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新發現:近些年來,科學家們所發現的7個新的身體部位

2021-01-10 精選匯

我們傾向於認為我們對自己的身體了如指掌。我們知道它們是如何工作的,每天每秒鐘都在發生著什麼樣的變化和過程。但事實上,人體是一個極其複雜和神秘的機制,你知道嗎?科學家們其實在不斷發現新的器官和關於人體的新秘密。在本文中,小編要為你帶來,近些年來,科學家們所發現的7個新的身體部位.

011、充滿液體的組織

例如,在2018年,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新的器官,它會在我們的體內吸收大量的重量。它看起來像一個充滿液體的奇怪形狀的蜂窩壁。當科學家看著人的器官組織時,偶然發現了它。它像減震器一樣收縮和膨脹,並充當在器官內和身體周圍輸送液體的「高速公路」。有專家將其稱為「間質組織」,但還有科學家認為它不應該被稱為組織和器官

022、腸繫膜

腸繫膜看起來就像是一張巨大的紙巾一樣,它們可以將腸子固定在位,將它們附著在腹部壁上有助於儲存脂肪,並允許血管、淋巴和神經供應腸道。

科學家們認為它有多個小碎片,但在2012年的時候,在愛爾蘭利默裡克大學所進行的新的微觀和電子顯微鏡檢測卻發現,腸繫膜是一個單一的結構,源自十二指腸彎曲,並延伸至直腸遠端結腸繫膜層。因此,腸繫膜是一個內部器官。但即便是現在,依然有一些科學家不承認它是一個器官。

033、骨骼中的血管

研究人員已經在老鼠的骨骼中發現了成千上萬個以前未知的血管,這些血管垂直穿過緊密的骨骼(即所謂的皮質骨)的整個長度。為此,研究人員將它們命名為「跨皮質血管」。此外,他們能夠證明大多數動脈血和靜脈血都流經這種新發現的血管系統。這意味著該系統是為骨骼提供氧氣和營養的核心組件。此外,研究人員發現,新發現的血管系統被骨髓中的免疫細胞利用來到達血液。對於關節炎等炎症性疾病,免疫細胞迅速到達炎症源尤為重要。

044、消失的爬行動物肌肉

科學家在不到兩個月大的胎兒四肢上發現了成年人所沒有的小肌肉。這種肌肉在其他有四肢的哺乳動物身上也有,但在人類身上卻沒有。人們認為,當我們從爬行動物進化為哺乳動物時,這種肌肉就逐漸消失了。然而,高科技成像機器現在可以在發育中的胎兒中發現前所未有的細節。

對未出生嬰兒的掃描顯示,存在一種被稱為背肌的肌肉,研究人員稱,當人類從爬行動物進化為哺乳動物時,這種肌肉在成年後就消失了。

055、膝蓋裡的豌豆骨

豌豆骨是人膝關節後外側包膜內的一塊籽骨。豌豆骨位於膝關節的後部,這裡是拉應力線相交的地方。它與股骨外側髁關節面後部相連,並嵌在腓腸肌的肌纖維中。豌豆骨的前部與膝關節後囊接壤,後部位於膕斜韌帶和腓腸肌外側肌腱的終點。在功能上,豌豆骨被認為具有與髕骨相似的作用,可以將膝關節的伸展力從一點轉移到另一點。

066、頭上的另一根骨頭

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發現,一些年輕人正在長出小骨頭。生物力學的新研究表明,年輕人在顱骨後部逐漸形成角狀尖刺,這是由於頭部向前傾斜而引起的骨刺,頭部的重量從脊柱轉移到了頭部後部的肌肉,導致骨骼生長的肌腱和韌帶連接。

077、新的疼痛器官

科學家們發現了皮膚內部的網狀細胞網,這個不起眼的器官似乎在感知機械性疼痛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機械性疼痛是由壓力、刺痛和其他對皮膚的衝擊引起的不適。直到現在,被稱為傷害性感受纖維的個體細胞被認為是這種疼痛的主要起始點。

