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葬禮老照片:國母主持葬禮,16位大佬來抬棺,送行隊伍幾十裡

2021-01-13 解讀有趣的歷史

【魯迅】1936年10月19日凌晨6時,魯迅先生在上海寓所與世長辭,享年55歲。臨終前,魯迅拉著許廣平的手囑咐她:「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這是一組關於魯迅葬禮的老照片,包括魯迅遺容、葬禮現場、出殯、墓地。)

【魯迅遺容】魯迅當天,原本的安排是和好友內山完造有約,但只能臨時取消。在最後時刻,魯迅強忍病痛在日記中寫道,「出乎意料之外,從半夜起,哮喘又發作起來了。因此,已不能踐十點鐘的約,很對不起。」這是魯迅的絕筆,不久氣絕身亡。

【魯迅遺容,旁邊就是他寫作的桌子】魯迅去世後,內山完造第一個趕到現場。內山完造後來回憶時說,「我用一隻手握著先生的手,一隻手按在先生的額上,溫味漸漸地消失下去了。」很快,魯迅生前其他好友陸續抵達,治喪委員會也宣告成立,國母宋慶齡親自主持葬禮。

【魯迅葬禮現場】魯迅去世約9個小時後,遺體被轉移到膠州路萬國殯儀館接受公開弔唁。根據治喪委員會安排,原先只安排一天的弔唁時間,但由於前來弔唁的人實在太多,結果弔唁時間延長了一天。靈堂裡,人們送來了大量輓聯和花圈。郭沫若也送來了輓聯,上面寫道:「方懸四月,疊墜雙星,東亞西歐同殞淚,欽誦二心,憾無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魯迅出殯】魯迅出殯時,沿途萬人空巷,「他們自覺地,安靜地站在這裡。透過層層疊疊的人群,有各種各樣的臉,卻都是悲傷的表情。大家以這樣的方式來送別魯迅,足見魯迅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不僅如此,當時送行隊伍長達幾十裡。

【魯迅靈柩通過汽車運送】當時有16個人為魯迅抬棺扶靈(將靈柩抬到小汽車上),分別是:蕭軍,黎烈文,吳朗西,周文,靳以,姚克,黃源,張天翼,胡風,曹白,巴金,鹿地亙,孟十還,陳白塵,蕭乾,聶紺弩和歐陽山。這些人都是大文豪,名氣來頭一個比一個大。

【出殯現場】早在生病之初,魯迅已經做好了安排,他的遺言很有個性,共有七點:一、不能因為喪事收任何一文錢,但朋友不在此例;二、趕快收殮、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如果不,那就真是糊塗蟲;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六、別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七、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魯迅靈柩抵達萬國公墓,棺材上覆蓋著「民族魂」旗幟】萬國公墓於1914年建成,位於上海市虹橋路1290號(1984年改為宋慶齡陵園,但名人墓區與外國人墓區對外仍稱萬國公墓。)魯迅下葬時,墓地周圍早已人山人海。葉聖陶在文章中寫道:「一個個自動組合的隊伍,擎起寫著標語的旗子或者橫幅,唱著當時流行的抗敵歌曲或者臨時急就的歌曲,從上海的四面八方匯集到墓地,大家動手鏟土,把蓋上『民族魂』的旗的魯迅先生的棺材埋妥。」

【魯迅塑像】魯迅剛下葬時,墓地很寒酸,一個低矮墳冢和一塊墓碑。1956年,魯迅被遷葬到虹口區虹口公園(今魯迅公園)的西北角。遷葬後的墓地總佔地1600多平方米,墓地正前方是一塊長方形綠地,中間豎立著魯迅銅像,銅像基座用四塊花崗石砌成,上部浮雕花飾圖案,基座刻著魯迅生卒年份「1881-1936」。

【魯迅墓地】魯迅墓地用花崗石覆蓋,呈現長方形,正後方是照壁式大墓碑,上面刻著「魯迅先生之墓」。魯迅墓地風景宜人,墓地四周遍栽松柏、香樟、廣玉蘭以及魯迅生喜愛的樹木,甚至還有日本友人贈送的櫻花、臘梅、桂花樹等。

