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1980年,鑽石貿易公司 De Beers 開展了一項運動,把鑽石和婚姻緊緊聯繫在了一起。他們打出廣告語:「兩個月的薪水來買一場永恆之戀,還不夠便宜嗎?」
這項無比成功的營銷活動不僅把 De Beers 公司推上了鑽石貿易界的第一把交椅,也徹底改變了全美、乃至全世界男男女女們對婚姻的期待。
在二戰以前,即便是歐美地區,也只有10%的結婚戒指上鑲嵌了珠寶,這個數據在20世紀末漲到了80%。
協同鑽石一起,蜜月也成為了婚禮的標配。即便是在大洋彼岸的中國,一場沒有蜜月旅行的婚禮總讓新人們覺得缺點兒什麼。
但鑽戒和蜜月是不是真的能幫助婚姻延長保質期?還是說,其實那些扔進婚禮的幾個月工資都打了水漂,甚至給未來的婚姻蒙上了一層陰影?
美國埃默裡大學的 Andrew Francis-Tan 教授進行了一項調查。
他給3000名結過婚的人發放了調查問卷,裡面涉及到多個關於經濟狀況的問題,其中包括:家庭年收入、婚禮開銷和蜜月。
調查結果顯示,用錢堆出來的婚禮並不能真的給婚姻保鮮,婚禮花費越高的夫妻,離婚機率也節節升高。用14萬以上砸出來的奢華婚禮,比起只花費了7千以下的樸素婚禮,離婚的概率多出3.1倍。
研究者 Andrew 認為,這可能因為那些願意婚禮從簡的伴侶往往更加精神契合,才能共同作出這樣的決定,而並不需要奢華的婚禮作為愛情的見證——他們的低離婚率並不是簡樸的婚禮帶來的,反而是簡樸的婚禮預示了他們未來婚姻的和諧。
還有另一個更現實的原因是,許多看似光鮮亮麗的婚禮背後,其實是新人們的負債纍纍。美國婚戀網站The Knot與PayPal共同策劃的一起調查裡,36%的新人們表示會借債舉辦婚禮。最喜歡奢華婚禮的曼哈頓人平均會花費76328美元(折合人民幣52萬)來舉辦婚禮,但他們中很多人手頭並沒有這麼多錢。
這種昂貴婚禮帶來的負債會成為未來家庭生活中的壓力源頭,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這也在調查數據中得到了證明。
在調查裡,家庭年收入在0-20萬區間裡的夫妻離婚率最高;等家產破了20萬大關,年收入進入20-40萬區間,離婚率陡降31%;之後隨著資產的累積,離婚率緩慢下降。
除了婚禮那幾天短暫的夢幻期,之後過日子其實也很重要,如果一場婚禮把家產都敗光了,那離婚的夢魘也不會放過你。
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放棄婚禮的儀式感,也許婚禮儀式可以樸素些,但蜜月絕對不能少。那些省掉了蜜月流程的夫妻們,離婚率比度過蜜月的夫妻高了41%——但蜜月所花費的金額與離婚率倒沒有必然聯繫。也就是說,不管是飛去馬爾地夫,還是開車到隔壁縣城溜一圈,都比娶回家後直接進入過日子模式要強。
當然,結婚不能只看錢錢錢,還要看臉,只可惜容貌是比錢更不靠譜的存在。那些寧願「坐在寶馬裡哭」而接受求婚的女人們,比普通人的離婚機率高出了18%;然而,那些坦陳因為「伴侶長的好看」而求婚的男人,比普通人的離婚機率高出了40%。
「以色侍君,色衰而愛弛」果然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錢也不行,貌也沒用,真正能維持穩定婚姻關係的,其實是兩人之間的交流和了解。
根據調查,婚前戀愛的時長對於離婚率也有明顯的影響。離婚的概率隨著戀愛時長的增加而減少,戀愛一到兩年比閃婚減少了20%的離婚率,而戀愛三年以上則減少了39%。
婚前有越長的時間相互了解,就越不容易被熱戀的粉色泡泡迷惑,深入了解了彼此以後,才能忍受並解決共同生活中的一地雞毛。
來源:網易數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