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來源:於見
網際網路電商的模式經歷10餘年的發展,已經日漸成熟。而各大頭部電商平臺的競爭,也已經因為人口紅利的結束,轉向了存量市場的角逐,由此,也帶來的二手電商賽道的新機遇。
10月14日,羅永浩給二手平臺"轉轉"代言,為其帶貨二手機。但是短短幾分鐘的發布會,網友似乎並不買帳,對老羅發布會滿懷期待的網友,甚至調侃的表示失望:老羅又開始出來兜售情懷了。
實際上,與老羅此前通過發布會為錘子手機"帶貨"所不同的是,舊手機行業的水很深,產品品質是否可靠,還的看出手一方的人品。因此,也有網友十分擔心一不小心入坑,而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而老羅好不容易因為直播帶貨挽回的人設,也因為為"轉轉"代言再次打了折扣。
第一代網紅老羅代言「轉轉」,也救不了轉轉嗎?曾經強勢殺進微信九宮格的轉轉,怎麼就轉不動了?
二手電商從不缺選手,轉轉的進退兩難
古語云:既生瑜何生亮。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貌似所有行業的競爭結局,都是雙雄爭霸,甚至最終無奈走向兼併的局面。二手電商行業也不例外。
背靠58的轉轉,在58分類信息網模式走到了瓶頸之後,似乎擔負著英雄救主的角色。因此,也從誕生開始,就高舉高打,大有在二手電商市場扳回一局的架勢。
據于斌觀察,58之所以對轉轉寄予厚望,一方面是希望通過轉轉打通連接底層用戶的通道,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彌補其在電商模式上的不足,加固其業務體系的護城河。
只是,天不遂人願。轉轉儘管定位的是二手電商,但是畢竟是電商模式,與58一直專注的分類信息分發,靠信息不對稱來盈利,天然有著不一樣的商業邏輯。因此,缺乏電商基因或許才是58加碼轉轉,卻始終不得其法的根本。
于斌認為,二手電商與分類信息,至少有幾個關鍵點與分類信息的模式有著天壤之別。
首先,二手交易市場規模雖然在萬億級別,但是卻是一根難啃的骨頭,甚至與傳統電商相比,邏輯與模式更複雜。因為二手商品的服務難以標準化、商品質量難以控制、交易信息不對等、流量轉化率低、售前售後流程複雜等,都是擺在轉轉面前的現實難題。
其次,二手電商平臺的認知度、信任度問題,較傳統電商更加難以建立。因為二手交易需求過於零散,用戶很容易因為一次在線交易被坑、或者體驗不愉快而對平臺抱有成見,用戶對平臺的信任度也將大打折扣,勢必也會帶來的用戶難以長期留存的問題。
反觀閒魚,因為有淘寶、支付寶大平臺的信任背書,更容易留住用戶,即使用戶有一些不愉快的體驗,也會傾向於認為這是碰到了不講信用的交易方,或許是一個個案。因此更傾向於通過平臺申訴等平息情緒,相對來說,用戶對這類平臺卻多了幾分寬容。
再次,二手電商是一個慢行業,短期內難以呈現規模效應。交易訂單的零碎化,讓二手電商難以像傳統電商一樣,單靠一次活動就能帶來指標的大幅度拉升。相反,會因為交易撮合流程、服務環節的過於反鎖,而陷入用戶基數、活躍度的周期性波動,增長極易出現瓶頸。
目前,二手電商已經成為了網際網路巨頭之間博弈。而大浪淘沙的結局,一方面是京東吞併了愛回收成,在手機等電子產品二手交易領域,坐上頭把交椅。另一方面,是背靠阿里的閒魚,不僅是行業的先行者,也不缺少資本與流量資源的加持,實力不容小覷,也是轉轉需要直面的勁敵。
如此的競爭格局下,轉轉除了選擇變革,似乎已經沒有退路。甚至是進退兩難、騎虎難下。
C2C2B模式,能否拯救轉轉?
