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含有美玉的名字五行齊全、完備且自然調和,這就給廣大朋友們起名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不用管孩子什麼時候出生的,也不用管孩子的五行命理,可以直接給孩子起一個美玉名字。
下面就來介紹這102個代表美玉的字,這些字隨便跟姓氏就可以組成一個很好的名字哦,當然還是要注意跟姓氏組合的諧音啦~~
1、璧:扁平、圓形、中心有孔的玉器。《詩經衛風淇奧》:「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2、瑗:音院,邊小孔大的玉璧,一般內孔直徑是邊寬的兩倍左右或更大,常作為佩玉。
舉例:趙瑗,宋孝宗皇帝。
3、環:《左傳昭公十六年》:「宣子有環,其一在鄭商。」一種圓形、中間有孔的玉器,古代用作符信,後多作為裝飾物佩帶。
4、圭:古代帝王諸侯朝聘、祭祀、喪葬等舉行隆重儀式時所用的玉制禮器。《易經益》:「有孚中行,告公用圭。」《詩經衛風淇奧》:「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5、碧:青綠色或青白色的玉。《莊子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成語有「碧血丹心」。
6、瑭:一種碧綠色的美玉,較堅硬,可用來雕刻成玉器。多用於人名,五代有史建瑭、石敬瑭。
7、瑾:一種紅色的美玉。南朝宋慧琳《龍光寺竺道生法師誄》:「如草之蘭,如玉之瑾,匪日薰雕,成此芳絢。」前面寫的《楚辭九章懷沙》也有:「懷瑾握瑜兮」。
8、瑜:一種美玉,也用來指玉的光彩,後多用於形容美好的事物、美麗的容貌。《左傳宣公十五年》:「山藪藏疾,瑾瑜匿瑕。」。瑾瑜,均為美玉,後泛指所有美麗的玉石。
舉例:周瑜,吳國大都督。
9、玫。一種紅色的美玉。玫瑰,有三個詞義:一是一種植物的名字,就是大眾最熟悉和喜愛的玫瑰花;二是一種珍珠的名字;三是一種美玉的名字,也稱為火齊珠,《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其石則赤玉玫瑰。」李善注引晉灼曰:「玫玫瑰,火齊珠也。」
10、瑰。《詩經秦風渭陽》:「何以贈之瓊瑰玉佩。」瑰。一種珍奇的紅色美玉,常作為佩玉相贈。
瑰材,(1)珍奇的棟梁材。亦比喻傑出的才具、才能。(2)指有傑出才能的人。
11、璞。pú,璞玉,未雕琢的玉。1、包在石中,天然形成,尚未雕琢之玉。2、比喻尚未為人所知的賢才。《韓非子和氏》:「王乃使玉工理其璞而得寶焉。」另外,有一種瑰玉也稱為璞。
自古以來,對璞玉十分珍視,"凡璞藏玉,其價無幾。璞中之玉,有縱橫尺於無暇玷者,古帝王取以為璽,所謂連城之璧,也不易得。」璞玉在古代是非常珍貴之寶。本世紀初謝彬訪問新疆,見和田玉"玉之帶璞者,一物往往數百金,採者不曰得玉,而曰得寶"。
12、璇。美玉,也指似玉的美石。璇璣,《尚書大傳》曰:「正月上日,受終於文祖,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璇璣者,何也?傳曰,璇者,還也,璣者,幾也,微也,其變微微,而所動者大,謂之璇璣。是故璇璣謂之北極。」璇璣也是古代一種可以觀測天象的天文儀器,從北極引申來的。
13、璿,xuán,同「璇」。《集韻平仙》:「璿,《說文》:美玉也。引《春秋傳》:璿弁玉纓……或作旋、璇。」
舉例:郗璿,郗鑑的女兒,王羲之的夫人。
14、琳:一種青碧色的美玉,產於西北的崑崙山。《尚書禹貢》:「厥貢惟球、琳、琅幵。」琳琅。《九歌東皇太一》:「撫長劍兮玉珥,璆銷鳴兮琳琅」。琳琅:精美的玉石、借指美好的事物、優秀人材。寧調元《感舊集定庵句》詩之六:「綠珠不愛珊瑚樹,合配琳琅萬軸身。」成語有琳琅滿目,形容物品非常多,光彩照人,佔據了眼球,讓人目不暇接。
