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悠是商家的最深功力!
液晶、內存均要暴漲50%,你肯定不信。愚人節快到了,秉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愚人節筆者一如既往地決定不忽悠。筆者不忽悠別人,但也不能讓別人繼續忽悠,那麼就請看愚人節專門給大家帶來的TOP10:DIY十大忽悠硬體。
1.白酒摻水:插值像素攝像頭
插值像素就是根據最終輸出圖片的大小來計算的。打個比方原本攝像頭只能拍攝640X480也就是30萬像素的畫面,通過軟體放大插值使得輸出畫面成為了1024X768也就是對應的80萬像素。那就可以說這個攝像頭的插值像素為80萬,然而實際像素卻只有30萬。然而現在很多攝像頭卻只露出插值像素不露出實際像素,用以瞞天過海。
插值就是通過數位相機內部的軟體部分通過對圖像相鄰的像素進行運算取得一個新的像素從而提升解析度的過程。說白了就是圖像實際沒有那麼大,通過軟體把圖像放大了而已。這一過程在計算機的圖像處理上非常容易模擬。插值雖然提升了解析度,但是畢竟是軟體的運算結果,與現實的色彩有一定的差異而且會產生邊緣鋸齒、模糊等情況。而今這個插值像素在攝像頭的市場競爭中卻被肆意放大,甚至達到千萬像素,實乃大忽悠。
2.換了馬甲的顯卡
出於商業利益的考慮像Nvidia這樣的資本大鱷也會調整其產品型號加以重新包裝繼續推入市場,近期的GTS250也捲入了「馬甲門」。當然近年來火熱的中低端殺手顯卡9600GSO才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馬甲之王。
9600GSO與8800GS參數相同
想當初,NVIDIA倉促的推出8800GS顯卡的時候,大家似乎看到新的性價比之王誕生,8800GS的低價上市是讓用戶為之歡呼雀躍,不少用戶更是放棄了高端的8800GT顯卡而投入了8800GS顯卡的陣營。但8800GS顯卡畢竟是一款NVIDIA應急產品,無論產量還是廠商授權都受到了阻力,從零星的幾家授權廠商推出的8800GS來看,NVIDIA似乎並不指望8800GS能為其「攻城略地」。隨著當時新一代正統中階之王9600GT顯卡的誕生,8800GS顯卡的市場進一步被擠壓,似乎就要被歷史所淘汰。
事實上,GeForce 9600GSO顯卡基本上就是8800GS易名產品,8800GS隨後便消失在市場,取而代之的便是擁有全面名稱的GeForce 9600GSO顯卡。
3.CPU性能高意味著電腦速度更高
在曾經頻率為王的處理器年代,CPU的頻率似乎就代表了電腦整機的速度。在多核心時代的今天CPU的性能還是被廠商力推,被很多消費者所關注。但CPU性能的提升真正的就意味著電腦整機運行速度的提升嗎?在某種層面上是這樣的,但我們必須客觀地認定一個事實,在整體平臺已經達到一定的水平後,CPU性能的提升對整機性能的提升遠不及內存、硬碟以及顯卡等其他組件對系統性能的提升快。這也是Nvidia力推「優化PC 這個概念的客觀原因。對於遊戲來說CPU夠用,顯卡對性能的提升是明顯的。因此筆者建議在購買CPU時參考自己的實際用途,真正的做到夠用就好,沒有必要一味地去追求CPU的高性能,因為大多時候你的CPU使用率或許閒置了大半。
電腦像一個足球隊,CPU是一個核心球員,但核心球員再強也需要其他球員的支持,否則還是贏不了比賽。
4.動態對比度
「哇!60000:1對比度!」
小聲說:「其實是動態的...」
動態對比度這個概念在前些年可謂是廠商爭奪的焦點,幾乎是一個大躍進的年代。現在百萬級的液晶顯示器也出現了,60000:1,50000:1也隨處可見。但近些年隨著液晶市場的成熟以及消費者理性認識的提高,動態對比度這個爭議的概念已經不被廠商所熱炒。
動態對比度,指的是液晶顯示器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測得的對比度數值,例如逐一測試屏幕的每一個區域,將對比度最大的區域的對比度值,作為該產品的對比度參數。不同廠商對於動態對比度的測量方法可能也不盡相同,但其本質也萬變不離其宗。動態對比度與真正的對比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般同一臺液晶顯示器的動態對比度是實際對比度的3-5倍,現在幾十倍上百倍的也有出現。 所以,動態對比度也不過就是廠商所玩的數字遊戲,並沒有實際意義。
目前主流的液晶產品中,典型對比度大多數為1000:1左右,已經完全足夠。動態對比度的最大功效還是在於廠商的炒作。加之動態對比度開啟後顯示器在日常使用中也變得忽明忽暗影響正常使用,大多數人根本不會去開啟這一功能,進而動態對比度也成了擺設。
5.3A平臺性能提升明顯?
