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張玥潔 蔣洪冰 記者 何麗娜
「陳醫生,一覺醒來,我的一顆牙齒掉了一半!掉下來的牙齒又臭又黑!剩下的半邊牙根割的我舌頭痛,平時刷牙還很會出血。」由於發現掉落的「牙齒」,小陸焦急地找到了紅十字會醫院口腔科主治醫生陳蓁蓁。
陳醫生對33歲的小陸進行了檢查,發現他不是牙齒脫落,而是長久累積的牙結石實在太多,外側有小部分脫落了;同時,小陸的其中幾顆牙齒的牙結石已經「入侵」牙根,鬆動之餘還有脫落風險,需要趕緊洗牙、清除牙結石了。
1、牙結石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的牙齒表面上會自然吸附細菌、食物碎屑,以及脫落的細胞等物質,這些軟軟、滑滑的東西被稱為軟垢。可以用牙刷,牙線等機械清潔方法去除它們。
而那些沒有被及時清理的菌斑、軟垢,在1~14天內就開始慢慢礦化成長為牙結石,呈現出黃色、棕色或者黑色。牙結石的形成速度與代謝速度、唾液成分,菌斑量,食物成分,還有牙齒的排列不齊、牙面粗糙程度等因素有關。
等牙結石完全成長成,它就會牢牢的吸附在牙齒表面。
陳醫生告訴小陸,刷牙只能延緩牙結石形成的速度,保口腔的清潔,不給牙結石製造有利的環境。
牙結石質地較為堅硬,而且很多會附著在刷牙難以清除到的位置,所以無論用漱口水、刷牙、牙線等方法都無法去除牙結石。他的牙結石是因為累積過多,才偶然掉了一小塊下來。
圖註:患者牙齒可見大量的軟垢,牙結石,造成牙齦紅腫,出血
2、牙結石的危害
牙結石是細菌的老巢,它為細菌附著在牙齒表面提供了理想的家園。它使得牙齦充血水腫,刷牙出血,出現口臭,更嚴重時會出現牙齦萎縮,牙槽骨吸收,牙齒鬆動脫落。
牙結石在口腔裡呆的時間越長,對牙齦和牙槽骨的破壞越大。隨著時間的推移,等骨頭全部吸收,牙齒也就脫落了。
圖註:輕度牙結石
陳醫生提醒:「這些破壞性的活動是緩慢而漫長的,並不會立刻讓人感受到疼痛等明顯的不適症狀,所以很多患者會忽略牙結石的存在,等牙齒大量鬆動時為時已晚。」
3、如何有效去除牙結石?
短期:在牙結石的形成早期就採取行動,積極清除菌斑和軟垢。
① 一天至少兩次正確、有效的刷牙(使用巴氏震顫刷牙法)
② 使用牙線清理牙縫隙
③ 使用牙縫刷清潔牙齦萎縮嚴重而產生的較大縫隙
④ 使用牙周衝洗器。
長期:建議每半年至一年去口腔科檢查一次。
由於牙齒結構的複雜性,口腔細菌環境的多樣性,還有牙周病變後引起的牙周袋等原因,大家自己是很難完全清除每個角落的菌斑的,仍然會有牙結石產生。
專業的口腔醫生會採用洗牙、手工刮治,甚至牙周手術等方法去除牙結石。
陳醫生為小陸進行了洗牙治療:
第一步,口腔消毒,藥水漱口30秒後吐出;
第二步,超聲波洗牙,震碎每顆牙齒表面的牙結石,可能會感覺酸酸的;
第三步,噴砂,噴出來的水霧增加鹽成分,針對牙縫死角深一層清潔;
第四步,拋光,牙齒表面更光滑,洗牙後食物殘渣不輕易粘在牙齒表面;
洗完牙後,小陸發現,自己的牙縫變大了,就有些擔心自己的牙齒鬆動。
陳醫生解釋:「這是正常現象,之前牙結石粘在牙齒周圍,再加上你的也有些牙齦水腫,堵塞了牙縫。洗牙後,牙結石沒了,就會感覺牙縫大了。一般等炎症消除後,情況會改善的。」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