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到鎮 企業到村 技能到戶!府谷縣產業扶貧讓「造血」功能強起來

2021-01-13 陝西法治網

石磨麵粉廠、蔬菜大棚基地、羊肚菌產業園……記者日前走進府谷的鄉村,一個個富有特色的產業,勾勒出農村產業興旺、農民生活富裕的美麗圖景。近年來,該縣走引產業到鎮、企業到村、技能到戶的路子,逐步邁上了多點支撐、多元產業發展的扶貧新路子,貧困戶實現了脫貧致富。

產業到鎮 鋪好脫貧致富路

「半小時經濟圈」開啟脫貧攻堅「加速度」。

府谷集鎮深度對接「半小時經濟圈」輻射,現代特色農業等脫貧優勢產業有序向集鎮挺進,農村「自我造血」功能逐步增強。三道溝、廟溝門、大昌汗等集鎮依附工礦企業集中特點,初步形成一批規模化發展生態農業、設施農業、體驗農業等現代化特色種植養殖業。孤山、木瓜等鎮打造「千畝有機糜谷」等種植基地,激活產業發展活力。

拓寬新興產業新路徑,走工業化發展農業、城鎮化繁榮農村、產業化富裕農民的路子。該縣依託「四大工業園區」輻射引領和鎮域工礦企業的集聚帶動作用,培育「農業+旅遊」「農業+體驗」「農村+電商」等新業態,其中孤山鎮採用「PPP」模式引入府谷縣聚福農牧業有限公司,打造生態旅遊業;木瓜鎮實施休閒農業綜合項目,發展養魚、垂釣產業,村民實現增收致富。

企業到村 打好產業興旺結

產權制度改革盤活農村、農業、農民要素資源。

府谷因村施策,大力發展麻鎮埝焉村小雜糧加工廠、楊家峁村食品加工廠、大昌汗鎮劉三石巖村麵粉加工業、石籽焉村養殖業、黃甫鎮大桃山村食品加工廠等,打造「一村一業」的府谷品牌。

創新村企聯建新模式,探索「黨建引領、企業主導、村民參與」模式,實現村民脫貧致富。其中,老高川鎮李家石畔村黨支部召集24個能化企業籌資1107萬元,修通李福、老郭公路,並優化村企聯建方式,實現企業帶動周邊村民發家致富。

此外,該縣企業積極拉動消費,暢通農產品銷路,消費扶貧建立起農特產品定向消費渠道。截至目前共落實認購企業182家,認購資金達1908萬元。

技能到戶 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開展貧困群眾技能培訓,為工礦企業就地轉化勞動力提供技術保障。

府谷搭建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平臺,全面為當地勞動力服務。截至目前,630家企業提供了1590個就業崗位,在線註冊求職人員達到了9000人,初步達成就業意向1578人次。拓寬農民就業渠道,開展多樣化技能培訓,開設種植養殖、手工藝、家政服務類等多種培訓課程,培訓覆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和有就業意願的農民。

擴大就業困難戶援助力度,多措並舉促進貧困戶就業創業。2016年以來,府谷縣培訓職業農民1700人次,實現轉移就業773人,安排公益專崗546人、特設公崗448人。

