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想要打破社交僵局,除了聊聊天氣,大概就是聊聊星座了。
什麼惹誰都不能惹處女座、找老闆可不能找金牛座……懂或不懂都可以摻和兩句。
十二星座中,招黑榜No.1一定是處女座。
吹毛求疵強迫症晚期患者精神潔癖孤獨患者……怕是處女座一生也甩不掉的標籤。
別看現代人研究星座不亦樂乎,其實,這個話題一點都不洋氣。
因為一千年前的宋朝人,已經跟你一樣在談論十二星座的運程了。
古人對星座也有自己的喜好。只不過,最早被黑的星座並非處女座,而是——
摩羯座。
一旦覺得懷才不遇,命運坎坷,就怪自己是摩羯座。
比如,宋代大文豪蘇軾。
蘇東坡對摩羯的「恨」,要從他的愛豆韓愈說起。
韓愈曾寫詩暗示自己出生那天星象不好,導致命運坎坷。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
我出生那時,月亮在鬥宿(摩羯),命盤裡有牽牛星,又有箕宿(獅子處女),不見牽牛星拉豪車,不見鬥宿裝美酒,唯有箕宿好的不靈壞的靈,所以導致自己操勞一生。結果這段話被精通十二星座的蘇軾看到了,掐指一算,原來自己也是摩羯!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
我和韓愈倆人真的好慘啊!因為都是摩羯座,所以一生受苦。看來摩羯不是什麼好星座。蘇軾不但黑自己,還黑好朋友。他有個朋友叫馬夢得,也是摩羯座。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
馬夢得你比我小八天,那年生的,沒有富貴人,而你我是最窮的,不過咱倆裡挑個最倒黴的,還得是你啊哈哈哈哈哈哈!不愧是「摩羯一生黑」。在蘇軾的一波帶節奏下,颳起了一股黑摩羯的妖風,且一發不可收拾。
有人暗搓搓地黑,像人生自古誰無死的文天祥。
「磨蝎之宮星見鬥,簸之揚之箕有口。昌黎安身坡立命,謗毀平生無不有。我有鬥度限所經,適然天尾來臨醜。雖非終身事幹涉,一年貝錦紛雜糅。」瞧明白了嘛,他這是用韓愈和蘇軾的典故,隱晦地表達自己摩羯座命苦。
更多的人是直接開黑。
圖片來源@「王左中右」微信公號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
圖片來源@「王左中右」微信公號
古代的摩羯座戲真多。
還有人明明不是摩羯座,自己人生不如意,就硬說自己是摩羯座。
比如南宋的宰相周大必就一直認為自己是摩羯座,感嘆命中「宜退不宜進」。
後來經專家考據,其實他是寶瓶座,也是
real可怕。
古人玩星座比我們6多了。
星座最初起源於古巴比倫,後來傳到古希臘,經由雅典娜和黃金十二聖鬥士發揚光大,隨後傳入天竺。
再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十二星座也跟著進來了。
史料中,最早提及十二星座的記錄能上溯到
隋朝。
1400年前,一位天竺高僧來到東土大隋,名叫那連提耶舍。日常除了傳播佛教,還兼職做佛經翻譯。
經他翻譯的一部《大方等日藏經》,首次將十二星座引入中國。
「是九月時,射神主當;十月時,磨竭之神主當其月;十一月,水器之神主當其月;十二月,天魚之神主當其月;正月時,特羊之神主當其月;二月時,特牛之神主當其月;是三月時,雙鳥之神主當其月;四月時,蟹神主當其月;此五月時,師子之神主當其月;此六月時,天女之神主當其月;是七月時,秤量之神主當其月,八月時蠍神主當其月。」只不過,十二星座的叫法與現在不太一樣。比如白羊叫特羊,金牛叫做特牛——「特」字,是雄性的意思。
處女叫天女,雙子也很好玩,大約是「在天願為比翼鳥」的聯想,所以被譯為「雙鳥」。
至於羊身魚尾的動物形象叫做「磨竭」,則是梵文makara的音譯,這也是後來88星座中唯一保留音譯的星座。
從唐代開始,十二星座便頻頻出現在典籍文物之中。從莫高窟到西夏王宮,都能找到其蹤跡。
莫高窟第61窟——甬道南壁(於五代開始修建)
雖然壁畫繪製已久,但是圖畫依然清晰:南面繪有獅子座,寶瓶座,人馬座;而北面繪有雙魚座,巨蟹座,雙子座幾近剝落。
古代人對星座有多迷?
比如,在墓室中繪上十二星座的圖案。
宣化曾經出土過一座遼代古墓。墓主的墓室穹頂除了畫了二十八宿,而外側還畫了黃道十二宮。
再比如,敢用十二星座來推算打仗能不能贏。
春風,二月中……後三日入白羊宮,其神天魁」、「夏至,五月中,後六日入巨蟹宮,其神小吉」。就是說,他們把十二星座和十二中氣相匹配,推測這場仗啥時候打能贏。
如果打仗的時候碰到水逆,估計就要GG了。
為了和北宋人做生意,西夏人曾出過一本漢語詞彙書,《西夏合藩掌中珠》。其中就有對十二星座的音譯註解。
何為音譯註解?就是以前我們小時候學英語做過的,「thank you very much(三克油為你媽吃)」這種。
在北宋,如果不懂點星座常識,話都不會和你說的好伐!
十二星座強大到什麼地步?
從佛教傳來,但在道教還能成為自己的神!
雖然正史天文志中未見關於西方十二星宮的記載,但在道教中,不僅把十二宮星君和其他各位星君一起供奉。
到了明代,十二星座逐漸有了中國版神話形象。道教將十二星座幻想為各種神仙:天秤宮尊神、天蠍宮尊神、人馬宮尊神……
這是明代寶寧寺的水陸畫作,此幅題目為寶瓶、金牛、天蠍、巨蟹、摩羯宮神。
他們手上抱著的東西,就表明了他們的身份。
怎麼看,都有點中國古代版聖鬥士的感覺。
明清時期,黃道十二宮的譯名基本穩定,除「陰陽」、「雙女」外,其他與現用名完全相同。
直到康有為的《諸天講》,才將「陰陽」「雙女」分別譯為「雙子」「處女」,與現代所用名更為接近。
現在我們的星座名都是康有為「撥亂反正」,經過各種考據而來的。
本文內容綜合自網絡
參考圖書:《中國大通史》隋唐五代卷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