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8 日,全省衛生健康系統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電視電話會議召開。
會議要求,各級衛生健康部門要在同級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的領導下,迅速進入臨戰狀態,壓實各方責任,進一步完善防控方案、嚴格值班值守制度、嚴肅責任追究、注重宣傳教育,要結合當前嚴峻形勢和工作實際,把握好核酸檢測、院感防控、疫苗接種、應急處置四個關鍵環節,從嚴從緊加強冬春季疫情防控。
一要抓實核酸檢測。
做好 3 類重點人員 5 次核酸檢測。境外來(返)黔人員和非法偷渡人員、中高風險地區來(返)黔人員、確診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等 3 類重點人員,嚴格 "14 天集中隔離 +14 天居家隔離 +5 次核酸檢測 " 的要求。"5 次核酸檢測 " 的時間分別是:當天或次日、第 3 — 7 天、第 14 天、第 21 天和第 28 天。重點人員以外的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地(市、州)人員來(返)黔後,需在黔作一次核酸檢測,持返黔後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方可自由有序流動。各地要積極宣傳引導,動員返鄉務工人員按照 " 願檢盡檢 " 原則,主動開展核酸檢測。當前,全省 " 應檢盡檢 " 重點人群已從 12 類調整到了 16 類,各地衛生健康部門要抓好貫徹落實。
二要強化院感防控。
落實發熱門診閉環管理、預檢分診、醫療廢物管理責任、" 一患一消 " 制度,特別是要落實院感培訓,加強普通門診、急診、住院部、醫技部門和重點人群的管理,全面提升院內人員防護意識,進一步提高醫務人員院感防控能力,時刻繃緊院感防控這根弦,牢牢守住院內零感染目標底線。
三要加快推進重點人群新冠肺炎疫苗接種。
在 2 月 5 日前完成 9 類重點人群的疫苗接種工作。要抓好監測和處置,強化各接種點與指定救治醫療機構的溝通協調,選派有經驗的急救人員駐點保障,做好異常反應快速處置準備。嚴格落實疫苗接種流程,特別是 " 接種後留觀 30 分鐘 " 要求,保證疫苗安全有序接種。同時,強化宣傳和輿論引導,加強對疫苗接種必要性、有效性、安全性的宣傳教育,及時向公眾傳遞科學信息,力爭重點人群 " 應接盡接 "。
四要做好應急處置。
堅持 " 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 " 的原則,提升應急處置能力。一旦發現疫情,快速落實響應機制、迅速落實核酸檢測、嚴格落實隔離管控、堅決落實 " 四集中 " 原則,強化疫情信息發布。加強省、市、縣三級流調隊伍間的配合,強化與公安、工信等部門的聯動,及時開展流調溯源工作。全省醫療衛生機構準確掌握物資儲備情況,要按一個月甚至一個半月物資需求量流轉儲備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確保疫情防控需要。
一、居家隔離場所要求
(一)居家隔離人員應單獨居住;或能提供通風較好並有獨立衛生間的房間作為隔離室,並保持相對獨立。
(二)在隔離室門口放置桌凳,作為非接觸式傳遞物品的交接處。
(三)房間不能使用和其他房間共通的中央空調。
(四)房間內應當配備體溫計、紙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和消毒產品及帶蓋的垃圾桶。
二、居家隔離管理要求
(一)居家隔離人員管理
1、要依法服從居家隔離觀察措施,接受社區醫務人員和社區管理人員對居家場所的評估。如果居家場所不能滿足以上居家隔離場所要求的,應服從安排,前往居住地政府提供的觀察場所進行隔離觀察。
2、居家隔離期間一律不得外出,如果因特殊原因必須外出的,經所在社區醫學觀察管理人員批准後方可,並要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不能乘坐公共運輸工具,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
3、居家隔離觀察期間,其日常生活、用餐等須限制在隔離房間內,使用專用餐飲具等生活用具、使用專用廁所,不與家庭內其他成員共用生活用品,避免與家人接觸,拒絕一切探訪。
4、居家隔離人員在隔離房間內活動可不戴口罩,非必要不能與其他家庭成員接觸,不能到隔離房間以外的房間。如離開隔離房間或必須與家人接觸時,須做好保持 1 米以上距離,戴好口罩,做好手部消毒、開窗通風等防護措施。
5、隔離房間保持清潔,必要時進行消毒。至少早、中、晚各開窗通風 1 次,每次通風時間 30 分鐘以上,保持房間空氣清新,同時注意保暖。其產生的垃圾等物品需進行嚴格消毒後處理。
6、如居家隔離人員為哺乳期母親,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基礎上可繼續母乳餵養嬰兒;孕產婦可進行正常產檢,應當提前預約,避免集中候診,做好防護,儘量縮短就醫時間,回家後及時洗手;患有基礎疾病的居家隔離人員應當按時服藥,不可擅自停藥,藥物儲備不足時,有家屬或社區管理人員代取藥物。
7、居家隔離人員應當每天早、晚各進行一次體溫測量和自我健康監測,並將監測結果主動報告至社區醫學觀察管理人員。一旦出現症狀(包括發熱、寒戰、乾咳、咳痰、鼻塞、流涕、咽痛、頭痛、乏力、肌肉酸痛、關節酸痛、氣促、呼吸困難、胸悶、結膜充血、噁心、嘔吐、腹瀉和腹疼等),要立即聯繫社區醫務人員或管理人員,說明自身健康狀況,並由社區醫務人員指導進行居家治療或就診。
(二)居家隔離人員家庭成員的管理
1、其他家庭成員非必要不得進入隔離房間,不得與居家隔離人員接觸,如必須進入或接觸時,須做好保持 1 米以上距離,戴好口罩,做好手部消毒、開窗通風等防護措施。
2、接觸可能汙染的表面、與居家隔離人員接觸後,要進行手消毒。對可能被汙染的家用物品、家具表面等進行消毒處理。
3、用非接觸式方式為居家隔離人員提供飲食、飲水及其它生活保障。
4、應配合社區醫生做好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的管理,並督促居家隔離人員做好醫學隔離觀察的各項要求。
(三)社區醫務人員及管理人員職責
1、對居家隔離人員居家環境進行評估,具備條件的居家隔離人員可採取居家隔離觀察,不具備條件的由居住地政府提供觀察場所進行隔離醫學觀察。
