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
字數:2200閱讀時間:5min
渣是真渣,可有趣是真有趣,浪漫起來的確是讓人招架不住。這才是「港風男」吸引人的根本原因——哪怕是渣男,他也是立體的渣男。人物是圓形人物,他有缺點、有不足、有軟肋,但也有獨屬於他不可取代的人格魅力。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 ,「港風男」為何吸引人。
▼
(《三十而已》劇照。IC photo / 圖)
最近,微博話題#港風男#登上熱搜。
事情源於網友們討論起電視劇《三十而已》的渣男梁正賢角色,有人有網友腦洞大開,如果是黃宗澤或者陳偉霆飾演梁正賢,那麼「我可以」。同樣都是渣男,玩弄感情,不想承擔責任,長得帥的「港風男」就不被責罵了?這是女觀眾太雙標了嗎?
女性也可以「好色」
相較於以往的女性塑造,《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算是有一個小小的進步,不僅在於這個角色有普通人的影子,也在於王漫妮敢於正視自己的欲望——她有物慾,她渴望通過婚姻實現階層跨越,她想要有很多很多錢也要有很多很多愛。
當梁正賢千裡迢迢來找王漫妮並留下一張房卡時,王漫妮飛奔前往酒店,主動擁吻梁正賢。在國產都市劇裡,這也算是很大膽的情節,它很坦蕩地呈現出來——因為這不是什麼值得羞恥的事,雖然也不需要誇大或表揚。
之後有一個可能被觀眾忽略的細節,即王漫妮發生關係、一覺醒來後,還是下意識地感到緊張。她在想著自己是不是太隨便。梁正賢也問她,為什麼在郵輪上不答應,王漫妮說,「不喜歡豔遇,沒那麼隨便」。王漫妮的這個自我檢討,折射的是,她不自覺地還是以傳統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要求女性:男性豔遇很正常,女性豔遇就是「隨便」,兩性關係中對女性有更高的道德苛求。
劇情之外,女性觀眾認為黃宗澤或陳偉霆飾演梁正賢會很迷人,歸根到底還是因為黃宗澤和陳偉霆長得更帥、更「欲」。女性觀眾不像王漫妮那樣害怕「隨便」,大呼「我可以」,本質上是「好色」,也是女性掙脫束縛的表現。
在社會性別的視域裡,身體不只是一個實體,它是社會身份建構和社會文化再造的載體。在傳統男權社會,女性的性別身份必須通過男性凝視予以定義。女性是沒權利「好色」的,只能不斷閹割欲望,自我檢討是否「隨便」。
近些年來,隨著職業女性的湧現,女性在經濟方面的自主權越來越大,女性在消費社會的地位愈發舉足輕重,性別權力不斷博弈,甚至發生局部扭轉。女性的「好色」就是這一權力反轉的結果。女性之於男性的審美和期望不再處於被壓抑的狀態,而是能夠通過消費自主自由地釋放出來。
從「小鮮肉」到「小奶狗」到這一回帥哥演渣男的「我可以」,反映了女性在性權利方面與男性日趨平等——不只是男人可以愛美女,女人也可以愛帥哥。
(陳偉霆。IC photo / 圖)
「港風男」是立體的渣男
不過真的存在統一標準、統一屬性的港式渣男嗎?
這一點還是讓人懷疑的。就比如黃宗澤沒少飾演過渣男,《幕後玩家》裡的秦昇海、《溏心風暴3》裡的凌乘風、《飛虎極戰》裡的高家朗、《潛行狙擊》裡的蘇星柏等,都是渣男。後三個還算討人喜歡,但秦昇海是渣男裡的極品,冷酷無情、不擇手段、拋妻棄子,顏值再高,固然其黑化有心路歷程,女人也要敬而遠之。
女觀眾心心念念的「港風男」,是有原型的,這個原型是《志明與春嬌》三部曲中的張志明。從2010年到2017年,餘文樂、楊千嬅主演的這三部曲堪稱近10年來最經典的華語都市愛情片了,張志明和餘春嬌這兩個形象都深入人心,以至於提起港式渣男,張志明總第一個被想起。
以現在網絡上的標準看,張志明也稱得上渣男了。花心、浮躁、玩心重、不負責任。他與餘春嬌相識後,就撩起了餘春嬌,餘春嬌以為他是用情至深,其實他就真的只是玩一玩。發現餘春嬌較真了,他立即神隱了。
七年時間兜兜轉轉,張志明最後還是和餘春嬌在一起,張志明說餘春嬌讓他長大、讓他學會擔當、讓他知道有人依靠的感覺真好。有女觀眾說,這三部曲看下來,就像是看了渣男成長記。
但假若第三部《春嬌救志明》大結局時,兩人還是分手了,張志明這個渣男難道就沒有魅力了嗎?相信還是有許多女觀眾像餘春嬌一樣,明明知道他又壞又渣但還是要被他迷得七葷八素的。不僅僅因為他長得帥,還因為這個渣男擁有一個有趣的靈魂。
張志明幼稚、玩心重等缺點反過來看,他有童心、很浪漫、有想像力。單單是「i n 55!w !」這個愛情密碼,就吊打99%的男人了——包括那些自詡浪漫的男人。只有張志明會拖著春嬌往馬桶裡放乾冰,製造雲霧繚繞的馬桶仙境,只有張志明會想到扮成王馨平拍了一支MV,挽回餘春嬌……渣是真渣,可有趣是真有趣,浪漫起來的確是讓人招架不住。
這才是「港風男」吸引人的根本原因——哪怕是渣男,他也是立體的渣男。人物是圓形人物,他有缺點、有不足、有軟肋,但也有獨屬於他不可取代的人格魅力。他不是「渣」的標籤,「渣」只是他這個人身上具備的多種元素之一。
回想起來,香港很多導演很擅長拍攝這樣的都市情感小品,裡頭有各種各樣的「張志明」,比如《原諒他77次》、《前度》,以及葉念琛以反轉著稱的《獨家試愛》《十分愛》《我的最愛》,等等,渣男都是讓人又愛又恨。
相形之下,大陸影視劇中的渣男往往單薄得多,一個渣男基本就是只剩下「渣」了,他只是「渣」的符號和標籤,用以挑逗觀眾的情緒,宣洩觀眾的怒火,並在社交網絡上製造話題。就像《三十而已》中的梁正賢,這會兒還情深義重呢,不久就好意思對王漫妮提出「兩個女人一南一北互不幹涉」,大結局他再次撩撥王漫妮還是老套路的「看極光」,真是又渣又油又沒想像力。許幻山一出場是個好男人,三觀也挺正,但出軌後,編劇一支筆就把他往極端上推,硬生生地把他寫成一個花心愛放炮的「媽寶男」,離開顧佳他就斷不了奶似的。
就像毛尖說的,「渣男也不是爛劇的指針,但渣男的當代繁殖,多少關乎編導想像力的匱乏。」一寫渣男就符號化,折射的是編劇想像力的匱乏。又壞又渣又不討人厭的「港風男」讓人懷念,不是說觀眾愛渣男,而是觀眾渴望看到更正常一點的影視劇,看到更正常一點的人而已。
中國人物類媒體的領導者
提供有格調、有智力的人物讀本
記錄我們的命運·為歷史留存一份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