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視:
他們是剛剛步入軍營的三胞胎兄弟,長相相近,性格迥異。穩重、活潑、靦腆,兄弟三人為什麼有著同樣的軍旅情結?他們又將怎樣邁好軍旅生活第一步?十八歲青春激揚,十八歲參軍光榮。
《軍事紀實》下期(本期)(正在)播出《三胞胎齊步走》
正文
字幕:2007年12月11日早晨7點。
和每年冬季送新兵入伍的情景一樣,這一天,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武裝部,人潮湧動,熱鬧異常。就在集合的隊伍中,三個長得幾乎一模一樣的新兵,讓其他送行的新兵家長和親友們都非常好奇。
群眾:誰老大?
老大楊躍龍:我啊!
他們是三胞胎兄弟,都是18歲,老大叫楊躍龍,這個是老二叫楊躍剛,這個是老三叫楊躍奇。幾個月前,他們從同一所中學畢業,又同時想到了參軍入伍。
老二楊躍剛:畢竟我的爸爸和爺爺都是軍人,受他們影響,喜歡這個當兵。
記者:部隊苦不苦啊?
老三楊躍奇:苦之後才有甜。
老二楊躍剛:看過《士兵突擊》,那個節目看起來挺感動的,許三多,剛進部隊的時候,他不是特別笨嗎,什麼也不會,最後不是越來越強嗎!
和每個送新兵的家庭一樣,三兄弟的父母也來到了這裡,從這一天起,孩子們將遠赴他鄉,這一別就是兩年。
與其他送新兵的家長、親友相比,三兄弟的母親李苗霞的臉上,卻一直沒有什麼特別的表情,或許她心裡在為孩子長大了而高興,或許是為十八年前,發生在自己家中的那件大事終於有了回報而感到欣慰。
十八年前,三兄弟的父親楊紅謙從部隊退役後被妥善安置到北京市石景山區的一家企業工作。一年後他的孩子即將出生,面對新生活楊家有著和每個家庭一樣的嚮往和憧憬,可經醫院檢查,李苗霞懷的是三胞胎,需要剖腹產,數千元的手術費用和今後撫養三兄弟的經濟負擔,一下子讓楊紅謙喜憂參半。
得知這個情況後,解放軍總醫院伸出援助之手,不僅為李苗霞免費做了剖腹產手術,並且還對剛出生的三兄弟進行特別細心的照料。
父親楊紅謙:我孩子生在部隊,是部隊給了他生命。
隨著三兄弟一天天長大,送孩子去部隊鍛鍊,去衛國戍邊的念頭,在三兄弟父母心中也越來越強烈,當三個孩子提出要參軍入伍時,他們覺得這是十八年來最高興的一天。
字幕:2007年12月11日,早晨5點。
這是三兄弟赴內蒙古軍區邊防某團的日子,也是他們臨行前與父母團聚的一段短暫時光。
在這個早晨,也許是三兄弟過於興奮,直到最後,還是剩了一碗雞蛋湯沒人喝,忙碌中母親也不知道是他們當中的哪個沒有喝。母親說,過去一直是這樣,孩子多,根本照顧不過來,哪個吃飯了,哪個沒有吃,她經常是記不清。
母親李苗霞:衣服穿上了,就是軍人了,不能隨隨便便脫的。
老大楊躍龍:放家吧,我不要。
母親李苗霞:給你帶幾個吧,上了車吃。
幕: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武裝部。
很快就要離開北京了,很快就要離別家人了,特殊的氣氛讓送孩子入伍的家長、親友都流露出一些傷感的表情,而三兄弟的母親李苗霞則顯得很堅強。
字幕:北京站
記者:現在有點捨不得了吧?
父親楊紅謙:沒有,到部隊去了沒有什麼捨不得的!
記者:現在有當兵的感覺嗎?
老二楊躍剛:有
記者:是不是感覺行人看你就是解放軍?
老二楊躍剛:是
母親李苗霞:到那裡以後都搞好團結啊,好好地幹,相互鼓勵地幹。
上午11點,列車準時啟動,預計30多個小時後,新兵們就可以到達軍營了。
軍營到底是什麼樣?三兄弟又能否適應那裡的生活和訓練呢?
