所愛,在父懷中的獨生子,從神和子面前被推倒,稱為滅亡,因為天為他哭,他是路西法,晨光之子。我們看到,瞧,他倒下了!是墮落的,即使是晨光之子!我們尚是靈魂的時候,耶和華吩咐我們當記下這異象,因為我們看見撒旦,那條老蛇,就是那悖逆神之徒,想要奪取我們神和他基督的國的魔鬼,就與神的聖徒爭戰,圍困他們。

此外,在文學作品中,如但丁的《神曲》,撒旦因為拒絕臣服於聖子基督,率天眾三分之一的天使(墮落天使之首的一個由來)於天界北境舉起反旗。經過三天的天界激戰,撒旦的叛軍被基督擊潰,在渾沌中墜落了九個晨昏才落到地獄。

在Peter Binsfield所著的《Binsfield的惡魔分類》中Lucifer代表了「傲慢」(Pride),為七宗罪之首,也因此成為了眾墮落天使之首。但依舊,Binsfield的分類並不被基督教視作正統,這一點要注意。

還有要注意的一點是,Lucifer經常被認為是撒旦的化身,但在宗教中並沒有直接的關係。這一設定僅在通俗及流行文化作品中出現。

遊戲中的Lucifer自然遵照其主流文化設定成為了地獄中所有惡魔的領袖,稱為「地獄總裁」(CEO of Hell)。與之相匹配的,Lucifer的服裝設計是所有人中最為正式的,並且她佩戴的尖刺髮帶則是與基督教中神所擁有的光圈(Halo,基督教教義代表「神帶來光明」)意義相反,即為「散布黑暗與罪惡」。

同樣,Judgement也有類似的尖刺髮帶,代表她大法官的高地位,但尖刺長度更短,則是她並不及Lucifer地位的體現。

Lucifer的惡魔角在歐美現代流行文化中是「帝王角」(Regal Horns)的樣式,通常與精英階層和統治地位有關。Judgement同樣也有,然而惡魔角隨年齡增長變白的設定應該是作者原創。

Lucifer佩戴的胸針圖案是真實代表路西法的徽章,但風格被卡通化了。Lucifer有兩種不同的壞結局。第一個是男主選擇臣服,會被Lucifer抽魂變為和地獄骷髏一樣的存在。

第二個是男主作死挑戰權威,血被變成醋。

值得一提的是,遊戲中一些細節反映出Lucifer一些與其他角色的人際關係。

(1)很喜歡Judgement這位後輩:在Judgement第1階段結束後稱呼她「dear」,第2階段結束Judgement的抗命反倒造就她那幅經典的「威嚴滿滿」,而不是憤怒。此外在作者設定裡Lucifer的作用是讓玩家放鬆警惕以為達到關底,從而讓Judgement達到下馬威的作用。這一系列的表現都反映出她對這位後輩的態度不一般。

(2)和Justice的友好關係:Lucifer唯一的生存建議中和她互動的就是Justice,面對她的玩笑話,Lucifer沒有明顯的反感。

(3)對男主可能有真正相好的傾向:排除喜歡煎餅這個無語的設定,Lucifer的確對男主有敬佩之情(生存建議中的原話:「他是唯一一個不接受成為奴隸的人」),甚至穿上和男主同款的圍裙,還跟學他做煎餅。

「把你的靈魂抵押給我,我會讓你成為我最珍貴的奴隸。」

作為地獄裡最有牌面的惡魔女孩,製作者Vanripper稱路西法(Lucifer)的角色作用是為了讓你以為遊戲就要結束了,放下警惕心。

和其他惡魔女孩不同,路西法的頭上戴著刺冠,並且她的惡魔犄角是白色的,這是歷經滄桑歲月的資歷證明,畢竟路西法的年齡擺在那裡(笑)。

她胸前左側的胸針是真實路西法徽章的略帶風格化版本,來自於《Grimorium Verum》。該書寫於18世紀,也講述了惡魔相關的神話故事。

路西法可以說是一個優雅精緻的女生, 這也符合她作為地獄事實上的領導者的天性。在跟隨遊戲主角離開地獄之後,路西法似乎很快地轉換了角色,從喜歡端著紅酒杯的女王變成了料理家煎餅的家庭主婦。並且在遊戲的尾聲,我們可以看到路西法穿在身上的圍裙也印著「Satan」(撒旦)一詞。