15、琅。琅,形狀象珍珠的美玉或美石。傳說中紅色的玉樹,生長在海裡稱為珊瑚,生長在山間的則稱為琅琅。琅的異體字為瑯。
舉例:施琅,福建水師提督,1683年率軍渡海平定臺灣。
16、。音甘,形狀象珠的美玉或美石。
17、珊、瑚。珊瑚,由許多珊瑚蟲分泌的石灰質骨骼聚集而成,形狀象樹枝,多為紅色或白色,產於熱帶海洋中。珊珊,形容佩玉相互撞擊時悅耳的聲音。
18、璉。古代宗廟裡裝穀物或食物的禮器和食器,圓口,有兩耳,夏朝時稱為瑚,殷朝時稱為璉,周朝時稱為簋(音軌)。
瑚、璉皆宗廟禮器。用以比喻治國安邦之才。《論語公冶長》一一曰「何器也?』曰:「瑚璉也。」
19、瓔,一種美玉寶石。《玉篇玉部》:「瓔,瓔琅,石似玉也。」瓔珞。玉飾。唐元稹《估客樂》詩:「鍮石打臂釧,糯米吹項瓔。」
20、珞。音洛,一種似玉的、堅硬的寶石。瓔珞,古時由珠玉串成的裝飾品,多用為頸飾,相當於現代的項璉。(觀音菩薩胸前飾物就是瓔珞)
21、珩。古代一組玉佩中最上端的玉件。古代玉佩一組分為三個部分,上端為佩首,是一塊橫玉,所以稱為珩。珩的下面繫著若干串玉佩。每串最下端的玉稱為璜(如果是單數串,中間那串一般略長點,其最下端的玉稱為衝牙)。串在中間的玉佩稱為玢、珠、琚、瑀。
22、玢。《玉篇玉部》:「玢,玉名。」玢。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作玉名時讀賓,一種具有花紋的美玉。
23、珠。原義為珍珠,是指蚌殼體內結生的球狀小顆粒,有光澤,多用做裝飾物,也可入藥。後來把和珍珠很相似的寶石也稱為珠。
24、瑀。一種似玉的白色美石,古人將其系在玉佩的珩和璜中間,作為佩玉的一部分。
25、琚:佩玉。《詩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琚。音居,古人佩帶的一種美玉,系在珩和璜中間。一種似瑀的紅色寶石也稱為琚。
舉例:吳琚,開封人,南宋書法家。
26、瓊。美玉,一種紅色的美玉。後來也用來泛指精美華麗的事物、超然傑出的人才。《詩經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27、瑤。《尚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瑤、琨、篠、蕩。」瑤,一種紅色的美玉,後泛稱玉之美者為瑤。鑲玉的琴稱為瑤琴。古人云:「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意為銘記與酬報他人的深情厚誼。
28、琨。《尚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瑤、琨、篠蕩。」琨,音昆,一種常用於佩帶的美玉。環和琨,是古人常佩帶的兩種佩玉。琨中間的孔比環的小一些。另外,不同性格的人常佩帶不同的玉。一般來講,性格外向、活潑開朗的佩環,性格內向、忠厚老實的佩琨。
29、璠。晉陸雲《答顧秀才》詩之五:「有斐君子,如珪如璠。」璠。音凡,一種產於山東的寶玉。璠璵,深得孔子喜愛的兩種美玉。
30、璵。《左傳定公五年》:「季平子行東野,還,未至,丙申,卒於房,陽虎將以璵墦斂。」璵:音於,君子配帶的一種美玉,稱為璵墦或墦璵。
舉例:李璵,北朝大將
31、琛。《宋史樂志九》:「禕衣褒崇,琛冊追榮。」琛,音chēn,一種可佩帶作為裝飾的美玉。後用來泛指珍奇的珠寶。
32、玎:音丁,玉制的耳飾,也指玉石或玉器撞擊時發出的聲音。玎擋或玎玲,形容玉石般悅耳的撞擊聲。
33、擋,音當,玉制的耳飾。《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擋。」
