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紅柿媽媽
寶媽媛媛有兩個女兒,親媽勸她說:「趕緊再生一個兒子,要不然你老了怎麼辦?」媛媛聽了非常生氣。她怒懟自己的媽媽:「從小你就天天說,養女兒是最沒有用的。現在是誰給您養老?您的穿衣服都是誰買的?您有不舒服是誰照顧您?都是我在忙,弟弟和弟媳管過您多少?」
媽媽聽了媛媛的話,也氣呼呼地說:「這麼多年了,你還記著小時候的事,怎麼這麼記仇?給我養老是你的責任,照顧弟弟也是你應該的!」
男女平等,我們提了很多年了。但是在很多老年人的心裡,始終覺得兒子才是最好的。在養育女兒的過程中,總是說一些讓女兒心寒的話。就像媛媛一樣,很多年過去了,依然記得小時候媽媽說過的話。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家長別對女孩說這五句話,句句傷女兒的心,她可能一輩子都會記仇:
1、你怎麼這麼沒用,養你真是多餘!
倩倩有一個姐姐還有一個弟弟,她總覺得自己是「撿來的一棵小白菜」。爸爸不疼,媽媽不愛。她比弟弟和姐姐都聽話,家裡有什麼活也搶著幹。可是只要她出一點錯,爸爸就會說:「你怎麼這麼沒用,養你幹嘛,真多餘!」倩倩總是游離在家庭的邊緣,得不到家人的肯定。雖然她很漂亮,學習成績也挺好的,就是非常不自信,連走路也總是低著頭。
有句老話說得好,「疼老大,盛老么,中間的孩子受氣包。」有的家長會因為孩子的出生順序或者是性別,對孩子有區別對待。還有的父母總是貶低孩子,以為可以激勵孩子上進。
父母的冷言冷語或者是諷刺的話,會讓孩子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內心缺愛的孩子,長大了也不知道怎麼去愛別人,當然也包括她的父母。
2、女兒早晚都是別人家的人。
曉敏的媽媽有一件精美的首飾,是曉敏奶奶傳給她的。曉敏想要看看,媽媽就說:「看什麼看,我要賣了它換錢。」小敏說:「這首飾流傳了幾百年了,你為啥賣了它?」媽媽說:「我又沒有兒子,你早晚都是別人家的人,我不能讓你把它帶走。」
女兒遲早是婆家的人,很多人從小就是這麼教育女兒的。女兒早晚是婆家的人,親爹媽就不用她養老了嗎?總是對女兒說,「你遲早是別人家的人」,等到你老了,女兒和你不親可怨不得別人。
3、財產都是弟弟的,沒你的份兒。
玲玲結婚了,婆家給的彩禮錢,都被媽媽留下給弟弟買房子了。媽媽從小到大經常說:「咱家錢都是你弟弟的,沒有你的份兒。」玲玲結婚後,就很少回娘家了。
農村人關於財產的分配,都是由兒子來繼承財產,基本沒有女兒什麼事。重男輕女的觀念,在有些人的心裡根深蒂固。媽媽經常這樣說,女兒心生埋怨,兒子也容易產生依賴心理。
4、只知道瞎臭,一點用都沒有!
晴晴12歲了,是個愛美的小姑娘,她幾歲就自己學會梳辮子。每當晴晴自己把頭髮梳出了新樣式,媽媽就會說:「只知道瞎臭,一點用都沒有。」
很多家長覺得,女孩精打扮就是不學好,總是採取各種方法打擊她們,這樣做是不對的。愛美是女孩的天性,除了智商和情商,一個人的審美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女兒打扮得大方得體,人也會更加自信。
5、女孩子幹得好不如嫁得好。
娟娟今年25歲,雖然學歷不高,但是她長得高挑漂亮。到了談對象的年齡,很多人到她家裡給她介紹對象。娟娟相中了一個小夥子,可是媽媽不同意。媽媽說:「女孩出嫁就是第二次投胎,這個小夥子好是好,就是太窮了。」
娟娟嫁一個有錢人的兒子,可是沒有半年就離婚了。老公長得其貌不揚,可是花心得很,他不但出軌還經常家暴娟娟。
很多媽媽在教育女兒的時候都是說,「女孩子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現在社會上的女性,頂的可不止半邊天。教育女兒一定要讓她自食其力,你沒有能力,優秀的老公也不是你能駕馭的。整天和女兒說,一定要嫁得好,女兒像「寄生蟲」一般,哪個優秀的人會喜歡她?
都說女兒是我們的「小棉襖」,女兒更是含苞欲放的花朵,需要我們精心去呵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