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起歷史上挑女婿眼光最好的,莫過於劉邦的嶽父呂文、呂叔平。時人皆稱呂公。
給自己兩個女兒選了一個帝王,一個將相。大女兒呂雉嫁給劉邦,後來成了皇后;小女兒呂嬃嫁給了大將軍、左丞相樊噲。
令人稱奇的是,選婿的時候,這兩個女婿當時一個是窮光蛋混混,一個是賣狗肉的。
更讓人稱奇的是,呂雉當時還不到二十歲,劉邦已經四十一歲了,而且還有一個劉邦與「外婦」曹姓女子鬼混而生的私生子劉肥。
所謂「外婦」就是沒有正式結婚的外遇之婦。而劉邦的大兒子劉肥,年齡跟呂雉也差不了幾歲。
呂家當時也是富甲一方的大戶人家。竟然敢把自己的長女嫁給當時又沒地位、又不務正業,看似沒有任何前途和上進心的中年大叔劉邦。
一個還不夠,呂公又把自己的二女兒呂嬃嫁給了當時還不如下九流的、以屠狗賣錢為生的樊噲。
當時的人們,包括呂公的家人,肯定會認為呂公不是瘋了,就是腦子有問題。
但從結果上看,呂公這樣的眼光,的的確確稱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劉邦時任沛縣泗水亭亭長,當時的亭長也就相當於現在一個派出所外勤,管轄的範圍在十裡之內。主要負責押送徭役、犯人之類的工作。
而劉季是劉邦起兵以前的名字,古人兄弟排行「伯仲叔季」,其意思也就是劉四兒。
據司馬遷《史記》描述,這個劉季每天不思勞作,不是鬼混就是喝酒,沒錢了還經常領一些狐朋狗友到哥哥家裡混飯吃,時間長了,以至於被自己的哥嫂嫌棄。
一次,劉邦剛領一群人去哥哥劉伯家混飯,嫂子聽到劉邦帶人走到門口,故意發出勺子刮鍋的聲音,意思是沒飯了,別來了。
劉邦尷尬地送走了朋友,進屋一看,飯菜還沒動。劉邦面紅耳赤、惱羞交加,就再也沒有帶朋友來過。
後劉邦取天下當了皇帝,家人親戚以及功臣都封王賜侯,唯獨死了的劉伯的兒子沒有封賜。太上皇劉太公替自己的長孫求情,劉邦遂很有喜感地封自己的侄兒「刮羹侯」。
身受宮刑、喜歡八卦的司馬遷,自然有可能用自己的如椽之筆留些謗言。這些用主觀意識去描寫的精彩紛呈,引人入勝的故事也充分滿足了人們求奇、獵奇的心態。
從劉邦到「文景之治」的文帝、景帝,再到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還有使大漢雄冠天下的衛青、霍去病。在司馬遷筆下,雖然也詳實地記敘了他們的豐功偉業,但同時都沒有逃脫了抹黑、調侃之意。
然而,歷史還可以這樣描寫。
實際上,在鄉下人眼中,劉邦不思勞作,遊手好閒,整日與一些狐朋狗友騙吃騙喝。
然而,站在一定高度去看,也可以說劉邦性格豪闊,不拘小節,喜歡結交各方面人物,從而開闊眼界,廣交豪傑。
站在一定高度的人物裡面,有蕭何、夏侯嬰、周勃、曹參、樊噲等名留青史的風雲人物。這些豪傑忠心耿耿地臣服於劉邦,在劉邦決意造反的時候,拋官棄家,捨身相隨,創立了大漢四百年天下,其證明劉邦自是有其過人之處。
當然,獨具慧眼的,還有劉邦的嶽父呂公。
當時,呂公看上劉邦的情況也是頗有戲劇性。呂公與沛縣縣令是至交好友,有一天過壽擺宴。縣裡的官員、豪紳都來慶賀。
時任縣丞的蕭何幫忙負責收禮。
當時有個不成文的規定,賀禮一千以上的至堂上喝酒,一千以下的在堂下吃飯。
這個時候,劉邦的出現,引起了一陣騷動,也引起了呂公的注意。
一千錢的在當時就是大禮。而劉邦到來的時候,面不改色地對蕭何大聲說道:
「泗水亭長劉季,賀錢萬!」
意思是上賀禮一萬錢。隨後,大大咧咧自己到堂上酒席坐下。
實際上,劉邦一文錢也沒有,壓根就是來騙酒喝的。但劉邦沒有絲毫的不好意思,心安理得地坐在上座,「狎侮諸客」。就是隨便跟客人開著沒大沒小、沒上沒下的玩笑。
蕭何平時跟他關係不錯。看到呂公專注劉邦,怕讓呂公不快,趕緊為劉邦開脫 :
「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意思是劉季這個人,一向口無遮攔,愛說大話,但成不了什麼事,您別在意他瞎吹。
蕭何的話,呂公根本沒聽進去。反而越看劉邦越喜歡,越看越欣賞。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
所謂「隆準」就是高鼻梁;「龍顏」就是上額頭凸起;「美須髯」就是鬍鬚長得非常漂亮。
這種面相顯然是貴人之相。
相貌只是一部分。引起呂公好感而欣賞之中,最重要的是劉邦不拘小節、爽朗豪闊、窮而不拘謹的性格。
劉邦非常人之相,非常人之性、非常人之思、非常人之態,引起了呂公非常人之眼的關注。
宴席過後,呂公示意劉邦留下。將自己的女兒呂雉許配於他的意思說給了劉邦。
劉邦時下還沒有正式娶妻,能高攀這樣的名門望族,自然是喜出望外。
然而,呂公的夫人、呂雉的母親和其他家人自然是不答應:你平時總說女兒是個富貴相,縣令求婚你都沒答應,為什麼選擇了這麼一個劉季?
呂公顯得更加高深莫測 :
「此非兒女子所知也!」
意思是,這就不是你們這些女人、小兒可以知道的了。
值得重視的,還有呂雉的態度。他對父親的安排,沒有絲毫怨言,心安理得地嫁給了大他二十多歲、不思勞作、毫無前途的中年大叔劉季。
從她事後所表現出來的殺伐決斷、臨朝稱制的事跡上看,絕非事事聽父母之言,溫順聽話的乖乖女。
她也有著同父親一樣,異於常人的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