相關焦點

  • 科學家新發現的人體奧秘很有趣
    文/巴哈爾·古利普斯 編 譯/王莊林人體充滿了神秘。我們的器官和系統一直是醫學科研究人員分析甚至解剖的對象,但人體仍有一些未解之謎。我們身體的這些未知領域有的至關重要,有的毫無用處,還有的則介於兩者之間,或者沒有得到太多的關注。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們自己,美國《生命科學》雜誌精匯報告了科學家新發現的人體奧秘。
  • 科學家發現新器官 可能是人體內最大的數個器官之一
    3月29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一個研究團隊已識別出一個以前未被發現的器官,它可能是人體內最大的數個器官之一。他們發現,曾被認為遍布全身的密集結締組織實際上是充滿流體的間質(interstitium)網絡,並發揮著「減震器」的作用。
  • 科學家們今年又發現71個新物種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在2019年共發現了71種新的動植物物種。這些新物種包括花朵、魚類、珊瑚、蜘蛛、海參、螞蟻和蜥蜴等等,分布在三大洋和五大洲的洞穴、森林乃至海洋的最深處。
  • 科學家發現人體新器官
    The Scientist 人類解剖學中未被發現的人體部分已經十分少見,但近日來自荷蘭癌症研究所(NKI)的放射腫瘤學家Wouter Vogel
  • 科學家首次在人體細胞內發現一種新的DNA結構,不是雙螺旋!
    來自澳大利亞加文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第一次在活細胞內確認了一種新的DNA結構: i-motif。I-motif 結構是一個扭曲的DNA「結」,在此之前,我們從未在活細胞內直接檢測到過這種結構。這一新發現被發表於4月23日的《自然-化學》期刊上。○嵌入DNA鏈中的 i-motif。
  • 科學家的驚人發現:長期吃素身體會發身奇異變化!
    長期吃素,究竟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如何?是有害?是有益?不少社會人士及素食家們對此問題非常關心。特別是近年來,血管硬化問題嚴重地威脅了人類的健康與生命。長期素食對身體健康有何影響呢?醫學科學家提出了十多年來極有學術價值的調查結果。他們運用血液自動分析器、蛋白質電氣泳動器、同位素測定器、心電圖、X光、眼底鏡等現代醫學儀器和方法,從多角度來分析長期素食對人體的影響。調查普及各地幾十處地方,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接受調查的一共有394人,他們的吃素時間從一年以上,最長達七十二年不等。
  • 2018年有關人體的十大科學發現:皺紋多易的心臟病
    人類的身體是非常神奇的綜合體,這也是為什麼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在自己身上不斷獲得新知的原因。從新發現的器官,到大腦裡的細菌,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盤點2018年關於人體的10大科學發現。
  • 科學家發現新DNA結構
    IT之家4月24日消息 日前,科學家已經確定了人類細胞內新的DNA結構,並將新結構命名為「i-motif」。新的DNA結構類似於生活中的「結」,已經首次在活體細胞中觀察到。對於新的i-motif結構,科學家們並不確定它的功能是什麼,但他們懷疑它涉及「讀取」DNA序列並將其轉化為有用物質的過程。「當我們大多數人想到DNA時,我們會想到雙螺旋結構,」Garvan醫學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學家Daniel Christ教授說,他共同領導了描述新發現的研究。「這項新研究提醒我們,存在完全不同的DNA結構,並且對我們的細胞很重要。」
  • 科學家新發現:數十億年前,一顆「流氓」恆星在太陽系橫衝直撞
    科學家們說,數十億年前,一顆「流氓」恆星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橫衝直撞,近距離觀察這起不同尋常的事件,就能解釋海王星以外幾個神秘天體扭曲的軌道。研究人員在一份新論文中提出,這顆路過的恆星將數千個小型「冰封世界」散落在了我們的恆星系統中,形成了奇怪的位置和軌道。
  • 學術頭條: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結果,發現距地球最近的黑洞...
    研究:羊駝產生的抗體可以消滅新冠病毒近日,比利時科學家發現羊駝的抗體可以消滅新冠病毒,研究人員在當地時間5日在美國的《細胞》雜誌上發表了相關研究結果。科學家從比利時一隻名為溫特羊駝體內發現了2種分別用來對抗MERS和SARS的有效抗體,同時,科學家證實這2種抗體同樣可以消滅新冠病毒。
  • 科學家在仙女座中發現了磷的存在
