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到十五,春節講究都在這裡

2020-12-01 富春翎宇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的農曆新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春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 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那麼初一到十五的春節習俗大家知道多少呢?

春節到,福氣到

  大年初一的習俗  大年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除夕前掃除乾淨,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新年裡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大年初二的習俗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並且在娘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大年初三的習俗  大年初三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對此已經淡化許多。  大年初四的習俗  大年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闆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還有傳說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大年初五的習俗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裡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吃餃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  大年初六的習俗  大年初六,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於除夕的境況。傳說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因為12是6的二倍,這叫六六大順。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大年初七的習俗  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據《佔書》記載,由初一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這天,香港市民喜歡吃及第粥,所謂及第,是希望科考狀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大年初八的習俗  大年初八是穀日,傳說是穀子的生日,也叫順星節,傳說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鬥出得最全,如果這天天氣晴朗,則預示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大年初九的習俗  大年初九,民間習俗是玉皇大帝的誕辰,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臺灣新竹不少信眾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擁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天公壇,向天公祝壽,並且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健康。  大年初十的習俗  大年初十是石頭的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的說法。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早晨,用繩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個小夥子輪流抬著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大年初十一的習俗  大年十一是「子婿日」,是嶽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元宵節

  過了正月十一,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從正月十二開始選購燈籠,搭蓋燈棚。童謠是這麼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了,它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這一天少不了還要吃元宵、湯圓。正月十六夜則是小孩的節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燈籠對著別人的重重一撞,然後笑哈哈的看著別人的燈籠著火,這個叫做「碰燈」。講究的是今年的燈籠不能留到明年,必須以「碰燈」的方式銷毀。

