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麵粉廠、蔬菜大棚基地、羊肚菌產業園……記者日前走進府谷的鄉村,一個個富有特色的產業,勾勒出農村產業興旺、農民生活富裕的美麗圖景。近年來,該縣走引產業到鎮、企業到村、技能到戶的路子,逐步邁上了多點支撐、多元產業發展的扶貧新路子,貧困戶實現了脫貧致富。
產業到鎮 鋪好脫貧致富路
「半小時經濟圈」開啟脫貧攻堅「加速度」。
府谷集鎮深度對接「半小時經濟圈」輻射,現代特色農業等脫貧優勢產業有序向集鎮挺進,農村「自我造血」功能逐步增強。三道溝、廟溝門、大昌汗等集鎮依附工礦企業集中特點,初步形成一批規模化發展生態農業、設施農業、體驗農業等現代化特色種植養殖業。孤山、木瓜等鎮打造「千畝有機糜谷」等種植基地,激活產業發展活力。
拓寬新興產業新路徑,走工業化發展農業、城鎮化繁榮農村、產業化富裕農民的路子。該縣依託「四大工業園區」輻射引領和鎮域工礦企業的集聚帶動作用,培育「農業+旅遊」「農業+體驗」「農村+電商」等新業態,其中孤山鎮採用「PPP」模式引入府谷縣聚福農牧業有限公司,打造生態旅遊業;木瓜鎮實施休閒農業綜合項目,發展養魚、垂釣產業,村民實現增收致富。
企業到村 打好產業興旺結
產權制度改革盤活農村、農業、農民要素資源。
府谷因村施策,大力發展麻鎮埝焉村小雜糧加工廠、楊家峁村食品加工廠、大昌汗鎮劉三石巖村麵粉加工業、石籽焉村養殖業、黃甫鎮大桃山村食品加工廠等,打造「一村一業」的府谷品牌。
創新村企聯建新模式,探索「黨建引領、企業主導、村民參與」模式,實現村民脫貧致富。其中,老高川鎮李家石畔村黨支部召集24個能化企業籌資1107萬元,修通李福、老郭公路,並優化村企聯建方式,實現企業帶動周邊村民發家致富。
此外,該縣企業積極拉動消費,暢通農產品銷路,消費扶貧建立起農特產品定向消費渠道。截至目前共落實認購企業182家,認購資金達1908萬元。
技能到戶 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開展貧困群眾技能培訓,為工礦企業就地轉化勞動力提供技術保障。
府谷搭建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平臺,全面為當地勞動力服務。截至目前,630家企業提供了1590個就業崗位,在線註冊求職人員達到了9000人,初步達成就業意向1578人次。拓寬農民就業渠道,開展多樣化技能培訓,開設種植養殖、手工藝、家政服務類等多種培訓課程,培訓覆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和有就業意願的農民。
擴大就業困難戶援助力度,多措並舉促進貧困戶就業創業。2016年以來,府谷縣培訓職業農民1700人次,實現轉移就業773人,安排公益專崗546人、特設公崗448人。
記者吳傑
作者/來源:榆林新鮮事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