路西法也經常被誤認為是惡魔撒旦,這是有道理的,至少在《Helltaker》設定裡,路西法是地獄事實上的統治者。

並且在遊戲的尾聲,我們可以看到路西法穿在身上的圍裙也印著「Satan」(撒旦)一詞。不過在很多時候,地獄裡的惡魔們似乎不是很服從路西法的命令,這也讓她本人很抓狂。

對於路西法的起源,在聖經譯本《以賽亞書》第14章第12節中有這麼一段敘述:「明亮之星、黎明之子啊,你怎麼竟從天上隕落?你這擊潰列國的,怎麼竟被砍倒在地上?你心裡曾說:『我要升到天上去,高舉我的寶座,凌駕上帝手下的星。我要坐在北方的極處,坐在盛會之山上。我要升到雲霄之上,使自己與至高者同等。』可是,你必被摔到死人之地,掉進深坑的極處。」

這裡的「明亮之星」就是後來誤翻的「路西法」。其原文希伯來語裡並不是名字,而是指「晨星」(金星)。

在但丁的《神曲》與約翰·彌爾頓的《失樂園》中,都描寫道:

路西法因為拒絕臣服於聖子,率天眾三分之一的天使於天界北境起兵反叛。經過三天的天界大戰,路西法的叛軍被聖子擊潰,在渾沌中墜落了九個晨昏才落到地獄。此後神創造了新天地和人類,路西法為了復仇兼奪取新天地,乃化為蛇潛入伊甸園,引誘夏娃食用了禁忌的知善惡樹之果實,再利用她引誘亞當也犯下了這違抗神靈的罪。

於是路西法如願使神的新受造物一同墮落,而且為諸魔神開啟了通往這新世界的大門,自此罪、病、老、死終於遍布地面。

另外,根據七宗罪演化出了對應的七魔王的說法,其中路西法也被認為是傲慢之罪。

9.Judgement——「審判」

至高大法官

Judgement大部分的設定源自基督教教義「最終審判」(Last Judgement)。「最終審判日」又稱「耶和華之日」(The Day of the Lord,古希伯來語)。「最終審判」的教義和圖像描述在聖經啟示錄的許多章節中都有表現,但最顯著的是耶穌在馬太福音(Gospel of Matthew)和路加福音(Gospel of Luke)中對海峽之門的教導,但以理書(Books of Daniel)、以賽亞書(Books of Isaiah)和啟示錄(Revelation)中的段落進一步支持了這一教義。

天主教對「最後審判」有著堅定的信仰(通常與一般審判(General Judgement)聯繫在一起)。天主教教徒認為每一個靈魂在死亡後都會立即接受特殊的審判,並根據其靈魂的狀態,進入天堂、煉獄或地獄。煉獄中的靈魂將最終到達天堂享受神的恩惠,但地獄中的靈魂將永遠留在其中遭受無盡之苦難。

聖經.啟示錄中關於末日審判的句段:

我又看見一個白色的大寶座與坐在上面的,從他面前天地都逃避了,再無可見之處了。

我又看見死了的人無論大小都站在寶座前,案卷展開了,並且另有一卷展開就是生命冊,死了的人都憑著這些案卷所記載的,照他們所行的受審判

於是海交出其中的死人,死亡和陰間也交出其中的死人,他們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審判。

死亡和陰間也被扔在火湖裡,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

若有人名字沒有記在生命冊上,他就被扔在火湖裡。

也因此,「最終審判」激發無數宗教及民間傳說和文化對其的藝術創作。

遊戲中的Judgement自然也就對男主的行為進行了一系列審判。審判的前三個階段分別為拉丁文的「Superbia」(即「Pride」,傲慢),「Avaritia」(即「Greed」,貪婪)和「Luxuria」(即「Lust」,色慾)。這三種罪惡與男主的行為非常吻合。以及遊戲中Judgement的原話:「Your ego, your greed, your lust. You are your own torturer.」翻譯:「你的自傲,你的貪婪,你的欲望。你是你自己的折磨。」

