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傅首爾在《奇葩說》第六季現場。傅首爾憑藉其真實不做作、搞笑有內涵的辯論風格獲得了極高人氣。圖/由被訪者提供
30歲以後,傅首爾覺得自己的人生重新打開了一扇門,而這扇「而立之門」激烈的開合對撞,也讓她找到了新的生命體會。
2017年,在家坐了六七年冷板凳,幾乎被捆在平庸生活裡掙扎一世的傅首爾從合肥老家踏上《奇葩大會》舞臺,突然意識到「普通的自己竟然也可以那麼有趣,說話可以獲得那麼多的掌聲」。
這件事曾讓她在許多個夜晚反覆回味,難以入眠。
一年前,第五季《奇葩說》上辛辣的連珠妙語和讓人不解的中途退賽事件,讓她一時間處於輿論浪尖,看似迅速登上高地又很快跌落谷底。
她感嘆「原來成名需要付出代價」,甚至奢望能刪除生命裡某些讓人不適的段落。
經過這些動蕩,傅首爾鼓起勇氣回到舞臺,第六季第一場正式辯論就抱著「希望能挑戰段子的最高密度」的期待,隨後一度因為陷入低迷而自我懷疑,這種糾結的狀態持續到節目錄製尾聲。
傅首爾在《奇葩說》第六季首期辯題:公共場所遇到「熊孩子」,該不該教育他們?
傅首爾說,她不願再被「麻辣辯手」「金句女王」的稱號所限制,拋開這些束縛,只是講講最簡單的心裡話,也挺好的——這是32歲成名,同時擁有過鴛鴦火鍋般熾熱與平淡的她的最新感悟。
她把「都會過去」置頂於個人微博:「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熱度、難過、名利、誤解,所有東西都會過去,都是體驗,最後是平靜的。」
以下是傅首爾的口述。
「第六季,就是一個在找自己的過程」
其實對於我來說,回到第六季《奇葩說》需要一點勇氣,我跟自己鬥爭過。一則怕自己再次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再則就是怕自己表現得不盡如人意。
我認為最為打動人心的發言不是讓你哭,就是讓你笑,以及讓你能對題目有深入的思考,選手一開口能否獲得很高的人氣,完全在於觀眾有沒有聽夠你那一套。
所以,對於我、肖驍、李思恆這些風格型選手來講,自我更迭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因為我們有點喜劇人的感覺。
今年我們也在私下討論,明顯覺得觀眾都在升級,我可能掌握了第五季的主要風格特點和觀眾的語言審美需求,走梗和段子路線,類似於脫口秀的接地氣表達,所以我剛上第六季時就希望挑戰「段子的最高密度」。
2019年8月9日,西安,脫口秀愛好者聚集在一家酒吧裡,向觀眾進行「開放麥」表演。
但今年不同了,觀眾似乎更喜歡那些震耳欲聾的觀點、實實在在的新看法、打動人心的東西。
大家都知道,第六季前三場比賽我的狀態是比較低迷的,第五季一個光輝形象立在那兒,你就知道這一季不能比之前的差,不然立馬會讓別人失望,輸了就會變成一個熱搜。
過高的期待就是用來辜負的,可我們這些人,就是不喜歡別人說自己不行了。
像在今年1V1的時候,新選手小黑選了肖驍PK。小黑是第六季一路培訓上來最傑出的選手,他的表現真的非常好。
所以當小黑信心滿滿去挑戰肖驍時,肖驍壓力非常大,我聽說他都哭了。但他後來1V1表現得那麼好,也是不斷調整自己,在內容上做了新的嘗試。
肖驍的不斷成長,也意味著節目的不斷深化。/《奇葩說》
我也是這樣,第六季我最垮的是隊長賽那場,完全緊張到上臺就能聽見自己的心跳,一張嘴馬東老師臉都綠了,完全不是以前的我。
雖然節目播出後觀眾說還是有些觀點打動了他們,但對於我來說,沒有達到心裡的標準,肯定會失落。
但那場比賽我可以原諒自己,因為我們幾乎沒有準備時間。作為一個段子手,我平時準備比賽是要比正規辯手多一些時間的,因為我不能光講道理,還得有精彩內容的輸出。