相關焦點

  • 直擊阮玲玉葬禮:轟動整個上海灘,十二位大佬抬棺,30萬人來送別
    今時今日,提及她最先提起的是她那場史無前例的葬禮。世紀葬禮1938年3月8日,阮玲玉自殺了,年僅25歲,恰是如花似玉的年紀。消息一出,如同驚天雷轟炸整個上海灘,噩耗震驚整個電影界,起初多數人都是半信半疑,直到報導鋪天蓋地而來,人們這才直面這殘酷現實,悲痛欲絕。
  • 魯迅先生葬禮:民眾自發弔唁,16位抬棺者皆是名人大家,場面空前
    魯迅開蒙極早,在六歲時就開始了其讀書之路。而魯迅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與其他家庭有極大的不同,當其他父母要求孩子學習《四書》、《五經》等儒家倫理綱常之書時,魯迅的父母反倒注重魯迅興趣的培養,讓魯迅根據自己的意願來選擇閱讀的書,所以魯迅在兒時就已涉獵諸多類型的書,比如像《山海經》這樣的志怪小說等,而魯迅先生後來的成功也離不開他年幼時期的文學功底。
  • 錢學森葬禮過程:三軍儀仗隊抬棺,黨旗蓋棺,送別這位航天之父
    遙想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的飛彈事業幾乎是從零開始,誰也沒有料想到短短幾十年內我國就能取得如此成績,而國人心中都明白,這離不開我國科學家的奉獻。我國飛彈研發的亮眼成績背後是科研人士年復一年的辛勤付出,其中錢學森先生的一生坎坷又傳奇,在回國支援祖國建設的隊伍中,錢老受到的阻礙可謂是前所未有,扣留、羈押、監視,美國無所不用其極,好在錢老依舊堅持到了回到祖國的那天,並將自己的終生都獻給了中國的飛彈事業。
  • 錢學森殯禮:三軍儀仗隊抬棺,黨旗蓋棺,送行「航天之父」!
    中國作為一個在幾十年時間內成為軍事強國的國家,在飛彈這方面的研製成就也十分突出。  09年在錢學森的葬禮上,黨旗蓋棺,數十萬人前來追悼,三軍儀仗隊抬棺,送別「航天之父」! 當時的場面可謂是宏大肅穆,葬禮的第二日便天降大雪,仿佛上天也在為這位能被稱為英雄的老人送行。
  • 黑人抬棺是什麼梗 黑人抬棺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火了?
    最近無論是在抖音上還是B站中,流行起來一個梗,那就是「黑人抬棺」,很多人還不清楚這個黑人抬棺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突然之間就火了,下面就來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這個梗。
  • 黑人抬棺專業團隊入駐了臉書、推特和ins,網友:這個口號真專業
    此葬禮分毫不假,而且並非譁眾取寵的表演,相反還是加納傳承了百年之久的風俗文化,當自家親人不幸離世之後,加納人民便會拿出高達十年左右的薪酬來為親人舉辦隆重的葬禮,並邀請如上黑人小哥用蹦迪的形式將死亡的親人送往墓地。近期有網友發現這個專業團隊入駐了臉書、推特和ins,他們還有一則防止外出的宣傳口號:「待在家或者和我們一起跳舞」。網友們看完後也紛紛感慨:「這個口號真專業!」
  • 魯迅出殯時16人為其抬棺,名氣一個比一個大,你知道分別是誰嗎?
    魯迅死後,全國震驚,幾乎當時所有的文學大家都來為魯迅弔唁。據悉,當時的治喪委員會,包括蔡元培、內山完造、史沫特萊、沈鈞儒、茅盾、馬相伯等人。不管從什麼時候來看,這個治喪規格都是非常高的。隨後,魯迅的靈柩從萬國殯儀館出發,送往萬國公墓。
  • 周作人:與魯迅決裂淪為漢奸後晚景悽涼,死時周海嬰不肯參加葬禮
    以後請不要再到後邊院子裡來,沒有別的話。願你安心,自重。」 1923年7月19日早晨,周作人往魯迅桌上拍下這封絕交信後便氣衝衝轉身離開了。 人世間的有些事就如宿命一般,魯迅與周作人的分合也是如此。
  • 「黑人抬棺」到底是什麼?又是怎麼火起來的呢?
    「黑哥一笑,生死難料,棺材一抬,世間白來「相信有很多同學在最近已經看過類似的畫面了,大多數視頻都是搞笑類型的視頻開頭,能看到一個人在作死邊緣瘋狂試探,然後再剪輯進黑人抬棺的片段,配上《Astronomia》動感的電音,能呈現出非常強烈的戲劇性的效果。
  • 袁世凱葬禮現場:壯大規模趕超光緒皇帝,打著「龍旗」萬人送行!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袁世凱葬禮現場,我們一起來看看當年吧!這張是前門西車站的送葬軍樂團,並且有一個很長的出殯路線,奏鼓樂鳴炮108響!這張是他的靈柩抵達前門西車站,我們可以看出來,他的靈柩幾乎是用了一個帝王級別的,裝飾華貴,等級非常高!
  • 周公解夢:夢見葬禮隊伍有什麼徵兆