34、玲。玉石相互撞擊所發出清脆的聲音。
35、瓏。音龍,古人在天旱求雨時所用的玉,上面刻有龍文;另用於形容玉石相擊的聲音。古人大旱求雨時所用的玉,上刻龍紋。《說文玉部》:「瓏,禱旱玉也。」五行缺水的也可以用這個。
36、璆。《尚書禹貢》:「厥貢璆鐵銀鏤砮磬。」璆。音球,一種美玉,常作為懸掛樂器的玉磬,亦借指磬。古時的璆與球,作美玉講時為同音同字。璆還指玉飾、玉佩等玉件相互撞擊的聲音。
舉例:江璆,江氏「三古十二齋」家族之十二齋之首。
37、瑛、美玉。《魏書陽尼傳》:「採鐘山之玉瑛兮,收珠澤之珂琺。」瑛,音英,玉的光彩。一種似玉的美石也稱為瑛。
舉例:石瑛,被譽為「民國第一清官」。
38、琯。《大戴禮記少間》:「西王母來獻其白琯。」琯、音管,玉管。古代一種用玉製成的樂器,六孔,象現代的笛子。後也用來泛指管樂器。有意思的是,古人還用這樣的玉管來預測節氣:把葦膜燒成灰,放進玉管內,到某一節氣時,相應玉管內的葦灰就會自動飛出來。
39、瓘:玉名。《左傳昭公十七年》:「若我用瑾斝玉瓚,鄭必不火。」璀,音灌,一種白色的玉石,有氣眼。古代一種玉圭也稱為瑾。
40、珏(玨)。相合之二玉,雙玉。《說文珏部》:「珏,二玉相合為一珏。」古代交易時曾以玉、貝作為貨幣。五枚小玉或小貝系成一串可抵一塊大玉或大貝,兩串小玉稱為一珏,兩串小貝稱為一朋。朋友的朋大概就是這麼來的。珏的另一種寫法是玨,更為形象。如,白玉蚩尤環,做工極精良,屬於珏的一種,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41、瑒(瑒),音chàng。玉名。《廣韻平陽》:「瑒,玉名。」
舉例:應瑒,「建安七子」之一。
42、璦。《玉篇玉部》:「璦,美玉也。」璦,音愛,一種美玉。
43、珉。音民,一種似玉的白色美石。《荀子法行》:「故雖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
44、琦。晉葛洪《抱樸子博喻》:「是以礁螟之巢,無乘風之羽;溝澮之中,無宵朗之琦。」琦。音奇,一種美玉,常用來系組佩帶。
45、琬:美玉。《書顧命》:「弘璧、琬琰在西序。」琬,音宛,一種上端渾圓而無稜角的玉圭,長九寸。而普通的圭,其上端是尖的,一般是三稜的角。
46、琰:美玉。南朝梁簡文帝《謝敕賚善勝威勝刀啟》:「冰鍔含彩,雕琰表飾。」琰。音炎,一種泛光的美色之玉。另外,上端斜削成尖銳形的九寸玉圭稱為琰圭。
舉例:崔琰,曹操帳下謀士。崔琰相貌俊美,是有名的大帥哥。
47、琿。《集韻平魂》:「琿,美玉。」琿,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作玉名時讀魂,是一種美玉。
48、璐。美玉。《楚辭九章涉江》:「被明月兮佩寶璐。」璐。音路,一種美玉。
49、瑀。《詩王風大車》:「大車哼哼,毳衣如瑀。」瑀。音門,一種紅色的美玉。
50、珅。《集韻》:「珅,玉名。」珅,音申,一種美玉。
51、珣。一種產於遼寧醫巫閭山的玉名,稱為珣圩琪。
52、琪。一種產於北方的美玉。《玉篇玉部》:「琪,玉屬。」
53、玏。一種黑色、較硬的玉石。覺得樂字過於普通的可以用這個玏字替換。
54、珺。《改並四聲篇海》:「捃,美玉也。」捃,音俊,一種美玉。
55、玖。一種質地比玉稍差的黑色美石。後武則天改此字用於「九」字的大寫。
56、瑒。讀音一念chàng,古代宗廟祭祀時所用的玉器,一種帶勺的玉圭,可用來盛酒灌酒;讀音二念yáng,一種用以祭祀天地的玉。
57、瑪。瑪瑙,一種具有不同顏色、多呈帶狀或環狀分層的玉髓,質地堅硬耐磨。可用於工業,也可入藥,還可做貴重的裝飾品。
58、瑋。《廣韻上尾》:「瑋,玉名。」瑋。一種珍奇的美玉。
59、琤。玉器相擊的聲音。也形容美妙悅耳的琴聲、雨聲或水流的聲音。
