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作為四大名著之首,已被多方解讀。然而很多人卻不知道,只要讀完這一章便算是讀完了整本紅樓夢,從中了解了全書15個女孩的結局。
這一章便是——第五回 賈寶玉神遊太虛鏡 警幻仙曲演紅樓夢
這一章主要以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誤打誤撞翻閱了《金陵十二釵副冊》,從而引出了十五個女孩子的判詞,也算是作者曹雪芹給讀者一個較為深邃的「劇透」,接下來就讓我們從這些判詞中一一分析出各位女孩的起止點。
一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這是賈寶玉身邊的丫鬟晴雯的判詞,「霽月」是晴空的意思,對應「晴」字;「彩雲」則對應「雯」。
意思是晴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雖然聰慧靈巧反而讓別人心生埋怨,最後走向死亡也多是因為別人的誹謗誣陷,正文中晴雯被趕出了賈府也正是因為他人誹謗晴雯與寶玉有染,導致王夫人一怒之下將晴雯趕出賈府,晴雯病死在外,而多情公子正是賈寶玉,晴雯死後,賈寶玉也只能空掛念。
二
「枉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
寶玉身邊的大丫鬟襲人白白地用「溫柔和順」的姿態去博得主子們的好感。「似桂如蘭」 ,暗點襲人之名。寶玉從宋代陸遊《村居書喜》詩「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 中取「襲人」二字為她取名,而蘭桂最香,所以舉此。優伶,舊稱戲劇藝人為優伶。這裡襲人後來的夫君蔣玉菡。原本人人皆想襲人最終會與寶玉在一起,但最終還是嫁給了蔣玉菡,與寶玉無緣。作者在八十回後原寫襲人在寶玉落到饑寒交迫的境地之前,早已嫁給了蔣玉菡,只留麝月一人在寶玉身邊,所以詩的後面兩句才這樣說。但是高鶚續本未遵原意,寫襲人在寶玉出家為僧之後才嫁人,細究起來,就不甚切合詩意了。
三
「根並荷花一莖香,平生遭際實堪傷。自從兩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鄉。」
「荷花」喻指菱角,這首為香菱的判詞。甄士隱(「真事隱」的諧音)老來得女甄英蓮(「真應憐」的人諧音)幼年被拐賣他鄉,又兩易其主,後被土霸王薜蟠買回,取名香菱。「兩地生孤木」是個字謎,謎底為「桂」,暗指薛蟠後來的妻子夏金桂,自從夏金桂嫁給薜蟠,香菱就整天無寧日,過得生活苦不堪言,度日如年,終於被折磨致死,方有「香魂返故鄉」之說。所以高鄂本的紅樓夢裡香菱的結局是有誤的,是與曹雪芹所寫的判詞相違背。高鶚續本中寫道夏金桂死了,香菱被升格為正妻,顯然完全違背了這個判詞顯示的預言。四
「可嘆停機德,誰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全文中數一數二的才女林黛玉與薛寶釵,一位香消玉殞,「玉帶林」反過來讀正好為林黛玉;一位遭遇冷落孤寒的境遇,就像被埋在雪中一般,這「金簪」正是寶釵,「雪」諧音「薛」。「停機德」指薛寶釵雖然有著合乎孔孟之道標準的那種賢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勞無功。「詠絮才」則是說林黛玉雖然如此有才華,但她的命運是值得可憐的。
五
「二十年來辯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賈府有女出生於元月正是初春之時,因此取名賈元春,從小便送入宮中,「辨是非」是指多年來元春在宮中一直生活在明爭暗鬥之中。「三春」指迎春、探春、惜春皆不及元春。「兕」意為「牛」,待到牛年與虎年交年之際,元春薨世,賈府從此日益沒落。整個判詞概括了賈元春的命運:早年入宮為妃,風光無限,後來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死去。
六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清明涕泣江邊望,千裡東風一夢遙。」
賈府中能與王熙鳳這個「管家婆」相提並論的也只有後來代其管家的賈探春,探春聰慧有志,早看出賈府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常感嘆自己身為女子,不能有所作為。後來探春遠嫁海外,就連清明時節也只能隔海相望。
七
