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家婦成長為女強人 7年替亡夫還清120萬欠債
去年王喜雲再婚,她的「嫁妝」是贍養公公、幫前夫的兒子成家和一起還債
王喜雲一刻也閒不住,幹起活來是把好手。
今年39歲的王喜雲,是河南林州人。23歲那年,她遇到了同鄉韓志林,當時韓志林還帶著一個5歲的兒子,隨後兩人結婚。2010年11月,韓志林遭遇車禍不幸離世,王喜雲在整理遺物時發現,韓志林各項欠款共120多萬元。在巨大的債務面前,王喜雲沒有逃避,並承諾一定還清丈夫生前欠下的每一筆債。她把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和一些不常用的工程設備變賣折現,用於結清工人工資和償還70多萬元的債務。隨後,她從頭學起,開始承包工程。賺來的每一分錢,除了維持正常的生活,其餘的全部用來還債。去年1月,王喜雲與陽泉的王先生喜結連理,她的「嫁妝」是共同贍養公公、幫前夫的兒子成家和與她一起還債。去年年底,經過7年的努力,王喜雲把120萬元欠債全部還清。
A 「只要有我在,債必須要還!」
2月15日,大年三十晚。王喜雲一家圍坐在一起,看春晚、吃年夜飯。窗外閃爍的各色彩燈,桌上熱氣騰騰的餃子,家人臉上的笑容,這些都讓王喜雲激動不已,她端起酒杯,和家裡的每個人碰杯:「這是還完債以後過的第一個春節,我很幸福!感謝你們!以後我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王喜雲所說的還債,還得從她23歲那年說起。彼時,她遇到了比自己大5歲的韓志林,兩人一見傾心,當時韓志林還帶著一個5歲的兒子。全然不顧家人的反對,王喜雲與韓志林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後,王喜雲把這個兒子當成自己的親骨肉,使這個曾失去母愛的孩子重新恢復了往日的歡笑。
2006年,韓志林到陽泉承包工程,王喜雲在家照顧公公和兒子,努力當好「賢內助」。隨著女兒的出生,兒女雙全、丈夫疼愛、老人健康的日子,讓王喜雲覺得很幸福。
2010年11月6日,是王喜雲一生中最黑暗的一天。當日回河南老家探親祭祖的韓志林,因承包的工程遇到問題,需儘快趕回陽泉。於是他告別父親、妻兒,匆匆開車往陽泉趕。
11點半,韓志林打電話報平安,王喜雲還叮囑他一定要注意安全。然而幾個小時後,王喜雲接到了丈夫突發車禍送醫不治的噩耗。那一刻,她眼前一黑,悲傷過度暈了過去。
硬撐著處理完丈夫的後事沒幾天,一位姓李的老闆找到王喜雲,遞給她一張籤有韓志林名字的40萬元欠條,王喜雲頓時傻了眼。在整理丈夫遺物時,王喜雲又翻出一個筆記本,發現除了欠李老闆的40萬元,上面還記錄著其他欠款80萬元。120萬元欠款!怎麼辦?怎麼還?王喜雲愁得茶飯不思,一個月瘦了十幾斤。
即使是七尺男兒,面對120萬元巨債,也不敢輕易承受,可王喜雲扛了下來:「起初我知道這件事後,非常絕望。但再怎麼絕望,也得扛下去。我們老家是『建築之鄉』,這種情況很多,人不在了,主動承擔債務的的確不多,所謂人死帳爛。但我從小就知道,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我和債主們說,這些債我認了,這是良心債!只要有我在,債必須要還!」
王喜雲說出這麼「爺們」的話,債主們反而生出惻隱之心,有些債主念及同鄉之情,甚至主動要求減少還款數額。「家裡出了這麼大的事,一個家庭婦女能給我們結了工資嗎?」給韓志林幹活的工友情緒出現了波動。擦乾眼淚的王喜雲對他們說:「我男人沒了還有我,我不會跑,你們幫我把工程幹完,欠你們的錢我一定還!」
「不止一個人勸過我,你一個弱女子,就是不還錢,別人也不會拿你怎麼樣。還有一些人說我傻,自己過得緊巴巴的,也要勒緊褲腰帶還錢。我覺得做人要有良心,講誠信。債主們沒逼著我還債,我已經非常感謝他們了,畢竟誰掙錢都不容易!」王喜雲說。
B 繼承「夫業」攬工程,從牙縫裡擠錢還債
韓志林一走,撂下了不少「半拉子」工程,這讓以前沒有插手過丈夫工作的王喜雲,不知從何下手。王喜雲便找韓志林的好朋友一點點打聽,一個個地方跑去收尾款。
2011年初,王喜雲把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和一些不常用的工程設備變賣折現,加上之前收來的尾款,湊了70多萬元。她用這些錢給工友們結了一半的工資,其餘部分用來還債。她向工友們承諾,剩下的錢一年後結清。
諾言好許,做起來可就沒那麼容易了。為了儘快還債,王喜雲決定繼承「夫業」,承攬工程。由於之前從來沒接觸過,她只能買來專業書籍惡補,並向工地上的老工人虛心請教。
為了節省開支,王喜雲凡事都親力親為:給老客戶一個個打電話、拜訪,騎著電動車一個人談業務,領著一幫工人在工地上幹活……靠著辛勤和汗水,她逐漸摸出了一些門道。