60、玢。一種古代玉器,一尺二寸的大圭。圭是朝廷重要場合使用的禮器,因此很多人喜歡玢字。
61、瑲。玉器相互撞擊的聲音,後也形容美妙動聽的樂聲。瑲、玲、諍、瑣、瑝等,均為玉聲。
62、玦。一種似玉的美石。
63、玥。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珠。
64、璕。一種美麗的石頭。
65、琉。琉璃,一種色澤光潤的礦石,學名青金石,又名天藍石。琉的異體字為瑠。
66、璨。一種美玉,也指玉的光澤。
67、珍。非常稀有而精美的寶玉。常用於比喻貴重的器物或人才。珍的異體字為珎。
68、璟。玉的光彩。
舉例:宋璟,大唐(武后、中宗、睿宗、玄宗)四朝元老,開創大唐「開元盛世」的著名宰相。
69、珥。古代用珠玉做的耳飾,相當於現代的耳環。後來古人把日暈、月暈也稱為珥,意思是日、月四周的光暈如同玉光在人耳的兩旁。
70、珂。《玉篇玉部》:「珂,石次玉,亦碼碯白如雪者。一雲螺屬。」珂。音科,一種極似玉的美石,有人說就是白色瑪瑙。另外,產於南海一種珍奇的白色貝類也稱為珂。
舉例:嶽珂,嶽飛之孫,嶽霖之子。
71、珙。一種大個的、橢圓形的玉璧,古人在祭拜天地等禮儀時手持著,常成對使用。
72、珽。古代帝王所持的玉笏,即三尺長的大圭。笏(音戶)是古代君臣上朝議事時手裡所拿的一種板子,狹長形,用玉、象牙或竹製成,上面可以記事。天子所持玉笏為挺,意為方正於天下,挺然無所屈。
73、玤。音bàng,一種質地一般的玉石。古時製成平圓形、中間有孔的小璧,系在腰帶上,用以懸掛左右配帶的飾物。
74、琇。音xiù,一種似玉的美石。《詩經小雅》:「彼都人士,充耳誘實。」
舉例:顧毓琇,中國近代史上傑出的文理大師。
75、璡。音jìn,一種似玉的美石。古語讀今。
76、珷。音武wǔ,一種象玉的美石稱為珷玦。
77、璁。似玉的美石,常作為一種佩玉。
78、璘。玉的光彩。璘玢,形容玉石花紋駁雜或光彩繽紛的樣子;璘璘,明亮閃爍的樣子。媽媽姓林、凌的寶寶可以用這個名字。例如爸爸姓趙,媽媽姓凌,孩子可以叫趙璘,或趙璘璘,這個字不常用,重名的少,缺點也是不常用,但好在讀音讀半邊也能讀對。
79、瑨。一種似玉的美石。
80、璪。一種寶玉,也指雕有如水藻花紋的玉飾。另外,用五彩絲線將玉石穿成串,垂在古代皇冠前面作為裝飾,也稱為璪。
81、琢。加工、雕刻玉石,使其成為精美的器物。古代對加工、雕刻不同材質的裝飾品、工藝品,各用不同的動詞:刻玉為琢,刻骨為切,刻象為磋,刻石為磨。《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
82、瑑。玉器上雕飾的凸紋,有圖案,也有文字,中國書法中的篆體就是從器物上的瑑紋而來的。後來,古人將雕刻為紋也稱為瑑。古人云:「常玉不瑑,不成文章;君子不學,不成其德」,很象今天人們常說的那句成語:「玉不琢,不成器。」
83、班。這個字大家都認識,現代漢語中最常用的是編組的意思,如班級、班組等。其實,這個字最古的字義是指一對分開的玉。一對合在一起的玉為珏,一對分開的玉為班。後來,這個字由原始字義開始具有動詞含義部分,並由分開、分給的意思逐漸引申為鋪開、頒布的意思;而這個字的名詞含義部分由分塊、分部的意思逐漸轉化為分級、次序的意思,再後來就成了現代常用的序列、組合的字義啦。
84、珈。古代貴族婦女的一種玉飾。古代王后和貴夫人用笄別住假髮或插住挽起的頭髮,鑲在笄上的玉飾就稱為珈。
85、瑊。鹼功,一種象玉的美石,黑色,較堅硬。
86、珵:美玉。珵美。《離騷》:「覽察草木其猶未得兮,豈珵美之能當」。
87、琭。一種很稀有的美玉。也用來形容堅硬的玉石。老子《道德經》:「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意思是:不要求琭琭晶瑩像寶玉,而要珞珞堅硬像山石。也可以理解為,做不了美玉,你丫至少做塊硬氣的石頭吧。琭琭:形容玉美的樣子。