李誕那場《美術館著火了,你會救畫還是救貓》打得簡直太好了,就是脫口秀辯論的巔峰,但你讓他平時隨口在臺上說,他的風格其實沒有別的導師那麼佔便宜。
李誕高光時刻。/《奇葩說》
我最不滿意的是第8期討論「喝不喝去除恐婚水」時,那天我的稿子其實準備得非常好,但因為緊張和心理上的壓力,讓它在舞臺上失去了應有的魔力。
那場淘汰了我們隊我很欣賞的殷瑋,他是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非常好的辯論隊教練,在辯壇是一個神話級的人物,我覺得自己在現場焦慮的表現影響到了他。
那天下場,出了演播廳,我抱著黃執中哭了很久,對自己產生了懷疑,問他「我是不是這一季不行了」,陷入了一種強烈的恐慌裡面,最可怕的地方是觀眾因為熟悉你、喜歡你會一直留著你,不會淘汰你。
直到辯到「父母該不該告訴孩子,童話裡都是騙人的?」這一題時,我才有了一些思路上的調整。
比賽前一晚,我們隊的外國女孩星悅給我打了幾百字的微信,她說雖然我這一季表現不好,但從來沒有後悔過選我。
那時我就覺得,我沒必要非得逗大家樂,也不是講相聲,就開始放下一些高目標和條條框框講心裡話,最後效果很好。
2019年3月9日,遼寧,瀋陽鑫荷相聲匯己亥豬年首演精彩上演。/視覺中國
「其實我不是一個辯手,從來都不是」
我在生活中就是比較能說的一個人,之所以走上臺前,就是想把對生活的看法和認知說出來,說出別人的處境、感受、心裡話。我一直努力這麼做,並且對自己還挺滿意的。
其實我不願意再給自己貼什麼標籤,別人說你是「金句女王」「麻辣段子手」「你太厲害了,你就應該幽默」……這些東西會把我限制住,我的性格就是喜歡和大家說說笑笑的,但刻意表達會讓你越想說越說不出來。
金句不能概括一個人。/《奇葩大會》
我真的就是個普通人,年輕時曾有六七年「坐冷板凳」的經歷,那段時間真的過得挺難的。
我大概25歲就結婚了。在北京念完大學後回到合肥老家工作,那時我想過心靜一些的生活,因為當時覺得心靜下來了,才能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我和我愛人的家庭條件都不太好,在合肥生活完全靠自己,然後又生了孩子——生活就像一個陀螺,成天想著怎麼應付家裡柴米油鹽的開支,從來沒在有太陽的時候下過班,晚上還要回去照顧孩子。娛樂活動就是逛超市。
可我又是一個比較要強的人,不想日復一日單曲循環般過著自己的生活。
我一直在想怎麼突破自己的瓶頸,有很多想法、理想、目標,希望能成為一個作家、一名獨立女性,活得稍微不平凡一些,自己的價值被大家看到。
所以,在上班之餘我並未放棄寫作和讀書,以至於最好的年華幾乎沒有時間打扮自己,也不在乎自己美不美這件事。那時候我只是一個穿著樸素、毫無光彩的女人。
這是人生最難熬的也是最關鍵的六七年。如今我站在舞臺上,大家看到我的文筆、才華,都是那個非常平庸的時期沉澱下來的。
但在那樣的節奏中,我也很害怕自己會真正落入平庸。
《奇葩說》讓傅首爾成長為一位知名女性。/@傅媽
我有時候在想,幸虧我沒有早點遇見《奇葩說》,否則可能會改變我的人生軌跡,比如在看到辯題為「單身是狗還是貴族」那期節目之前,我根本想像不到單身主義這件事,一直以來我的想法都是人生節奏需要按部就班。
當我在屏幕面前蓬頭垢面、吃著雞腿看節目的時候,知道了一件事:這個世界上怎麼還有這樣的人活著,講出這些匪夷所思、震撼心靈的觀點。
於是我開始想,《奇葩說》裡的辯手都是在講前衛的、時尚的對世界的看法,那裡還需要一個普通人去講平庸事。
我和我老公說要去上這個節目,結果報了兩次名都沒選上,為此我還去參加了央視舉辦的《成語大賽》、吐槽脫口秀《暴走法條君》以獲取舞臺經驗。
名花有主,輪不到你來鬆土。/《暴走法條君》
把悲觀說出來,並樂觀看待世界
成名這件事,大概是一種夢想成真的感覺。
我至今記得面試第四季時,編導問我:「你覺得自己有什麼優勢可以上這個節目?」因為落選了兩次,為給自己壯膽,我就說:「我可以跟馬薇薇吵一吵。」
