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1883-1960)被譽為山西的「土皇帝」,人稱「閻老西」,「亂世狐狸」。從1912年當上山西都督,到1949年敗退臺灣,閻錫山統治山西時間長達38年之久,是民國時期各封疆大吏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
閻錫山(1883-1960)
留學日本,加入同盟會
閻錫山1883年出生於山西省五臺縣河邊村一個經商的小地主家庭,雖然不算顯貴,但還算富裕。早年入私塾,因不愛舞文弄墨,14歲輟學跟隨父親閻書堂在縣城自家開設的錢莊裡學經商,參與放債收利息的金融生意。1900年,因投機失利,負債纍纍,17歲的閻錫山跟隨父親逃債,到省城太原。
青年時期的閻錫山與孫中山的合影
1902年,19歲的閻錫山考上山西武備學堂,1903年,20歲的閻錫山因成績優異被保送到日本士官學校深造。在留學期間認識孫中山,並於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9年,26歲的閻錫山在留日6年之後回國,在山西當地陸軍小學堂教書。當時清政府急需人才,加上袁世凱全國訓練新軍的需要,閻錫山憑藉在日本深造所學先進知識,通過陸軍部組織的考試,在幾個月時間內,就以火箭般的速度升任山西新軍第四十三協第八十六標教練官與標統(相當於上校團長)。
參加辛亥革命,29歲當上山西都督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閻錫山聯合其他山西同盟會成員,在北方率先響應「南昌」起義,起義軍攻入太原城內,殺死清政府山西巡撫陸鍾琦,同盟會在山西成立軍政府。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總統,在袁世凱黨政期間,閻錫山擁護袁世凱的北方政府,1912年,閻錫山被袁世凱任命為山西省都督,自此開始了他長達38年的山西統治之路。1913年閻錫山宣布脫離國民黨,後來擁護袁世凱稱帝。
孫中山與山西軍政人員合影
1916年,袁世凱去世後,段祺瑞上臺,閻錫山又依附段祺瑞政府,反對《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後孫中山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閻錫山派兵與護法軍在湖南開戰,結果大敗。從此閻錫山「三不二要主義」——「不入黨、不問外省事、不為個人權利用兵,要服從中央命令、要保衛地方治安。」以「中庸哲學」游離於各勢力之間,同時建設山西。
受制於閻錫山的對外政策和晉綏軍的維穩治安,山西獲得了一個良好的外部、內部環境,經濟、教育、軍工三大領域齊頭並進,使山西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在民國打成一地雞毛的情況下成了「全國模範省」。
軍工
以太原兵工廠為例,在閻錫山的建設下與瀋陽、漢陽兵工廠相媲美。1928-1930年期間,山西兵工廠月產35門輕重炮、100門迫擊炮、3000支步槍、15挺輕重機槍、900支衝鋒鎗、1.5萬發炮彈、0.9萬發迫擊炮炮彈、420萬發子彈。而且還能生產150毫米重炮、75毫米山炮、150毫米重型榴彈炮。直到1937年太原淪陷,山西的軍火存量能裝備30個步兵師、4個炮兵師。
工業不值得拆開講,我就在這裡一筆帶過工業、能源吧。山西的皮革產業逐漸從手工過渡到機械化作業,銷量大增,成本銳減;冶金方面有大同,大同的各大機械商可以鑄造機器零件,滿足軍事需求的時候還能提供民用,比如生產切面機、電磨;基於煤炭儲地的優勢,山西的煤炭行業也挺優秀,以民國二十三年為例,一年產出25.5萬噸。
經濟
山西是有晉商的底子,所以經濟方面也還不錯,尤其是閻錫山的對外政策為商人爭取了一個良好的經商環境。閻錫山通過發行債權的方式,募集7000萬資金,大大活躍了山西的金融環境,同時對扶持實業有巨大幫助。而且本著「自產、自用、自足」的原則,山西幾乎成為一個獨立的地區,裡面的商業、經濟與外界懸殊較大,雖然比不上號稱十裡洋場的上海,但與北方其他貧困地區相比,經濟要好太多了。
我這個人不太喜歡比爛,但在特殊的時候也不得不兼顧一下周圍環境。很多人拿山西壓迫民眾來說事,我不否認,山西的民眾生活確實比較苦。但饒是如此,山西也比其他地方好很多,四川軍閥的苛捐雜稅讓人觸目驚心,各路軍閥提前收稅,把稅收到了1980年。民國老說黃金十年,但是真正發展起來的還是東南地區,山西作為一個內陸省,已經很出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