    那麼,夢見葬禮隊伍有什麼徵兆呢?讓我們跟隨周公解夢一起來看看吧。  夢見葬禮隊伍的夢境解析  夢見葬禮隊伍,是一種吉兆,預示著夢者的財運會上升,會得到意外的收穫。不過不能過於樂觀或自以為是,否則可能會把好不容易得到的東西再拱手讓給他人。
  • 文化的差異,讓非洲黑人抬棺火了,面對死亡應該喜還是應該憂?
    近期B站有一個視頻火了,視頻名字叫做《黑人抬棺》。而非洲舉行喪葬則專門有一些對應的公司,『黑人抬棺』就是這麼來的,親人去世後,找來喪葬公司舉行喪葬儀式,這些喪葬公司的黑人們用他們接受過專業訓練的職業技能,穿上『戰鬥服』,抬起棺材,做一些惹人注目的舞蹈,在國內人眼裡看起來似乎並不像是舉行葬禮,因為葬禮時是很痛苦的,而『黑人抬棺』是很歡快的,因此B站有一句打油詩非常的火——『黑哥一笑,生死難料。
  • 錢學森的葬禮:三軍儀仗隊為其抬棺,黨旗蓋棺,淚別「航天之父」
    婉拒高薪毅然回國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這是古往今來許多人的信條,利己主義者大都認為沒有永遠的朋友
  • 民國上海顏值最高女星,去世後30萬人出席葬禮,社會名流不勝其數
    她死之後當時的上海影壇陷入半癱瘓狀態,在她的葬禮當天有超過300位電影界知名人士出場為其送行,給她抬棺的12位全是當時影壇知名人物,而在當時的社會上,那天居然有超過30萬人自發的為她來送行。30萬人是有多大的規模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並且這種規模還驚動了當時的國外媒體紐約時報,當天紐約時報的報導題目是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葬禮的報導。
  • 黑人富翁一夜變為抬棺少年 大運流年的威力有多可怕
    最近這黑人抬棺是火的一匹,說的就是幾個加納哥們在葬禮上抬著逝者的棺材一頓跳舞,這在當地是一種非常流行的喪葬儀式,就跟咱們白事請樂隊唱歌一個路子。專業的抬棺團隊您還別說,我一位土豪朋友就迷上這個了,非要給自己來這麼一套黑人抬棺的服務。我說您這活蹦亂跳的,每頓飯能吃十個大餅卷肉,怎麼可能說沒就沒啊?土豪哥神秘一笑,兄弟,這你就不懂了吧,咱們可以整「活出喪」啊。
  • 上萬印度村民給神牛辦花環葬禮,無視病毒聚集,現場人山人海
    印度斯坦時報4月16日報導,事發周日,在泰米爾納德邦南部的馬杜萊村,被尊稱為神牛的「穆裡」死於高齡,引發了當地人們的悲傷,舉行了盛大的葬禮,送葬隊伍綿延望不到頭,葬禮上還燃放了煙花。村民說,「這頭公牛是我們村的驕傲,因為它從未在馴牛節(類似於西班牙鬥牛)中失手。每年,這頭10歲的公牛贏得的獎品都會被帶到村子裡,並展示給人們看」。
  • 不宜參加葬禮的十種人
    因為葬禮上的各種儀式,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升官人的心緒,致使不能安心工作,或者出現官運不濟的情況。外出遠行的人參加逝者葬禮,致使遠行者總是心懷牽掛。尤其燒七或百天的日子裡,腦海裡總會浮現逝者生前的模樣,從而不能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孕婦在懷孕期間情緒原本容易激動,既然懷孕期間還要參加逝者的葬禮,關係自然非同一般。
  • 老人常說「抬棺莫叫重,叫重越是重」,帶你揭露這句話背後的含義
    老人常說「抬棺莫叫重,叫重越是重」,帶你揭露這句話背後的含義馬上就要過新年,已經努力工作一年。雖然工作十分辛苦,但當我想到我家鄉的父母時,還是感到溫暖。家是最溫暖的港灣,即使我跑得再遠,也想回到家感受那種最美好的溫馨,所以我決定洗掉身上工作的辛苦,回家探親。
  • 劉鑾雄沒給何鴻燊送行,也沒有派代表來參加,為了避免見到一個人
    賭王何鴻燊出殯,香港和澳門的名流和大腕幾乎都來了,但是有一個重量級人物卻沒來,那就是劉鑾雄。其實劉鑾雄跟何鴻燊也算是老交情了,按理說他應該出現在葬禮上,雖然劉鑾雄的身體狀況令人擔憂,但是送行總歸是要來的。
  • 生死心切——皖北農村葬禮的流程
    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在現代社會裡,佛道儒的規矩是深深地融入到這片大地的。很多人說中國人是無神論者沒有信仰,其實不然,中國人將佛道儒的文化糅合在自己的血脈中,形成獨有的信仰,尤其是在農村這片土地更是深切。如下是皖北農村地區的葬禮,結合著儒釋道的文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