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齒銅牙紀曉嵐》中,金大菸袋到底有何來頭,能讓和珅下跪?

2021-01-10 西府趙王爺

金大菸袋是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的人物,雖然是杜撰,但也不是沒有歷史依據。能讓堂堂軍機大臣,內閣大學士,乾隆皇帝心腹,和珅和大人甘心吃癟,這個金大菸袋來頭可不小。

據我分析,「金大菸袋」應該是清朝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清初四大貝勒之首」代善的直系後人,亦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隔代親屬、愛新覺羅的家族的正統血脈,正兒八經的宗室子弟,若是論資排輩,連乾隆皇帝都要給他三分薄面,和珅自然只配當奴才。

為何說金大菸袋是「代善」的後代?

「金大菸袋」在劇中三次透露過自己的身世:

第一、腰間佩「黃帶子」,和珅稱其為「皇室宗親」;

第二、和珅出身於「正紅旗」,金大菸袋笑稱是和珅的老主子。

第三、金大菸袋透露,自家祖宗是跟隨太祖努爾哈赤打天下的滿清的「鐵帽子王」,後來因為冒犯皇威而被削了權,最後貶到蘭州成為皇帝安插在地方的眼線。

上述三條線索無一例外地指向了一個人,這個人便是愛新覺羅·代善。

第一,代善是努爾哈赤的次子,皇太極的親兄弟,真正意義上的皇室宗親,符合第一條線索,而且是極富實權的那種。

第二,代善16歲從軍,跟隨努爾哈赤徵戰沙場十餘年,曾經是正紅旗的第一代旗主,位高權重,勢力滔天,被皇太極封為「八大鐵帽子王之首」。當年掌管兩紅旗,在清朝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符合第二條線索。

第三,因代善支持皇太極繼位,從而得罪了多爾袞,導致多爾袞攝政之後極力排斥代善,代善逐漸退出權力核心。

順治執政後為了鞏固政權,將老一輩「革命前輩」的權力大削特削,代善一脈被邊緣化,一部分族人離開京城,前往外省居住。符合第三條線索。

那麼即便劇中的「金大菸袋」是代善的直系子孫,那麼他有何權力命令權傾朝野的和珅下跪呢?

首先,代善在清朝的權力及地位絲毫不弱於大名鼎鼎的「攝政王」多爾袞。

努爾哈赤的嫡子「褚英」被處死後,驍勇善戰、功高蓋天的代善,便成為了努爾哈赤眼中的皇位繼承人,若不是因為代善觸怒了努爾哈赤,而被剝奪的儲君之位,大清皇帝的寶座根本輪不到皇太極。

金大菸袋是大清開國親王的後代,教訓守不規矩的和珅並沒有什麼不妥。

當然,金大菸袋的地位不光是來自於祖上榮光,更是來自於八旗制度。

清朝初期,由於八旗為滿清開國功臣,所以權力很大,尤其是在順治康熙時期,甚至一度能威脅到皇權,後來雍正皇帝深覺八旗旗主權力過大,便建立了軍機處,負責滿清的全部軍務,到此旗主的權力才被削弱,皇權才得以真正鞏固。

與此同時,旗主屬於世襲罔替,打比方說張三是正紅旗旗主,那麼等他死了以後,他的兒子就成為新一任旗主,統領正紅旗上下事務,這條原則同時還用於旗人,打比方李四是正白旗人,那麼他的子子孫孫也都屬於正白旗。

除非旗主犯罪,皇帝有權剝奪其爵位外,通常情況下旗主甚至能夠參與議政,直到乾隆皇帝完善了軍機處,才徹底取代了八旗旗主議政的權力,到了乾隆執政的晚期,八旗旗主基本上已經手無實權,而只有頭頂虛銜。

雖然金大菸袋不握實權,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在大清朝,旗人見著旗主,即使你是頂天大的官兒,但只要你是旗人,就必須下跪請安,哪怕老主子當街要飯,旗下人也要 行跪拜禮。