2、應當書面或口頭告知居家隔離觀察的緣由、期限、法律依據、注意事項和疾病相關知識,以及負責醫學隔離觀察的機構名稱、聯繫人和聯繫方式,並對居家隔離人員和共同居住人員進行健康知識的宣講,指導做好個人防護、家庭消毒及體溫測量等工作。
3、做好居家隔離人員的健康隨訪並做好相應記錄;主動詢問居家其他人員健康狀況。可以採取電話或視頻方式進行隨訪,如實登記居家隔離人員的體溫及健康狀況等數據,確保居家隔離人員在家居家不能外出。
4、工作人員與居家隔離人員接觸時,應做好個人防護,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醫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與被調查對象保持 1 米以上距離。
5、一旦發現居家隔離人員出現發熱及其他呼吸道症狀,立即向當地的衛生健康部門報告,並按規定轉運至定點醫院進行診治。
6、居家隔離人員醫學隔離觀察期間無異常情況,隔離期滿,管理單位出具解除隔離告知書後可解除醫學隔離觀察。
(四)社區、村(居)委會等相關部門職責
1、組織社區衛生人員、管理人員對居家隔離察人員進行規範管理。明確職責,落實 24 小時值班制度,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2、為居家隔離人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及必要的其他服務。
3、對社區(村、居)居民開展健康教育。
4、協助社區衛生服務人員開展居家隔離人員隔離醫學隔離觀察,配合當地公安機關對拒不執行醫學隔離觀察的居家隔離人員採取強制隔離措施。
5、組織做好環境整治、物資儲備等工作,協助做好病例家庭、院落、樓棟單元、單位辦公室、會議室等疫點的消毒。
6、儲備足夠的防護物資(包括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N95 醫用防護口罩、醫用手套、醫用防護服、醫用防護眼罩等)、消殺設施和消毒藥品等。
(五)心理援助與社會工作服務要求
管理人員告知居家隔離人員心理援助熱線電話號碼,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導等服務,緩解隔離人員的負面情緒,預防與減輕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頓,防範心理壓力引發的極端事件。管理人員發現居家隔離人員出現精神衛生問題時,及時向對口精神衛生醫療機構轉介。
三、居家隔離家庭日常消毒對象及方法
(一)消毒液配製簡便方法
1、常用消毒劑:84 消毒液
2、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配製方法:用礦泉水瓶:1 瓶蓋(約 5.5ml)84 消毒液 +1 瓶水(約 550ml)
3、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配製方法:用礦泉水瓶:2 瓶蓋(約 11ml)84 消毒液 +1 瓶水(約 1100ml)
(二)消毒對象及方法
1. 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單獨使用的房間以清潔為主;與家庭成員共用的環境中,可能被汙染的家用物品、家具表面每天消毒;受到唾液、痰液等汙染,應隨時消毒。消毒時可用有效氯為 500mg/L 的含氯消毒劑、75% 酒精或其他可用於表面消毒的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 30 分鐘後清水擦拭乾淨。
2. 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專用廁所,每天消毒一次。便池及周邊可用 1000mg/L 的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 30 分鐘。廁所內的表面以消毒手經常接觸的表面為主,如門把手、水龍頭等,可用有效氯為 500mg/L~1000mg/L 的含氯消毒劑或其他可用於表面消毒的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 30 分鐘後清水擦拭乾淨。家庭成員使用的廁所參照以上消毒方法進行消毒。
3. 拖布和抹布等衛生用具應按照房間分區專用,避免交叉感染。使用後以有效氯含量為 1000mg/L 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浸泡消毒,作用 30 分鐘後用清水衝洗乾淨,晾乾存放。
4. 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如紙巾、口罩等,使用雙層專用垃圾袋,清理前使用 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澆灑至完全溼透,紮緊垃圾袋口,對垃圾袋錶面進行消毒,作用 30 分鐘後,由家庭成員或管理人員送到基層醫療機構進行統一處理。
5. 衣服、被褥:在收集時應避免產生氣溶膠,避免在共用區域抖動,避免直接接觸自己的皮膚和衣服,用 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浸泡 30 分鐘,然後按常規清洗。
6. 嘔吐物、排洩物、分泌物直接汙染地面時,汙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紗布、抹布等)沾取 5000mg/L~10000mg/L 含氯消毒劑(或能達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溼巾)小心移除。地面用 1000mg/L 含氯消毒劑擦被汙染表面及其周圍可能汙染的表面。處理汙染物應帶手套與口罩,處理完畢後應洗手或手消毒。
7. 餐飲具消毒方法:首選煮沸消毒 15 分鐘,也可用有效氯為 250mg/L~500mg/L 含氯消毒劑溶液浸泡 15 分鐘後,再用清水洗淨。
四、責任追究
社區(村、居)需為每個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指定專門管理人員進行管理和追蹤,承包到戶,落實到人。如出現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隨意外出甚至傳染他人情況,將追究居家隔離人員及管理人員責任。
來源:貴州省衛健委
編輯 侯川川 / 編審 劉傳海 / 籤發 蒲謀
【來源:ZAKER貴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