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作為新型的消費形式,因其優惠力度和更為立體的視聽感受,在當下市場備受廣大消費者追捧喜愛。但直播帶貨在迅猛發展的同時,銷售亂象、責權不清等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近期,"辛巴燕窩"事件和"羅永浩羊毛衫"事件,因損害消費者權益的問題陸續被曝光,成為大眾焦點。
一石激起千層浪。頭部主播被點名後衍生出了雙向效應,一方面是相關監管部門立即跟進展開"直播帶貨"的行業規範;另一方面就是,加劇行業角逐、出現行業惡意競爭現象。前者是顯而易見的正向推進效應,後者則是資本對峙、借題發揮的背後暗箱。辛巴也好,羅永浩也好,在各自的直播事故中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但成為全網焦點、持續霸榜熱搜,其背後必然有資本的推手、利益的糾葛。且不說主播幕後平臺之間的暗自角力,單單是曾被二者帶貨的一些無辜品牌,就受到了波及和牽連。
德國康巴赫就是其中很鮮明的被牽連受害案例。因曾參與直播帶貨,在頭部主播翻車後就被一些自媒體大肆炒作,蹭帶貨風波熱點借題發揮,惡意抹黑。央視財經新聞頻道在點評當前的直播帶貨亂象時,曾指出了主播虛假宣傳、貨不對板、售後維權難等一系列問題,因康巴赫與某位頭部主播有過合作,曾在其直播間中帶貨,就引起了競爭對手"雞蛋裡面挑骨頭",以"康巴赫品牌與羅永浩一起被央視點名"為噱頭,大肆宣揚。更是以訛傳訛,以"李魁、李鬼"的造謠方式,含沙射影康巴赫"虛假使用德國品牌"。
事實證明,康巴赫的確是一家在德國註冊的公司,並在德國有生產、研發、銷售,該公司擁有自己的蜂窩不粘技術,並在德國取得該技術專利。浙江巴赫廚具有限公司,則是德國康巴赫廚具授權中國生產的公司,負責國內蜂窩鍋的生產、銷售等一應事宜。對網上的抹黑、捏造,康巴赫也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回應、澄清。
帶貨風波原本與康巴赫無關,緣何會被波及呢?從近期康巴赫的聲量、銷量可以瞧出端倪。首先看2020年的雙十一,在11月1日這天,康巴赫一天不到賣出1.3億元,一舉拿下單品和店鋪的類目第一,成為2020雙11廚具行業首個破億品牌。更是在雙十一第二波售賣中,繼續保持了強勁的領先勢頭,總成交額率先突破了1.88億。不僅如此,2020年上半年,在受疫情影響社會整體消費水平一度疲軟的大環境下,康巴赫的引領的"健康消費"逆勢上揚,成為社會消費新潮流,其蜂窩鍋就以超過6億元的銷售額,成為行業焦點。樹欲靜而風不止,平臺間尚且還暗自角力、落井下石,行業競爭更是少不了推波助瀾、碰瓷抹黑。
就直播帶貨而言,新業態新模式,應該用包容與審慎並舉的態度來面對,監管不是限制其發展,而是為了讓它更健康可持續發展。隨著5G時代的到來,直播帶貨無疑將會繼續撬動更廣闊的產業市場,面對新業態新模式帶來的風險挑戰,我們應該通過法治途徑將其規範在可控範圍之內,才能實現新業態新模式的良性發展,也才能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就品牌而言,積極擁抱新業態新經濟,是趨勢,也是智慧。假如康巴赫不參與帶貨直播,就不會有此一遭,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不允許康巴赫止步不前,新事物的雙刃劍,也不會讓康巴赫因噎廢食。但新事物產生的弊端效應,並不是參與直播的品牌所能預估,不能用"連坐"方式對其否定,被惡意抹黑更是萬萬不行。有銷售數據說話、有消費者的認可力挺,未來,康巴赫更應該積極擁抱直播帶貨等新事物,讓自己的產品走進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