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感言:山區需要我,山區的孩子需要我,我要用自己掌握的科學知識改變山區孩子貧窮落後的現狀,讓一批批山裡娃走出大山。我要用一生的堅守履行自己作為一名黨員曾經立下的誓言。
「當初因為您的一言一行,我立下了將來做老師的志願。如今,我終於走上講臺,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讀著學生李小龍寄來的信,楊維銀欣慰地笑了。
李小龍是一名留守兒童,在學校總是形單影隻。他的班主任楊維銀看在眼裡,急在心頭,於是課上鼓勵他發言,課後帶他和同學們一起玩……在愛的滋潤下,李小龍變得愛學也愛笑了,學習成績也由原來的均分34.5分上升到88分,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渾源師範。
楊維銀,是大同市廣靈縣鬥泉鄉頭咀小學的教師,30年來默默堅守在農村教育這片熱土上,他心在學校,情系學生,用無私的奉獻詮釋著教師這一職業的平凡與偉大。
楊維銀還記得第一次來到頭咀小學的情景,破亂不堪的幾間校舍已停用,新建的校舍尚未完工,學生們正在低矮潮溼的帳篷裡上課。當時看到這種情形,他有些後悔來到這裡,但是十幾雙天真無邪的眼睛盯著他,眼神裡滿是期待和驚喜。「山區需要我,山區的孩子需要我,我不能讓他們失望。」楊維銀決定留下來,用自己掌握的知識改變山區孩子貧窮落後的現狀,讓儘可能多的山裡娃走出大山。
四年級班主任,代所有的課程,楊維銀接手的第一個班有15名學生,三年級期終測評成績:數學均分30分、語文均分15分,有8名學生連漢語拼音字母也認不全,會寫的漢字也沒幾個。針對學生基礎差的實際,楊維銀利用課餘和休息時間,從漢語拼音、加減法入手,幫助孩子們補齊「欠帳」。有時太晚了,他會給孩子們做玉米窩頭,切一盆鹹菜,和他們一起用餐。功夫不負有心人,在3年後的小學畢業統考中,楊維銀所帶的班級語文、數學、總評價分均獲全縣第一。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總書記說:「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穫,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這句話讓楊維銀印象深刻。「我只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我認為正確的工作,我不但要幹,而且要幹好!」
選擇鄉村教師這一職業就是選擇了清貧。想為懷孕的妻子燉碗雞湯,卻拿不出7角錢買副雞骨架時,楊維銀想到過離開;父母生病為錢犯愁時,他想到過離開。但是,那時孩子們早就把他當成無話不說的大朋友了。只要是周末休息日後的開學,孩子們就會抱著楊維銀說:「楊老師,我想你了!」聽到孩子們這樣說,看著他們純真清澈的眼睛,他再也不想離開了。「此生遂志,心在教書,身老山溝。」楊維銀就此立下誓言。就這樣,學生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是楊維銀一直沒離講臺。
鄉村教師的字典裡從來沒有「容易」兩個字,有的是那份特有的教育情懷,有的是異於常人的奉獻和堅守。如今,全市仍有24697名和楊維銀一樣的鄉村教師始終堅守著教書育人的初心,用無私的奉獻詮釋著教師這一職業的平凡與偉大,他們的精神也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