與閒魚最初定位的社交所不同的是,閒魚一開始就以C2C模式為主,提供全品類商品的二手交易。而且,閒魚有阿里電商體系的引流引入。
但是轉轉卻單靠微信九宮格引流,因此在全品類發力的同時,也面臨著商品推廣的流量困境。在布局全品類受挫後,轉轉也被迫轉型C2B2C模式,並希望在垂直領域找到一條出路。
模式變革後,轉轉開始主攻3C品類,而其對標的,自然是當下炙手可熱的3C二手電商平臺愛回收。
只是,合併找靚機後的轉轉,無論是用戶數據、還是營收指標,似乎都沒有呈現出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應。相反,轉轉與找靚機合併後,估值腰斬,也正是資本市場信心動搖的直觀表現,這一切,也是轉轉始料未及的。
當然,轉轉並非沒有在營收與用戶增長上做過努力。實際上,轉轉初上線,就迫於平臺交易量、用戶量目標的壓力,而一路狂奔,直接向閒魚發起攻勢。只是,閒魚被阿里視為打造底層用戶生態的工具,並沒有快速盈利的同等壓力。
因此,閒魚沒有套路出牌,因為其全品類運營的策略,只是為了粘住更多樣的用戶,其長線的用戶運營策略,更是是轉轉無法效仿的。所以,轉轉從與閒魚一樣的C2C模式,轉向與愛回收對標的C2C2B模式,可謂是無奈之舉,也別無選擇。
不過,由於C2C2B的模式,二手電商平臺是B端中間商,只能通過商品質量檢測、價格評估等方面為雙邊用戶提供服務。但是,一旦品類覆蓋面太廣,平臺就需要解決不同類商品的服務流程與標準問題,這更是一個十分複雜、笨重的系統工程。
因此,深耕垂直品類變成為其切入該模式的突破口。而二手手機作為需求最為巨大市場之一,自然就成了轉轉的首選。
然而,二手手機市場已基本被愛回收圈定。即使此前轉轉也曾在二手圖書市場方面,與多抓魚、漫遊鯨等對標,發起猛攻。甚至一度覆蓋了近30種品類,但是基本都與延續著58遍地撒網卻如竹籃打水一般的命運。
毫無例外,每個垂直領域都有一個實力強大的對手,打得轉轉措手不及。與此同時,轉轉因為全面出擊、模式試錯等過程,耗費了巨額的運營成本,卻收效甚微,逐漸在各個垂直領域競爭對手的夾擊下,喪失了核心競爭力。
轉轉聚焦3C品類後,也沒有改變這樣的命運。公開數據表明,轉轉在合併找靚機後,估值超18億美元,相當於118億人民幣。而其對手閒魚的估值在2015年便已達到30億美元。
據2019年度中國二手電商市場數據報告,當時轉轉估值200億人民幣,找靚機的估值是10億人民幣左右。也就是說,轉轉合併找靚機後,估值不升反降。
很明顯,資本已經開始有些"嫌棄"合併找靚機後的轉轉了。不過,資本轉變風向並非沒有來由。根據艾瑞諮詢,2018年6月至今年3月,轉轉月活躍獨立設備數量從1318萬臺下降至576萬臺,幾近腰斬。7月份新藍領人群中,閒魚的滲透率是14.4%,而轉轉只有3.7%。
在58最為看好的3C垂類領域,轉轉都沒有用實實在在的數據說服資本,未來轉轉即使布局全品類,能有多大的想像力?資本下注,向來是現實主義,兜兜轉轉的轉轉,在3C垂類二手電商上的出師不利,恐怕再也難以向資本講一個自圓其說的故事。
反觀其它競爭對手,京東旗下的拍拍與愛回收進行戰略合併後,愛回收便獲得了來自京東領投的,超過5億美元的融資,幾個月過後,愛回收再次拿到過億美元融資;有著強大資本支撐的愛回收,也儼然是一個超級無敵獨角獸,讓阿里旗下的鹹魚都得懼怕幾分。
值得一提的是,閒魚也在去年7月宣布參與回收產業鏈條,支持57類可回收衣物的上門回收,包括數碼產品、圖書、衣帽物品等,今年則繼續聯合天貓推出榮耀、vivo等手機品牌的以舊換新活動。對比這些超級玩家,轉轉既沒有先發優勢,也沒有足夠的資源支撐,所以前景也不明朗。
不難發現,在C2B2C賽道上,入場稍晚的轉轉,目前正處於月活下降與盈利承壓的雙重焦慮之中。而其如何突破重圍,找準自己的定位,並針對性的發力,將是決定其生死存亡的關鍵所在。
轉轉如何才能有未來?
