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大連海洋大學青年志願者抗疫突擊隊頂風冒雪運送物資的照片,被全網轉發,「移動的雕塑」登上多個社交媒體熱搜榜,網友們紛紛為有擔當的志願者點讚。
點擊觀看視頻
半島晨報採寫的兩條消息,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媒體平臺發布後,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關注熱潮。
回顧
當時志願者們在搬運什麼?
「移動的雕塑」都有誰?
他們每一個人的名字應該被記住……
針對全國廣大網友關心的一些熱點問題,半島晨報記者再次聯繫大連海洋大學,做深入採訪。
7日晚上7點鐘,記者撥打多次電話,終於接通了大連海洋大學青年志願者抗疫突擊隊指導老師、航海與船舶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王海鵬老師的電話,進行了一場隔空對話。
「
照片中被拍攝下來的是11名學生,
也就是網友們關心的
『移動的雕塑』裡的真身,
但我覺得這17名學生是一個集體,
一個都不能少!
」
王海鵬老師給記者提供了大連海洋大學青年志願者抗疫突擊隊隊員全名單,首次向媒體公布,他們是:魏顯赫、林諮同、李宗餘、段博珩、李瀟陽、潘勇金、 呂傑、向宇、馮興龍、平濤、陳渤林、劉榮燁、張書豪、庹連科、劉金鑫、王立偉、劉久增。
01
「當時我們正在搬運28箱口罩」
記者:「移動的雕塑」主題照片刷屏了,您能講講當時的情形嗎?
王海鵬:事情發生在1月6日下午1點左右,當時來了一批防疫物資,是28箱共計10萬隻口罩,卸在了通往大學生公寓的門崗處,之前我們都是用小推車推的,當時雪下的太大了,坡又大,小推車沒法用,我們向物業借了一臺三輪車,十來個人連推帶拉往大學生公寓運送,當時三輪車上裝了9箱,我們一共運了3次。
02
「學生們不斷滑倒,我很心疼,拍了幾張照」
記者:我看視頻裡面有好幾個學生滑倒了。
王海鵬:當時雪太大了,我們根本睜不開眼睛,基本就是摸索著往前走,大家憑感覺在前進,不斷地有學生滑倒,倒下了又爬起來,我就在他們當中,真是太心疼了,我就掏出手機拍了幾張。從高空俯拍的那張照片是學生拍的,當時我們路過女生公寓,那位拍照的學生在8樓,看到我們之後,她用相機拍的,隔著比較遠,拍的不是很清楚。
03
「他們還要備考,是擠出時間來做志願服務」
記者:網友們都為這些能吃苦、講奉獻的大學生志願者點讚,說說你這些可愛的學生們吧。
王海鵬:他們都很優秀,是我們精心選拔出來的,其中還有好幾位黨員志願者。到今天為止,我們已經並肩作戰17天了,他們不是全職志願者,期末到了,他們要複習備考,他們有的是大一學生,有的是大二學生,都是擠出時間來做志願服務的,6日上午還有部分隊員參加了線上的期末考試,中午又一起出來給大家送午餐,送完午餐之後我們才搬運的口罩。他們是好樣的,我為他們感到驕傲!
04
「有一種自豪感,更多了一份責任感」
記者:鋪天蓋地的報導,給志願者們帶來了哪些變化?
王海鵬:今天全網都在轉發這條新聞,我們也是早晨陸續看到這些新聞的,我們的工作還是照常進行,送餐、掃雪……大家見了面聊起來的時候,有一種自豪感,但我覺得,大家的責任感更重了。學生家長也都看到了,家長們都和學生聯繫過。看到社會對學生的高度評價,家長們更多的是很欣慰和自豪,經過這件事,家長們對孩子更加放心了,對學校工作也更加理解和支持了。
05
「我們只是抗疫大軍中的一員,堅信大連必勝」
記者:網友們說,「移動的雕塑」傳達出了一種必勝的信念,您怎麼看?
王海鵬:我想代表我自己和學生們,表達一下此時的感想,其實我們做的工作和前幾次下雪做的是一樣的,和前15天做的一樣,只是這一次被拍到了,學生發到朋友圈後被又被媒體報導了,把我們推到了聚光燈下,我想說,在大連海洋大學,還有很多和我們一樣的教師志願者、學生志願者,我們只是他們的代表;在我們大連的每一個角落,還有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志願者,大家都和我們一樣,每天都在默默付出,守土有責,責任在肩,我相信,我們大連一定會守得雲開見月明,一定會取得抗戰疫情的最終勝利!
