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又一年
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佳節
願大家端午安康
今年端午節,本世紀罕見
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的端午節有些特別,它是21世紀最晚的三次端午節中的一次。
端午節每年固定在農曆的五月初五,但它在陽曆中的日期卻非常不固定。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就是「閏月」。
農曆庚子鼠年為閏年,增加了一個「閏四月」。這個「閏四月」從陽曆5月23日開始至陽曆6月20日結束。受「閏四月」影響,自此以後,庚子鼠年內的農曆節日,如端午節等,在陽曆中的對應日期相較去年來說,都將向後推遲18天。去年端午節對應的陽曆日期在6月7日,今年端午節對應的陽曆日期自然就落在了6月25日。
21世紀100年內一共有3次端午節最晚的年份,分別是2001年、2020年和2058年,對應的陽曆日期都是6月25日。而端午節出現在陽曆6月25日還不是最晚的,最晚的是出現在陽曆的6月26日,如1906年。
端午·由來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端午節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關於端午的來歷有多種說法
我們最熟悉的是
為了紀念詩人屈原
相傳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
楚國大夫屈原
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
百姓紛紛到江邊憑弔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正是這樣的家國情懷
讓屈原被人們長久地紀念
端午·節俗
吃粽子、賽龍舟
佩香囊、採艾草
……
端午節這天
各地有著形式多樣的節俗
吃粽子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端午日
人們最鍾情的美味是粽子
甜還是鹹,這是個問題
如今更是腦洞大開
辣條粽、榴槤粽
泡椒粽、鮑魚粽……
只有想不到
沒有做不出來的
佩香囊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
端午日,佩戴香囊
可以提神醒腦、預防瘟病
香囊又名香袋,也叫荷包
常會填充一些丁香、薄荷等
具有「芳香闢穢」功能的中藥
古人將香囊看作生活用品
卻也正因人之必需
而逐漸變為寄託情思的道具
採艾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艾草是重要的藥用植物
又可驅蟲
端午時節
人們爭相採艾草
用它來驅病、防蚊、闢邪
賽龍舟
「魚腹魂銷,龍舟叫徹,不了湖亭張戲。」
端午日
人們最愛看的是划龍舟
吼一聲,鑼鼓喧天
划一槳,歡呼雷動
人們認為龍舟滑過的水是「大吉水」
可以洗去黴氣,帶來好運
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
迄今已存在了2000多年
是我國首個躋身世界「非遺」的節日
它是歐陽修眼中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的動人景致
也有著蘇軾筆下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的古老民俗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願每個人
心如花木,向陽而生
小長假裡
布粉們也要繼續做好防護工作哦~
假日後
我們一起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