3A平臺是今年AMD熱炒的一套配置。但在實際的測試並不像廠商宣傳的那樣性能提升明顯,可以說是一個忽悠。
不久前針對3A平臺的性能進行過一次對比評測:
評測文章參考: 《真理還是謊言:AMD-ATI三A平臺真實性能揭秘》
在三A平臺和非三A平臺的對比測試中,使用了相同的CPU和顯卡,有區別的僅僅是主板的晶片組,一個使用的AMD 790FX晶片組主板,而另一個使用的是nVIDIA 780A晶片組,在晶片組規格方面,並無高下之分,都能夠充分發揮處理器和顯卡的性能。這樣,我們就得到一個三A平臺和一個非三A平臺,從測試結果來看,無論是否三A平臺,性能表現方面都沒有明顯的差異。
而在nVIDIA顯卡在AMD平臺和和一般平臺的對比測試中,兩個平臺使用了相同的處理器和顯卡,有區別的也僅僅是主板,和前一個部分使用了相同的主板,在這兩個平臺上,nVIDIA顯卡的性能表現也很穩定,從這個評測結果來看,nVIDIA顯卡用在AMD平臺上,性能表現也是很穩定的,並不會有一些用戶所擔心的性能下降的表現。
6.次聲波3Hz超低頻響耳機
人耳可聞頻響範圍是20Hz~20kHz,實際上即便是大口徑的喇叭低頻響應也很難做到低於50Hz,更別說50mm的耳機單元了,即便採用了良好的外圍設計亦是如此。但包括SONY,AKG等耳放名廠,其最新產品的頻響範圍居然標稱最低頻響均低於20Hz。
官網參數截圖
頻率小於20Hz(赫茲)的聲波叫做次聲波。次聲波不容易衰減,不易被水和空氣吸收。而次聲波的波長往往很長,因此能繞開某些大型障礙物發生衍射。某些次聲波能繞地球2至3周。某些頻率的次聲波由於和人體器官的振動頻率相近,容易和人體器官產生共振,對人體有很強的傷害性,危險時可致人死亡。
7.掛羊頭,賣狗肉:XLL電容
XLL電容一時在網上掀起了一陣打假風。廠商和經銷商在宣傳自己的板卡產品把這種XLL電容宣傳為固態電容,而實際上又是怎樣的呢?實際上這個XLL電容只是液體電解電容外面套了個和固態電容一樣的金屬殼,可以說是電解電容套了個固態電容的馬甲。然而套了「馬甲」的XLL電容卻沒有普通電解電容的防爆槽,一旦電容爆漿豈不是成了一個炸彈?
8.三通道內存
去年Intel推出了全新的高端產品CORE i7,隨著新平臺奉獻給消費者的還有三通道內存技術。那麼「三通道」內存提供的帶寬比「雙通道」內存大多少呢?大家知道,目前DDR2 667雙通道內存帶寬是10.67GB/s,雙通道DDR2 800所能提供的帶寬為12.8GB/s。如果是三通道內存系統的話,則擁有3個64bit(也就是192bit)的CPU和內存間的交互位寬,如果搭配DDR3 1333內存,它的帶寬可達32GB/s。並且這個帶寬數量可隨著處理器插槽的增長而增長,對於伺服器的四插槽系統來說,其總帶寬將可增長到102.4GB/s或更高,三通道內存的理論性能也能比同頻率雙通道內存提升50%以上。當然這是理論上的提升,那麼在實際的測試中又是怎樣的呢?在去年的i7平臺評測中,三通道內存的成績卻不盡人意。
(越小越好)
在SuperPI的測試中,單通道和雙通道區別相對明顯,而雙通道和三通道區別則不大。
遊戲測試中,雙通道相比單通道載入時間快了2秒,三通道相比雙通道提升則不明顯。
三通道詳細評測請參考: 《三通道是忽悠?Core i7全國首測後篇》
在內存測試中,Core i7的雙通道比單通道性能上有了不少的提升,但三通道比起雙通道提升不明顯,以兩者有1G內存差距來看,甚至可以把提升看成是容量的功勞。當然,也有可能是當前軟體對三通道支持不好、Core i7帶寬不足等原因,未能發揮三通道的威力。這點只能等軟體和Core i7平臺成熟後再進行探討了。
9.晶片打磨
晶片打磨在DIY界可以說是人神共憤的事情了。一些廠商通過打磨晶片上的型號編號印記,刷BIOS來達到瞞天過海、掩人耳目的效果,用以追求利潤。例如去年將9400GT「打磨」成9500GT引起的軒然大波。
事實上晶片打磨也普遍被奸商所應用,將產品原有的編號型號打掉印上最新的編號以舊充新,以次充好。
10.雷人奸商
產品是靜態的,奸商是動態的。遇見奸商普通消費者就明顯招架不住了。奸商的忽悠功夫往往讓消費者在事後才發現無力回天,忽悠方法之多也是產品無法企及的。當然奸商也只是電腦城商家中的一部分,筆者還是相信那些信譽口碑好的商家才是市場真正的弄潮兒。
文章總結:
愚人節就要到了,我們可以去善意地欺騙親朋好友,但不要特別地過分。這十大忽悠硬體你又遇到過哪一類呢?現在的市場由於廠商間競爭激烈,產品參數的虛標已經成為惡性競爭的衍生品。消費者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沒有忽悠,沒有賣拐。文章的最後祝大家愚人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