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馬,典出《世說新語箋疏》,晉人袁虎曾任大司馬桓溫府記室,一次奉命草擬布告,倚著戰馬立時寫成,用以比喻文思敏捷,下筆成章。「捻須」來自《苦吟》中的「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比喻寫作的認真態度和艱難過程。凡寫作之人無不羨慕袁虎的「倚馬可待」之才,但世上並沒有所謂的「天賦異稟」,欲求「倚馬」才,就需下好「捻須」功。
「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下苦功學,為文思泉湧建好「素材寶庫」。「日試萬言、倚馬可待」,首先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足夠的知識作為支撐,想法再好,也難以寫出一篇結構完成、邏輯清晰、觀點鮮明、內容詳實的文章。只有讀書破萬卷,方能下筆如有神。要為文思泉湧建好「素材庫」就要肯下苦功夫,尤其是公文寫作,對用詞的準確性、行文的規範性、內容的全面性和深刻性都有很高要求。要學新理論新思想新政策,充分領會其核心要義、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在學習中不斷夯實理論功底、提高政治站位、提升能力素養,為寫出既把握全局又突出重點的好文章打好底。要學優秀範文,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能吟」。在不斷學習和模仿好文章的寫作角度、遣詞造句、邏輯結構中積累寫作的好方法,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
「旦旦而學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下勤功練,為下筆成章練就「獨家秘笈」。「直從萌芽拔,高自毫末始。」也許我們文筆稚嫩,但若是因「怕失敗」「怕出醜」「怕耗時」的畏懼心理遲遲不肯動手練習,那寫作水平永遠也無法提高,更別說想擁有「倚馬之才」了。賣油翁能讓油從錢孔注入葫蘆而錢卻沒有溼,也是「無他,唯手熟爾」。日復一日的寫作練習不僅是提升技巧的過程,更是強化思考、積累素材的過程,在勤學苦練中逐漸找到自己寫作的風格。「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要保持寫作的好習慣。沒時間從來不是放棄寫作的理由,「喜讀書者,不以忙閒作輟」,抽出一點時間來整理一天的工作收穫、學習所得、思考感悟,既是自省又能提升寫作能力。優秀的人都是持之以恆地自我努力的結果,想要獲得「倚馬可待」的才能,就必須下好這「捻須」的苦功。
「未出土時先有節,及凌雲處尚虛心」,以謙虛姿,為日有所進找好「良師益友」。「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生活和實踐是寫作最好的老師,貼合實際、貼近群眾的文章才能引起共鳴。勤思善問,方能日有所進。要保持謙虛的姿態向實踐學,重理論輕實踐寫出的文章缺乏生命力,像是「空中樓閣」「無根之木」。要在俯下身子,深入基層中找準寫作重點,挖掘鮮活素材,才能妙筆生花,寫出主題更明確、問題更具化、措施更精準的文章,更好地引導人、鼓舞人、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保持謙虛的姿態向群眾學,脫離群眾的文章充滿形式主義和經驗主義。要在與群眾拉家常中找到群眾聽得懂、樂意聽的生動語言,寫出接地氣、動真情的好文章,讓人民情懷在筆尖綻放。保持謙虛態度,在俯身實踐中下好「捻須」苦功,寫作功力才能不斷見長。來源:先鋒文匯作者:北京市豐臺區選調生 石蘭香
#選調生#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