    【每日科技網】  人體的組成當中,擁有更多的化學元素,而磷則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磷是一種化學物質,它在元素周期表當中處於第三周期,磷對於人體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磷是人體牙齒和骨骼組成的重要物質,人類所有的生理化學反應當中磷都會發揮重要的作用,另外磷的存也可以讓心臟和腎臟正常工作
  • 深入大西洋深海處,科學家發現大量新物種,或刷新對外星生命認知
    為了揭開地球生命起源的機制,科學家們展開了很多研究,也提出了很多假設,如宇宙生命輪(或稱生命外來論,即地球的生命來自外星球)、化學起源論(即非生命物質通過複雜的化學反應生成了最初的原始生命,最後慢慢演化出現在的景象)等。這些假設如果成立,即地球生命可能是來自外星球,或者是由非生命物質通過化學反應形成的,按理來說,在宇宙深處的其它星球,同樣能夠出現類似的生命起源。
  • 科學家發現侏羅紀虛骨龍新屬種
    左龍復原圖 近日,科學家們在我國發現了一個基幹虛骨龍類新種屬,其指名亞種為薩利氏左龍(Zuolong salleei),化石發現於中國新疆五彩灣的石樹溝組上部,其生活年代為晚侏羅世早期 左龍標本發現於2001年,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J.Clark認為它是原始的虛骨龍類,2008年科學家們詳細研究認為,它與吐谷魯龍(Tugulusaurus)是姐妹群關係,就是由一個祖先分裂產生的兩個物種。 左氏龍的發現增加了古生物學家對早期虛骨龍類的形態了解。
  • 科學家發現,巴拿馬猴子已經學會使用工具,地球即將進入新的文明
    此時的他們還沒有住進山洞,仍然在森林當中生活著,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理的逐漸演變,曾經這些猿猴的棲息地都已經消失,而正如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中所說,環境決定了生物的進化方向。曾經的森林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廣闊的平原。於是這些猿猴為了適應平原,開始形成新的習性。
  • 外媒:歐洲科學家在月球隕石中發現新礦物
    參考消息網11月3日報導 據埃菲社柏林11月2日報導,柏林自然博物館周一稱,一個歐洲科學家團隊在月球隕石中發現了一種新礦物,這一罕見發現可以更好地幫助理解小行星撞擊對月球的影響。據該團隊稱,這種新礦物被命名為「donwilhelmsita」(化學式:CaAl4Si2O11),是為了向美國地質學家唐·威廉斯致敬。
  • 科學家們發現π行星 大小與地球相仿
    科學家們發現π行星 大小與地球相仿 2020-10-11 13:56:22 來源:光明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科學家發現π行星】每3.14天繞恆星旋轉一周,網友:就叫它派大星吧
  • 科學家在海王星上到底發現了什麼呢?
    1821年,天王新軌道表誕生了。這個表根據了數學計算以及望遠鏡觀測的成果,預測了第七顆行星即將採取的軌道。 不過在他們實際觀測天王星時發現,他所進行的軌道與表上不同。而勒維耶和亞當斯則推測這是因為天王星被其他的行星所吸引。他們認為是別的行星的重力擾亂了天王星穩定的公轉運動。而科學家也在經過了數年的觀察以及搜索後,成功發現了海王星。
  • 隕石中的超導材料-科學家最新發現!
    簡介: 科學家通過磁場調製微波光譜法(MFMMS)的技術對隕石進行研究,在世界上最大的隕石之一中發現了超導材料。蒙德拉比拉隕石的主體。科學家們在小塊的隕石碎片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顆粒。(圖源:格萊美·徹查德,維基共享資源)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科學家檢測追蹤到世界最大的隕石內部含有大量超導材料。超導材料是電流在沒有電阻的情況下進行傳導的材料。研究量子計算機的科學家們和試圖提高能量轉化率的公司都對這種材料求之若渴。
  • 2015年發現十大新物種 和伏地魔一樣的猴子
    10、會「走路」的蛇頭魚如果有一天當你在尼泊爾境內漫步,突然發現腳邊有一條魚跟你一起走在路上,請不要驚訝。最近科學家們在喜馬拉雅山地區新發現了一種蛇頭魚,其可以在陸地上生活長達4天以上,並且在陸地上生活期間它基本上都在「趕路」。科學家們稱這種魚可以用扭動身體的方式向前移動,可以「行走」超過400米的距離,一般來說是從一個池塘「走」到另一個附近的池塘。
  • 科學家近日發現白堊紀末期半蛇半蜥蜴奇異物種
    「Coniophis 」曾經居住在許多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一些恐龍附近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近日發現了一種生活在七千萬年前的奇異爬行動物,雖然它長著蜥蜴頭,身體卻與蛇一樣,外型十分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