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小區門口水果店的老闆很熟,但最近有一個月沒去光顧了。主要最近氣溫太低,南方又溼冷,水果又寒涼。
另外我以前都是晚上睡前吃點水果,現在減肥意識有所提升,晚飯後慢慢習慣不吃東西了常。
可老闆大概有誤解,好不容易逮到我,拉著我一通絮絮叨叨。那架勢買不買東西無所謂,但要聽他把話說完。
「你不是每天下班都來的?最近怎麼看不到啦?水果是時鮮貨,別在手機上買。」
「你沒看看聞聞嘗嘗,能知道好不好?別看它現在賣得便宜,以後就比我們貴!」
1. 平臺不講武德
雖然我不屬於老闆說的情況,但我知道老闆在抱怨啥:平臺不講武德,把觸角伸向了農貿市場和路邊攤。
有陰謀論說,平臺的策略是:通過成本競爭掃清市場,獲得壟斷地位後,再抬高價格,最終損害消費者。
不過事實上,我用一款買菜APP已經兩年時間了,工作日用它來買菜,周末還是會逛市場。
這麼久以來,不知平臺是不是還沒壟斷,反正感覺價格都差不多,但手機肯定是更方便。
讓我工作日去市場買菜實在是沒空,即便有空,我也更願意拿來學習或是休息。
老闆最後又說:「我們都是外地人,靠不上親戚朋友,都是靠自己,靠這麼個小店為生。」
「早上天沒亮就去進貨,晚上你們睡下我們才打烊。這麼辛辛苦苦,都過不上穩當日子啊。」
2. 我太難了——大城市的外地人
老闆說的靠不上,倒挺實在的,他不是說沒有靠親戚朋友,而是說靠不上。
換句話說,但凡有能靠得上的,誰不願意靠一把?所以靠不靠本身不成其為問題,問題在於有沒有。
我們有時也能看到不靠父母,白手起家的勵志故事,但你也能透過現象看本質。
從哈佛退學創業的比爾蓋茨,父親是銀行家,母親是大律師;雄踞華人首富多年的李嘉誠,算是白手起家了吧,可他創業的第一桶金,也是從嶽父那兒來的。
從接受優質教育,到人生第一桶金,再到各種人脈疏通,所謂的不靠,就像你打開電視,正好看見激動人心的進球。
但你不知道那其實是守門員拋給後衛,後衛送交中場,中場傳到前鋒,前鋒完成臨門一腳而已。
所以小縣城自有小縣城的好,朋友也好,家族也罷,人人都多多少少有點依靠。
但如果換做大城市,那可就不一定了。特別如果你還是外地人,特別如果你還是沒什麼朋友的外地人。
那就屬於老闆說的,都得靠自己,像他就是靠這麼個小店為生。可惜難上加難的是,時代變了,以前讓你感覺踏實的穩定和獨立,也已經岌岌可危了。
老闆的問題在於,還是想要靠上某樣東西,只不過想靠的不是別人,而是那個小店,哪怕那個小店是他自己的。
但如果小店沒了呢,或者即便還在,經營慘澹呢?老闆還有後路可退嗎?
3. 好工作就是依靠?是體制內嗎?
事實上別說一個小店,即便是一個企業,也是說倒閉就倒閉;別說一個企業,即便是一個行業,在無線互聯、人工智慧大行其道的今天,也是說沒落就沒落。
朝海是我表弟,大學畢業時通過校招,去了大城市的銀行任職,工作穩定,娶妻生子。
但這幾年過年回老家,能感覺出他越來越苦惱。
拿去年來說,銀行跟各大平臺競爭汽車ETC業務,他們銀行也不例外,無一例外都委派了銷售任務。
可朝海不善交際,以前也沒涉及過這種任務,完成得不太好,遭受了領導批評。
今年情況更加嚴峻,在線金融的持續挑戰之下,銀行業務萎縮得很嚴重,早就有後臺人員被推向前臺,現在也輪到他了。
在櫃檯做業務員,是他剛畢業那時的崗位,如今好多年過去,又回到原點,這讓他難以接受。
但他沒有其它選擇,除非辭職,他又感覺沒那個能力,更沒做好準備。
4. 什麼才是真正的靠自己
如果有一天,你面臨的情況是,位置不穩了,單位不在了,行業洗牌了,年華消逝了,你舉目四望,覺得無依無靠,埋怨命運不公。
追本溯源,悔不當初。問題還是出在那個靠字上,儘管這是你根本沒意識到的。
你表面上的獨立並不是真的獨立,你哪怕看上去沒靠父母、沒靠親朋,但進入了一家公司,做熟了一個崗位,你就開始隨遇而安。
你也希望升職加薪,但你心裡比誰都明白你只是混混而已,多做多錯還不如樂得清閒,最好能在這裡養老。你喪失了學習能力,也喪失了進取意識。
有句話說得好:安全感從來都是自己給的。這不在於你現在手頭有多少錢,錢總有花完的時候。
也不在於你有個穩定職業,小偷這職業穩定存在了幾千年,這十年就被花唄淘汰了。更不在於你有個好老公,縱然情比金堅也難敵世事無常。
一個人真正的靠自己,真正的獨立,是從根本上的思想獨立,是隨時代發展,不斷地自我發展的意識,是發誓自己做自己主人的那份決心!
最後,聽完老闆那番訴說,除了陪著他數落一通那些不講武德的生鮮電商,我說:「抱怨也解決不了問題。靠平臺良心發現,把顧客還給你嗎?」
「你有個水果群吧?繼續壯大!微信上多點給力的團購!送貨範圍再擴大點!」
「拍點美照發給我,我幫你在我們小區業主大群裡寫寫文帶帶貨。點子是人想的,困難總比辦法多。只要咱們不等不靠,想法跟上,就能蹚過這眼前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