比如歷史上有過記載,比和珅稍晚時期的軍機大臣松筠,當了內閣大學士,軍機處行走,他家主子做白事,他還得乖乖兒的穿上孝服去去當吹鼓手呢。

「道光朝,大學士松文清筠秉政,宣宗甚倚重之。忽請假數日不至,異也。次日,軍機召見,奏對畢,上忽問曰:『松筠何事請假?』一滿軍機對曰:『因該旗主家有白事,松筠照例前往當差。』上曰:『汝往視之,如無甚要事,可命其早日銷假。』滿軍機銜命往,至則見松筠摘纓冠,身白袍,坐大門外司鼓。」——《清稗類鈔禮制類旗奴為旗主喪事司鼓》

但嚴格地來講,這個典故在清代十分有名,但是未必真實。因為在雍正時期,八旗旗主的實力就被削弱得很低了,為了避免這種剝削下五旗大臣的事情,還特地下旨禁止下五旗普通旗人為旗主家服喪,所以這個典故或許有原型,但未必完全可信。

和珅雖然是當朝一品、權傾朝野,即便是王爺、貝勒也無權強令和珅下跪,但無論和珅地位多高,他依舊是正紅旗出身的滿臣,不論何時都是旗主的奴才,況且金大菸袋可能比乾隆大兩輩,是康熙時期的老臣,乾隆都要畢恭畢敬的稱其一聲「前輩」,更不要說身為臣子的和珅。

那麼或許有人會疑惑,既然是旗主老爺,和珅為何不認識?這裡其實有一個誤區,在清朝旗主並不是指一個人,而是指一群人。入八分以上的爵位都可以成為某個人的旗主。所謂入八分的宗室,即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六種。比如前面松筠所在的正藍旗,旗主王公便有很多家,如睿親王、豫親王、怡親王均在正藍旗,他們都是「旗主」。

總而言之,旗民見到旗主下跪這個規矩確實是存在的,但是到了清朝末年,八旗貴族已經沒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樣一部老電影,名叫《八旗子弟》,上世紀八十年代李翰祥導演的片子,陳道明主演的。陳道明扮演的烏世保是一個落魄的旗主,因為在鬧市羞辱了曾經的奴才。結果奴才飛黃騰達之後,開始了報復,使得烏世保一生遭遇坎坷。其實這也是在隱喻當時整個清朝八旗的沒落。