王喜雲的執著和誠信也感動了不少韓志林生前的朋友和生意夥伴,只要有適合王喜雲幹的工程,他們就主動聯繫她,王喜雲每年都能接到兩三個工程。2013年春節前,除了給工友發工資,王喜雲還賺了1萬元,她把錢還給了債主李老闆。「我以為這筆債要黃了,根本沒想到會收到還款。一個農家婦女能把事做到這份上,了不起!」拿到錢的李老闆感慨萬千。
堅守「誠實守信、質量第一」的原則,王喜雲把每一項工程都盡力做好。賺的錢除了維持家用,她都用於還債,本子上的欠款也在不斷減少。「最多的時候,一個季度還過十萬元。」王喜雲說,7年過去了,不僅生意步入了正軌,很多人對她也越來越信任。
去年,王喜雲陸續償還了18萬元欠債,至此,王喜雲用7年時間,終於還清了前夫留下的120萬元債務。最後一筆5萬元還給了林州市的田先生。田先生說:「王喜雲是個說話算數的人!在丈夫去世後依然認帳,我覺得這樣的女人了不起!我敬佩她!」
實際上,這些年王喜雲是怎麼過來的,只有她自己心裡最清楚:「我一個女人家,交房租,照顧一家老小,還得給孩子交學費,可以說是從牙縫裡擠出錢來還債。」而最讓王喜雲難受的是巨大的精神壓力:「前夫去世頭兩年最難熬,那會兒我經常夢到人家向我要債,我拼命跑。」
王喜雲老家一位鄉領導這樣評價她:「作為一名普通農家婦女,王喜雲用堅如磐石的行動告訴我們,什麼叫誠信!什麼叫擔當!」
憑藉誠信和一股韌勁,王喜雲也從一竅不通的農家婦女變成了獨當一面的「女強人」。
C 公公把她當親閨女,繼續跟著她過日子
丈夫韓志林突然離世,起初王喜雲的公公每天以淚洗面。沒成年的兒子更是哭著對爺爺說:「我媽還年輕,她要是改嫁了,我們可咋過?」王喜雲的一句話給爺孫倆吃了定心丸:「爹,我不走,我會給您養老送終,撫養兒子長大成人。」
「出事以後,我感覺兒子長大了、成熟了。雖然他話不多,但我能感覺到,他很支持我還這些錢,他還說,以後有能力了,就幫助我一起還。」王喜雲感慨道。
王喜雲所說的兒子,與她並無血緣關係,是韓志林與其前妻所生的孩子,但16年的朝夕相伴,將這兩個本無血緣關係的人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7年來,王喜雲無微不至地照顧著家人,自己則省吃儉用。在她眼中,公公和兒子已經超越了血緣,是她摯愛的親人。
「公公心疼我,和我媽說過,讓我趁年輕再找一個。我說,我的『嫁妝』就是共同贍養公公、幫前夫的兒子成家和與我一起還債!」有人給王喜雲介紹過對象,但他們一聽王喜雲的條件,都打了退堂鼓。
2016年5月,王喜雲認識了現在的丈夫王先生。2017年1月,二人喜結連理。「他對我很好,是個有勇氣、有擔當的男人。我的命挺好,遇到了這個老公,他無論是對老人還是對子女,都非常好。老人和孩子們都很喜歡他,我們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其樂融融。」王喜雲說。
說起妻子,王先生不住讚嘆:「我倆是同行,隨著了解多起來,我被她的心地善良、誠實守信、尊老愛幼等優點深深打動,走到了一起。她這些年受的苦讓我心疼,我要好好照顧她一輩子!」去年11月,王先生拿出自己辛苦積攢的6萬元錢,讓王喜雲還清了最後剩餘的債務。如今,無債一身輕的王喜雲過得很幸福。
現在,王喜雲78歲的公公繼續跟著她過日子:「喜雲就像是我的親閨女,小王對我更好,親兒子也不過如此!」「新的一年開始了,我們倆對以後的日子抱著很大的希望,第一位的是給兒子準備結婚的錢,第二位是雙方的老人年齡大了,也要準備一些錢。」談起一雙兒女,王喜雲話語裡充滿了掩飾不住的幸福,「兒子今年21歲,暫時在林州打工,開始賺錢養家了。女兒今年14歲,還在上初中,學習很好。可以說是兒女爭氣,老人健康,家庭幸福,生活越來越有盼頭了!」
本報記者 霍雪飛
○記者手記
2013年3月和12月,本報分別以 《妻承夫債扛起120萬元欠款》和 《大道至簡:給良心一個交待》為題,報導了王喜雲的故事。今年3月10日,記者再次見到了她。4年多未見,王喜雲的面容較之前兩次採訪時已大有改觀,時常緊鎖的眉頭舒展了,燦爛的笑容重新回到了臉上。
「7年過去了,欠債終於全部還完了!」見面的第一句話,王喜雲這樣說,伴隨的是她長長舒了一口氣。
翻看王喜雲的微信朋友圈,沒有一句對生活的怨言,也沒有她還完每筆債後的感慨和照片,有的只是對生活的熱愛,對他人的感恩,一份默默還完120萬元欠債的堅韌和執著。
諾不輕許,許則為之。王喜雲心中的大道至簡,就是承擔起丈夫生前欠下的這120萬元巨額債務,就是盡到一個母親和兒媳婦的責任,就是挑起一個家庭的重擔。這樣才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逝去的前夫。
正如2013年底本報報導她時總結的一段話:不推,不躲,不賴,縱然有千難萬難,王喜雲一肩承擔,這正是 「雖千萬人吾往矣」最好的一個註腳。也許王喜雲並沒意識到自己的承擔意味著什麼,但我們要說,這就是在行道,就是給良心一個交代。在她堅毅的目光裡,我們將看到,陽光會重新照在她和家人的身上。祝願她今後的日子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