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效應「篡改」著歷史:甘迺迪遇刺時,車上是4人還是6人?

2021-01-10 眾說

人類歷史上有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叫「曼德拉效應」,簡單而言就是一群人集體把一件事搞錯,或是無中生有地擁有一段「記憶」。顧名思義,曼德拉效應出自南非國父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2013年12月5日,當曼德拉逝世的消息傳出後,相當一部分人就不樂意了。有人提出,自己明明記得曼德拉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在監獄中離世了,當時還從電視上看了老人家的葬禮,場面莊嚴隆重的不得了,自己都看哭了,怎麼眼下又去世一次?

這個看似平常的吐槽卻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紛紛自查,發現他們對曼德拉的記憶差得離譜,各種版本的逝世時間、地點和方式層出不窮。記性不好的人容易忘事,但如此大規模的情況還是頭一遭。

曼德拉效應究竟是怎麼回事,科學家至今尚不敢妄作定論,我們姑且不談它究竟是什麼,僅僅講幾個發生在歷史上的與之相關的有趣的歷史事件。

1963年11月22日,美國總統甘迺迪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的迪利廣場遭遇暗殺,不幸殞命;槍手李·哈維·奧斯瓦爾德在警方羈押途中慘遭酒吧老闆傑克·魯比槍殺。雖然當時圍繞該案成立的諸多專案組和委員會一致認同「奧斯瓦爾德的刺殺行動系個人行為」這一觀點,但這起案件還是令整個美國蒙在了陰影之下。在甘迺迪故去後的數年裡,先後有18名關鍵證人離世;若把時間跨度拉長到60年,這個數字還需要翻6.4倍。毫無疑問,甘迺迪遇刺案背後有著更驚人的真相,但鮮為人知的是,曼德拉效應也適時地湊了一腿。

原來,甘迺迪案遇刺很多年後,突然有人拋出了這樣的問題:甘迺迪遇刺當天所乘坐的林肯轎車有幾個門,當時上面坐了多少人?這個問題看著再簡單不過,只要翻出歷史照片來看一下就完了。誰料恰恰是這樣一個簡單問題,居然引發了一場頗為激烈的討論。

從照片來看,當天轎車上無疑是坐了6個人,分別是最前排的司機威廉·科瑞爾和秘密特工羅伊·克萊曼、中排的德克薩斯州州長約翰·康納利夫婦以及後排的甘迺迪夫婦。有照片為證,本應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卻有人言之鑿鑿地提出,當天車上只有4人——除了前排的司機和特工便只剩總統和第一夫人。

後者給出的證據看似也十分確鑿:首先,位於美國密西根州東南部的迪爾伯恩市亨利·福特博物館中陳列著一輛當年甘迺迪遇刺時座駕的複製品,很明顯是四座四門的——官方想要記錄歷史,恐怕不會犯這麼低級的錯誤吧?其次,案發調查的過程中,FBI模擬還原了當時的狀況,用的也是一輛四座四門的轎車。處理這種級別的案子,偵案專家必定要做到狠抓每一個細節,轎車這麼大件的東西怎麼可能搞錯?總而言之,一伙人拿著歷史照片和影像資料做鐵證,另一伙人堅信自己的記性與邏輯,雙方一時間吵得不可開交。

曼德拉效應這種情況,似乎在影視史上出現得更多一些。一說上世紀90年代,有個美國男子通過網絡公開求助:大概在十幾二十年前,也就是1973~74的兩年裡,電視上曾播出過一套名叫「蠟燭灣」(Candle cove)兒童動畫,該節目畫風有些詭異,內容也比較壓抑,一般在非黃金時段播出。這名男子自稱對這類奇奇怪怪的動畫片情有獨鍾,他想找到《蠟燭灣》,重溫一回兒時的美好回憶,因此請求萬能的網友幫助。此貼一出引起了廣大網民強烈反響,許多人也表示自己也看過《蠟燭灣》,小時候看得美滋滋的,因此印象頗深。

然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無論大夥怎麼努力,就是找不到《蠟燭灣》的一點蹤影;不少人寫信請求當年播放動畫片的頻道再重放一遍,不料對方卻一頭懵:我們當年播出了《蠟燭灣》?我們咋不知道?連電視臺都拍著胸脯保證肯定沒有這部動畫,不料網友們卻不買帳,非要槓到底;有暴躁老哥乾脆發出「懸賞」:只要有人能給出《蠟燭灣》中的任何一集,都能獲得1000美元的酬謝!要知道,當時的1000美刀可不是鬧著玩的。

這事兒不斷發酵,可謂是轟動一時。最終,當初發貼求片的那位老哥主動站出來認錯:其實是他閒著無聊,故意編了這一出,沒想到居然會鬧得這麼大。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人不買帳——他們宣稱自己小時候絕對看過這部動畫片。如今,《蠟燭灣》成了美國著名的都市傳說,據說只有小孩才能看到這部充滿詭異色彩的動畫。

