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排外」
曾有一位美國的漢學家建議我研究一下中國人和白種男人的性關係。他自己在這方面有過一些體會和思考。他的觀察是:一個白種男人在中國很容易遇到許多女性性夥伴,但是,白種女人卻極少在中國有中國人的男性性夥伴。而中國人到了美國,女孩子很容易找到白種男人的性夥伴或戀人,而中國的男孩子卻幾乎沒有人找到白種女人的性夥伴和戀人。白種人在黃種人這裡的性地位,在其它膚色的人那裡也是一樣。
這背後首先是種族主義。不可否認,長期以來的文化建構中,白種男人的種族優勢地位不僅為白種人認可,也為其它膚色的人們所接受。至少,我們的潛意識深受此影響。而在男女匹配的父權文化標準中,男強女弱也是一個被各膚色人種所普遍接受的性別模式。所以,優勢的白種男人更多獲得弱勢的其它膚色女人的青睞,而弱勢的非白種男人卻無法獲得優勢的白種女人的青睞,我們看到這其中有種族主義,但種族主義之後更重要的是男女的社會性別角色。
這也就不難理解,許多中國人走到街上看到對面走來一對白男人和黃女人,會感嘆說:又一個中國女人讓老外玩了。而偶然看到一對黃男人和白女人,會興奮地說:又一個外國娘們兒被中國爺們兒玩了。這背後,仍然是將男女置於性關係的不同位置上,男人總是獲得者,女人總是失去者。
中國男人得到外國女人似乎是全體中國人佔了便宜,而中國女人跟了外國男人是全體中國人,至少是全體中國男人的損失,特別是當這個女人符合東方審美標準的時候。中國人在性上的的媚外與反外,也就不難理解了。事實是,這是中國女人對外國男人的媚外,中國男人對外國女人的媚外,以及中國男人對外國男人的反外。
在北京使館區的酒吧和餐廳裡,外族男人和中國女人出雙入對的情況很常見,沒有人多看幾眼。有一次我和一個美國女孩子在那裡吃飯,卻惹得滿餐廳的外國男人都以怪異的目光打量我,我從中看出來對性的猜測與種族意識的介入。所以可見,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有人在籍種族的優勢與性別的角色思考和定義兩性關係。
如果從男性氣概的角度思考一下,也可以找到根據。優勢地位的男人會被認為具有更強的男性氣概,因為男性氣概的強弱原本就是與地位、階級、經濟、文化的強弱聯繫在一起的。在一個鼓勵強勢男性氣概的文化中,女性嚮往具有更強的男性氣概的優勢白種男人,也是順利成章的了。而如果能夠在性上佔有處於優勢的白種女人,也可以說明這個中國男人的男性氣概之強,自然白種女人也是屬於中國男人的「夢中情人」了。
背景:
一年多前的一樁網絡追殺令:有個在上海教英文的老外開了一個博客,上面記述了他在中國的種種豔遇,當然,那些豔遇對象都是中國女人,她們在這個博客裡好像是排著隊等著與這個老外約會。張結海,上海社會科學院的教授,則在網上「發通緝令追查玩弄中國女性的老外」,引發軒然大波。James在和張結海聊過以後認為,我們這些社會學家,有時候,是不是過於從政治經濟的角度去詮釋「外國男人、中國女人」之間的情事,而把欲望這種事情本身給抹煞了呢?
「欲望上海」的後續新聞不斷。2006年8月31日,《雪梨先驅早報》報導了「流氓外教」事件不過是一個惡作劇。繼後,又說這個博客因受到威脅而關閉。事實上,「欲望上海」(sex and shanghai)的英文博客一直存在,從去年11月到今年1月,還發了三篇連載「So, China Dirt #1 — #3」,只不過中國大陸打不開這個博客了。
我們並不需要去反覆論證「欲望上海」的事實,而只是需要正視當前的一種社會現象:中國人在性方面的媚外和仇外。
1、為什麼中國仿佛就是白種男人的天堂?不管他們多大年齡、有什麼樣的缺點甚至前途無望,他們看起來總是像美男子?他們從中國人的眼睛裡看到自己的這種優越,這讓他們可以不知疲倦地追逐女人,或者被女人追逐。
2、外國男人在中國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是由種種優惠待遇而來的,為什麼到了男女關係上才讓中國人憤慨,繼而要「追殺」?
3、中國女性是只有遇到外國男人才產生「跟他發生關係可以有好處」,還是在文化裡面,女人仍然期盼通過「某些男人」實現某些想法,只不過在某些環境裡這些男人正好是外國男人?
4、外國女性其實在中國男人眼裡也是很有魅力的。廣告上到處是外國女人。一個約會外國女人的中國男人在別人眼裡也是非常有能力的,這種能力甚至被誇張很多倍,為什麼沒有人對此憤慨?
作者簡介:方剛,北京林業大學性與性別研究所所長,應用心理學系副教授。現任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基地首席專家、世界華人性學家協會執委、《華人性權研究》副主編等職。在國內外出版著作50多部,數十家報刊開設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