而第4階段的「絕望」(Despair)她的解釋是「希望終將化為失望,失望終將化為絕望」。在無盡的審判中,只能有這一種結局。有趣的是,「Despair」也有「抑鬱」的含義,這與代表「懶惰」(Sloth)的惡魔姐妹(Malina和Zdrada)不謀而合。值得一提的是,第四階段的符號不同於前三個階段(羅馬數字),而是大寫希臘字母Ω。個人認為,其用意在於Ω是24希臘字母的最後一位,間接表示第四階段是遊戲中的最後階段。

在Judgement的審判之前,男主必定會遭遇一次壞結局,然後被Judgement復活開始審判。同時有一段旁白說:「你感覺自己已經死過無數次,卻並未真的死去。」這樣出現了一種很有趣的理解:男主在Judgement的審判中其實重來過很多遍,而這一次是對他最成功的那次。

Judgement的服裝風格是最與眾不同的,開放式的服裝設計和四肢前端覆甲的設定表明她相對其他人的定位更傾向於戰鬥,也符合「地獄審判官」的身份。

Judgement經常使用的鎖鏈在現代流行文化中的象徵主義是壓迫(oppression),不過這裡更多地是對罪人的束縛。

Judgement的臂章為羅馬數字的20。根據聖經,數字20可以是救贖的象徵,也可以是完成和完美的象徵。在聖經的某些部分,數字20被表示為不潔和不神聖的象徵。

然而,作者在設定中表示Judgement其實是所有惡魔中最真誠友善的一個,而她霸氣的表現更多是逼迫自己適應大法官的職位,達到一種「震懾」(Shock and Awe)的作用。這種設定給了這個角色一種「反差萌」的特點,並且在攻略她的過程中,無論男主如何選擇,由於一直是在真心地誇她,最後都能攻略成功。不過,真誠也是身為大法官所必須的一種品質,這可能也是她能繼任Justice成為新任大法官的原因吧。另外,在很多通俗文化設定中,惡魔地膚色傾向於黑色,我們看到的Judgement的樣貌可能就是她的真實形態,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她真誠的內在性格。

「點燃罪惡機器!!罪人必須承受苦難和折磨!!」

審判(Judgement)是繼正義之後,地獄的高級檢察官。

遊戲製作者Vanripper最初的設定裡,審判是地獄中最善良的惡魔,而她殘暴只是她作為高級檢察官表現出來的個性。

出於補償心理,她的日常舉止常以過分誇張化而著稱,試圖以此來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勢。這麼多年,審判也樂於享受這樣的表演。

這個角色創作的靈感來自於《傳說之下》(Undertale)、《罪惡裝備》(GuiltyGear)、《暗黑血統》(Darksiders)三款遊戲。

從審判的裝扮上來看,她的前臂和小腿上都有盔甲,她的小腿上還配有內置的警棍。這可能表明,審判在地獄中扮演著類似戰鬥員的角色。

另外,她還有個標有的羅馬數字20(XX)的手臂帶,這是參考塔羅牌第20號——審判。

在審判牌中,天使在最後的審判上吹奏起小喇叭,而人們則從他們的墓穴中站起來歡慶。

一面白底有紅十字圖形的旗子在飄揚著。每個男人、女人和小孩都向上仰望著精神,因為這是他們返回上帝或造物主家園的道路。

10.Beezlebub——別西卜

疫病之主/緋紅女皇

Beelzebub一詞來源於《列王記》(Book of Kings)第1章第2-3、6、16節,寫作Ba'al Zbb,是腓尼基人(Phoenician,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604年與迦南南部海岸生活的人種)崇拜的神明之一。「Ba『al」一詞烏加裡提語(Ugaritic,一種已滅絕的亞摩利語方言,亞摩利語也是一種滅絕的閃族語方言)中意為「主」。在某一種理解裡,Ba'al Zbb被直譯為「蒼蠅之王」(Lord of the flies)。有人認為,非利士神和蒼蠅崇拜之間存在著某種關係,他們把蒼蠅視為害蟲,大吃大喝出現在古希臘世界的汙穢之物。烏加特語中有著蒼蠅致人生病,而被Ba'al驅逐的描述。在《列王紀》中提到所羅門人拜的異教神原指迦南太陽神Ba'al,而到了新約時,當時不同宗教之間的衝突和打壓更是嚴重,Beelzebub的神格便被惡意抹黑為惡魔之王。

