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燦爛的倫理文明,是非常重視親子之情和仁愛之心的民族,尊重父母,恪守孝道一直是我們優秀文化中的一部分。
母親節是專為母親設立的,中國人其他國家的人們一道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對母親養育之恩的感謝,給偉大的母親一個儀式感是很有必要的。
母愛,愛母,是人之天性,是愛心的起點和基石。
母親是一本書,一本用心血作墨,用摯愛作筆,鐫刻在兒女心靈上的書。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地閱讀著自己的母親,讀懂母愛,讀出母親的偉大、堅韌、勤儉、善良和美麗。
自古以來,歌頌母親的詩詞和文章,舉不勝舉,而今天的這幾本更是彰顯母親的偉大和偉大的母愛。
《我的母親》收錄了自民國直至現代的作家家信文章46篇,包括父母寫給子女的信、子女寫給父母的信、夫妻及情侶之間的通信,這些帶有歷史記憶和文字溫度的家信是可以觸摸到的個人歷史記憶,比較適合讀者閱讀,從文字和圖片中了解歷史,理解家人、親朋、同學、師長間的溫情與關愛。
在這些飽溫情的私人記憶中,讀者不僅能夠體驗到名家的家風,也能讀到平民百姓的家庭溫暖,一起感受百多年來中國人細膩的家國情懷。這是《老照片》系列圖書中的單冊,開啟了中國出版業的「讀圖時代」,改變了中國人的閱讀習慣。
《娘》是長篇紀實散文,是一部關於湘西女性的史詩,也是一部關於母親的史詩,真切地描述了湘西大山深處一位母親所遭遇的的屈辱和苦難,以兒子的視角,全景記錄了母親犧牲自己的名譽、飽受苦難,以血淚和生命撫養兒女、保護兒女,以品德和精神教育兒女、培養兒女的經歷與恩典。
作者以深情的口吻、回憶的筆觸,講述了自己幼年被父親拋棄,跟母親相依為命,直至母親過世,母親為兒女付出所有精力、熬盡所有血淚的苦難歲月。
母親以鐵人般的意志艱苦勞作,隻身一人撫養起整個家庭。母親曾經瀕臨癱瘓、兒子高考落榜三次復讀、小女兒所嫁非人,母親歷經重重磨難,但卻以中國婦女特有的吃苦耐勞和犧牲精神支持兒子一路走出大山……
母親的頑強與堅韌、博大與善良、樂觀與豁達躍然紙上。
作者彭學明從良心、靈魂和人性深處,刀刀見血地解剖,完全徹底地反省,其真實坦蕩堪比盧梭的《懺悔錄》,從而引起天下所有兒女的強烈共鳴。
「看了你寫的《娘》,我很感動,娘很平凡、很窮苦、很堅強、很勇敢,她更像千千萬萬個母親。我愛媽媽,想多對媽媽做些什麼,說些什麼,可是我總覺得做得不夠,你寫的這篇《娘》,道出了兒女的心聲:雖然我們和父母存在誤解和矛盾,雖然發生過許多衝突,但從心底深處,對父母的愛遠遠勝過別的情愛,這份愛不因經歷的改變而更改,不因生死相隔而淡薄,這是血脈親情,至死不渝」。
「共同感受彭學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之痛」。
這些都是網友的熱評,看過之後,為偉大母愛所迸發出的力量感動。
《發現母親》這本書曾獲得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這是作者殫精竭慮磨礪十年而成的一部母親教育專著,作者從母親的角度對人類社會的一些核質問題進行了嚴肅而深入地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關乎整個人類命運的重大命題。詳盡的範例,細膩真情的說理,也會將讀者領進一個嶄新的母性境界。
母親的作用有多大?「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藍的手」,「母親締造光明」。」
每一個母親都應該閱讀這本書,這是孩子對你的要求!
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閱讀這本書,這是民族對你的要求!
每一個關乎人類命運的人都應該閱讀這本書,這是未來對你的要求!
母親的工作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工作,是社會中最為崇高的工作,是我們這個星球上最有創造性的工作,其他一切工作同母親的工作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中國教育報》:王東華談《發現母親》
母親節,是一個感謝母親的節日,歲月在母親的額頭留下道道痕跡,我們的成熟換來的是母親的老去。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馬無欺母之心,我們要善待我們的父母。
母親節來臨之際,對天下的母親道一句:你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