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文/文飛
以前有個秀才家境貧寒但非常有文化,因此吸引了一位大家閨秀放棄優渥生活而嫁給他過苦日子,但秀才考試後名落孫山,心灰意冷之下遠走他鄉當了個教書先生,但這時候妻子早已有孕在身。丈夫不在家,妻子只得自己開始做家務和做工掙錢,孩子慢慢長大後也能幫襯著她一點。過了幾年秀才休假回家,看到已經7歲的兒子甚是開心,於是便想考考兒子。
他望子成龍的想法沒錯,但畢竟兒子沒有受過任何教育,所以他的願望自然要落空。他指著頭上的「天空」,讓兒子做對,兒子理應說「大地」,但因為沒看過書本,於是看向母親尋求母親幫助,母親指著地上,卻不想地上剛好有一塊雞屎,於是兒子脫口而出「雞屎」。秀才又說「父親」,母親指了指自己,兒子卻看到母親的手指在胸脯上,就對了「奶」,這讓秀才大失所望。
秀才心灰意冷之下就去出家了,他認為自己考不上功名,生個兒子也如此愚笨,必是與朝堂無緣。秀才離開後,他妻子也醒悟過來,於是開始教孩子讀書識字,最後省吃儉用給孩子請先生,最後兒子一舉中狀元。狀元郎回家給母親過壽,秀才聽了也很高興,於是便回家探望,但狀元郎家中的下人卻不認識他,於是他就寫了一句「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上面這個故事就是關於「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的故事,但在我看來,秀才寫的這句話其實一點也不恰當,兒子高中狀元,他是沒有出任何力,所以他才能說出這種話,但他不曾想過他的老婆為了讓孩子可以讀書識字而吃了多少苦。人家也曾是大家閨秀,嫁給他之後卻獨守空閨,還要撫養一個孩子長大,最後教出一個狀元郎,這比現在教一個高考狀元可是難多了。
其實這個秀才的這句話,完全就是他不負責任的表現,只不過他不自省罷了,至始至終認為是孩子命運如此。雖然有人天生富貴命,但也必然有一個覺醒契機,如果沒有母親教他讀書寫字,為他請先生,他能考到狀元嗎?其實這個故事也反面證明了父母對孩子正確教育的重要性,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女人給孩子做馬牛,所以男人們是沒有資格說出這句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