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歷史大事記(1921年7月-1949年12月)

2020-11-28 中國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歷史大事記(1921年7月-2011年6月)之一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1840年以後,由於西方列強的入侵,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20世紀初,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但未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中國期待著新的社會力量開闢新的救國救民道路。1915年興起的新文化運動,在中國社會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給東方被壓迫民族以巨大鼓舞。中國一批先進知識分子開始選擇馬克思主義。同時,中國工人階級伴隨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而迅速壯大。一場新的人民大革命的興起已不可避免。

  1919年5月4日由於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北京學生3000餘人到天安門前集會,遊行示威,掀起反帝愛國運動即五四運動。6月5日,上海工人罷工聲援學生,隨後工人罷工、商人罷市迅速擴展到20多個省100多座城市。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迫於人民群眾的壓力,中國代表沒有出席6月28日的巴黎和會籤字儀式。

  五四運動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圖書大量出現。李大釗、陳獨秀、李達、李漢俊、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鄧中夏、何孟雄、高君宇、王盡美、鄧恩銘等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開始在工人群眾中宣傳馬克思主義。

  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的結合,在思想上、幹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準備,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920年3月李大釗發起成立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5月,陳獨秀在上海發起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上海、北京的研究會同湖北、湖南、浙江、山東、廣東、天津等地及海外的先進分子逐步建立聯繫,進一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4月 經共產國際批准,俄共(布)遠東局派維經斯基等來華,先後會見李大釗和陳獨秀等,幫助開展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工作。

  8月 陳獨秀主持在上海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隨後起草的宣言,比較系統地表達了中國共產主義者的理想和主張。

  9月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將陳獨秀在新文化運動中創辦的《新青年》改為黨組織的公開理論刊物。11月,又創辦《共產黨》月刊。

  10月 李大釗主持建立北京的共產黨早期組織。

  秋-翌年春 武漢、長沙、廣州、濟南等地以及旅日、旅法華人中陸續建立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

  本年起至中共一大前後,國內其他地方也出現從事共產主義活動的團體組織。

  1921年

  6月-7月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提議召開全國代表大會,並著手進行會議籌備工作。共產國際有關組織及其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幫助進行有關工作。

  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今興業路76號)開幕,最後一天的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有:上海的李達、李漢俊,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廣州的陳公博,旅日的周佛海,受陳獨秀派遣的包惠僧,共13人。代表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參加會議。大會通過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選舉產生中央局,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黨的一大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中國出現了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

  後來,7月1日被確定為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

  8月 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在上海成立,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工人運動的第一個公開機構。

  9月 浙江蕭山衙前村成立由共產黨員發動組織的農民協會。隨後,紹興、曹娥等縣數十個村莊建立起農會。

  1922年

  1月21日-2月2日共產國際在莫斯科、彼得格勒召開遠東各國共產黨及民族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張國燾等14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出席會議。大會根據列寧關於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的理論,闡明被壓迫民族所面臨的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對中國共產黨制定民主革命綱領起到了重要作用。

  1月-翌年2月以香港海員罷工為起點,中國共產黨領導工人運動掀起第一次高潮。其間,爆發罷工鬥爭100多次,參加人數達30萬以上。

  5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正式成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1月改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11月,為吸收廣大青年參加抗日救國運動,中共中央決定將共青團組織改造為「廣大群眾的非黨的青年組織」。1937年1月共青團中央宣布結束工作。1949年4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在北平成立。

  7月16日-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12人,代表全國195名黨員。陳獨秀作工作報告。大會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區分了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大會制定第一部《中國共產黨章程》,通過《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大會宣言》、《中國共產黨加入第三國際決議案》等文件。大會選舉產生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央執行委員會推選陳獨秀為委員長。

  7月-翌年5月 在彭湃領導下,廣東海豐、陸豐、惠陽三縣1500多個鄉建立農會,會員達20多萬人。

  8月29日-30日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開會議,根據共產國際指示和馬林建議,為建立民主聯合戰線,決定在孫中山改組國民黨使之成為民主革命統一戰線組織的條件下,由共產黨少數負責人先加入國民黨,同時勸說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

  9月14日-18日安源路礦1.7萬多名工人在毛澤東、李立三、劉少奇等組織領導下,舉行罷工鬥爭,取得勝利。罷工之前成立的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得到鞏固和發展。

  9月中共中央機關報《嚮導》周報創刊。建黨和大革命時期,中共中央還創辦了《新青年》、《前鋒》、《中國共產黨黨報》等刊物。

  10月 中共中央機關由上海遷到北京。

  1923年

  2月4日-9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京漢鐵路工人2萬餘人舉行總罷工,成為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的頂點。7日,反動軍閥進行血腥鎮壓,造成慘案。