當然了,《鐵齒銅牙紀曉嵐》是一部虛構的歷史劇,劇中的角色並不能代表真正的歷史人物,各位看個開心就好,切勿較真。

相關焦點

  • 十年後再看鐵齒銅牙紀曉嵐系列,不得不承認,第三部才是巔峰
    不過有一個細節,很多人不知道,這個片頭曲早在1997年就已經有了,直到成為了鐵齒銅牙紀曉嵐片頭曲之後,才為人熟知。在中國,除了這個系列電視劇之外,恐怕再也找不到老少皆宜,甚至說任何階層都能引起共鳴的電視劇了。這個系列如果單純為了開心,可以滿足你;如果你想看一些雅的東西,可以滿足你;如果你想了解一權謀,也可以滿足你。總之,這部電視劇包含了太多的東西。
  • 八旗旗主權力有多大?理論上金大菸袋,還真能牛逼哄哄使喚和珅!
    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裡有這樣一個橋段,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軍機大臣和珅,面對早已丟掉鐵帽子王爵的滿洲正紅旗旗主金大菸袋,只能高呼主子乖乖下跪,後來竟然還被金大爺關進了牢房!  雖然當時金不知和珅真實身份,但事後和珅向乾隆告狀,乾隆還是讓和珅向金大爺道歉,和珅這回是打落牙齒往肚子裡咽。
  • 上聯:金木水火土,權臣和珅與紀曉嵐各對出一下聯,本事瞭然於目
    乾隆帝十分博學,精通滿語、漢語、蒙古語、藏語和維吾爾語,在古代帝王中是絕無僅有的,而乾隆帝六下江南,也是大家所熟知的,乾隆帝在位時常帶著大才子紀曉嵐一塊出行,寵信的權臣和珅也是如影隨形。
  • 乾隆、紀曉嵐、和珅書法,誰更勝一籌?
    2000年,一部名為《鐵齒銅牙紀曉嵐》古裝喜劇登上熒幕該劇講述的是乾隆年間紀曉嵐、和珅為公為私鬥智鬥勇的故事張鐵林扮演的乾隆王剛扮演的和珅張國立扮演的紀曉嵐三人由於精湛的演技及配合默契被稱為「鐵三角」然而,在歷史中,這三人卻有一個共同愛好,就是書法。
  • 鐵齒銅牙,還是懦懦無為,紀曉嵐一生唯一功績,為何卻被後人詬病
    《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電視劇拍了一部又一部,大家看著紀曉嵐跟和珅陪在乾隆身邊,嬉笑打鬧,鬥嘴不停,平所有天下不平之事,紀曉嵐儼然一副第一寵臣的架勢。然而電視劇只是一種經過藝術加工的美好想像而已,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從來不是乾隆看重的輔政大臣,甚至不允許紀曉嵐過問國事。乾隆親口對紀曉嵐說,不過是把紀曉嵐當作娼優之臣。
  • 和珅紀曉嵐的前世今生,兩個人的關係真的那麼好嗎?和珅:不認識
    《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乾隆,和珅,紀曉嵐三人組讓大家捧腹不已,看足了笑話,而真實歷史上的這三個人可並不像電視劇演的如此搞笑,今天我們講一講歷史上的和珅紀曉嵐。
  • 和神真的肥頭大耳?別鬧了,人家可是美男子,紀曉嵐不敢與其爭
    在很早之前的時候,看過一部電視劇,那部電視劇就是鐵齒銅牙紀曉嵐。實話實說,鐵齒銅牙紀曉嵐,這一部電視劇給我的印象還是蠻深的。為什麼說這一部電視劇給我的印象還是蠻深的,原因很簡單,因為裡面的鐵齒銅牙紀曉嵐也好還是乾隆皇帝也好,亦或者和珅也好,他們三個人的形象塑造的都非常不錯。
  • 《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第一美人」,直播多次臉崩,網友:像假人
    《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第一美人」,直播多次臉崩,網友:像假人如今隨著影視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靠電視劇來打發時間。因為很多影視劇的精良製作,無論是從演技、道具、服裝等方面來看都是很完美的,所以優秀的作品總會得到認可。
  • 歷史上的紀曉嵐,好色貪吃奇醜無比,乾隆把他比作戲子
    鐵三角《鐵齒銅牙紀曉嵐》也算一部經典荒誕的古裝幽默喜劇,劇中雖然有歷史背景也有乾隆、和珅、紀曉嵐等歷史人物,但是劇中很多事件都是假的至少跟紀曉嵐都沒什麼關係。很多人比如紀連海老師在《正說清朝二十四臣》中曾經說過,現實中的和珅紀曉嵐與劇中的形象應該是對換的,和珅那是號稱滿洲第一美男子男身女相,而紀曉嵐才是又矮又胖。劇中張國立是導演之一而王剛演的和珅又深入人心,所以就看到了張國立樹造的一個這麼帥的紀曉嵐。今天就來聊聊歷史中的紀曉嵐,總結:好色、貪吃、奇醜無比還口吃。
  • 河北挖出紀曉嵐之墓,發現七具女性屍骨,揭開了紀曉嵐的真實面目