二手手機賽道固然有前景,但是危機並存。只是,儘管目前轉轉也缺流量,但是其困境卻在於業務,而不在於營銷。因此,與其通過找"羅永浩"等明星代言,帶來短暫的繁榮,不如找到業務的核心痛點,去攻克它、戰勝它。如此,在這條賽道上殺出一條血路並非不可能。
因為二手手機交易的場景,相對複雜。無論是貨源、入庫、出庫的流程,還是供應鏈體系的建設、手機品質與價值的科學評估,以及整個平臺信用體系的建議,都是其業務層面面臨的現實問題。
而任何一個環節沒有形成有效的閉環,都可能導致用戶的信任危機、帶來品牌與營收雙向的負面影響。這些轉轉不會視而不見,也不得不迎頭應對。
只是,轉轉的危機在於,既缺少這方面的基因,也沒有在這方面付出足夠的代價。與愛回收X拍拍在3C領域的供應鏈優勢、京東在電子產品市場的主導地位相比,轉轉即使砸錢搶佔市場,恐怕也不敵二者組合帶來的強勢影響力。
另外,從轉轉目前的模式來看,已經逐漸由輕變重。一方面,需要兼顧入庫涉及的質檢關鍵環節,另一方面,隨著模式越來越依賴線下,而使得運營成本越來越高。這對過去很輕的轉轉模式來說,既是一種顛覆,卻也是一種不可預知的風險。
尤其對於手機回收後的出庫環節,轉轉面臨的也將是流量匱乏的難題。在阿里與京東的陰影之下,轉轉的品牌與信任度,顯然是佔不了上風的。而隨著線上流量成本的居高不下,流量採買也將成為轉轉最大的運營成本。
因此,轉轉要想扭轉過去被內外圍困的局面,恐怕只能加大"基礎設施建設",而因為這需要投入大量的現有資金,而不得不面臨著繼續長期無法盈利的現實。而在沒有資本輸血的環境下,轉轉能支撐多久,或許取決於其對於這個市場有多大的信心與決心。
不得不看到的是,二手交易與一般的純線上電商交易有所不同,需要的是十分精準、長尾的流量導入,傳統電商的粗放式流量,或許並不能給轉轉帶來營收與用戶數據上的增長,反而會因為投放成本的增加,給轉轉平添幾分壓力,因此,即使是有找靚機在業務模式上的互補,也很難形成一定的用戶生態,解決轉轉面臨的用戶拉新難、留存難的問題。
由此可見,擺在轉轉面前的難題,不是轉轉的模式不對,也不是其生不逢時。而是電商基因的缺乏,以及業務邏輯上的根本問題沒有被解決。而決定這些問題是否能夠解決的,不是轉轉是否看到這些問題,而是其在諸多業務問題面前,是否有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勇氣。
但願轉轉當初決心拿下二手市場,不是跟風唱戲,而是看到了這是一座金礦。只是,轉轉是否能夠挖到金子,或許在於轉轉是否真的相信這是一座金礦。而首鼠兩端、瞻前顧後恐怕難以破局。而對於方興未艾的二手電商市場來說,或許唯有長線思維、厚積薄發,轉轉才有重新轉起來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