  3月 中共中央機關由北京遷回上海。四五月間遷往廣州。8月再遷回上海。

  6月12日-20日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國420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參加會議。大會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採取黨內合作的形式同國民黨建立聯合戰線,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大會通過《中國共產黨黨綱草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大會宣言》、《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修正章程》、《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組織法》、《關於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農民問題決議案》等文件。大會選舉產生新的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央執行委員會選舉陳獨秀、蔡和森、毛澤東、羅章龍、譚平山組成中央局,陳獨秀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

  1924年

  1月20日-30日在孫中山主持下,中國國民黨在廣州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共產黨人參加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為主要內容的宣言,實際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大會選舉產生有李大釗等10名共產黨員為委員和候補委員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大會的召開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5月在蘇聯幫助下,國共合作的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在廣州黃埔創立(即黃埔軍校)。孫中山任軍校總理,委任蔣介石為校長、廖仲愷為黨代表。中國共產黨從各地選派許多黨、團員和革命青年到軍校學習。11月,周恩來出任軍校政治部主任,健全政治工作制度。周恩來主持的中共廣東區委從軍校第一期畢業生中抽調部分黨、團員作為骨幹,改組大元帥大本營的鐵甲車隊。

  7月3日國共合作舉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在廣州正式開學。至1926年9月,在共產黨人彭湃、毛澤東等相繼主持下,廣州農講所連續舉辦6屆,培訓700多名農民運動骨幹。

  12月 中共中央成立北方局。大革命時期,中共中央還成立了廣東臨時委員會。

  1925年

  1月11日-22日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20人,代表全國994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參加會議。大會明確提出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工農聯盟問題,對民主革命的內容作了比較完整的規定;通過《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大會宣言》、《中國共產黨第二次修正章程》等文件。大會選舉產生新的中央執行委員會。隨後召開的四屆一中全會選舉陳獨秀、彭述之、張國燾、蔡和森、瞿秋白組成中央局,陳獨秀為中央執行委員會總書記。

  3月12日 孫中山在北京逝世。 5月30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反對帝國主義暴行的運動即五卅運動在上海爆發,並迅速席捲全國,約1700萬各階層群眾直接參加鬥爭,標誌著大革命高潮到來。運動得到國際進步力量和海外僑胞的廣泛同情和支援。 5月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在廣州舉行,成立中華全國總工會。1933年2月全國總工會由上海遷入中央蘇區首府瑞金,與中華全國總工會蘇區執行局合併,改稱中華全國總工會蘇區中央執行局。1934年10月隨紅軍長徵。1935年10月在陝北瓦窯堡成立全總西北執行局,1937年8月後實際停止工作。1948年8月,在哈爾濱舉行的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恢復設立中華全國總工會。

  6月-翌年10月中國共產黨在廣州、香港領導發動有25萬人參加的反帝大罷工即省港大罷工。這是中國工人運動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政治大罷工。

  7月1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其所屬部隊隨後統編為國民革命軍6個軍。周恩來等共產黨人分別擔任第一、二、三、四、六軍的副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12月1日 毛澤東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相關焦點

