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2021-01-08 水煮文化魚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文/文飛

以前有個秀才家境貧寒但非常有文化,因此吸引了一位大家閨秀放棄優渥生活而嫁給他過苦日子,但秀才考試後名落孫山,心灰意冷之下遠走他鄉當了個教書先生,但這時候妻子早已有孕在身。丈夫不在家,妻子只得自己開始做家務和做工掙錢,孩子慢慢長大後也能幫襯著她一點。過了幾年秀才休假回家,看到已經7歲的兒子甚是開心,於是便想考考兒子。

他望子成龍的想法沒錯,但畢竟兒子沒有受過任何教育,所以他的願望自然要落空。他指著頭上的「天空」,讓兒子做對,兒子理應說「大地」,但因為沒看過書本,於是看向母親尋求母親幫助,母親指著地上,卻不想地上剛好有一塊雞屎,於是兒子脫口而出「雞屎」。秀才又說「父親」,母親指了指自己,兒子卻看到母親的手指在胸脯上,就對了「奶」,這讓秀才大失所望。

秀才心灰意冷之下就去出家了,他認為自己考不上功名,生個兒子也如此愚笨,必是與朝堂無緣。秀才離開後,他妻子也醒悟過來,於是開始教孩子讀書識字,最後省吃儉用給孩子請先生,最後兒子一舉中狀元。狀元郎回家給母親過壽,秀才聽了也很高興,於是便回家探望,但狀元郎家中的下人卻不認識他,於是他就寫了一句「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上面這個故事就是關於「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的故事,但在我看來,秀才寫的這句話其實一點也不恰當,兒子高中狀元,他是沒有出任何力,所以他才能說出這種話,但他不曾想過他的老婆為了讓孩子可以讀書識字而吃了多少苦。人家也曾是大家閨秀,嫁給他之後卻獨守空閨,還要撫養一個孩子長大,最後教出一個狀元郎,這比現在教一個高考狀元可是難多了。

其實這個秀才的這句話,完全就是他不負責任的表現,只不過他不自省罷了,至始至終認為是孩子命運如此。雖然有人天生富貴命,但也必然有一個覺醒契機,如果沒有母親教他讀書寫字,為他請先生,他能考到狀元嗎?其實這個故事也反面證明了父母對孩子正確教育的重要性,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女人給孩子做馬牛,所以男人們是沒有資格說出這句話的。