無獨有偶,在許多美國人的記憶中,20世紀90年代,迪士尼出品的一部喜劇電影《沙贊》(Shazaam)大獲成功。與《蠟燭灣》不同,連許多成年人都十分清楚地記得自己坐在沙發上跟孩子一塊觀看電影時的場景,甚至有人還能講出電影內容,就是一個精靈跟倆小孩鬧著玩。有人想要找出這部電影,重溫這段美好記憶。然而同樣,人們翻遍了各大權威網站,逛遍了全國各處的影像店,都不能找到這部片子或是與它相關的任何資料。後來,還是迪士尼公司和人們印象中主演這部片子的喜劇演員大衛·阿德金斯出面,親自證實這部電影確實不存在。

人們可能有這樣的經歷:有一天去一個地方,隱隱覺得這兒似曾相識,然後腦子裡便會出現一段清晰完整的回憶。然而找其他人證實時,對方卻表示這事兒壓根就沒發生過。科學上將這種現象稱為「幻覺記憶」,心理學則更專業地將其稱為「既視現象」或是「海馬效應」。雖然科學尚不能完全證實,它卻成了一件十分常見的事。而曼德拉效應似乎就是這種現象的超級放大版——一大群人同時多出一段相同的、與歷史相悖的記憶,這種現象還真是很難解答。這聽上去十分神秘,卻也給嚴肅的歷史填充了不少有趣的小插曲。

