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給大家分享的經典電影叫《魂斷藍橋》,是一部風靡全球近半個世紀的美國故事片 一段美麗而憂傷的愛情故事,一首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 電影史上三大悽美不朽的愛情悲劇之一,一部盪氣迴腸的愛情經典之作 1940年出品 導演:茂文·勒洛依 主演:費雯麗 羅伯特·泰勒 ·第十三屆奧斯卡最佳黑白片、最佳原創音樂獎提名 ·美國百部經典名片之一 ·"最受歡迎的愛情電影"之一 《魂斷藍橋》是一部風靡全球半個多世紀的好萊塢戰爭體裁的愛情故事片,它之所以讓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為硝煙中的愛情使人沉醉,美麗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愛的永恆使人心馳神往…… 《魂斷藍橋》的內容傳奇,文藝氣息濃厚,具有極高的催淚效果。
它的成功,不僅僅是向人們展示了愛的真諦,更重要的是向人們昭示了和平的寶貴和戰爭的罪惡。"拒絕戰爭,爭取和平",這是影片暗含的主題。 《魂斷藍橋》原名《滑鐵盧橋》,但發行商為了讓影片具有文化品味和凸顯感情色彩,將其改名為《魂斷藍橋》,正像片名體現的那樣,片中的女主角不僅把生命留在了這座橋上,還把自己的愛情、信念和靈魂一同埋葬在這座橋上…… 《魂斷藍橋》是西方電影在東方獲得成功的經典。影片以其纏綿悱惻的悲劇情節、演員們細膩的表演、感人至深的情感效應,打動著感情細膩的東方人,片中悽婉的愛情故事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這也許就是該片能在東方產生轟動效應的緣由吧! --著名影評人羅遠和 《魂斷藍橋》是一部看後讓我們淚流滿面的電影,一面是女主角迎著軍車而消逝的生命,一面是男主角"我等著你回來"的深情呼喚,其中的愛情主題永遠讓人銘記。 --《中國演員報》 影片的傳奇色彩令人回味,同時也烙下了那個時代道德觀的印記。
兩次戰爭的先後呼應使得這個標準愛情悲劇的背後有著鮮明的反戰訊息。如果不是因為戰爭,也許這一切的悲劇都不會發生。"珍視和平,拒絕戰爭",這一主題應當為我們所重視。 --佚名 《魂斷藍橋》是一部盪氣迴腸的愛情經典之作。導演以其獨特的視角、純熟的技藝向世人展現了一個色彩斑斕的歷史畫面,沒有氣勢磅礴的場景,沒有撲朔迷離的懸念,有的只是近似回憶般朦朧的視覺享受,有的只是小橋流水般優美的意境,有的只是從劇中人髮絲間、明眸間、手指間一點一滴流露出的對愛情的執著和堅貞的信念。本來是一段纏綿動人的愛情故事,卻如鏡花水月一般以悲劇結尾…… --佚名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軍上校羅依·克勞寧在滑鐵盧橋上獨自憑欄凝視,他從口袋裡拿出一個象牙雕的吉祥符,20年前的一段戀情如在眼前…… 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回英國度假的羅依假期已滿,即將奔赴法國。
在滑鐵盧橋上,他救了舞蹈演員瑪拉一命,於是他們相識了。瑪拉是一位芭蕾舞演員,她急著趕往劇院演出,臨走時,瑪拉將心愛的象牙雕成的吉祥符送給羅依:"願它給你帶來運氣。" 二人一見鍾情,瑪拉不顧劇團女經理笛爾娃夫人的嚴厲反對,同羅依幽會,在蘇格蘭民歌《一路平安》的華爾茲舞曲中,兩人翩翩起舞,含情相望。 第二天上午,羅依因行期推遲,找到了瑪拉,要和她馬上結婚。可當他們興衝衝地趕到教堂時,發現錯過了教堂規定的結婚時間。兩人只好決定第二天再去。 然而就在當天傍晚,羅依被召回軍營。即將演出的瑪拉在接到羅依將要提前開拔的電話後不顧一切地趕到滑鐵盧車站,但是火車已經起動了。 由於錯過了劇團的演出,笛爾娃夫人被激怒了,她譏諷瑪拉在墮落。
瑪拉的好友凱蒂挺身而出,為之辯護,被一同開除了。失了業的瑪拉和凱蒂只好相依為命。時隔不久,瑪拉收到羅依寄來的信,信上說羅依的母親克勞寧夫人將特意到倫敦與瑪拉會面,她高興極了。可沒想到就在同克勞寧夫人會面前瑪拉無意間在報紙上得知了羅依陣亡的消息,巨大的打擊使得她精神恍惚,她和克勞寧夫人不歡而散。羅依的死對瑪拉來講是災難性的打擊,失去愛情的瑪拉覺得一切都失去了意義,為了生存,她和凱蒂只好淪為妓女。 一次,在滑鐵盧車站招攬生意的時候,瑪拉竟然在人群裡看到了羅依,他還活著!喜出望外的羅依擁抱著百感交集的瑪拉,向她敘述著自己的遭遇,他受過傷,失去了證件,當過德國人的戰俘,差點喪命但終於逃脫。羅依詢問瑪拉離別後的生活,但瑪拉難以啟齒,羅依以為她另有所愛,瑪拉深情地表白"我只愛過你",羅依對瑪拉的忠貞深信不疑,不容分說,把她帶往家鄉。
