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9 08: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葉克飛 歐洲價值
你當然可以將之視為科普類書籍,甚至依足那些規矩自己開店,或是舉辦一絲不差的雞尾酒派對,將配方和禮儀學個透。可若只是這樣,你不過是個模仿的工匠,甚至與開頭所提到的那些「裝X調酒師」無異。所以,何不放輕鬆些,在隻言片語中想像那些屬於雞尾酒復興的一刻刻榮光,還有書中每個名字所獲得的尊重?
撰文〡葉克飛
因為東施效顰的例子太多,調酒已經成為許多人眼中的「裝X」行為,不過這都是人的錯,雞尾酒本身無罪。
充滿魔力且變化無窮的雞尾酒,發明不過兩百多年,歷史遠不算悠久,可故事多多,傳奇更多,每一部時尚史都無法繞開它。
幾乎從誕生之日起,雞尾酒就邁入自己的光輝歲月,直至1919年。那一年,美國頒布禁酒令,雞尾酒也難逃此劫。而在那之前,人們需要雞尾酒,呼喚調酒大師的出現。現代工業也完美配合,從冰箱到蘇打水,為調酒大師們提供各種工具。商業的繁榮讓各種蒸餾酒流入美國,成為調酒師的創意之源。
也正是在那個時代,誕生了馬蒂尼和曼哈頓等經典雞尾酒,並流傳至今。
但在禁酒令頒布後,雞尾酒文化無可避免地步入黯淡,雖然禁酒令早已成為歷史,但雞尾酒卻依舊難拾昔日榮光,甚至淪為色素和劣質酒的俗豔搭配,直至它迎來薩沙·佩特拉斯克——紐約著名雞尾酒吧Mik & Honey創始人,這間酒吧被視為美國乃至全世界雞尾酒文化復興運動的先驅。
這本《薩沙的調酒哲學》,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教材」。說是教材,但它的可操作性並不強,更適合專業調酒師嘗試,我輩不過看個熱鬧。它的妙處在於,與一道道詳細酒譜配方並列的是旁人回憶的調酒故事,薩沙·佩特拉斯克與Mik & Honey的名字頻頻出現。他們為誰調製這款酒,又有何名堂,以或長或短的文字呈現,讓人想起那個老土句式——「調的不是酒,而是情懷」。
書名:《復古雞尾酒:薩沙的調酒哲學》
作者:薩沙·佩特拉斯克 /喬吉特·莫傑-佩特拉斯克
譯者:郭超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時間:2020年6月
你當然可以將之視為科普類書籍,甚至依足那些規矩自己開店,或是舉辦一絲不差的雞尾酒派對,將配方和禮儀學個透。可若只是這樣,你不過是個模仿的工匠,甚至與開頭所提到的那些「裝X調酒師」無異。所以,何不放輕鬆些,在隻言片語中想像那些屬於雞尾酒復興的一刻刻榮光,還有書中每個名字所獲得的尊重?
1999年,薩沙·佩特拉斯克在紐約找了個月租800美元的狹小店面,創辦Milk & Honey,意為「流淌著奶和蜜的應許之地」。
他一改當時美國調酒師使用濃縮液或預調檸檬汁的習慣,採用鮮榨果汁。他對細節無比苛求,常常選擇倒掉重做。他也堅持復古,認為所有雞尾酒都由古典、馬蒂尼或曼哈頓、酸酒、海波和菲克斯這五種基礎酒的變型。他也勇於創新,從日本借鑑了大冰塊和量酒器,改用不鏽鋼搖酒壺。這一切舉措,給了雞尾酒乃至酒吧新的生命。
2015年,薩沙不幸去世,也未能親手寫完這本書,遺孀喬吉特·莫傑-佩特拉斯克與同事們一起完成了它。而雞尾酒的另一個光榮時代,並未因他的離開而消逝。
RECOMMEND
原標題:《這位傳奇調酒師,主導了雞尾酒文化的復興》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雞尾酒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