另外,在古希臘神話中也有Beelzebub的痕跡,因為萬神之父宙斯又名「避諱蒼蠅者」。

在基督教聖經中,於馬可福音3:22(Gospel of Mark)中,經學家指責耶穌借用魔鬼之王別西卜的力量驅趕魔鬼,這個名字也出現在馬太福音12:24、27和路加福音11:15、18-19的擴展版中。這個名字也出現在馬太福音10:25。在新約聖經中,別西卜也被稱為魔鬼,「魔鬼之王」。

根據16世紀神秘學家約翰·韋耶的故事(Johann Weyer),Beelzebub領導了一場針對魔鬼的革命運動,是路西法的副官(解釋了遊戲中二者的一些關係),地獄皇帝,《蒼蠅法則》的主持者。而在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所著的《失樂園》中,Beelzebub在眾多墮落天使中排名第二。

在猶太教文學評論把Ba』al Zbb等同為「蒼蠅」之主,猶太教文獻中的「Ba』al Zbb」一詞是對Ba』al宗教的嘲弄,古希伯來人認為Ba』al宗教是偶像崇拜。猶太學者將「蒼蠅之王」的頭銜解釋為希伯來人將Ba』al稱為一堆老八快樂物,並將其追隨者比作蒼蠅。

在Peter Binsfield所著的《Binsfield的惡魔分類》中,Beelzebub是「暴食」(Gluttony)的始祖惡魔,這也解釋了隱藏結局中「惡魔喜歡甜食」的說法。猶太教文學中,深淵有兩種含義,要麼是死者的住所(陰間),要麼最終是反叛靈魂的王國(地獄)。在後一種意義上,深淵經常被視為惡魔的監獄。這種用法在新約聖經中也有所體現,如《啟示錄》中描述的「深海中的巨獸將從深淵中升起」。

遊戲中,Beelzebub的稱號如下(各種設定上都很符合):

The Great Fly——巨蠅

The Sovereign of Pestilence——瘟疫之王

The Warden of Decay——腐朽守護者

The Queen Crimson——緋紅女皇

The Mistress of the Flies——蒼蠅情婦

The Exiled——流放之人

Beelzebub的設定大幅度切合她的歷史設定和遊戲中設定:全身深紅色的服裝(「緋紅女皇」);西服外套的內襯有蒼蠅翅膀的圖案(「蒼蠅之主」);服裝上蒼蠅式的飾品、耳墜、手鐲和珠寶;模仿蒼蠅複眼的臉型;男主到訪深淵時「患上每一種疾病」(「疫病之主」);過分甜蜜的氣味(「暴食」);甚至還有與蒼蠅如出一轍的擦汗動作。

「我有很多名字,瘟疫之王,腐病之監,蒼蠅之母...」

別西卜(Beelzebub)是一隻古老的惡魔,很久前被其他惡魔封印在暗無天日的深淵中, 一個不存在死亡的黑暗王國。或許是因為這樣,別西卜在遊戲尾聲中,意外得表現出了怕寂寞的個性。

別西卜也充當了《Helltaker》的旁白敘述者,同時不忘蠱惑人心。

別西卜擁有兩個形態,一個是昆蟲形態,另外一個是人形態。

在人形態下,別西卜的外貌類似於其他的惡魔女孩,她穿著一件完全深紅色的西服外套,以及佩戴者蒼蠅造影造型的飾品。外套的內襯裡還有著類似昆蟲飛翼的圖案。在人形態下的別西卜,也保留著類似蒼蠅搓手,使用手帕清潔的習性。