列車繼續向內蒙古駛去,車窗外白雪覆蓋的大地遼闊無際。新兵們也似乎被車窗外的景色吸引,他們都顯得非常興奮。
新兵:人生的轉折點嗎!每個人都有目標。
新兵:我們家四代人都沒當過兵。就出我一個軍人。
經過了十幾個小時的短暫相處,我們已經感受到了,三兄弟在性格上的明顯差別。
老大楊躍龍顯得穩重,老二楊躍剛則非常活躍,而老三楊躍奇卻顯得有些靦腆。
天黑了下來,這時老二楊躍剛卻似乎想起來了什麼,借了旁邊人的手機,說要給同學打個電話。
字幕:楊躍剛給父親發送簡訊。
老二楊躍剛給他父親發簡訊的內容是什麼,沒有人知道,但從他藉手機又不願意說是跟父母聯繫的舉動看,似乎他在表明自己和兩個兄弟已經長大,不再是離不開父母的孩子了。
深夜兩點,列車車廂的連接處,已經明顯感覺到了氣溫的驟降,列車車廂裡也早已經安靜了下來。
記者:怎麼不睡覺?
新兵:不困。
記者:想家了嗎?
新兵:挺想的!
記者:有心理準備嗎?
新兵:有!不就冷點嗎!
和這些沒有睡著的新兵相比,三兄弟則睡得很沉。
經過了28個小時的行程,新兵們終於到達了邊防團附近的火車站。
老大楊躍龍:趕緊趕緊吧,別磨蹭了。
記者:冷不冷!
老三楊躍剛:不冷,舒服!
考慮到三兄弟上學時都在一所學校,邊防團決定,把三兄弟分配到一個新兵連,他們將在這裡訓練三個月,而後就會分配到邊界上的哨位執勤。
像所有的新兵一樣,突然置身於緊張有序、紀律嚴明的軍營,三兄弟既感到新鮮,又感到有些緊張。一覺醒來,新兵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個人內務。
老二楊躍剛疊被子看起來很熟練,老三楊躍奇則顯得有些生疏,在老二給老三做了示範之後,兄弟倆的個人內務算是整理好了,我們似乎可以推測老二楊躍剛疊的被子質量會好一些。
而在接下來的內務檢查中,情況卻有些出人意料。
新兵連連長馬旭:這個被子還行,還像那麼回事。不是說了嗎,上下對齊。
疊被子,老三楊躍奇雖然動作不如老二楊躍剛利索,但他的仔細,讓他在內務檢查中得到了好評。
班長:說過多少遍了,被子多寬多高,怎麼疊!不知道!
新兵連連長馬旭:拿尺量,看對不對!
班長:現在47(釐米)了。(標準)寬20,長45。
班長:連長,他這個被子都(寬)50了!
新兵連連長馬旭:這誰內務啊?
老二楊躍剛:我的!
新兵連連長馬旭:班長說沒聽到,這是45(釐米)啊,量了多寬了,這寬出5公分了!
老大楊躍剛的內務同樣受到了批評。
二班班長劉國輝:疊被子幹什麼的,培養你們的意志的,磨你的耐性的,感覺疊被子和當兵打仗沒什麼關係,我的班長都和我說了,疊被子就是培養你。
第一次內務檢查的情況,讓三兄弟體會到,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人,並不像他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下一步,即將開始的軍事訓練將更加嚴格,他們又會碰到什麼樣的難題?從北京出發時的熱情又能否持續呢?
他們是剛剛步入軍營的三胞胎兄弟,長相相近,性格迥異。穩重、活潑、靦腆,兄弟三人為什麼有著同樣的軍旅情結?他們又將怎樣邁好軍旅生活第一步?十八歲青春激揚,十八歲參軍光榮。
《軍事紀實》下期(本期)(正在)播出《三胞胎齊步走》
為了讓新兵能夠了解熟悉今後的崗位,到達部隊後的第四天,新兵連專門組織戰士們到最艱苦的邊防連隊、哨卡參觀。
趙福元 內蒙古軍區邊防某團 政委
遠離城鎮,更多是有孤寂感覺,這是我們邊防軍人最大需要克服的!
這是一個離邊防團駐地二十公裡的邊防連,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這片營區更加顯得孤單,雖然這一天的陽光很足,但這裡的氣溫卻是零下二十度。
記者:感覺怎麼樣啊,
老三楊躍奇:挺不錯的
記者:不錯在那裡?比想像中好嗎
老三楊躍奇:好多了
記者:以前感覺邊防連隊是什麼樣子
老二楊躍剛:就現在就騎個馬在路上巡邏。
記者:以後讓你來這樣的邊防連隊,你來不來啊?
