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人物》雜誌記者 李鷺芸 田亮 許陳靜
□ 趙婧夷
2016年5月6日,莆田市秀嶼區東莊鎮馬廠村的陳靖姑祖廟。(本刊記者李鷺雲 攝)
在福建省莆田市的沿海小鎮東莊鎮,六七層的獨棟別墅隨處可見,十層以上的樓房也不在少數。與「莆田系」一詞在網絡上的熱度相比,當《環球人物》記者來到這個傳說中的小鎮,感受到的卻是寂靜和冷清——家家戶戶都鐵門緊閉,只要有人靠近,空蕩蕩的院子就響起犬吠聲。當地流傳一句話:「不管房子蓋得多高,家裡都只有一條狗和兩個老人。」而鎮上的青壯年都在全國各地做醫院生意。
據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網站披露,截至2013年10月底,全國共有醫院2.4萬家,其中公立醫院13440家,民營醫院10877家。莆田(中國)健康產業總會則宣稱擁有全國超過80%民營醫院會員,也就是說,莆田系控制了全國80%的民營醫院。
1992年,海口街頭的遊醫。
「一代宗師」陳德良
莆田系的主力軍來自莆田市秀嶼區東莊鎮。由於三面環海,土地鹽鹼化嚴重,這裡很難發展農業,但東莊鎮人所辦的民營醫院及相關企業創造的產值,超過了中國中西部個別省的生產總值。而莆田系的「開山鼻祖」正是東莊鎮馬廠村走出來的陳德良。曾有民營醫院經營者為他賦詩一首:「胸懷大志凌霄漢,身居小閣好望山。十萬弟子闖天下,一代宗師數德良。」有人戲言,陳德良在東莊的地位堪比達摩之於少林寺。
當地人告訴《環球人物》記者,鎮裡平時空蕩無人,只有到了過年的時候,才熱鬧起來。「莆田人好攀比,在外賺了錢必須回村裡蓋房,樓層必須得高,外牆必須得大氣,即使裡面沒有裝修,即使房間裡的電視因為海風的常年腐蝕早已損壞,即使房間裡擺放的只有一張破爛的竹床。」
東莊鎮的馬廠村有兩座不小的祖廟,其中陳靖姑祖廟信徒眾多,原因有二:一是陳靖姑在當地與「海上女神」媽祖齊名,被稱為「陸地女神」,也被認為是當地所有陳姓人的祖宗;二是祖廟的看護人便是多年前退隱江湖的陳德良。
《環球人物》記者幾經周折來到陳德良家,出乎意料地發現,他家的樓房只有三層,因為多年沒翻新,顯得老舊。從生鏽的大門外向裡看,樓中央牌匾上「望山閣」3個字還算顯眼。上前敲門,只聞犬吠聲,不見人回應。
陳靖姑祖廟正在擴建中,幾個木工師傅在陽光下用心地雕著房梁。《環球人物》記者上前打聽陳德良,師傅說已經連續幾天沒見他來值班。值班室裡,幾名工作人員正在聊天喝茶,看見生人,臉上立即顯露出戒備的神情。不等記者開口,他們便搶著說:「我們是鄉下人,有空來這邊坐坐,誰都不認識……」
隱退多年的陳德良,刻意迴避外界的關注。他1950年12月出生,早年以修鎖、磨菜刀為生,生活困苦。1976年左右,陳德良碰到一名靠雜耍、賣狗皮膏藥掙錢的「耍把戲」師傅,便拜他為師,開始走南闖北,3年後獨自行走江湖。
上世紀80年代,陳德良參加了當地的一個函授班考試,拿到了結業證書——莆田愛國衛生學會許可證,具備了在當地行醫的資格。當時,全國各地疥瘡病頻發,福建等沿海地區尤其普遍。這是一種傳染病,得了這種病的人,皮膚表層內寄生著一種蟎蟲,引起劇烈瘙癢。陳德良憑藉從函授班學來的醫學知識,加上一些祖傳藥方,研究出一個偏方:500毫升水中放入不到5毫升水銀。「水銀成分很少,不會讓人中毒,再夾雜一點硫磺。治療效果很好,還沒有副作用。」陳德良曾得意地對媒體說。他在電線桿上貼出小廣告,很快有人來排隊看病。「剛剛改革開放不久,衛生條件太差,人們的衛生知識又不多,得疥瘡的人非常多,許多人到醫院治療後又復發,但用了我的藥水後很快就好了。找我看病的人越來越多,我的名聲也大起來了。」陳德良曾說。他的偏方成本只有一兩毛錢,售價卻達到一兩塊。「當年靠著這個偏方,一年能賺一兩萬。當時1萬多就能蓋房,等於我幹一年就能蓋房了。」陳德良說。