    比起因為《鐵齒銅牙紀曉嵐》一劇而大火的「紀曉嵐」之名,他的本名「紀昀」反而相對知之甚少,而大家對於他的印象仿佛也停留在《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那個伶牙俐齒,風趣幽默而又正直的角色。在我們的眼中,紀昀紀曉嵐的人物形象仿佛是跟當時的大貪官和珅對立的,和珅有多貪財,紀曉嵐就有多清廉;和珅有多好色,紀曉嵐就有多正經。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河北挖出紀曉嵐墓,墳前有7具白骨,揭開了紀曉嵐「真實面目」
    還有以他為藍本的影視劇也多達數十部,其中影響力較大、覆蓋人群較廣的乃是《鐵齒銅牙紀曉嵐》,歷時十年時間拍攝了四部,主要圍繞著紀曉嵐和清朝大貪官和珅之間的嬉笑怒罵、彼此間鬥智鬥勇的故事,整體節奏輕鬆詼諧幽默,每一部都深得人民群眾的喜愛。但電視劇畢竟是通過藝術加工過的,雖說有歷史的影子,但又不能完全等同於歷史。那麼,歷史上的紀曉嵐是怎樣呢?
  • 老狐狸和珅的媚上之術,你能學會幾招?
    在小編的童年一直就有一部神劇陪伴小編了好長時間,也是這部劇讓我知道了一個叫和珅的大貪官,幼時,初看覺得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壞人,搜刮民脂民膏,只知道在乾隆皇帝面前溜須拍馬,自私貪婪,可以說是敗盡了觀眾的好感,但是不得不承認,和珅比我們大多數人都要聰明,曉得處世之道。
  • 同為大才子,唐伯虎解縉紀曉嵐的對聯各有千秋,令人讚嘆
    特別是那些名聲赫赫的大才子,更有許多名聯流傳。雖然有一些對聯是牽強附會,假託名人之名而流傳,但也足以說明這些才子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說明人們是相信這些才子能夠寫出好對聯的。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對聯的讀書人。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賞唐伯虎、解縉、紀曉嵐等才子的對聯。這些人同為大才子,對聯各有千秋,令人讚嘆。第1位:唐伯虎。
  • 和珅使壞出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對出下聯,乾隆怒了
    在對聯的語法上,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押韻,上聯有多少字,下聯也要有多少字,而且動詞要對動詞,名詞要對名詞。所以對一副好的對聯並不容易,隨著時代的發展,對聯發展成很多的種類,比如拆字聯、重字聯、諧音聯、數字聯、偏旁部首聯等等,其中對聯還應用在各大場景之中,比如給老人祝壽寫的壽聯,親朋好友結婚送上的喜聯、新店開業寫的行業聯,還有我們過年貼的春聯,都屬於對聯文化的一種。
  • 年幼和珅變賣祖業遭嘲諷,逆境求學成翹楚,和珅才學絕不止拍馬屁
    得益於《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王剛老師的精湛演技,我們對於和珅的印象往往是個馬屁精,覺得他能成為乾隆身邊的紅人,完全是因為他馬屁拍的好,知道怎麼吹捧老大。而實際上,我們了解了和珅的求學經歷後,就不會再這樣認為了,能夠被領導重視的人,一定是先有能力,隨後才是他拍馬屁的本事。
  • 清朝紀曉嵐墓被發掘,發現7名女屍骸體態各異,專家:歷史沒寫偏
    相信很多朋友都會對那個鐵齒銅牙、敢於伸張正義,與和珅鬥一輩子的紀曉嵐的印象根深蒂固,簡直就是正面人物的典型,但歷史上的紀曉嵐真的如此嗎?今天我們為您揭開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在清朝紀曉嵐墓被發掘時,發現7名女屍骸體態各異,專家說:正史沒寫偏。這是怎麼回事呢?
  • 和珅被賜死前留下兩首絕命詩,讀完才明白,嘉慶辦他的真實原因!
    和珅和中堂的大名相信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這位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的貪官長期被當作經典的反面教材,他貪贓的錢財能抵得上清政府十年的國賦稅收,富可敵國說的就是他。再經由大火的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推廣,和珅幾乎成為了清朝最為人熟知的一位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