「富貴有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
這是史湘雲的判詞,說的是史湘雲雖富貴又有何用,年幼時父母便早早離世,從小未得到過親情的溫暖。"展眼吊斜輝"說的是轉眼之間,只有湘雲一人獨自面對落日感傷了。"湘江水逝楚雲飛"點出了"湘雲"二字。「楚雲飛」隱喻史家衰敗以及湘雲夫婦生活的短暫,用的是楚懷王夢見巫山神女與之歡會的典故。
八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妙玉本是蘇州人氏,出身城仕宦人家。因從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門,帶髮修行。她自稱「檻外人」卻從未邁出塵世的「門檻」,因此判詞曰「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最終更是遭遇了虜劫的命運,「終陷淖泥中」。
九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
這是是曹雪芹對迎春的判詞,這裡的「中山狼」指迎春的丈夫孫紹祖。子系二字組合起來剛好是孫字的繁體字。說的是孫紹祖忘恩負義,無恥之極。賈迎春嫁給孫紹祖保守苦難,「一載」即一年時間就悽慘的死去了。
十
「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這是賈惜春的判詞,意思是指惜春看到了三位姐姐(即「三春」)的悲慘結局:元春、迎春慘死,探春遠嫁他鄉音信渺茫。惜春穿起了素色佛衣(即「緇衣」),改去了當年還是小姐時候的妝容。可惜一個出身很好的千金小姐,最終只能在佛像、青燈旁邊度過自己悽苦、孤獨的一生。
十一
「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這句判詞指出了王熙鳳這麼一個能幹的女強人生於末世的不幸,"凡鳥"是繁體裡的"鳳"字,暗指王熙鳳。從鳳字拆出來得"凡鳥"二字比喻庸才,自然是種譏諷。畫裡的雌鳳所靠著的冰山,指的就是將融化的賈府所象徵的靠山。「一從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賈鏈對鳳姐的態度變化。新婚後先「順從」,「二令」即為「冷」指的是丈夫賈璉自尤二姐死後對王熙鳳的漸漸冷淡與開始對她發號施令;「三人木」是指她最後被休棄的命運,「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棄後哭著回娘家的悲哀的寫照,在當時封建的社會中被休棄是非常悲慘的。
十二
「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村婦,巧得遇恩人。」
王熙鳳的女兒巧姐,由於家世敗落,竟然被親舅舅賣到人販手中,因此判詞曰「莫論親」,所幸因為賈府之前接濟過村婦劉姥姥,最後劉姥姥想盡辦法把巧姐買回,與兒子婚配,也算是巧姐的恩人。
十三
「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桃李春風結子完」這裡「李」,「完」暗示出李紈的名字,同時暗指李紈年輕喪夫,獨守空房,她的青春就像春風中的桃李花一樣,一到結了果實,也就衰謝了。「到頭誰似一盆蘭」與畫面一樣同指賈蘭。這句說在賈府的末代子孫中,誰也比不上賈蘭有「出息」。「如冰水好」指李紈年輕喪夫尊禮守節,撫孤成立,這種品德在封建統治者看來是像冰水一樣得潔淨美好。「空相妒」,指雖然賈蘭中了舉,李紈也博得了「貞節」的美名,但這無法挽回賈府的衰敗,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罷了,還白白地供給別人當作笑料來談論李紈一生奉行「三從四德」,是一個封建社會賢女節婦的典型。李紈最終也只落得「槁木死灰」,成為封建禮教的殉葬俑。
十四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
這是秦可卿的判詞,指出來賈珍和賈寶玉對秦可卿的幻想,後兩句寫出雖然「漫言不肖」皆處於榮國府,但是賈府沒落的開端實際是在寧國府。秦可卿在《紅樓夢》中算是一個爭議性比較強的女子,雖然出場少且死的早,但是確切死因被作者隱去,至今成謎。
這些女孩的判詞賈寶玉早在第五回就已經翻閱了,可惜當時賈寶玉並未讀懂,警幻仙子的警示也沒有讓寶玉頓悟。若當時寶玉便能領悟這其中意思,想必賈府也不至於衰敗如此,姑娘們的結局也不至於「群芳髓」「千紅一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