作為同樣古老的惡魔,別西卜和路西法在交談時會使用暱稱「Beel」和「Lucy」。別西卜(Beelzebub),原為腓尼基神話中的神,其義為(天上的主人)。但是在猶太教宗教領袖拉比的文獻中,別西卜被視為引起疾病的魔鬼,以「蒼蠅之王」的形態出現。因為猶太教聖地以色列周邊廣泛信仰豐收之神「Baal-Zebul(意為高屋之主)」。Baal-Zebul成為了猶太教向周邊散布信仰最大的障礙。

本來的神具有「蒼蠅」的特徵,猶太人利用這一點將「高屋(Zebul)」的部分替換為蒼蠅(zebub),稱之為「Baal-zebub (蠅王)以褻瀆之」。

隨著時間流逝,蠅王別西卜通過猶太教徒的傳播從「異教的神」變成了「惡魔」,名字也變成了「別西卜(Beelzebub)。隨著時間流逝,別西卜通過猶太教徒的傳播,從異教的神變成了巨大蒼蠅外形的惡魔別西卜。

在新約聖經中稱別西卜為「魔王」,七大罪的暴食。在很多虛構作品中,別西卜也常常被認為僅此於撒旦或者路西法的地獄二把手。儘管別西卜似乎並沒有犯下什麼值得誇耀的罪名,但卻因為世人的原因,或許只能沉淪,化為暴飲暴食的蒼蠅之王,就此派遣心中鬱悶吧。

在隱藏結局中,Beelzebub和Lucifer互相稱呼對方為"Beel" 和"Lucy",這符合歷史中二人同為高階惡魔,且有所共事的設定。不過在遊戲裡的情節,由於Beelzebub是被放逐到深淵裡,且Lucifer表示「不能相信她的每一句話」,能這麼彼此稱呼,要麼曾經是朋友,就是現在是死敵。

同樣,Beelzebub也有和Lucifer一樣的白色惡魔角,代表二者都有相近的年齡和閱歷。不過Beelzebub是否和Justice戰鬥過,以及是否是她盲目和退位的真兇在遊戲中並未明確提及。

Beelzebub早期的服裝設計模仿了黛安娜王妃的大象西服套(Elephant suit),不過這個設計在最後僅保留了袖口的樣式。據我所知,黛安娜王妃的這一服裝搭配成為了90年代英國女性的時尚潮流,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認為遊戲中所有惡魔的服裝風格都是對黛安娜王妃的致敬。

作者表示Beelzebub是他設想中的「彩蛋角色」,一個為發掘遊戲隱藏內容而設立的獎勵人物。因此,以真實形態作為旁白的Beelzebub便成為了遊戲中隱藏「後宮」的合適人選。

不過Beelzebub在遊戲中一直作為旁白,是否可以算作一種隱藏結局真實存在的可能?亦或者,這一切不過是Beelzebub在無盡深淵中臆想的故事?甚至,她成功逃出來了這或許都是我的一種猜想罷了,不過這也是「開放式結局」的魅力所在。

11.天使長

只在特殊結局出現

根據遊戲中的「天使長」明顯的軍事色彩,她的原型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中的大天使麥可(Michael,古希伯來語)

麥可(Michael)——在新約聖經《啟示錄》(Revelation)中,麥可帶領上帝的軍隊對抗撒旦的軍隊,在天堂之戰中擊敗了撒旦。以麥可為主的天主教聖堂在4世紀左右出現,當時他最初被視為一個治癒天使,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成了守護者和對抗邪惡勢力的上帝軍隊領導人。

此外,在羅馬天主教、東正教、盎格魯教會(Anglicanism,英國國教)、路德教會(Lutheran,以馬丁·路德宗教思想為主的新教之一)的信仰體系中,他被稱為「大天使聖麥可」(Saint Michael the Archangel)或「聖麥可」(Saint Michael)。在東方正統教會(Oriental Orthodox,現與俄羅斯正教會合體)中也稱作「大天使麥可,天堂軍領袖」(Saint Michael the Taxiarch)。

Taxiarch一詞源自古希臘語ταξαρχο或ταξιρχη,在希臘語中用於表示「方陣長」(現代翻譯brigade,現代意為「準將」)。這一術語來源於táxis(意為「命令」)

