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評測】2017年10月,八代酷睿正式發布,時隔一年,第九代酷睿甚至祭出了i9-9900K這樣的大殺器,升級成8核16線程,成為主流級平臺中最強的處理器。但是下面的小弟酷睿i5,又獲得了怎樣的升級呢?我們拿到了i5-9600K,對它進行了一系列的測試
第九代酷睿i5-9600K介紹:
在你們看到這篇評測的時候,i5-9600K已經正式上市可以購買了,定價2699元,比上代的i5-8600K的2299元要貴了400,也不算少了,不得不吐槽一下Intel的高價策略。
接口與八代保持一致,主板接口共用,互相兼容:
CPU外觀是沒什麼好看的啦,和八代一樣,九代酷睿可以支持300系的全部主板,但就強烈不建議你們上H310了,配i5建議B360起步,Z370/Z390更佳。
先給大家來勁爆的:徒手拆九代i5,實錘是釺焊
釺焊的好處大家都知道了,就是能更好地把熱量從核心中導出至散熱器中,比矽脂的導熱效率高很多,對性能、穩定性有一定的幫助。
成功點亮,上機:
按慣例先亮規格對比表格。
八代、九代酷睿處理器規格對比CPUi5-9600Ki5-8600K核心代號Coffee LakeCoffee Lake接口類型LGA1151LGA1151核心線程6/66/6製程工藝Intel 14nm++Intel 14nm++超頻可超頻可超頻頻率3.7~4.3GHz(6核)UHD630
UHD630
內存支持DDR4-2666DDR4-2666TDP95W95W首發價262美元通過對比不難發現,九代酷睿i5-9600K相比八代酷睿i5-8600K的區別就只有頻率的提升了,此外就是釺焊與矽脂的區別。所以9600K相比8600K的提升基本上能通過頻率簡單計算得出,但我們是嚴謹的評測,測試結果當然還是要有的。
測試平臺介紹與說明:
評測平臺
CPU評測自然以測試為主,而測試平臺的搭配也是重中之重。
硬體平臺介紹CPUIntel:測試主要涵蓋理論性能、應用性能、遊戲性能、溫度和功耗四個方面。
華碩 ROG MAXIMUS XI HERO (WI-FI)
主板方面採用向來都靠譜的ROG新款,HERO後綴向來都是口碑極佳,相比其他型號價格更親民,但設計和做工也是秉承了ROG該有的水準的,能完全發揮出最高端的i9-9900K的全部性能。
為了讓測試結果更加客觀,除了主板和處理器,其他配件我們都保持一致,主板也採用同樣來自華碩的ROG HERO系列主板,也都使用了測試時最新的BIOS。
翻頁直接上測試結果——
相關閱讀:
i9-9900K首發評測:8核心,這次Intel把牙膏管都擠爆了!
i7-9700K首發評測:沒了超線程的i7還會神勇嗎
測試結果一次性堆出:
西洋棋測試
wPrime多線程運算測試
CPU-Z性能測試
3DMARK基準測試
Cinebench R15測試
POV-Ray測試
WinRAR壓縮性能測試
H.264視頻導出速度測試
H.265視頻導出速度測試
測試結果很明顯了,多線程軟體上,i5由於是線程數最少的,所以測試會比較吃虧。
遊戲性能測試:
遊戲測試可以看到,遊戲性能最強的依然是i9和i7,但畢竟它們擁有更多的核心與頻率,但實際上i5也沒有落後太多,甚至有一些遊戲還更強,因為多核心優化的遊戲其實並不算太多,DX12算是對多核優化比較好的遊戲了。
PConline評測室總結:
九代酷睿i5-9600K處理器的評測就到這裡了,評測涵蓋了理論性能、遊戲性能、專業應用性能、溫度功耗、超頻測試、同頻測試等幾個方面,希望大家都能在評測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當然在評測的最後,現在要放出大家最喜聞樂見的綜合性能百分比了。
可以看到9600K相比8600K只有很少很少的提升,主要就是來自頻率的變化了,因為架構、緩存、指令集等等的規格都是完全一樣的。
PConline CPU天梯圖——
圖片點擊放大
基於上述的測試結果,AMD與Intel的全部處理器之間性能對比關係如何,可以點擊圖片跳轉到天梯圖中觀看,覺得天梯圖好用的可以把地址保存在微信上,用了就回不了頭啦!!
選購建議:
如果喜歡超頻的話,可以考慮9600K,畢竟升級了釺焊,導熱能力變強意味著能超頻的空間會更大。但如果只是老實默頻使用的話,建議選擇8600K,畢竟它倆的差價還是比較大的,但這個性能差距不值這個差價。
相關閱讀:
i9-9900K首發評測:8核心,這次Intel把牙膏管都擠爆了!
i7-9700K首發評測:沒了超線程的i7還會神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