相關焦點

  • 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的11個例子,你信哪一個?
    如果您也對曼德拉效應感興趣,請關注本號,這裡可能是全網最專心做曼德拉效應的號了。如果你想進群討論,請xijiang100什麼是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簡單來說就是「群體性記憶偏差」,也可以說是群體性記憶不符,這是一個非常詭異的現象,比如,最常見的去年的《愛我中華》歌詞,民族和星座之大爭論,《愛我中華》裡有一句歌詞「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隻花」,很多人明明記得是「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隻花」,還有,非常熟悉的那個字,仔細觀察的時候突然變陌生,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種感覺。
  • 可怕的曼德拉效應,以及雙縫實驗
    甚至是,當朋友到了約定日期還錢時,就會發生「曼德拉效應」,讓出借錢的人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借過錢給別人? 那麼,我們該怎麼定義真正的「曼德拉效應」?除了有大範圍的集體記憶錯亂,還應有重要的歷史殘餘現象,也就是各種實錘證據。
  • 你的記憶被篡改了嗎?曼德拉效應!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是你很清晰地記得曾經發生過的某一件事,但當你和別人說起這件事的時候,對方的記憶卻和你的不同,這種記憶錯亂在科學上被稱作「曼德拉效應」(Mandela Effect)。2013年,南非總統曼德拉去世的新聞發布後,世界各地的人發現自己對曼德拉的記憶出現了混亂。
  • 曼德拉效應之謎,人類的記憶被篡改了嗎?
    令人細思極恐的曼德拉效應到底是什麼?為何它可以讓數以萬計的人類同時感受到記憶錯亂?難道這真的是一種超自然現象嗎?大家一定要看到最後,因為這篇文章會顛覆你對曼德拉效應的認知。大家好,我是公子,今天跟大家聊曼德拉效應。
  • 人類的記憶正被篡改?為什麼曼德拉效應出現的越來越多?
    所以我們只有對那些我們經歷過或者說真實發生過的事情才會有記憶,但是「曼德拉效應」卻和這個解釋相悖,而且據調查,隨著時代的發展曼德拉效應出現的越來越多,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原因,難不成是人類的記憶被篡改了嗎?什麼是「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是一個心理學效應,指大眾對歷史的集體記憶與史實不符。
  • 「曼德拉效應」越來越明顯,誰篡改了人類的記憶?
    正因為記憶對人類非常重要,所以有一個現象一直讓人們十分關心和疑惑不解,甚至有人因此懷疑自己的記憶遭到了篡改,這個現象就是「曼德拉效應」。  隨著「曼德拉效應」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和關注,許多類似的事情也漸漸被人們所發現,比如「愛我中華歌詞事件」。
  • 「曼德拉效應」越來越明顯,難道人類的記憶被篡改了?
    曼德拉效應只是一種心理效應,這種效應就是人的部分記憶出現和史實不符的奇怪現象。科學界目前對此並沒有啥定論,於是就有人認為有人穿越到過去將人類的記憶被篡改了,也有人認為是平行宇宙的記憶跳躍到了這個宇宙裡來了。其實,我覺得並沒有那麼玄乎,應該是人的大腦本身特性決定的。
  • 「曼德拉效應」越發明顯,是人類記憶被集體篡改,還是平行宇宙?
    曼德拉效應「曼達拉效應」,說的是大眾的集體記憶和真實發生的歷史並不相符。如果要追溯這個概念的出處,這個概念很有可能是在2010年由一位喜歡超自然現象的博主菲安娜·布梅提出的。這位博主在她的文章中寫到,在她的記憶當中,那個南非的黑人領袖納爾遜·曼德拉,不是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逝世了?難道你們不記得了嗎?他怎麼現在還當上了南非的總統?
  • 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之一:甘迺迪怎麼死的?甘迺迪遇刺之謎!
    約翰.甘迺迪是美國第三十五任總統,也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之一,然而正當他年華鼎盛 之時卻被人暗殺了。甘迺迪被刺距今已近50年了,但是這一事件卻清晰地留在許許多多美國人的記憶之中。美國民眾和政府對甘迺迪被刺案的調查歷經40多年而不輟,但是結果卻很令人失望,他的死亡之謎至今懸而未決。
  • 曼德拉效應:民族、星座之爭和午馬事件,記憶是如何被「篡改」的
    有的記憶讓人銘記終生,有的記憶卻是轉瞬即逝。但是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的記憶會被「篡改」呢?「被篡改的記憶」事情的起因源於2013年曼德拉去世的新聞發布之後,世界各地的人都發現自己對曼德拉的死亡記憶出現了混亂。
  • 曼德拉效應:民族、星座之爭和午馬事件,你的記憶是如何被「篡改」的?
    有的記憶讓人終身銘記,有的記憶卻是轉瞬即逝。但是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的記憶會被「篡改」呢? 「被篡改的記憶」 事情的起因源於2013年曼德拉去世的新聞發布之後,世界各地的人都發現自己對曼德拉的死亡記憶出現了混亂。
  • 「曼德拉效應」驚世駭俗,難道人類記憶被集體篡改了嗎?
    但在2013年曼德拉去世信息發布以後,世界各地有很多人都發現他們的記憶出現了偏差,他們都以為曼德拉早在80年代在監獄中服刑時就和很多人死在了監獄中,而且還有很多人都聲稱觀看了紀念曼德拉的電影
  • 曼德拉效應:記憶混亂背後,是存在平行宇宙還是以訛傳訛?
    曼德拉效應陡然席捲全球 曼德拉效應提出是因為很多人都有"南非總統曼德拉應該在20世紀80年代就死於監獄"的記憶,但事實上曼德拉並未死於監獄,後來更是被釋放,當選南非總統,在2010年("曼德拉效應"提出之年)仍在世,過了幾年才逝世。
  • 「曼德拉效應」越來越明顯,人類記憶疑被篡改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很多人都覺得,當地球進入2012年之後,時間似乎變得越來越快了,而且當我們回想發生的事情時,會發現出現了「記憶偏差」的情況,比方說著名的「曼德拉」效應,這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 曼德拉效應是什麼?一部不存在的電影,為什麼多人聲稱看到過?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人的大腦每一秒都在記憶,偶爾發生一些偏差並不為過。但近些年大家發現了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若說一個人腦海裡記憶的東西與真正發生過的事情稍有偏差,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但若是一群人都對同樣的一件事情發生了記憶偏差,那未免就太讓人匪夷所思了吧。
  • 神奇的曼德拉效應
    一、什麼是曼德拉效應曼德拉效應是一個心理學效應,指大眾對歷史的集體記憶與史實不符。曼德拉效應來源於一個歷史案件:2013年曼德拉去世的新聞發布之後,世界各地的人發現自己對曼德拉的記憶出現了混亂,從他死亡時間到死亡原因都出現了不同的記憶,許多互不相識的人回憶後說自己看過紀念曼德拉的電影,包括電影的名字和內容都大體一致,然而這部影片從未上映,甚至從未拍攝過……二、探尋曼德拉效應起初我還不相信,以為這只是大家記憶差,於是我上網查了一下資料,發現真有
  • 神奇的曼德拉效應:這部並不存在的電影,為什麼很多人都看過?
    作為青春題材的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可以說是很成功的一部了,很多網友都表示該片的情節就如同發生在自己身上一般,劇中的每一幕都令人眼熟,而該片在上映之後也創下了四億的票房紀錄,可能很多人覺得四億的票房並不算什麼,但對於這種題材的電影來說,已經很難得了。
  •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枝花」:細思極恐的曼德拉效應
    曼德拉效應   2010年,超自然現象研究者菲奧娜·布魯姆(Fiona Broome)在網上發文聲稱,她突然發現前南非總統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居然還活著,而她一直以為曼德拉是在20世紀80年代時死於監獄中,並且印象中在當時還看過關於曼德拉死亡的新聞報導。
  • 是五十六個民族還是五十六個星座?神奇的曼德拉效應!
    如果是少數人表示有,那可能純屬偶然,但是大多數人卻都表示有過這種情況。看到這是不是感覺很神奇呢?其實這種情況被稱為曼德拉效應,讓我帶你來了解下吧。曼德拉效應,是一個心理學效應,指大眾對歷史的集體記憶與史實不符。那為什麼被稱為曼德拉效應?
  • 是五十六個民族還是五十六個星座?神奇的曼德拉效應!
    如果是少數人表示有,那可能純屬偶然,但大多數人卻都表示有過這種情況。看到這是不是感覺很神奇呢?其實這種情況被稱為曼德拉效應,下面讓我帶你來了解下吧。曼德拉效應,是一個心理學效應,指大眾對歷史的集體記憶與史實不符。那為什麼被稱為曼德拉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