記者吳傑

作者/來源:榆林新鮮事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產業扶貧精準施策 村民增收「細水長流」——渝北區產業扶貧工作...
    借力農村集體經濟  貧困戶增收細水長流  「今天村裡分紅了,每股可以分到200元,生活的幸福感真是越來越高了。」洛磧鎮沙灣村建卡貧困戶李光珍拿著剛分到的錢高興地說:「真是沒有想到,村集體經濟發展好了,我們也跟著受益。」
  • 崔榮華:產業幫扶讓貧困戶甜到心坎裡
    核心提示:在脫貧攻堅中,企業扶貧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全國人大代表、榮華控股企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崔榮華投身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已經10年。10年來,通過實施「產業培育、精準扶貧、幸福家園」三位一體模式,崔榮華帶領企業多措並舉探索走出「黨建扶貧共促、村企聯動共建、產業合作共贏、農民農村共進」新路徑。
  • 高質量發展大家談·聚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 加快產業扶貧與產業興旺...
    特別是突出「3+X」特色產業,實施扶貧產業提升行動,補上產業設施、市場營銷、技術服務等短板,促進鄉村產業提檔升級。但是隨著工作重心的轉移,產業扶貧主要任務也將有所變化,將重點抓好三個方面。一是對縣強化鄉村產業的風險防範,計劃組織56個已脫貧縣開展產業風險排查,研判風險點,細化防範措施,並將其作為縣級「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 延長石油:因地制宜真幫扶 產業造血拔窮根
    截至目前,該集團「兩聯一包」幫扶延川、清澗、定邊、綏德、長武、紫陽等6縣13個行政村,投入2917萬元,幫助872戶2739人全面脫貧;牽頭助力脫貧攻堅延安合力團成員單位實施14個產業扶貧項目,累計投資9.6億元,輻射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3597戶增收脫貧;今年以來,集團還消費延安榆林等貧困地區扶貧農畜產品2775萬元,預計全年扶貧消費可達3000萬元以上。
  • 【邵陽市】綏寧縣:創新產業扶貧模式 促進全縣產業興旺
    綏寧縣創新產業扶貧新模式,積極推進「三有三分四到村」戰略,促進了全縣產業興旺,實現了村民穩定增收,提高了脫貧攻堅的質量和實效。目前,全縣共開發縣級重點扶貧產業9個,建設鄉鎮重點產業基地29個、村級產業基地215個,全縣扶貧產業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
  • 農業政策性金融支持產業扶貧融資新模式探析
    二、金融支持產業扶貧的傳統模式  產業發展過程經歷了以分散農戶「單打獨鬥」的小農經濟到多種主體參與的市場化經濟。我們大致可以將參與產業的市場主體分為農戶、集體經濟(合作社)、龍頭企業、金融機構、政府五類。
  • 基層丨以「三變」為抓手 為產業興旺注活力
    2017年8月,我作為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職工、機關二支部科研黨小組組長,被市衛生健康委扶貧集團派駐到黔江區金溪鎮長春村任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駐村之初,通過調研,我發現長春村有以下三大致貧「痛點」:一是因病、因殘致貧戶多,達45戶,佔全村5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88.2%;村民內生動力不足,「等靠要」思想比較嚴重。
  • 三水樂平鎮:產業強鎮 唱出鄉村振興「聯字訣」
    即日起,佛山日報推出「鄉村振興的樂平實踐」系列報導,聚焦產業強鎮如何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振興之路,敬請垂注。去年11月,隨著三水區樂平鎮禮運路開通,面積達9.6平方公裡、覆蓋20條自然村、超10萬人口的樂平鎮鄉村振興示範區,實現全面連通。如今,禮運路沿線的「一村一品」特色村、文旅項目串珠成鏈,呈現出「百花齊放春滿園」的繁榮景象。
  • 治貧有「藥」 致富有道 ——探尋產業扶貧的羅田九資河模本
    進基地,看項目,標準化車間切片機、烘乾機、搗藥機不停作業,一盒盒中藥飲片走下自動生產線……九資河鎮是全國聞名的「茯苓之鄉」「天麻之鄉」,中藥材產業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全鎮中藥材種植面積3萬餘畝,有中藥材規模企業兩家、專業合作社60餘家,產業年產值3億餘元。自開展精準扶貧以來,依託中藥材產業脫貧2158戶6352人,戶均增收9000元。
  • 產業扶貧幫扶政策覆蓋超98%的貧困戶——產業對了頭 小康有奔頭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產業扶貧紮下根,群眾脫貧有底氣。2015年以來,全國共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00多萬個,建設各類產業扶貧基地30多萬個,每個貧困縣都有了2—3個特色鮮明、帶貧能力強的主導產業,產業扶貧幫扶政策覆蓋98%以上的貧困戶。
  • 金融扶貧讓邊疆產業興旺 農牧民受益