88、瓖。一種玉石,常佩於馬帶上作為玉飾。
89、瑢。佩玉的品貌和佩玉相碰的聲音。
90、璁。一種古代樂器,可彈奏八至十個音階。
91、璀。一種美玉,也指玉的光彩。璀璨,形容珠玉的色彩鮮明、豔麗奪目。
92、瑱。《詩經鄘風君子偕老》:「鬢髮如雲,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褅也,揚且之晳也。」瑱。這個字念天的去聲,古人在冠冕兩側用黃色絲帶繫著的一種玉飾,垂在雙耳旁邊,可以用來塞住耳朵,故又名「充耳」,有非禮勿聽的意思。後來也把戴在耳垂上的玉稱為瑱。
舉例:來瑱,唐朝名臣,以忠義聞名。
93、瑄。六寸大的玉璧,古代祭天時所用。
94、瓚。《周禮考工記玉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龍,侯用瓚,伯用將。」瓚,一種質地不純的玉,其中五分之三為玉,五分之二為石。古時用玉很有講究,只有皇帝可以用純玉,其他大臣則分等級:大公用瓏玉(五分之四為玉,五分之一為石)、侯臣用瓚玉、伯臣用將玉(玉石各佔二分之一)。」古代一種玉制的禮器也稱為瓚,祭祀或招待賓客時用來盛酒灌酒,功能相當於現代的勺子。以玉圭作為勺子柄的稱為圭瓚,以玉璋作為勺子柄的稱為璋瓚。
95、瑞。古代玉制的信物,稱為瑞玉。古代有很多種瑞玉,如:班是一種中分為二的瑞玉,各執一塊作為信物;琥是一種軍隊調動的瑞玉,作為傳達命令的信物;珪和璧也是一種瑞玉,作為執政的信物,相當於現代的印鑑。瑞玉也分級別,如周朝時就分六級,按現在的級別應該是:主席執鎮珪、部長執恆珪、省長執信珪、市長執躬珪、縣長執谷璧、鄉長執蒲璧。
96、珪。和圭是同音同義。珪(圭)是古代的一種玉器,長條形,上端為三角形,下端為方形。古代皇帝大臣上朝議事時、王公貴族在舉行朝聘、祭祀等禮儀時作為禮器。
97、琮。方柱形,中有圓孔。用為禮器、贄品、符節等。《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98、璜。狀如半璧的玉。《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玄璜禮北方。」璜。音黃,古代的一種玉器,形狀象玉璧的一半。古代王公貴族在朝聘、祭祀等禮儀時作為禮器,在祭拜天地四方時以玄璜朝禮北方。也用來作裝飾品或作為貨幣。另外,古代一組佩玉中,系在每串最下端的玉稱為璜。
99、琥,瑞玉。《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白琥禮西方。」琥。音虎,雕成虎形的玉。古代作為一種禮器,在祭拜天地四方時以白琥朝禮西方。古代發兵使用的虎符也稱為琥。
100、璋。音章,古代的一種玉器,上端刻成斜角,形狀象半個玉圭,也是一種端玉。古代作為一種禮器,在祭拜天地四方時以赤璋朝禮南方。《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瓊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璋按尺寸大小分為不同的等級,具有不同的用途:大璋長九寸,寬四寸,王公大臣用來作為聘物;中璋長七寸,寬二寸,用於軍隊中。另外,璋等端玉在古代也曾作為交易的貨幣使用,圭可易馬、璋可易皮、璧可易帛、瓊可易錦、琥可易繡、璜可易黼(古代一種禮服)。
101、璩。古代一種美玉,常製成玉環,作為耳飾,相當於現代的耳環。
102、翠:硬玉。宋吳自牧《夢粱錄元宵》:「甚至飲酒醺醺,倩人扶著,墮翠遺簪,難以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