後來那個面試我的編導和我說,他當場其實就不想理我了,覺得這女的可能有病。
錄《奇葩大會》那天,可以說是我人生比較重要的一個時刻。那晚回去後,我回味了很久舞臺上的情況,覺得自己怎麼說得那麼好,怎麼可以說出「酸奶」「聖女果」那些段子,當場真的是聽到雷鳴般的掌聲,沒想到我生活中的瑣事會引起那麼大的轟動,大家都覺得好有趣。
那時我開始想,原來我是個有趣的中年女人啊,太好笑了,太好玩了。
《奇葩大會》上表現出色的傅首爾後來籤入米未傳媒。
因為我性格比較急,看問題比較透,平時比較能一針見血地看待人與事,可過了30歲我才知道,原來我還可以是一個脫口秀演員啊,我還可以辯論啊,自我認識被顛覆了。
說實話我挺喜歡這個改變的,人生就像打開了一道門。
也有很多人問我,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段子手?怎麼才能那麼幽默?說實話我沒有總結過,我所做的,就是真正地把自己的悲觀說出來,並且從內心樂觀地看待世界。
其實每個幽默的喜劇人都挺悲天憫人的,但你需要把這一面藏起來,逃避一些沉重、難受的想法,並把快樂最大化。這可能是我的一個方法吧,比如關於生死的辯題,我就不喜歡聊。
2010年生完孩子以後,我有過一段持續近3年的產後抑鬱經歷,身體和精神的雙重不適讓我的人生迅速轉軌,每天都在懷疑自己為何要結婚生子、禁錮人生。
那會兒我還得了疑病症,每天懷疑自己病重,擔心孩子沒有依靠,最後通過不斷調節吃藥、求醫,孩子大一些了才逐漸緩和過來。
目前全球大概每10萬名孕產婦就會有216人因分娩所帶來的疾病或併發症而付出生命的代價。/unsplash
現在回想,覺得找到自己最好的生活狀態這件事真的很重要,它可能來源於你在幹喜歡的事,你的收入能高一些,你需要不斷磨鍊自己的抗壓能力。
過去一年對我來說其實是非常艱難的,當你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就能深切感受到馬東老師所說的:「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
一群並不了解你的人在對你評頭論足,他們自以為知道一切,推測你在一件事中處於何種角色,你怎樣去看待這個世界。
有時看起來會發笑,有時會憤怒,覺得他們怎麼會這樣想,我也在曾喜怒哀樂的情緒中掙扎。我記得在輿論最激烈時,我從北京坐高鐵回合肥,剛出站就抱著我老公哭了。
傅首爾和老公。/@傅媽
但還好,我知道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事情都會過去,包括熱度、難過、名利、誤解,所有東西都會過去,最後是平靜的。抱著這樣的心態,或許能比較容易接受和處理所有的負面情緒。
所以我至今仍深信不疑的一件事是,要盡全力去做一個好人,努力就一定會有回報。
我的人生到目前為止,屬於自己的部分沒有一段想刪除,因為過去哪怕是很小的、無足輕重的一個段落,都影響著你看待世界、處理人際關係以及愛的方式。
只是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逐漸覺得,那些曾對別人有影響的、給別人生活帶來很大改變的部分,我不太想要留著,就讓它沒有發生過,大家都不容易,也許都不是誰的錯。
我一直覺得,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有劇本的,起承轉合,起起落落,就如我微博置頂「都會過去」一樣,都是體驗,好的、壞的都會過去的。
作者 | 蔣苡芯
本文首發於《新周刊》第552期
原標題:傅首爾:不願只做「麻辣辯手」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