    五年來,累計投放產業扶貧貸款近1700億元,為36萬戶貧困戶精準發放151億元扶貧小額信貸。前不久,這個名為新疆農村信用社的團隊獲得新疆銀行業協會「支持脫貧攻堅貢獻獎」一等獎。同時,這個團隊還選派972名幹部員工駐村工作「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接力幫扶大漠戈壁邊緣的39個貧困村,7年來累計自投和爭取項目資金3.2億元,帶動1.7萬人脫貧。
  • 鹿寨:扶貧特色產業「五黑雞綠殼蛋」又迎新客戶
    ——特色產業「五黑雞綠殼蛋」,以其營養價值和優質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青睞,在鹿寨及周邊地區已小有名氣,3月5日,黃坭村「五黑雞綠殼蛋」又吸引來了兩家籤約客戶。  當天,在導江鄉黨委、政府的牽線搭橋下,中建五局、鹿寨縣碧桂園兩家企業與貧困村黃坭村正式籤訂協議,定點採購黃坭村「五黑雞綠殼蛋」,合作共建精準扶貧「朋友圈」。
  • 「我的扶貧故事」做扶貧連心人|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幹部唐紹文
    我叫唐紹文,2017年6月被組織安排到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龍額鎮德過村駐村。德過村是龍額鎮2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位於龍額鎮駐地東北19公裡,地處坡旁山谷,海撥430米,東抵雷洞鄉戲勞村銀南寨,西接龍額鎮亞罕村,南與廣西高培村交界,北同水口鎮滾正村毗鄰。
  • 鐵嶺:產業扶貧 兩年實施414個項目
    鐵嶺:產業扶貧 兩年實施414個項目 作者:王曉波 2017-10-18 07:59   來源:遼寧日報     兩年來,鐵嶺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核心措施,著力推動精準扶貧與鄉村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以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
  • 廣西鹿寨扶貧產業「五黑雞綠殼蛋」助農增收
    中新網廣西新聞3月11日電(孫如珠 廖勁南)在廣西鹿寨縣導江鄉官方牽線搭橋及共同見證下,日前中建五局、鹿寨縣碧桂園兩家企業與「十三五」貧困村黃坭村正式籤訂定點採購「五黑雞綠殼蛋」協議,將合作共建精準扶貧「朋友圈」,為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帶動更多群眾脫貧致富提供助力。
  • 曾文明:要在產業扶貧上下番苦功夫
    他強調,要加大對深度貧困村的傾斜支持力度,開拓眼界、拓寬思路,在產業扶貧上下一番苦功夫,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市領導高世文陪同調研。  仙下鄉龍溪村地處高山叢嶺之中,平均海拔700米,是于都縣唯一整村坐落在高山上的貧困村,貧困發生率高達16.9%。甫一進村,曾文明就關切地詢問通村通組道路什麼時候能修好、扶貧產業有沒有定下來、發展經濟還存在什麼困難。
  • 安徽利辛:興產業 助脫貧
    眼下正是寒冷的冬季,利辛縣孫廟鄉和諧村鄭麗家庭農場卻是一片繁忙景象,100多畝小青菜喜迎豐收,工人們摘菜、打捆、裝車正幹的熱火朝天,一捆捆小青菜在冬日暖陽下顯得油光閃亮。  「我們村的小青菜不僅看起來水靈,吃起來味道更好呢。」和諧村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徐軍驕傲地說。
  • 產業扶貧「雙百」典型|雙合村:裝滿「菜籃子」 鼓起「錢袋子」
    雙合村韭菜大棚(資料圖)三年前,黑龍江省樺南縣雙合村還是名副其實的貧困村,耕地面積少,當時村裡的青壯年勞動力幾乎全部進城務工,村內人心渙散。2017年駐村工作隊入駐後,挑起了雙合村脫貧致富的重擔,積極尋找脫貧致富的良方。在不斷努力下,雙合村走出了一條產業強村的致富路。想要帶著雙合村走產業脫貧的路並不容易。
  • 九姑鄉芝麻產業「節節高」
    如今村內黑芝麻生產基地面積達1200畝,其中村級集體種植400畝,農戶種植800畝。」國賽村黨總支書記何立生告訴記者,「基地芝麻近期就將大規模收割了。收割芝麻要適時,過早會影響產量,過晚芝麻莢張開後芝麻粒就會散落到地裡,損失也大。」  作為今年計劃出列的貧困村,如何提高貧困戶的造血功能、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這是擺在國賽村支村兩委面前的重要課題。
  • 泥土見證真情 ——記小沔鎮金土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駐村書記鄭永
    2014年該村被確定為市級貧困村,現有建卡貧困戶171戶562人。2019年3月,鄭永經重慶市委組織部選拔擔任小沔鎮金土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駐村書記。「還記得第一次進村,就看到許多良田良土荒廢,一些村民的院落雜草叢生,整個村貌凌亂蕭條。當時,我覺得壓力很大,但是既然組織上把這個重擔交給了我,那就是對我的信任,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就是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