在希伯來聖經(舊約聖經)中,,在但以理書(Book of Daniel)中有三次提到了麥可。在但以理書10:13-21中描述了但以理在預言中看到了一位稱作麥可的天使,他是以色列的保護者。在但以理書12:1中,但以理被告知,麥可將在「終焉之時」("time of the end")復活。

在新約聖經中,啟示錄12:7-9(Book of Revelation)描述了一場在天堂中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麥可作為更強大的一方,打敗了撒旦。衝突過後,撒旦和其他墮落天使一起墜入地獄。在猶大書1:9(Epistle of Jude)中,當麥可面對撒旦時,他在書中被稱為「大天使」。

然而,在早期基督教教義中,麥可更多地被尊為「療愈者」,與麥可相關最早也最著名的天主教聖所也與療愈之水有關。這座聖所是在公元4世紀左右由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在迦克敦(Chalcedon,小亞細亞地區的一個海上古鎮)修建。

6世紀以後,麥可作為醫治者的形象在古羅馬仍然存在。在當時一場瘟疫過後,病人到晚上會睡在聖天使城堡(Castel Sant'Angelo,該城堡專為麥可所建)的教堂裡,等待他的顯靈。

在羅馬天主教教義中,聖麥可有四個主要身份。他的第一個身份便是上帝軍隊的領袖和戰勝地獄軍團的天堂軍領袖,他也被視為對抗個人心魔的美德典範。

他的第二個形象是死亡天使,麥可以這個身份在人類死亡的時刻降臨,將亡者的靈魂帶到天堂,使每個靈魂在逝世前有機會救贖自己。天主教的祈禱中經常提到麥可的這個身份。

第三個身份是靈魂的審判者,他用完美平衡的天平來衡量一個人的靈魂。出於這個原因,麥可經常被描繪成拿著天平的形象。

第四個身份是舊約中被選中之人的守護神,也是教會的守護者。因此,在中世紀,大天使麥可受到騎士教團的崇拜並不罕見。同時,比斯開灣(Bay of Biscay,大西洋東北部的一個海灣)周圍村莊的命名方式也反映了這一歷史形象。

在東正教教義中,麥可被稱為「Archistrategos」,或意為「天堂軍最高指揮官」。東正教徒對天使有很強的奉獻精神,會經常向他們的守護天使禱告,大天使麥可在東正教的讚美詩和祈禱文中被廣泛提及,他的聖像也時常出現在東正教教堂中。而且,大多數俄羅斯城市都設有獻給大天使麥可的教堂或小教堂。

以上就是全部惡魔娘的介紹!