相關焦點

  •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沒多少人知道
    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沒多少人知道文|關關說史 大家看到這個標題以後,肯定都會知道這是描述長輩對晚輩的祝福,其實也就是希望自己的後人,都能夠有自己的本事,把日子給過的紅火起來,而自己這些做長輩的不用對他們太過於擔憂,但是其實這只是上半句,下半句可是相當的經典
  • 「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什麼,少有人知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章原來題目是:「兒孫自有兒孫福」,它的下句才是精華,可惜少有人知《增廣賢文》裡記載過一句話,現代的老人也經常掛在放在嘴邊,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意思是兒孫自有子孫的福分,父母不必為其擔心。
  • 《智囊全集》:「兒孫自有兒孫福」學會擇良師益友,成為了經典!
    當代的老年人常常提起子女的時候通常會把一句話放在嘴邊,那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這話的意思是兒子已有他們自己的福氣,老年人無須過度憂慮,也無須為他們太多勞碌。這話俗語《增廣賢文》裡記述過,它的出處是元代關漢卿寫的《包待制三勘蝴蝶夢》,提起這句話,很多人只了解上句,卻不清楚這話還有個下句,這個下句才算是這個句子的精華部分,可惜非常少有人了解。
  • 俗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下半句更是扎心,父母應該永遠記住
    中國自古以來就遵循望子成龍傳統,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但是,總的來說,有許多缺點,對孩子過度的「期待」會導致長輩對孩子的過度控制,進而形成「包辦」,但如果我們從現代的角度來看,我們會發現老祖宗早就給我們提過一個警告:子孫擁有兒孫福!這句話是眾所周知的,但他的後半部分卻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句話跟典故有關。
  • 警世通言:這些耳熟能詳的俗語,你都聽過嗎?
    書中廣為人傳的故事有《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唐解元一笑姻緣》(也就是周星馳那部著名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但其實這部書裡面還包含了很多我們非常熟悉的俗語,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吧。1.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馬牛。2.夫妻本是同林鳥,巴到天明各自飛。
  • 農村俗語「房墳相望,兒孫無人」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所居住的房子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房墳相望,兒孫無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通過手掌手指的長短看祖業、父母與兒孫運
    今天給大家講述如何通過手掌手指的長短看祖業、父母與兒孫運。先要牢記幾個要點,就是五個手指各自代表什麼?在手掌的五個指頭看六親關係中:1、大拇指代表祖父,在手相中代表根基,如果只是論個人運它則代表五行土,屬坤母位置。但是在五個手指頭中間,它只代表著祖業與祖父。它只代表家族的起因。
  • 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農村老話告誡:做人不可太聰明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其中的一句: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倘若十分都用盡,後輩兒孫不如人。聰明是個好東西,誰不想父母把自己生的聰明些。這樣,不管是學習、生活、還是工作,都能輕鬆面對,不至於什麼都學不會,什麼都學不好。可是,老輩人卻另有他們的一番看法,聰明雖好,卻也不能過於聰明了,否則後世子孫的日子可能就不好過了。
  • 農村俗語「男怕孤辰帶三,女怕寡宿有午」,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是熟語中的一種,又被稱俚語或「諺語,是流傳在農村大街小巷的一種語言藝術,一般來說,俗語的特點是,郎朗上口且幽默易懂,內容豐富且形式精煉,在數千年歷史長河中,俗語也經過無情的歷史的檢驗、汰洗和提純並傳承至今,而俗語之所以能流傳至今,無外乎它獨特的魅力,人們常常能從俗語中領悟出一些真理,比如說
  • 測你今生有沒有兒孫福
    A可以陪你走到最後的人是你的兒女。您寬厚,為人質樸,待人謙恭有禮,是一個踏實可靠,家庭責任感很強的人,您非常有兒孫滿堂,您的子女非常喜歡您慈祥和善的性格,您對您有一種親切感,他們對您十分體貼,他們不僅給您的晚年帶來快樂,而且也為您提供最好的陪伴,您的晚年生活一點也不孤單。B過去的快樂來源於你的孩子們。
  • 「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什麼意思?古人生活智慧,受益一生
    一句廣為流傳的古老俗語,是多少代人長期生活經驗的結晶,如果我們知行合一,就能直接從中獲益。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一句俗語,叫做「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這句話悟到了,將對我們的一生都有很大益處。 「老不洩殘精」,洩精的行為有哪些?什麼叫「老不洩殘精」呢?
  • 俗語:「老牛吃嫩草」,下一句更經典,老祖宗的處世之道,漲知識
    有一句俗語,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的前半句「老牛吃嫩草」,你知道它的下一句是什麼嗎?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吧!老牛吃嫩草大家可能都知道,在古時候,農業並沒有像現在這麼發達,幾乎全靠人力和牲畜。後來,黃牛變成了農民種田的好幫手。一日,老農在田間放自家的老牛吃草的時候,便發現老牛隻挑幼嫩的草吃。
  • 古代俗語:「莫飲卯時酒,莫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
    古代俗語:「莫飲卯時酒,莫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我們古代有不少很有意思的話,這些話都是幾代人智慧的結晶,概括了人會遇到的各種事情,也有的話是教人做人的道理,所以非常值得一讀。自明朝後,那些比較有意思的俗語就被記載在了《增廣賢文》這本書裡,後來這本書經過明清兩代的修訂,已經越來越全了,其中不少句子我們都非常熟悉。比如今天要說的這句「莫飲卯時酒,莫罵酉時妻。」很多人可能聽過這句,卻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下面就給大家解釋下。這兩句話後面其實還有兩句,原句則是:「莫飲卯時酒,昏昏醉到酉。莫罵酉時妻,一夜受孤悽。」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就明白了,其實原句也很好理解。
  • 2021年是寡婦年,「牛寡年不結婚,醜滑年莫蓋房」,啥意思?
    俗語:「牛寡年不結婚,醜滑年莫蓋房」中的寡婦和滑年指的是無春年,牛寡年指2021是牛年,醜代表牛。寡年不結婚本質是受變成寡婦的影響,實際上是人們錯誤理解概念。寡婦指的是丈夫因突發災害或者戰亂去世的女性,不是離婚或獨居女性。現在是盛世,不可能發生戰亂,醫術和科技發達,即使有重疾,也能治癒,因此寡年不結婚不合理。
  • 不同牛年出生的屬牛的人2019年運勢及運程
    1997年屬牛的人2019年運程1997年的屬牛人天幹為丁火,與2019太歲天幹戊土呈火土相生之勢,運勢漸入佳境。事業上得「唐符」照應,求職者易謀得薪資待遇不錯的工作,如是創業者則可快速步入事業正軌。在吉星的幫助下,屬牛人今年還有機會進修、培訓技能,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個人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