老大楊躍龍:來啊
短短半天的參觀,三兄弟似乎有很多感慨,老二楊躍剛寫下了這樣的一段感受。
老二楊躍剛:看著邊防軍人,我替他們苦,看著邊防,我的情感有點揮動,看著邊防軍人我落淚,因為我想起來了,以前在家裡的時候是多麼不努力,不爭氣。
初來乍到,讓三兄弟每天都感受著新鮮事,從他們的表情上看總是那麼高興,運動場上,他們更是顯得活躍。
王旭東 內蒙古軍區邊防某團新兵營 教導員
剛來到部隊,感覺非常新鮮,但是經過幾天之後,不太適應了,不太適應軍隊生活,就出現了想家的!
和其他新兵不同,三兄弟每天仍然在一起生活和訓練,親情並沒有相隔,他們的心裡似乎很塌實。沒有了更多想家的情緒,三兄弟的訓練熱情更高。
隨著訓練的繼續,連長馬旭發現了問題。
新兵連長馬旭:還有齜牙咧嘴笑的呢?首先要糾正他軍容、儀表,擺頭一定要迅速,別向右看齊,還有往腳下看的呢,看前一名的腮部!向前一步不是邁出來的,是踢出來的。
新兵連長馬旭:兩肩要平,挺胸,收腹,提臀,兩腳尖打開!
眼睛自然睜大,一直向前看!收腹,別挺個肚子!
新兵連長乾淨利落的示範動作,讓新兵感到了差距。可是第一次隊列訓練剛剛結束,三兄弟中的老三楊躍奇卻哭了。原來他在原地踏步中,始終踩不到點兒上,受到了班長的批評。
新兵連長馬旭:許三多受委屈多,你看那班長,那班副,天天刺激他,還是一步一步走下來的,最後成為一個兵王。我當新兵的時候也哭過,也流過眼淚,班長也訓過我!
為了緩解老三楊躍奇的情緒,新兵連長馬旭把老大楊躍龍找來了,可是他沒想到自己帶新兵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遇到的情況出現了。
新兵連長馬旭:楊躍龍,你怎麼也哭了!
老大楊躍龍:報告!這雙胞胎,一個哭,另外一個心裡也難受!
新兵連長馬旭:那老三,如果你要走了,兩個哥哥是不是也和你走啊!——你要這樣,你父母不為你擔心嗎!——能不能幹點成績給父母,給大家看看,
三兄弟:能!
新兵連長馬旭:把眼淚擦了!
新兵連長馬旭:老三,能不能幹好?
老三楊躍奇:能!
新兵連長馬旭:看你表現!
三兄弟來到軍營才幾天,就哭了一鼻子,這是他們誰也沒有想到的,接下來的訓練該怎麼辦呢?
老大楊躍龍當起了老三的小教員。
老大楊躍龍:你錯了,點一下就過來了!——你別停,錯了!原地踏步走,你錯了!你別停!——胳膊別這樣歪著!
楊躍龍 老大
人家都能堅持,我們為什麼不能堅持
來到部隊的第六天早晨,剛剛整理完內務,三兄弟的父親打來了電話!
老大楊躍龍:老二在三班呢!好!知道了!知道了!
楊躍龍 老大
不但是叮囑,還有生活方面,訓練方面都要照顧弟弟
老大楊躍龍:行,你跟好二說吧!咱爸!
老二楊躍剛:還行,挺好的!
楊躍剛 老二
今天我們接到我爸爸電話,我爸說你們兩個作為哥哥,多照顧你弟弟!
老二楊躍剛:讓老三和你說吧!咱爸
老三楊躍奇:爸!挺好!沒事!恩!
畢竟是遠離家鄉,遠離父母,老三楊躍奇不由自主地第二次落淚了。
老三楊躍奇:沒有事,知道!
其實三兄弟也在無時無刻地惦念著父母,他們都懂事地體諒著父母的牽掛。
楊躍龍 老大
(臨行時)我爸說一人給三百,我不願意要!我想和家要一百就夠了,爸爸就給了三百塞兜裡了,每個月都郵回去!他倆個走前都和爸爸媽媽說了,都寄回去。
火熱軍營,激情歲月,三胞胎兄弟個個都是棒小夥,三個月後,他們將走上邊防哨位,那時也許人們已不再用三胞胎兄弟這個詞稱呼他們,因為在千裡邊防線上,他們將履行軍人的神聖使命,融入千萬戍邊軍人的綠色方陣。
現場訓練聲疊採訪。
楊躍龍 老大
爸爸媽媽你們在家放心,我們一定會給你們爭氣。
楊躍剛 老二
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楊躍奇 老三
我在部隊會好好幹的,我會把喜報寄回家。
在本片播出前,我們與內蒙古軍區邊防某團聯繫,他們說三兄弟訓練都非常地積極刻苦,其中,老大楊躍龍在全團新兵中的表現尤為突出。
責編: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