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香型、清香型及醬香型是中國白酒各大香型中飲用人群最為普遍的三大香型,因為工藝、曲種、發酵容器等的不同,使得這三大香型具有極為鮮明的口感特徵。那麼這三大香型各具有怎樣的風格特徵與獨特的魅力呢,我們逐一來看。
清香型白酒,主體香成分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代表酒是汾酒,其以高粱小麥為原料,選用中溫大曲,發酵容器為地缸,採用清蒸清燒二次清工藝,酒體風格為清香純正,醇甜柔和,尾淨味長。
濃香型白酒,主體香成分是己酸乙酯,以瀘州老窖為例,其以高粱小麥為原料,選用中溫大曲,發酵容器為老泥窖,採用混蒸混燒,續糟工藝。具有窖香濃鬱,入口醇甜,爽淨,回味悠長的風格特徵。
醬香型白酒的主體香成分不明,其以高粱、小麥為原料,選用高溫大曲,發酵容器為石窖泥封,高溫堆積,兩次投料,八次發酵,長期陳釀,具有醬香細膩,酒體豐滿,醇厚柔和,回味悠長,空杯留香持久的風格特徵。綜合來說,濃香型白酒具有回味甜的口感特點,清香型白酒具有口感純粹的口感特色,醬香型白酒極具層次感的回味與令人印象深刻的醬味是其口感的顯著特徵。
如果深究什麼是「口感」,根據《白酒感官品評術語》(GB/T 33405-2016)所提及的「白酒風味輪」模型,口感是區別於香氣與口味的一大品評維度。其包括持久度、純淨度、協調度、豐滿度及柔和度五個方面。
結合三大香型的風格特徵,我們可以發現。
在持久度方面,濃香型與清香型是餘味悠長,而醬香型白酒是回味悠長。餘味是白酒咽下去之後殘餘酒液置於口腔的味道,回味是酒液已經消失後,留下的香氣味道。由此可見,理論上醬香型白酒比濃香型與清香持久度更高。
在純淨度方面,濃香型與清香型比醬香型更強調爽淨。
協調度方面,三大香型無一例外都很重視酒體的協調度。
豐滿度方面,醬香型為醇厚,濃香型為醇和,醬香型為柔和,可見醬香型豐滿度佔優,清香型柔和度佔優,濃香型相對較為平衡。
由此可見,不同香型的白酒具有不同的特點與魅力。值得注意的是,影響風格的因素是多樣的,不同香型的白酒擁有不同的主體香,但即使是主體香一致的同香型白酒,因為原料的不同,會使得所產白酒中呈香呈味物質不同,這也會對白酒口感產生不同特徵。同屬於濃香型白酒的五糧液與瀘州老窖在風格特徵上便各有特色。五糧液除了採用高粱外,還採用了大麥、豌豆、小麥和玉米,加上高超的勾調技術,這使得五糧液具有獨特的噴香,醇和豐滿,回甜味濃的風格。
不同的環境也會對同香型白酒的口感產生影響,由於釀酒採用的是開放式生產,需要環境中的微生物參與,不同環境的微生物不同,這也使得不同環境下的同香型白酒在口感上有較大差異。同是醬香型白酒,茅臺與武陵差異就很大,貴州醬酒與山東醬酒差別也很大,即使同是赤水河流域,原料與工藝與茅臺近似的異地茅臺珍酒,但因為「異地」,其風格口感與茅臺仍有較大區別。
所以說即使是同一香型的白酒,其口感差異也很大,了解香型可以,因香型定酒質要不得。畢竟,香型無高低,酒質有高下,用包容的心態品鑑白酒,方能體會出白酒真正的魅力。(周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