在蘇格蘭的克勞寧家,克勞寧夫人和羅依的叔叔對瑪拉很滿意,然而其他人很不喜歡瑪拉的舞蹈演員的身份。瑪拉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她意識到愛情在社會的非難前是無能為力的,她將實情告訴了克勞寧夫人,並求她不要告訴羅依。瑪拉給羅依留下了一信說不能嫁給他,於是離開了。羅依焦急萬分,他找到了凱蒂,凱蒂告訴了他一切,羅依含著淚說:"我一定要找到你。" 瑪拉來到滑鐵盧橋上,獨自倚著欄杆,眼神呆滯。一隊軍用卡車隆隆開來,瑪拉平靜地迎著卡車走去,任憑車燈在臉上照耀……在人群的驚叫聲中,一個年輕的生命結束了,地上散落著手提包和一隻象牙雕的吉祥符。 此情可待成追憶 幾十年來,《魂斷藍橋》一直為廣大觀眾喜愛並在評論界備受讚揚,原因就在於它向人們描述了一個悲壯的愛情故事,並調動了豐富的電影藝術手段把內容表現得高雅脫俗且哀婉動人,讓觀眾在灑下眼淚的同時,深思戰爭的可惡及陳腐觀念對愛情的摧殘。
影片從始至終緊扣愛情主題,羅依和瑪拉相愛,愛得熾烈奔放,愛得無我忘我。瑪拉可以不顧自己的舞蹈事業,為了見羅依而誤場;羅依對瑪拉一見鍾情,在沒有同家人商量的情況下,馬上決定同她結婚。然而事與願違,戰爭把他們分開,戰爭使得瑪拉改變命運,雖有婆婆的原諒和叔叔的信任,可瑪拉總是自覺形穢,抹不去的等級陰影使得她不能原諒自己,最後為了維護羅依和他的家族的榮譽,她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影片通過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愛、相分、相聚和永別,把熾烈的愛情、惱人的離情、難以啟齒的隱情和無限惋惜的傷情共冶一爐,因為戰爭原因而墮入紅塵的瑪拉經過了費雯麗的演繹,其善良、美麗、柔弱、無辜表露無疑。可就是這樣一個讓人沒有理由不去憐愛的女孩子,最終被戰爭逼上了絕路,用死亡結束屈辱,她在滑鐵盧橋上平靜地走向死亡時面容上所閃現出的悽美讓人心痛無比。
影片的表現手法之簡煉也是少見的。瑪拉被迫淪落街頭賣身,她的行為是醜陋的;瑪拉因自卑而自殺,其後果是難看的。然而,不可否認,從本質上講,瑪拉是純潔的、羞怯的、美好的,為了保全她的完美形象,影片只拍攝了她在滑鐵盧橋上獨倚欄杆對著陌生人的勉強一笑及卡車過後地上散落的手提包和吉祥符兩個鏡頭,來暗寓她的淪落和生命的消逝,而對她曾經的賣身生涯和自殺後血肉模糊的慘狀都簡單帶過。 怎能把老朋友遺忘/我時常這麼想/怎能把老朋友遺忘/和往日那好時光/希望你改變主意/把你的愛帶給我/甜蜜而完整的愛/我會把身上的所有全給你/讓我們舉杯共祝/友誼地久天長 這是在片中出現過多次的旋律--《友誼地久天長》,可是故事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一個香消玉殞,一個抱恨終生。這不禁引起了人們無盡的哀思:是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將被遺忘,永不追憶?
是不是所有的故人都將被遺忘,和那些友誼地久天長的日子?(佚名) 根據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說《戰地鐘聲》而改編的同名影片在1942年被好萊塢派拉蒙電影公司搬上了銀幕。故事講的是西班牙內戰期間,人民戰線派為抵抗法西斯佛朗哥政權而組成了遊擊隊,美國大學教授羅勃受命爆破峽谷上的鐵橋,而當他向山區的吉普塞人遊擊隊求助時,認識了父親慘遭法西斯毒手而自己受辱的美麗少女瑪利亞。在戰火的瀰漫中,兩個人出生入死,並肩作戰,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在硝煙中也升華為堅貞的民族之戀…… 《戰地鐘聲》公映後,被1943年美國《每日電影》評血十大佳片的第二名,受到了廣泛的讚譽。
由著名影星理察·基爾和朱麗婭·羅伯茨主演的《風月俏佳人》是一部"白馬王子與灰姑娘"的浪漫輕喜劇式的愛情故事,無論從內容結構還是人物性格上,影片對這種古老的愛情模式都是既有借鑑又有發揚。百萬富翁看上了一個街頭女郎,出錢把她安置在一所公寓中,實際上是要她做自己的情婦。在交往中,他們相愛了,而她雖然身為妓女,卻有自己的主張和人格尊嚴,愛就要光明正大地去愛,她不願過這種沒有名份的寄生生活,於是毅然地離開他。到了最後,他也幡然悔悟,有情人終成眷屬,他們的愛情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正因為有著對愛情的憧憬和幻想,才有《風月俏佳人》這種應情之作,拋開現實,裝上翅膀,飛越開滿鮮花的村莊,但這一切能否成真,沒有人可以確定,所以成群的女孩子尋求白馬王子,這部電影成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