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智勇雙全的鐵血指揮員,曾用身體接通電線保障部隊通訊!
在我軍歷史上,曾湧現出不少智勇雙全、運籌有方的優秀指揮員,在不同的戰場上都立下了赫赫戰功。曾用身體接通電線保障部隊通訊、被譽為「鐵血連長」的高振隆就是其中佼佼者之一。
高振隆1926年出生於遼寧凌源市大河北鄉一個貧農家庭。8歲給地主放牛、扛活。1947年參軍,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先後榮獲過8次二、三等功,1次一等功。
1949年1月14日,解放軍下令對天津發起總攻。由於敵軍布防森嚴,明碉暗堡密如蛛網,致使我軍傷亡嚴重,攻城受阻。
在這緊要關頭,8團8連連長丁懷順遵照團、營首長的指令,命本連3排長高振隆組織爆破組,限40分鐘內把天津東卒橋附近暗堡炸毀。
高振隆接受任務後,立即進行戰鬥部署。他命令8、9班迂迴到暗堡西側佯攻,把敵暗堡火力引開;命連部支援的機槍組猛烈向暗堡開火,掩護爆破組接近、炸毀敵堡。同時,在7班組成一個爆破組、一個預備組。
高振隆率先帶爆破組從東北側向暗堡摸去,在距離10米左右時,抱炸藥的兩名戰士觸引地雷,被炸犧牲;高振隆的右腳和左胯骨也被炸傷,但他忍住劇痛,鼓舞戰士:「不完成任務,決不下火線!」
他借著地雷爆炸的濃煙和捲起的沙土為掩護,立即帶預備組拾起犧牲戰友遺下的炸藥包朝敵堡衝去。
這時,敵人火力更猛,又有1名戰士倒下。高振隆兩眼噴射怒火,冒著彈雨,幾個箭步竄到敵堡跟前,把炸藥包投入暗堡。
「轟隆」一聲,敵堡上天了。9個敵兵被炸得血肉橫飛,6個敵兵鑽出暗堡舉手就擒。
高振隆從接到命令到炸毀暗堡只用了8分鐘。缺口打開了,我軍潮水般從東率橋一角湧進了天津城。此役,高振隆被部隊記大功一次。
渡江南下後,高振隆留在廣西王山區任剿匪工作隊隊長兼區委書記。
王山區位於廣西省錢江、來縣、貴縣三縣交界處,是白崇禧統治多年的「模範區」,也是我軍付出很大代價才解放的最反動白區之一。許多國民黨官兵在這裡潛伏下來,圖謀不軌,以原國民黨軍師長魏炳堂和團長劉振傑為頭子組織起來一支「反共救國軍」,同當地反動地富分子勾結在一起、擾亂社會治安,破壞新生政權;並與臺灣國民黨遙相呼應,企圖東山再起。高振隆率100餘名剿匪工作隊員同這股殘匪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1950年春節前兩天,有群眾報告,土匪要在除夕攻打區政府。高振隆聞聽,表面上若無其事,暗中派人偵查。他在確認情況屬實後,決定將計就計:大張旗鼓地派人清掃街道,張貼標語和春聯,四下張羅食品,準備歡度解放後的第一個春節。
大年三十這天下午3點,區政府大院大擺筵席,戰士們以水代酒,推杯換盞,熱鬧喧天。假醉的戰士,在院裡東搖西晃、吆五喝六。高振隆在祝酒詞中宣布放假3天,串親訪友不限。
敵人派來的特務看在眼裡,報告給匪首劉振傑。
太陽下山後,高振隆派區長和中隊長帶100人悄悄隱蔽在距區政府5華裡的叢林裡,他與副區長率20人把守機關。
午夜,劉振傑果然帶200餘匪徒前來。當敵人接近區圍牆時,高振隆發出信號。外圍剿匪工作隊,從敵人屁股後兜上來,高振隆指揮院內工作隊,兩下夾擊,敵傷亡90餘人。匪首劉振傑受傷後被俘,餘下的匪徒全部投降。
1951年4月,高振隆隨第二批志願軍渡江入朝,被派到松山峰前沿陣地當通訊連指導員。翌年5月,前沿總指揮部命令33師99團主攻松山峰,一個炮兵團火力配合;一個步兵團做後援;同時命令通訊連領導親赴前線,保障通訊聯繫,特別要保障師指揮所和前沿總指揮部的聯繫。
高振隆接到命令,立即同副連長李華分別帶「架線排」和「步通排」趕到前沿陣地。
戰鬥打響後,敵機對志願軍前沿陣地狂轟濫炸。同時,敵軍3分鐘打單炮,5分鐘打排炮。經30分鐘空襲與炮擊,陣地被炸得面目全非,埋在地下的暗線和裸露地面的明線,被炸短、炸斷數十處,指揮所和指揮部的聯繫中斷。
高振隆迅速帶領架線排,乘空襲、炮擊的間隙架接電線,但被炸短的電線,接不上頭,高振隆就一手捏住電線的一端,讓電流從自己身上通過;有的距離過長,戰士們就仿效指導員,幾個人手拉手,讓電流通過。藉助這種極為壯烈的以身通電的方式,高振隆所率領的通訊連始終保障了志願軍的通訊聯繫。此戰過後,高振隆便被人們譽為志願軍中的「鐵血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