感謝閱讀

相關焦點

  • 《地獄把妹王》五角星成就怎麼玩 Helltaker五角星成就玩法分享
    遊戲中有一個非常麻煩的解密成就,很多小夥伴可能還不清楚怎麼玩吧,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helltaker五角星成就玩法分享,快來看一下吧。 helltaker五角星成就怎麼玩?
  • 為了惡魔後宮下地獄吧!《Helltaker》人氣角色考察
    從設定上原本充滿了遊戲男主角helltaker最喜歡的特質,但裡人格中卻擁有者殘暴的一面。在遊戲後期,潘德·莫妮卡如果喝了咖啡後,她的眼神會變得銳利,頭上的惡魔角也會變大,別名也相應地變成了「殘酷惡魔」。在這個形態下的潘德·莫妮卡如果發現有人煮壞咖啡的話,她倒是很樂意打壞對方的手指作為懲罰。
  • 《惡魔在身邊》劇情介紹及演員表
    惡魔在身邊13集劇情介紹    集訓過程中,阿猛總是故意挑釁著指導教練阿慎…… 對於美蒂突然出現在集訓活動,莉香十分的不高興,因為齊悅對於這個可能介入她和猛之間的關鍵人物,實在也太沒有警覺心了。因為意外,在野炊時不小心跌進河裡的美蒂,隱形眼鏡不幸掉落河中,在阿猛英雄救美之下,美蒂終於認出那個曾救過她的男孩就是阿猛!
  • 鳳凰+三條龍+惡魔位置介紹
    遊戲中龍共有三種,有有些玩家不知道具體位置,小編這裡給大家帶來了部落與彎刀鳳凰+三條龍+惡魔位置介紹,一起來看下視頻吧。 部落與彎刀鳳凰+三條龍+惡魔位置介紹 部落與彎刀三龍一鳳一惡魔獲取位置 視頻原地址進入請點擊
  • 黑色五葉草:惡魔已死一隻,究竟還有幾隻惡魔?
    劇情介紹:曾經險些遭到魔神毀滅的世界,拯救它的是一位被後世稱為「魔法帝」的魔導士……兩位被遺棄在教堂的少年,一位是有魔法才能和四葉草魔導書的尤諾,另一位魔法值為零但卻意外獲得黑色五葉草的魔法書的阿斯塔……這是關於一位沒魔法能力的少年卻想要成為魔法帝的故事。
  • 海賊王惡魔果實圖鑑:超人系重重果實詳細介紹和分析
    重重果實擁有者 海軍大將藤虎重重果實的擁有者為海軍大將藤虎。他是新世界徵兵和綠牛一起破格提拔的海軍大將。妖精尾巴 布魯諾特我的英雄學院 麗日御茶子
  • 王者榮耀惡魔符號翅膀符號大全 炫酷霸氣惡魔名字帶特殊符號
    王者榮耀惡魔符號翅膀符號哪裡有?炫酷霸氣惡魔名字帶符號怎麼打?不少玩家都想擁有攜帶惡魔符號翅膀符號的特殊個性名字。下面,就隨琵琶網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王者榮耀惡魔符號翅膀符號大全:   ༺༒༻   ╰⋛⋋⊱⋋⋌⊰⋌⋚╯   ꧁༺༻ ꧂   ⋛๖ۣۜS   ꧁༺❀༒❀༻꧂   炫酷霸氣惡魔名字帶符號大全:
  • 遊戲迷們不可錯過 《聖經》七天使與七惡魔背景介紹
    遊戲迷們不可錯過 《聖經》七天使與七惡魔背景介紹 時間:2011-07-02 11:46:29 來源:網際網路
  • 海賊王惡魔果實圖鑑再現?山治與此書的不解之謎
    惡魔果實,海賊王中有一個很強大的設定,那就是惡魔果實。惡魔果實是大海的秘寶,生長於偉大航路某個海域的角落。當然,也有資深海迷分析,惡魔果實其實是有大海深處某顆神秘的樹長大結果而成。因為各種各樣的惡魔果實,出現了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能力,豐富了海賊的世界,也帶來了很多的精彩和懸念。
  • 爐石傳說:惡魔獵手新卡打亂對手手牌,術瞎新卡複製惡魔
    /惡魔獵手雙職業法術,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滑翔,惡魔獵手4費藍卡法術,將你的手牌洗入你的牌庫,抽四張牌。流放:使你的對手做出相同行為。看到這張卡,我就知道OTK卡組的噩夢來了,惡魔獵手的這張新卡可以說完克一切OTK卡組。
  • 青蛙與惡魔《惡魔蛙男》
    《惡魔蛙男》改編自巴亮介的同名漫畫,由號稱最擅長將漫畫電影化的導演大友啟史指導。大友啟史繼《神劍闖江湖》系列讓大家為之驚艷后,這一次的《惡魔蛙男》也沒有讓大家失望,對於極端厭惡將漫畫平面的美好用寫實呈現的我也不得不承認:《惡魔蛙男》不僅將漫畫如實呈現之外,且真要比漫畫更加精彩豐富許多,看完真難掩我的興奮之情。電影版的《惡魔蛙男》不僅將人物情感的深度加強,至少許多看漫畫不覺得感動的片段,在電影中卻能達到令人熱淚盈眶的效果。
