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活著,除了活出自己的成功,社會關係也是幸福感的重要來源。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一切煩惱皆來自於人際關係。
一個人的層級,往往也體現在TA的待人處事之道上。
有些人,雖然取得了暫時的成功,可是如果人品不好,也很容易掉入深淵。
層次越高的人,品格也越高,他們在生活裡,通常不會做以下這3件事情,來拉低自己的檔次。
挖苦別人
個體心理學認為,優越感,是每個人在生命裡共同追求的一件事情。
而健康的優越感,是通過一種社會化的方式去獲得的。
不健康的優越感,則往往是通過一種反社會化的方式去獲得的。
通過抨擊別人來獲得自己的優越感,就是一種負面的行為方式,而這往往也會導致一個人失敗的產生。
對於對自己抨擊的人,TA很有可能會記恨在心,而對於那些目睹了這一切的旁觀者,也很有可能會把這個人打上一些負面的標籤。
順境時莫得意,逆境時莫消沉。
因為一些事情就開始得意忘形,就是一種典型的層次不高的表現。
在公司裡,一個喜歡打壓員工的老闆,往往也不會得人心,很少有員工會願意心甘情願地付出,反而選擇在公司混日子。
善意的建議與惡意的打壓完全是兩件不同的事情,建議除了指出別人的缺點,同時也會給予一些可供參考的意見。
而惡意的攻擊,則往往會集中在一些人的外表甚至是人格之上。
炫耀自己
一個內心有底氣的人,往往會選擇一種低調的生活方式。
因為他的優越感,是來自於內心的一種圓滿。
而對於內心很空虛的人來說,他們往往會選擇一些外在的方式去彰顯自己。
不停地炫耀自己所擁有的,就是典型的一種表現。
我們常說,一個人內心越缺少什麼,就會越炫耀什麼。
一個人之所以會炫耀自己的房產、跑車、名牌,通常是源自於TA意識到這些東西對自己來說有多麼重要,一旦失去了這些,那麼TA就一無所有,因為TA的內心空無一物。
物質的確能夠彰顯一個人的社會地位與財富,可是這是一些特別容易消耗的東西。
一個內心與自己的外在條件不匹配的人,那麼再多的擁有也很容易被耗費殆盡。
我們需要去羨慕的,不是那些一出生就贏在起跑線上的「富二代」,反而是那些層次很高的人。
因為他們的眼界與視角,可以為他們創造財富與自由,而不僅僅只是暫時的「虛榮」。
結交狐朋狗友
這個社會,太迷信「人脈」了。
一個空洞的人,往往就會選擇去結交一些狐朋狗友,來麻痺自己內心的空虛。
我們這個社會,對於內向這種特質有著太多的偏見,同樣,對外向也有著很多的偏見。
很多人會認為,外向是比內向要好的一種個性特質。
但事實上,內向與外向,僅僅只是在社交的偏好上存在著不同。
盲目地擴展人脈,尋求人際關係橫向的發展,對於一個人來說,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情。
因為認識的人越多,也意味著,結交的朋友很雜。
一個人的時間與精力是有限的,每個人的生命也需要一些深入的關係,去拓展自己的情感。
一個人的社交圈,也體現了一個人的層次。
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身邊圍繞著怎樣的人,也就意味著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
人脈的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懂得看人識人,是一種生活閱歷累積起來的能力。
一個層次高的人越能夠享受孤獨,因為自己的內心,有許許多多值得去探索的事情。
一個人層次的高低,決定了一個人的眼界與視野。
要提升自己的層次,那麼我們需要去更多的與層次高的人相處,因為人與人之間,會潛移默化地互相影響。
如果一個人具備了以上3種特徵,那麼意味著,這個人並不是一個值得深交的人。
而當我們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層次,靈魂也會吸引到一些與自己相似的人,進入到自己的生命裡。
感性能夠讓我們獲得幸福,而理性能夠讓我們規避風險。
讓我們都既感性又理性的活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