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近日,女大學生曉文(化名)遭遇了難題,她的手臂上有一顆直徑1釐米左右、上面還有幾根毛髮的黑痣,原以為只要「點」一下就能去除,然而常州一院的醫生卻告訴她,可能需要手術切除,她陷入了糾結。
整形美容科主治醫師周虹解釋:「其實曉文的情況很常見,一到暑期,經常有人為去除黑痣而就醫。然而,很多人對黑痣一知半解,究竟哪些要治,有講究!」
其實,黑痣,黑代表黑色素細胞,這是一種由黑色素細胞良性增生產生的病變,它一般分為皮內痣、交界痣和混合痣。其中,皮內痣位於真皮內,邊界清晰光滑,小於1釐米,有毛髮生長,不易惡變;交界痣在表皮與真皮交界處,直徑1-2釐米,表面平坦或稍高出皮面,光滑無毛髮,色素分布不均勻,可惡變;混合痣是以上兩種類型的混合,可惡變。
黑痣中有一種惡性黑色素瘤,它是指由黑色素細胞發生的惡性腫瘤,多由普通黑痣受各種刺激後產生,好發於手掌、足底、指甲下、陰囊、陰唇、黏膜等處,屬於高度惡性腫瘤。它致死率高、進展速度快、治療方法有限。
理論上,普通黑痣都有惡變傾向,那麼該如何識別惡性黑色素瘤?周虹說,普通黑痣形態不一,大多沒有不適感,形狀變化不大。但如果發生以下變化時,提示有惡變傾向:迅速增大,色素加深,發生疼痛、瘙癢、感染、潰瘍、出血,出現黑色暈環、衛星徵,周圍淋巴結腫大。而惡性黑色素瘤的特徵更鮮明——不對稱性,不規則的邊界,不均勻的顏色,直徑大於6毫米。
所幸,經醫生判斷,曉文的黑痣是皮內痣,一般不易惡變,可以不做處理。但如考慮美觀,也可以選擇積極治療。
周虹表示,治療方案因痣大小而異。手術徹底切除是首選治療方法,尤其對於直徑>3毫米的黑痣,切除後運用美容縫合的方法,術後疤痕不明顯,遠期效果常常比「點痣」遺留的痕跡更小,且復發率低。直徑小於3毫米且非常淺表的黑痣可以選擇非手術治療,包括雷射、射頻、化學燒灼等方法,優點是操作方便,缺點是不能保證徹底去除,如經常復發而接受多次治療,易加大惡變的可能。因此,目前有觀點認為對於祛痣者,不論黑痣大小都推薦手術徹底切除,儘量減少非手術治療對黑色素細胞所帶來的刺激。
門診上常接到年輕爸媽的諮詢,「孩子處於生長發育階段,身上有痣需要處理嗎?」周虹說,以下三種情況建議積極治療,一是特殊部位:手掌、足底、會陰部、甲床、易摩擦部位、經常暴曬的部位等,這些部位的黑痣惡變的可能性大,如發現明顯變化需早期切除;二是一些部位的黑痣,隨著年齡逐漸增長而增大,即使無明顯惡變傾向,也應儘早切除。
有明顯增大趨勢:一些部位的黑痣,雖沒有惡變傾向,但隨年齡逐漸增大,如增大趨勢明顯,預計將來手術難度大的,即使孩子年幼,也應考慮早期全麻下切除;三是影響孩子交際及心理健康:一些明顯的黑痣不僅影響外觀,還常常被他人嘲笑,導致孩子自卑、羞於交際,可考慮治療。
周虹還提醒,預防性切除有惡變傾向的黑痣是治療的關鍵,不要輕信廣告中的祛痣方法,不當的化學產品會誘發黑痣變化,切記務必選擇正規醫院治療。
(項守奎 沈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