  • 《爐石傳說手遊》憤怒的女祭司怎麼樣 外域的灰燼惡魔獵手憤怒的女...
    憤怒的女祭司是爐石傳說外域的灰燼版本推出的新職業惡魔獵手的7費隨從。那麼這張卡有什麼效果,她的強度如何呢?接下來就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憤怒的女祭司是爐石傳說外域的灰燼版本推出的新職業惡魔獵手的7費隨從。那麼這張卡有什麼效果,她的強度如何呢?接下來就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 塔羅教學:惡魔
    惡魔是15號牌,化約為6,就是戀人牌,兩個小鬼也像是是戀人的扭曲版,為何本尊出現的早,而扭曲的離終點這麼近呢?第三行是處理超越自我之外的原型力量,惡魔是第三行的起始牌,意味的著開悟之路引領我們走過惡魔的黑暗世界。必須先穿越地獄,才能到達天堂。惡魔立在半個立方體上,象徵著不完整的知識。惡魔比較常見的意義是幻覺與壓迫的力量,常見的是對於金錢欲望的唯物主義。
  • 惡魔還是天使?契約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在日本動漫《黑執事》中,所謂其中的主角人物而出現的惡魔塞巴斯蒂安·米卡裡斯是現任凡多姆海威伯爵夏爾的一名執事。在日語中,執事的意思就是我們中文裡的管家。但是與其他平常的執事與眾不同的是,塞巴斯蒂安這名穿著一身黑的燕尾服執事總能將事情幹得井井有條,不管時間多麼的緊急,任務量多麼的大。在這位執事的字典裡,就沒有不可能這三個字。
  • 《惡魔之魂:重製版》虛幻眼瞳石怎麼得 作用效果一覽
    導 讀 《惡魔之魂:重製版》中的虛幻眼瞳石是非常重要的道具,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虛幻眼瞳石的具體作用效果是什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玩家「我可能是假的人」分享的虛幻眼瞳石作用效果的介紹
  • 讓人愛護惡魔的遊戲,與這樣的天使對比,玩家有理由相信惡魔
    正如 《惡魔不撒謊(Demons Never Lie)》的名字所言,惡魔雖然壞,但是並不撒謊,尤其是當我們選擇了與惡魔合作,然後看到惡魔在我們身上的所作所為時,還真的有點相信這個遊戲裡面惡魔才是真正的好人,而且不得不說這個遊戲當中的惡魔不但法力高強,而且惡魔與惡魔之間的彼此配合,也稱得上是遊戲史上的一段佳話。
  • 八大惡魔實力排名,他才是第一!
    看過成龍歷險記的都知道,裡面有八大惡魔分別代表者風,火,雷,水,天,月,地,山等八種元素。這八個惡魔在遠古時期作惡多端,肆虐人間,於是被八個不死神明分別封印,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八個惡魔山之惡魔——波剛:性別為女,綠皮膚大身型,神明信物為鼓,封印者——張果老,惡魔遺物為筷子。
  • 惡魔媽媽買面膜是什麼意思 惡魔媽媽買面膜是什麼梗?
    很多網友經常的看到別人在網上說「惡魔媽媽買面膜」這個詞,這個梗一般人不說還真的不知道,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惡魔媽媽買面膜是什麼梗。
  • 《爐石傳說手遊》靈魂盛宴怎麼樣 惡魔獵手的核心過牌卡
    靈魂盛宴是爐石傳說在新版本實裝的第十職業惡魔獵手的2費法術,在特定搭配下能夠提供強力的過牌效果。那麼靈魂盛宴的效果是什麼樣的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靈魂盛宴是爐石傳說在新版本實裝的第十職業惡魔獵手的2費法術,在特定搭配下能夠提供強力的過牌效果。那麼靈魂盛宴的效果是什麼樣的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 【惡魔】塔羅佔卜解析
    牌面偏於冷色調,惡魔的皮膚是橘黃色的,代表誘惑的。惡魔牌可以劃分為兩個層次,一是男性、女性和惡魔,二是黑色的背景,代表不可公開的,隱藏的。惡魔牌代表懷疑的,不信任的,猜忌的,也會涉及到物質的欲望,束縛的。感情方面,浪漫溫馨就此結束,兩人此時的相處會有一種壓抑感,或是有一方對另一方有欺騙,懷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