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著這個反間諜工作主管機關、重要國家情報工作機構的形容詞,少不了「神秘」「隱蔽」。確實神秘,沒有官方網站,網上能查到的信息屈指可數、真假難辨。
2020年8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向中國人民警察隊伍授旗,一面授予了公安部部長,一面授予了國家安全部部長。而在此之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他們也是警察。
作為國家安全機關人民警察中一員,陳昕茹習慣了「隱身」,公開的照片中只有背影。因為「暴露」不僅使她工作不便,還可能使整個工作鏈上的同事都無法繼續工作。
真容
轉過身來,陳昕茹符合人們對女警的想像。短髮,高挑,纖瘦,黑色高領毛衣外是修身的黑色西服,除了一隻細細的手環,沒有任何首飾,但黑色西服上別著的葉子形胸針,帶著她的審美趣味。
拋開職業身份,陳昕茹是一個非常率真的人。
父親用「淘氣」形容兒時的她。一路淘氣到初三,「學習成績不好」,因為父母都是醫生,為長遠計,希望她去衛校學習。陳昕茹不喜歡,決心考高中,這一努力就真的爆發了、考上了。高中畢業,父母希望她讀醫科大學,幾個志願全部建議她填報了不同的醫學院,陳昕茹不喜歡,把提前批次的志願填寫了心儀的學校。這一次,她如願以償,「飛奔似的去上學了」。
大學裡,陳昕茹開始對隱蔽戰線的歷史感興趣。看著書本上字裡行間的隱秘暗戰,十八九歲的她「很容易熱血沸騰」,但對於國安警察這個職業,她腦海裡的認知還只有「007!帥!」,直到她參加了一次特殊的報告會。
報告會的主角,是被周恩來同志譽為隱蔽戰線「後三傑」之一的陳忠經。他曾經打入國民黨胡宗南部隊核心,獲取了國民黨軍政戰略動向方面的重要情報,為黨中央戰略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時隔20多年,陳昕茹仍然記得作為志願者近距離接觸這位英雄前輩時的感受,「007隻是虛構的,這次我真正見到了書本上的人。他看起來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人家,但我腦海裡突然浮現了一句話——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
暗戰
陳昕茹總是跟隨自己的內心堅定地作出選擇,而她的目標感與執著釋放到工作中後,又日益印證著她的天賦與價值。
陳昕茹的工作任務之一是「尋人」,於茫茫未知中查證有間諜嫌疑的人。何其之難。再石破天驚的證據,都隱藏在日常瑣碎的細節中,可能是一個電話,可能是一次聚會,可能是一袋垃圾。
在她的職業生涯中,用10年時間追查一條線索的情況並不罕見:在掌握初步線索的情況下,經過一輪輪比對,鎖定嫌疑人,再去固定證據。不僅是她,很多同事都是如此。
陳昕茹剛入職沒多久,就參與了對某單位一名對象的偵察工作。此人在涉密崗位工作多年,還擔任領導職務,掌握大量國家秘密。雖然他與外籍人員之間互動頻繁,但卻始終固定不到確切證據。10年中,他升職,駐外任職。但沒有證據,一切只能「爛」在偵察小組的「肚子裡」。
10年之後,此人駐外任期結束回國。陳昕茹重新梳理了偵控資料,細緻到了掌握他從不做家務這樣的信息。也因此,在他罕見地出門倒垃圾時,直覺告訴陳昕茹可能有問題。就是在這袋垃圾中,陳昕茹找到了一張字條,看似不起眼的信息,終於讓這條線索水落石出。
在這些重複與艱辛的背後是暗流湧動的局勢。不見硝煙,卻日趨複雜。
《焦點訪談》曾公開報導過一起間諜案。一名密碼研發機構的職員,業績不佳被末位淘汰後,竟將國家秘密出賣給境外間諜機關。陳昕茹的同事解釋密碼的價值:「研究出一套密碼設置方法是非常難的,很多科研機構的任務就是不斷完善精進已經研究出來的密碼編譯方法。」如此重要的機密被出賣之後,「相當於很多不應該被外國掌握的信息在『裸奔』」。據說,在評估此人到底造成什麼程度的損害時,一些密碼專家一邊看著被出賣的情報,一邊流著眼淚。
某種意義上,這個案子代表著他們工作的價值,也說明了他們為何無法鬆懈。
歸屬
工作中最「帶勁」的部分,無疑是找到嫌疑人、破案的瞬間,「這種自豪感,是一般職業給不了的」。但對工作更深沉的理解,是她生病以後。
2015年,陳昕茹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即便立刻手術,康復率也不到30%。」這是採訪中,所有同事談得最多的內容,也是她一帶而過的經歷。
在病房裡,她觀察病友,「凡是活下來的,都是有希望,有奔頭的」。面對生死,她並沒有想到換一種活法。「生病前,我以為是工作需要我。生病以後,我明白是我需要工作。只有在工作中我才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能量。」
越來越多地,她在這份工作中感受到了歸屬感。
一定程度上,這個工作是孤獨的。本著最小範圍知悉的原則,案件情況只有少數人掌握。不同的部門之間,日常並不「串門」。但同時,他們分工細緻、環環緊扣,高度依賴同事之間的默契配合。隨著團隊中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加入,陳昕茹更多時候扮演著主心骨的角色,她在不同的場景下,不自覺地重複了一句話——「他們的身後有我」。
原標題:《她,是神秘的「隱身人」!她,工作在「摺疊起來的世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