  • 中國共產黨歷史大事記(1921年7月-2011年6月)之一
    新華網北京7月20日電  中國共產黨歷史大事記  (1921年7月-2011年6月)之一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20世紀初,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但未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中國期待著新的社會力量開闢新的救國救民道路。1915年興起的新文化運動,在中國社會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
  • 中國共產黨歷史大事記(1950年1月-1978年12月)
    中國共產黨歷史大事記(1921年7月-2011年6月)之二   1950年  1月6日 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頒發布告,宣布收回在京的外國兵營地產,徵用兵營及其他建築。天津、上海等地也先後收回、徵用外國兵營地產。
  •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
    1921年7月23日在這艘遊船上,中國共產黨宣告誕生1921年7月23日,新興的中國共產黨出現在歷史舞臺上。出席會議的有國內各地和旅日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12人,他們是: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燼美、鄧恩銘、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周佛海,參加會議的還有陳獨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尼科爾斯基也出席了會議,會議原定由陳獨秀主持,因陳未能出席,遂推舉張國燾主持會議,毛澤東與周佛海任記錄。
  • 【今日歷史】11月7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原標題:【今日歷史】11月7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 1949年11月7日 隴海鐵路全線通車 69年前,1949年11月7日,在新中國建立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在鐵路職工的奮戰下,隴(陝西省寶雞)海(江蘇省連雲港)鐵路全線通車,全長為1226公裡。這條橫貫東西的交通大動脈的全線通車,對新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 【今日歷史】7月22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原標題:【今日歷史】7月22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 1928年7月22日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平江起義爆發。 47年前,1970年7月22日,成昆鐵路建成通車成昆鐵路通車。成昆鐵路自成都南站至昆明,全長1,091公裡。1958年開工,1970年7月通車,1970年12月交付運營。 ♦ 1994年7月22日 首屆宋慶齡獎學金在上海頒獎。 23年前,1994年7月22日,首屆宋慶齡獎學金在上海頒獎。
  • 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21年
    ·1921年   6月 共產國際代表馬林抵達上海。他與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派來接替維經斯基工作的尼克爾斯基會合,並很快同當時主持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工作的李達、李漢俊建立了聯繫,在了解到中國共產黨籌建工作的基本情況後,建議及早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  7月23日-8月初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一大開幕日期是建國以後根據檔案材料查證清楚的。
  • 2020年7月1日是建黨多少周年 今年建黨多少周年
    2020年是建黨99年。中國共產黨創建於1921年7月23日。  中國共產黨(英文名: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簡寫CPC),簡稱中共,創建於1921年7月23日,歷經多年國共內戰,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和絕大多數沿海島嶼取得全面勝利,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打敗中華民國國軍,迫使中華民國政府退守臺澎金馬,並在1949年於北京建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 人民軍隊歷史大事記(1949.4-1949.12)
    ★1949年4月20日,國民黨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上簽字,國共和平談判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1949年4月20日,第二、第三野戰軍和第四野戰軍一部舉行渡江戰役。★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宣告國民黨22年反動統治覆滅。
  • 中國共產黨歷史大事記
    7月、8月 經中央黨史領導小組批准,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的《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卷和《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分別正式出版。2002年9月,《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卷經修訂後定名為《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經中共中央批准出版發行。    9月6日 中共中央作出《關於抓緊培養教育青年幹部的決定》。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49年10月-2019年9月)(1)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49年10月-2019年9月)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者按:新中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裡程碑,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從此開啟了新紀元
  • 【今日歷史】9月19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1949年9月19日 「海遼」輪從香港赴汕頭應差途中起義69年前,1949年9月19日,「海遼」輪從香港赴汕頭應差途中起義,經過艱難曲折後回到大連,是招商局第一艘在境外宣告起義的海輪。1999年9月19日 中國共產黨十五屆四中全會在北京開幕19年前,1999年9月19至22日,中國共產黨十五屆四中全會在北京開幕,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 歷史今日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
    中共一大會場1921年7月23日晚8點,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李漢俊的哥哥李書城家裡召開。參加大會的有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何叔衡、王燼美、鄧恩銘、李漢俊、李達、劉仁靜、張國燾、陳公博、周佛海等12人,代表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可洛夫也參加了大會。會上先由馬林作報告,他講了第三國際的使命和中國黨的任務,建議中國黨要特別注意工人的工作,接著擬定了會議日程,主要是制定黨的綱領和實際工作計劃,選舉黨的領導機構。7月27日至29日,連續三次開會討論黨的綱領。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49年10月―2009年9月)(上)
    本社從今天開始,分兩次播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以饗讀者。1949年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此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於9月21日至30日召開。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決定1949年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日子,每年的10月1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10月2日蘇聯政府決定同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3日,周恩來復電錶示熱忱歡迎,並互派大使。
  • 廣西解放70年大事記
    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黨史研究室梳理了70年間廣西發生的大事、要事,編寫了《廣西解放70年大事記》,記述和反映1949年12月至2019年10月間中國共產黨廣西壯族自治區(省)委員會團結帶領廣西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宏偉徵程中,艱苦探索、銳意進取、砥礪前行,奮力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以及黨的建設的輝煌歷程和發展成就
  • 【今日歷史】8月24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原標題:【今日歷史】8月24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一、國內大事記 ♦ 1645年8月24日 清軍攻克嘉定,「嘉定三屠」開始。 ♦ 1966年8月24日 郭沫若參與挖掘定陵。 51年前,1966年8月24日,郭沫若參與挖掘定陵。 ♦ 1973年8月24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44年前,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開。
  • 【今日歷史】12月21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原標題:【今日歷史】12月21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史事微評】138年前的今天,1879年12月21日,史達林出生在俄國喬治亞的哥裡古鎮。史達林是蘇聯執政時間最長的最高領導人,在二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對二十世紀的蘇聯和世界影響深遠。
  • 【今日歷史】7月6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原標題:【今日歷史】7月6日大事記,歷史上的今天發生了什麼? 一、國內大事記 ♦ 1624年7月6日 登州海面上發生了歷時七個多小時的海市蜃樓 394年前,公元1624年7月6日(明天啟四年五月二十一日),我國登州海面上發生了歷時七個多小時的海市蜃樓,當時即將離任的登萊巡撫袁可立目睹了整個過程,心情十分激動,一首《海市詩》詳實地將當時的盛況記錄下來,
  • 中國歷史大事件年表:近代史
    >1921年7月 中國共產黨成立1924年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實現)1925年 孫中山逝世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1927年4月 蔣介石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義1927年8月7日 八七會議1927年
  • 中國共產黨歷史大事記(1921.7—2011.6)之二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籤訂。至1958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分三批全部撤出朝鮮回國。  10月10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鎮壓反革命活動的指示》。各地開始進行大規模的鎮壓反革命運動,到1952年10月基本結束。  10月14日 政務院作出《關於治理淮河的決定》。1951年毛澤東題詞:「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49年10月-1979年10月)[1]
    (原標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49年10月-2019年9月)) 編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