在那個人們普遍月收入只有幾十塊錢的年代,陳德良成了東莊鎮「從醫致富第一人」。後來,他也當上了師傅,在鄉裡鄉親中收了詹國團等8名徒弟。陳德良還學著當年賣藝師傅的樣子,帶著徒弟們走南闖北當遊醫。「1990年前後,社會上賣淫女之類的開始多起來,性病市場需求很大,當時的國有醫院很少有人願意去治這個病,也不敢打廣告,國家有這個漏洞,老闆們就投機倒把搞進去了。說實話,當時確實有些亂收費的現象。」陳德良說。上世紀90年代,陳德良遭遇了一場車禍,1997年正式「退休」。後來他的徒弟也帶出了徒弟,「親戚帶朋友、師傅帶徒弟」的莆田發展模式逐漸成型。
莆田模式
莆田系的老闆們大多經歷3個發展階段。第一是租賃階段。畢竟地下遊醫的身份難以取得多數人的信任,所以莆田老闆們開始租賃正規醫院的房子和設備,承包醫院的一些科室,大多是皮膚科、婦科之類,還聘用臨時醫生,大打廣告。如果醫院的品牌打響了,就擴大經營;搞砸了,就換個地方。
第二是託管階段。有些地方的一級醫院或企業醫院長期投入不足,員工少、病床少、經營差,但又承擔著當地居民或企業職工最基礎的醫療保障任務,不能倒閉。莆田系老闆看準機會,將其託管,重點發展利潤較高的科室,而對眼科、外科等技術要求高、醫療風險大、利潤空間小的科室投入不足。
第三階段是自建醫院。隨著資金越來越充裕,莆田系老闆們開始自己建醫院。「莆田系二代」林玉明看到公立醫院婦產科人滿為患,「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塊巨大的市場空缺,於是決定將事業轉向開辦民營專科醫院,致力於為女性提供更好、更加人性化的婦產科專業服務」。2002年,他在山西太原創立了「全國第一家女性專科醫院」——山西現代女子醫院。
在此基礎上,目前大多莆田系大佬通過設立一家或幾家投資公司,管理旗下眾多醫院和醫療機構。莆田人翁慶蒼19歲從家鄉北上河北易縣,開設第一家私人診所,開始創業。後陸續在河北淶水、高碑店投資設立門診。1991年到北京房山區發展,在城關鎮開設門診部;2002年在房山區紅十字會同濟門診部出任經理。2008年創立北京淞行中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現有下屬醫院和醫療機構十餘家。
而今莆田系涉足的行業已經不限於醫療領域。例如北京當代醫院醫療集團董事長黃遠風,還是內蒙古臨河市兩家礦業公司的總經理,並在河南省南陽市開發了23萬平方米的房地產項目。
莆田系的部分代表企業也得到了其他社會資本的認可。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家族及其關聯公司是莆田系華夏醫療的大股東,約持股20%,持股比例僅次於華夏醫療董事長翁國亮。知名投資公司鼎暉投資在2008年投資了和美醫療,紅杉資本在2013年投資了主打婦產醫療的安琪兒醫院。2013年5月,臺灣海峽兩岸皮膚醫學暨醫學美容交流學會與莆田人楊美先旗下的北京祥雲京城皮膚病醫院,在北京籤訂《海峽兩岸皮膚醫學美容合作協議》。時任國民黨副主席蔣孝嚴為此次兩岸醫療合作發來賀詞「駿業宏開」,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發來賀電「仁術濟世,造福兩岸」。
責任編輯:於冰
聲明: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