網友致敬:
你們大連人真棒,大連是座英雄的城市
「移動的雕塑」引發全網關注,網友們紛紛以不同形式表達敬意,其中,網友「那那手繪」根據圖片手繪了3幅作品,發給本報。
她是生活在杭州的廣東人,留言說:「你們大連人真棒,大連是座英雄的城市,有時間一定去大連!」
這幾天的大連
風雪交加天寒地凍
可總有一些人和事
讓你心生溫暖眼睛一熱
◇
消防員吃飯的畫面讓人心疼
「有你們在,很安心!」
1月6日16時12分,大連中山區消防救援大隊桃源站接到指揮中心命令,位於中山區桃源街山海巷35號樓一居民家中發生火災。桃源站迅速出動3輛消防車拉載15名消防指戰趕赴處置。受冷空氣影響,當時的氣溫在-14°C左右,室外還下起了大雪。
1月6日16時12分,大連中山區消防救援大隊桃源站接到指揮中心命令,位於中山區桃源街山海巷35號樓一居民家中發生火災。
消防員趕到後,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奮力撲救,大火終於被撲滅。歸隊後,早已筋疲力盡的消防員們因為還要對車輛進行衝洗,因此他們沒有脫下戰鬥服,經過消殺後,直接「衝」進了食堂……
接下來的畫面讓人看了十分心疼:消防員身上穿著厚重的上面,還掛有一層冰雪的滅火防護服,雙手被凍得通紅,吃飯時雙手一直抖,甚至連餃子都夾不住,看完這個視頻有很多網友都留言表示很心疼:「有你們在,很安心!」……
◇
交警求駕駛員別開車了
真推不動了!
1月6日,大連下了一場大雪,從下午3點多開始,一張只有19個字的朋友圈截圖在大連本地社交群中廣泛傳播。
這張截圖來自於一線交警趙建斌,他是甘井子交警大隊紅旗中隊的崗勤民警,短短幾個字道盡了特殊天氣下執勤交警的不易。
「我負責在柳樹南街通往前黃線的路口執勤,平時這個點位是不設崗勤的,因為此處有一個上坡,在雪天容易引發交通堵塞。」趙建斌說。 此處位置相較於市內來說,車流量要小一些,然而儘管如此,趙建斌告訴記者,在早高峰的時間段自己就推了9臺車。
◇
怕路不好自己趕不回醫院
醫生下班沒敢走...
風雪夜,孤身在外,突發重疾,面臨生死……這樣的一幕就發生在1月6日晚上的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在低溫大雪的天氣裡,41歲的王先生突發胸痛,隻身一人來到醫院就診,而診斷結果卻是「要命」的急性心肌梗死。所幸,醫院裡並不是他一人面對疾病,而是一群醫務人員和他一起並肩作戰。風雪夜裡這臺手術背後,有著不尋常的故事 。
1月6日晚,給王先生做手術的醫生是市三院心內四科的梁濱主任,多年的經驗和嫻熟技術使得手術十分順利,20多分鐘即完成。可王先生並不知道,梁濱主任下了班不回家,是專門等在醫院為他手術的。其實,梁濱並不知道當晚一定會有急診手術,但他知道,對心血管病來說,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看到天氣惡劣,他不想因為路途耽擱,影響病人急救。
當晚22時10分,當王先生同意手術時,導管室護士李嶸也同時接到急診通知,她以最快速度趕往醫院。閆顏是昨晚心內四科的值班醫生,她參與了王先生的救治全過程,不僅完成醫生所要做的一切工作,診斷治療加心理安慰,還充當了王先生的「家屬」,因為王先生是一個人來就診的,辦理住院,繳費,送手術等所有的一切都是醫護人員在做。半夜參加急診手術的還有導管室的護士郭續彩和技師苗祖豪。而7日早上郭續彩又隨著醫院的核酸採樣隊伍出發,參加抗疫。
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溫暖匯聚;
冰雪終會消融。
半島晨報、39度視頻首席記者於雅坤 記者來慶新、佟亮、黃鳳桐
編輯:劉曉霞 校對:張穎
責任編輯:趙偉 值班主編:於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