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夫金字塔,埃及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處在尼羅河下遊的西岸。胡夫金字塔是埃及金字塔中最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國家的象徵,是埃及人民的驕傲,還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科蒂吉安尼稱,第二個令他感興趣的原因是,兩名業餘考古學家假想的"神秘墓室"位置,正位於"王后室"底下偏西處,在結構上那兒正是"整個金字塔的心臟"所在,所以那兒很可能真是胡夫法老象徵性的最後安息地。金字塔不是由外星人建造的,而是由具有外星人智慧的人類所建造的。在四千多年前生產工具很落後的中古時代,埃及人採集、搬運數量如此之多,每塊又如此之重的巨石壘成如此宏偉的大金字塔,是耗費了極大的人力物力的。埃及人用星象觀測每一件事物,製作曆法,計算尼羅河泛濫周期。每件事,都從變動的夜星中得知。除了其中一顆不變的恆星。在夜空中,有兩顆特別明亮的星星根據一個固定的圓周旋轉,當一顆星星在另一顆的正上方時,他的垂直線正好落在現在胡夫金字塔所在的位置,這三顆星星,就是獵戶座三顆腰星,金字塔頂端最後一塊立體四方三角石塊的正下方,有一個插榫凹槽,用來校對和使石塊完美放置。在最後一塊石頭被放好後,主斜坡被拆除,石塊上的階梯也被削平,讓主體形成一個完美的角度,每一個石塊,都被精緻的磨平,結果呈現四周閃閃發亮的三角錐體。隨著時間的久遠而光澤退去,所以現在看到的金字塔與剛建成時有很大的出入。大約公元前2463年,胡夫法老參觀了這座完工的金字塔。公元前2457年春天的清晨,胡夫法老死去,並最終安放在這座金字塔裡面。棺木是罕見的香羅做成,但是內部沒有陪葬的金銀財寶。棺木就像是放置整個金字塔的最後一個石塊,也是最重要的石塊。他的石棺是由大理石做成的,當石棺蓋落下,大金字塔,完成了它被建造的目的。
2、空中花園:空中花園,又稱懸苑,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傳說是在公元前6世紀由巴比倫王國的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在巴比倫城為其患思鄉病的王妃安美依迪絲(Amyitis)修建的,現已不存。據說空中花園採用立體造園手法,將花園放在四層平臺之上,由瀝青及磚塊建成,平臺由25米高的柱子支撐,並且有灌溉系統,奴隸不停地推動連繫著齒輪的把手。園中種植各種花草樹木,遠看猶如花園懸在半空中,由此得名空中花園。為了發展旅遊業,1978年,伊拉克政府制定與實施了一項修建巴比倫遺址的計劃,在遺址上仿建了部分城牆和建築,在城內修建了博物館,陳列出土的巴比倫文物,其中,猶以一塊高逾2米的黑色閃綠巖石碑的複製品最為珍貴,石碑的上半部是鐫刻太陽神將權標授予漢穆拉比情景的精緻浮雕,下半部則為用楔形文字記載的《漢謨拉比法典》全文。這部由古巴比倫國王漢莫拉比(約公元前1792─前1750年)領導制定的世界第一部法典的石碑原件現保存在法國的羅浮宮博物館。此外,伊拉克政府還在巴比倫遺址和巴格達市內仿古重建了寧馬克神廟和空中花園,修葺一新古城的淡藍色城牆高數丈,重現了這座古城昔日的風韻,而且,考古學家也的確在遺址裡發現了大量種植花木痕跡。然而,到目前為止,在所發現的巴比倫楔形文字的泥版文書,還沒有找到確切的文獻記載。因此,考古學家的解釋是否正確仍需進一步研究。總之,傳說中的"空中花園",它的真實面目依舊隱身於歷史的迷霧之中。
3、阿爾忒彌斯神廟:以弗所,這座小亞細亞西岸的濱海城市大約在公元前11世紀由來自古希臘的愛奧尼亞人所建,是一座典型的古希臘殖民城市,後來它在眾多的殖民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為古希臘工業和文化中心之一。到公元前6世紀時成為雄霸小亞細亞西部大片土地的呂底亞王國(Lydia)境內的工商業中心。此後飽經戰火蹂躪,先後被波斯、馬其頓、帕加馬和羅馬所佔領,到中世紀漸趨衰落,成為一片廢墟。重建之前的阿耳忒彌斯神殿其規模已是相當宏大,底部最上層臺階長約100米,寬約55米,神殿三面環繞著兩排共計127根巨大的圓柱,每根高達18米,它們支撐著上面巨大的屋頂。神殿重建的時候,其高度還略有增加,同時在底座平臺的四周還增建了數級階梯。神殿中心的神龕上部沒有加蓋屋頂,這樣人們在神殿內也可以仰望藍天,他們的心願和靈魂也可以從這裡直達天堂,與神同在。神殿正門入口處立著36根刻有裝飾性浮雕的柱子,這些柱子上刻有40~48道淺凹槽。從風格上看,阿耳忒彌斯神殿屬於柱式建築,柱式建築發源於古希臘,愛奧尼和多立克兩種柱式代表著古希臘建築最成熟的風格。18世紀德國藝術史家溫克爾曼在談到希臘藝術傑作的普遍優點時曾經說,它"在於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而柱式建築確實最能體現這一優點。阿耳忒彌斯神殿也屬此類建築,具有柱式建築的基本特性。阿耳忒彌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狩獵女神和森林女神, 也有人把她敬奉為月亮和光明神,和太陽神阿波羅是一雙孿生兄妹。根據神話傳說中的描繪,女神頭戴城邦王冠,頭部兩側有異獸頭像,身著飾有豐衣足食的人物和各種聖物的衣服,手持神杖,背上背著神弓神矢, 身旁還有赤牡鹿等動物作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