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一直以來都深受年輕人的青睞。有的人感慨道,「生活,不過是從一個『屏幕』切換到另一個『屏幕』。」 隨著「手指族」的增加,由此引發的疾病也五花八門。近視、乾眼症、手指滑膜炎、頸椎增生等,都是手指一族常見的疾病。不過,你見過沉迷電子產品玩出「網球肘」的嗎?
佛山市內各大醫院的疼痛專科近來就不斷收到一些因玩iPad等電子產品而引起的運動性勞損病例,主要以20歲左右的年輕人為主。
醫生提醒,使用電子產品的姿勢不正確,不但會影響眼睛和手指的健康,還可能會導致更加嚴重的運動性勞損疾病。
案例:每天睡前玩iPad高富帥突患「網球肘」
今年26歲的小曹是順德樂從人,家族生意經營得有聲有色,家境較為殷實。他本人目前在樂從一家家私城做銷售人員,工作輕鬆無壓力。不過,上個月初,他發現自己的右手肘關節隱隱作痛,但並沒有受到外傷,表面看也看不出問題,就沒放在心上。兩天後,小曹的右手肘關節的疼痛加劇,整個手臂都無法抬起來。無奈之下,他來到醫院疼痛科治療。
經過檢查,醫生診斷小曹患的是「網球肘」,是典型的勞損造成的。對此,小曹始終不解,「我平時身體健康,不打網球,也很少幹體力活,怎麼會得『網球肘』呢?」隨後,醫生詢問其是否有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肘關節肌腱勞損。小曹突然想起自己很喜歡玩iPad,「每天晚上睡覺前一定要玩兩個小時,而且還是躺在床上,雙手舉著iPad看電影。等玩到累了,就把iPad放在一邊,直接睡覺。」 醫生認為,小曹玩iPad的時間過長,而且姿勢不正確,是引發「網球肘」的主要原因。
病因:重複同一姿勢 軟組織易勞損
網球肘的醫學名稱為「肱骨外上髁炎」,亦稱「肱橈關節滑囊炎」。「因為在網球運動員中比較常見,又被稱為『網球肘』。」佛山市一醫院疼痛科主任李曉宏表示, 「網球肘」是較為常見的運動型損傷疾病,但像小曹這樣玩iPad而患病的,近年來也有增多的趨勢。李曉宏表示,像銀行職員、搬運工人以及櫃檯銷售等職業的人,比較容易患「網球肘」。「經常重複一個姿勢動作,就容易使該部位的軟組織勞損,從而導致肌腱發炎」。
另外,「網球肘」在中醫學中屬於 「傷筋」、「肘痛」等範疇,除了肘部外傷或勞損之外,手部受涼風寒致使局部的血氣循環受阻,也會導致相關疾病。「例如的士司機,每天保持一樣的開車姿勢,夏天時車裡的空調口經常對著肘部吹,也會導致『網球肘』。」除此之外,記者、老師等職業經常需要伏案工作,也是「網球肘」的高發人群。
預防:定期活動筋骨 注意關節保養
「 『網球肘』等運動性損傷非常容易復發。即使是一次『治癒』了,如果保養得不好,可能半年或者一年後又會疼痛復發,因此日常保養很關鍵。」醫生提醒,無論夏季還是冬季,都要注意關節處的保暖工作,風寒受涼也是導致關節發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得了「網球肘」後,應注意休息,停止一些使用肘部、腕部力量的動作。各種透熱的物理療法,或用熱水袋、熱毛巾熱敷,並結合針灸、推拿等起到輔助作用。如果不能康復,可考慮外用中醫敷膏舒肘通筋貼,中醫治療「網球肘」效果顯著。
除了成年人應注意之外,小朋友的姿勢習慣更加要注意。「現在很多小朋友看iPad,長時間保持低頭的姿勢,很容易導致頸肩部的不適,肌肉酸脹。」李曉宏說。
其他常見的運動性勞損
「媽咪手」:學名為「狹窄性橈骨莖突」,亦稱「手腕腱鞘炎」
很多新媽媽覺得自己的手很痛,平時抱寶寶和做家務都無法用力,尤其是半夜醒來感覺手特別痛。醫生介紹,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媽咪手」。「新媽媽給寶寶餵奶、洗澡、換尿布的時候,手腕經常要拖著寶寶的頭,使得手腕頻繁地保持單一的重複性動作。」肌腱在腱鞘內不斷地來回滑動,時間久了就容易產生腱鞘疲勞,從而引發炎症。而哺乳期母體的激素水平變化,也會導致腱鞘炎的發生。
支招:避免用拇指或手指抓取重物
日常照顧寶寶的過程中,新媽媽可以多利用手掌承託物品,從而避免用拇指和手指提重物。
「彈響指」:學名為「屈指肌腱腱鞘炎」
「彈響指」的病症發展較為緩慢,多見於家務勞動或手工操作者,如中年家庭主婦等。任何手指均可發病,但以拇指、中指最為多見。主要表現為掌指關節一側局限性疼痛,手指活動受阻,用力滑動手指關節時,伴有彈響或彈跳,疼痛明顯。
支招:反覆握拳伸指可緩解刺痛
彈響指與網球肘相近,與關節受風寒有一定的關係。醫生建議市民在冬天洗衣、洗碗時最好用溫水,避免關節受刺激。另外,工作時間也不宜過長,中途可做做手部運動。如輕輕握拳,然後張開,將手指伸直,如此反覆練習將有助於緩解刺痛。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