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小夢
定稿;筱沐
「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都是新手父母」
很多新手父母其實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們只知道在孩子的健康和安全上自己是新手父母,但是在教育上他們總是覺得自己是老手。
並且自從做了父母,那種發自內心的驕傲感和大人的感覺就出來了,經常高高在上,恨不得讓孩子臣服於你。
但其實你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他們也是第一次做孩子,除了年齡不對等,剩下的你們都是在同一起跑線上的。
並且本身教育就是會影響孩子的,所以一直以來家長的教育就非常重要,但是在中國有一種家長還是非常典型的。
「我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穩佔孩子最討厭的話前五
可能很多家長並沒有注意過自己的說話方式,因為口頭禪一般都是通過自己的習慣說出來的,自己並不注意,但是孩子聽的卻是很在意的。
就比如現在很多家長經常會把「我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掛在嘴邊,每次孩子玩玩玩具的時候,你就會說:「我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玩具玩完之後要自己放進玩具筐裡」。
當孩子洗手很快的時候,你會說:「我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洗手要好好洗,你洗的那麼快能幹淨嗎?」。
當孩子想要一個本子的時候,你就會說:「我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別整天想那那些沒用的,好看的本子能讓你成績好啊?」
其實可能你自己沒注意,但是每次你說這句話的時候,孩子是真的很煩,並且你不經意的一句話,沒想到吧,是孩子最討厭的話,前五。
都說有些話是說者無心聞者傷心。你們這句話就是,我弟弟本來是一個平時悶不做聲的一個小男孩,但是這天就因為媽媽這句話和父母大吵一架。
那個時候父母才知道自己的話對孩子的影響到底多大,並且相信很多家長現在依舊在和孩子說這句話,不過你知道你在和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你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嗎?
為什麼孩子會如此討厭這句話?我想我們應該看到這些孩子受傷的樣子了。
當寶寶聽到這句話時,他們在想什麼?
首先,要是我們角色互換,現在你的老闆和你說:「我和你說過多少次了,這個方案要改成這樣」,「我和你說過多少次了,這個要這樣做」「我和你說過多少次了,我要這個味道的咖啡」。
那麼你聽到這些話你在想什麼?慌亂,打擊,自責,不安?還是煩躁,恐懼,暴躁?相信大家都是這些感覺,而你是一個心智比較堅強的大人,你都無法面對這句話。更何況是孩子了。
其次,當孩子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他們也是一樣的,並且這幾句話其實就是在說:「你怎麼這麼笨,我都提醒你很多次了」。
這其實還是蠻致命的打擊,誰都可以嫌棄自己笨,但是孩子們無法接受自己的媽媽說自己笨,因為父母的評價真的是會讓孩子很重視的。
因為你會發現可能你無意間的一個表揚,孩子就會高興一天,這就是因為孩子很在意你們的評價和表揚。
而你們經常把你很笨,你真的腦袋不好用,掛在嘴邊,你認為孩子會高興嗎?其實你把上面的一些話都換一種方式,就把開頭的那句話個換掉,孩子就會更加接受一些。
最後,其實你在說這句話的時候,自己也是有些不耐煩了,而孩子的情緒也是很敏感的,他們會感覺出來你們的不耐煩 ,進而就會開始更加慌張和不知所措。
這種感覺說是恐懼也不為過,而你的情緒其實也是最能影響到孩子的,平時要是自己能在上面有注意一些,孩子的性格也會很好。
不然你會發現孩子的性格也會變的很急躁,也會不耐煩,並且還會孤僻自閉,因為經常 不被表揚孩子就會感覺到自己就真的很差勁。
換一種說話方式,你會養出更優秀的孩子
在任何建議後加上詢問
其實上面的那些都是家長對孩子的一些建議,比如洗手的時候要仔細一些,或者是學習的時候要專心,那麼我們可以換一種說話方式。
舉個例子:
「洗手的時候要仔細一些,不然細菌就會被吃到肚子裡,然後你的肚子就會疼,寶寶,你覺得呢?你想讓自己肚子疼嗎?」
「學習的時候要專心一些,你想要這個本子可以,但是你要答應媽媽這個星期不買別的本子了,你可以答應媽媽嗎?」
細心的人就會發現,你再換一種說話方式的時候,你的語氣也會跟著改變,而這個時候孩子也會感覺到你們的變化。
其實這樣說話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真的會認真的聽你說話,不是在隨便說說而已,這樣的詢問才是值得的。
在說話前加上寶寶
不管你有多生氣,都請你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特別急躁,你要平心靜氣的和孩子說話,你試一下在你要說的事情前面加上寶寶或者是對孩子的一些稱呼試一試。
舉例:
「寶寶,媽媽是不是和你說過,洗手的時候,要仔細一些,不然細菌會被吃進肚子裡,然後你的肚子就會很疼很疼」
「寶寶,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要專心一些,媽媽是不是有和你說過?那你想要這個本子媽媽可以給你買,但是你要答應媽媽這個星期只買這一個本子好嗎?」
我想不但是孩子,成年人也希望自己可以聽到這樣的建議和教育吧,這就是說話的魅力,我希望家長們還是要學會說話才能教育好孩子。
你們有和孩子說過這句話嗎?歡迎大家屏幕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