新年好

相關焦點

  • 農民說: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農民又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
    在農村,我們都知道,老一輩的講究非常多,不管是生活中的大事,還是小事情,看日子再行事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儀式感,結婚要看日子,搬家要看日子,出門有時候為了圖一路順風也會去找算命先生看日子。農民對此深信不疑,總覺得生活的事情,和時間上有這某種密不可分的聯繫。
  • 農村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孩子出生的「生辰八字」有啥講究
    中國人對「生辰八字」是非常講究的,在農村更是有「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的俗語,為新生兒算"生辰八字"儼然已成為一種習慣。別總拿科學和迷信說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沒毛病。那麼農村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孩子出生的"生辰八字"有啥講究?
  • 春節快到了,大年初一要迎財神,迎的是哪個財神?有什麼講究?
    春節快到了,大年初一要迎財神,迎的是哪個財神?有什麼講究?本文由【亮哥說史】獨家原創,作品未經作者本人允許,禁止抄襲轉發,侵權必究。本文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我國是古代文明,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們從古至今有許多傳統節日,其中最重要的是春節。春節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重要節日,每年的這個時候人們都會回老家。春節的時候自然就有春運,外國人稱之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流動,這也表明春節在中國人心目中是多麼重要。春節是如此重要,那麼春節期間就會有很多的儀式,在此期間人們將祈禱和平。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古人的話有道理嗎?
    比如「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男孩最好不要初一出生,女孩最好不要十五出生。如今看來,這就有點好笑了,但也不是全不可信!古代人,做什麼事都講究挑選黃道吉日,在現代,無論是結婚、開門做生意、還是搬家,都要挑選一個好的日子。甚至,為了讓孩子能夠有個好命,還選日子剖腹產。
  • 古代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是啥意思,你是幾時出生?
    古代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是啥意思,你是幾時出生?文丨蟈蟈論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有許多獨特的存在,比如聞名世界的功夫,現在很多人提起中國都會想起中國功夫。但是我們還有許多其他的文化沿著歷史的長河流傳至今,比如我們今天要說到的俗語。
  • 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大年初一出生的新生兒有什麼特別之處?
    在古代,因為科學技術不發達,中國人大都信奉著富貴在天的說法,認為人的一生命運,在他出生這一天,就決定了。 在很多地方,有這麼一個說法: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意思是:生在初一的女孩子,是娘娘命,生在十五的男子,做官的命。
  • 春節讚歌,初一到十五的祝福詞之初七讚詞——致我最愛的人!
    春節,最牽掛的是什麼?是我們的親人,最感動的什麼,是和家人團聚,新年,最盼望的是什麼?是生活的更好,最美麗的,就是保持微笑,祝願朋友們新年快樂,笑口常開,大年初七,吉祥如意。大年初七,快樂平安。迎新的福氣,依舊是滿滿的,朋友相見的祝福聲聲,親人之間的笑臉相迎,都讓這個年味中國,而變得喜氣盈盈,新年的第三天,祝福你走親串友樂無限,一路平安。春節讚歌,初一到十五的祝福詞之初七讚詞——致我最愛的人!大年初七,笑口常開。
  • 農村老話「節不過十五,氣不過初一」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僅僅從字面上看,可能會覺得有點兒違和常識,我們過節在十五的日子太多了,正月十五元宵節,八月十五中秋節等等,而氣不過初一,這好像是說初一不要生氣似的!這樣理解的話,你就錯了!「節不過十五,氣不過初一」,這句俗語源於我國的二十四節氣文化。
  • 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啥意思?出生時辰決定命運?
    這句俗語叫做「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出生時辰真的能影響一個人的命運嗎?且聽我一一道理。來看前一句話「初一的娘娘」,初一是我們農曆的說法,也是我們新的一年初始之日,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初一這天誕生的女孩,是當「娘娘」的命運,可謂是福氣滿滿,氣運鼎盛。
  • 在農村過年很講究,大年初一圖吉利,這8件事最好不要做
    在農村過年很講究,大年初一圖吉利,這8件事最好不要做一年一年又一年,轉眼之間,還有差不多半個月的時間馬上就又要過年了。對於中國人來說,一年一度的春節歷來都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而在春節當中,也有著許多的傳統小習慣。
  • 春節將至,大年初一迎財神,過年迎接的是哪位財神?有什麼講究?
    春節將至,大年初一迎財神,過年迎接的是哪位財神?有什麼講究?春節,一個中國人心中難以割捨的情懷,一年中即便在外面受盡委屈,即便在外面遭受排斥,只要春節回到家中, 一切的煩惱和憂愁都會消失。中國因為春節而誕生的春運,也被外國人稱之為全球最大規模的人口遷移運動,這足以證明春節在中國人心裡的地位。作為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在這個日子中,我們也有許多祈求吉祥,祈願自己未來一帆風順的活動。在諸多的活動中請財神就是最重要的一個活動。
  • 天文學上的春節是何意?為什么正月初一過年
    我們祖國大地上,從海運、陸運到空運都使出了渾身解數,無論空間距離有多遠,都力爭讓人們回家過年,這是我們國家的習俗。南有摩託大軍千裡歸鄉,北有百萬務工人員擠滿車廂,人們如此熱火朝天的過節,可是春節在天文曆法上有什麼說法?春節與立春是否有區別?區別又在哪呢?下面我們就看一看。
  • 「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這兩天出生的孩子一生富貴!
    生辰八字,相信每個人都對這四個字很熟悉,它指的是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時。古人認為一個人的生辰八字,影響著他一生的運勢,而特殊時間出生的孩子,運勢就會更好。所以就出現了很多關於生辰的俗語,其中有一句叫:「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 古人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啥意思?祖宗說得有道理嗎?
    甚至流傳出這樣一句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為什麼男不得初一?在古代,初一對於每個月來說都是重要的日子,與十五相互對應。在這個日子裡經常舉辦一些隆重的活動,比如祭祀或者是集市的開市等等。所以在人們心中,初一這一天與以往不一樣,有著特殊的意義。初一也象徵著而新的開始,比如大年初一,這一天就是隆重的春節。
  • 春節過年有禁忌!初一到初七這些事不能做,老禮兒千萬要注意
    春節,自古以來,就是每個中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貼春聯、放鞭炮,包餃子、拿紅包,這都是春節裡要幹的事,紅紅火火的一年,就這麼開始。而在古代,春節過得還要細緻,從初一到初七,每一天都有不同的講究,甚至說一些禁忌。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是什麼意思?是否是封建迷信?
    不得不承認,古代文化有它的時代局限性,有很多說法早已被淘汰了,不過一些農村人,還是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對一些俗語深信不疑,比方說「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就是,男孩最好不要初一出生,女孩最好不要十五出生。現今覺得,這就有點好笑了,不過對我們研究古人的生活習性和文化風俗,還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 大年初一回娘家對誰不好 有啥講究
    春節的時候很多人都思鄉心切,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家與父母團圓,嫁出去的女兒也依然對娘家人很是想念,春節放假的第一天就想回年假看望父母,都是有說法說大年初一回娘家不好?那麼會對誰造成影響呢?有什麼講究的地方?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為何男孩子不能初一出生?
    在農村中關於新生兒出生時間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為何男孩子不能在初一出生呢?不管是從前,還是在現在,人們都希望在每件事情上都能討一個好彩頭,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日子上更是如此,比如在結婚、開業等重要事情時,人們都會挑選一個良辰吉日,在好的日子裡做重要的事情,才會更順風順水。
  • 農村老人常說:「陰曆十五搭初一,家裡幹活多注意」什麼意思?
    而在農村有許多關於陰曆月份的講究和忌諱。一,男怕初一,女怕十五在農村老人們常說的「男怕初一」指的是正月裡的初一,並不是每個月的初一。因為在正月初一這天,正是是大過年的閒暇熱鬧日子,如果男孩趕在正月初一生,俗以為是嬰兒性鬧,不讓父母安生,好不容易過年想輕鬆一下,歡樂一下,一生孩子,又很緊張、又繁忙,甚至於還要擔心、害怕、受苦、受累,所以忌諱此時生的孩子,說是長大妨父母,而「女怕十五」說的是十五正是元宵節,因為生了女孩子大人不能觀燈遊賞事小,還擔心女孩生在這個時辰,長大了會貪玩耍,無管教,成為一個「瘋丫頭」,克傷父母。
  • 漳州人過年初一到十五習俗完整版,拿走不謝
    正月初一初一早晨,一家人起床梳洗後,穿上新衣,給家長長輩拜年,長輩就會給個紅包。吃完早餐後(一般吃青菜粥,菠菜、豆腐,而且要吃得乾乾淨淨,以後出門才不會下雨~!!)。出門走家串戶拜訪親戚好友。別忘了,初一這天是不掃地、不倒垃圾的。怕把財氣掃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