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話:人過40,富不交2人,窮不管2事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2021-01-15 村裏白哥黑嫂

古人說四十不惑,很多人直接理解字面意思,其實這裡的四十不惑,更多說的是人生的一種狀態,到了這個年齡,人應該放開一些沒必要的執著,去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這種時候再不是小孩子,經不起大風大浪,因為家庭的負擔都在自己的身上。

所以,農村人總結出了這樣的俗話:人過四十,富不交2人,窮不管2事。有些人不明白,為什麼過了四十歲時,富不交兩類人,窮不管兩類事。

這兩類人是什麼人呢?這兩類事是什麼事呢?

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咱們先說一下這裡面包含了什麼意思,再說一下有沒有道理。

一、這句話中的意思

古代人的四十歲比現代人重要多了,所以很多俗話得從古代去理解,然後返過來對照現代,看有沒有相照應的地方。

什麼叫富不交2人?是什麼人呢?

古人四十歲時,一生基本上已經過完大半了,這個時候,要麼功成名就,要麼窮困潦倒,所以就有了這樣的類比俗話。

那麼,如果是富人,不結交什麼人呢?阿諛奉承和姦詐之人。

為什麼這兩類人不能交?這個阿諛奉承好像並沒有什麼壞處,這類人只會拍馬屁。可是,這個拍馬屁是有大壞處的,一般情況下,到了四十歲混得富有的人,他們會有種常人沒有的自信,認為自己做什麼都成功。

這時候要是碰到一個只會阿諛奉承的人,他們每天在耳朵邊上說些奉承話,會導致原本的自信心過盛,這就會導致做什麼事容易盲目,總覺得自己一定會成功。

所以,如果有什麼生意或者人生選擇,在被拍馬屁的情況下,就容易選擇錯誤,導致後面老無所依。

還有就是奸詐小人,這類人沒有什麼原則,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他們會無所不用其極,只要能為他們帶來好處,他們是不會管別人的。

身邊要是圍繞著這樣的人,那真成了防不勝防了,不管你是多麼英明的一個人,只要身邊整天只有這種小人,那犯錯就在不遠處等著自己。

而到了四十歲再犯錯,時間上有點晚了,因為這時候犯了錯,就不容易再翻身了。

窮不管2事,這個其實可以有很多種解讀,沒有個具體的事項,人們都知道人窮志短,馬瘦毛長,你窮了,在別人面前是沒有話語權的,這時候如果別人有什麼事,自己不要管,自己也管不了,人家壓根兒就不會聽。

所以,這裡的窮不管2事,更應該說成窮不管別人任何事。

二、這句話有道理嗎?

小的時候,家裡人常說,人到了四十歲是個很重要的年齡,到了這個年齡,人應該明白自己這輩子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更因為到了這個年齡後,人的精力開始衰退,所以很多事已經不能在隨心所欲,要有所克制。

在結交朋友上,更是要謹慎和小心,因為這個年齡不再是小孩子,經不起大風大浪了,家裡負擔太大,上有老,下有小,全指著自己。

所以,當我們混得好時,不要被眼前的奉承所迷惑,要有自己的主意,要憑自己的本心,不能別人奉承兩句就摸不著東南西北。

當然了,現代人的四十歲和古代人的四十歲是完全不同的,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說這句話沒有道理,就算是現代人的四十歲,也應該穩定下來,而不是上竄下跳,如果這個時候仍然還在上竄下跳,那至少不是個成功的人。

至於沒混好的情況下,那別說別人不讓自己管事,就算是讓來管,自己也不會管,一來沒臉管,二來沒有話語權。

所以,黑嫂認為這句話放到現代仍然還是適合的,還是有道理的。

最後:當然了,對於俗話的解讀不能絕對,因為並不是只有一種解讀法,每個人的經歷和生活,都決定了解讀俗話時的態度。黑嫂贊同不同的解讀法,千人有千個解讀法才精彩,千人都是一樣的解讀法是詭異,因為這世間沒有全部人都認為一樣的俗話。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說「富不回鄉,男不過三」,這句話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由於各地方言不同,所以流傳於農村的俗話用字上也是不同的。但如果我們深究其中的含義就會發覺,這些話雖然用字不同,雖然各地的規矩有所不同,但俗話之間的意思是相通的。比如這句「富不回鄉,男不辦三」,在我們豫北這邊,其實是有一個順口溜的,是這樣說的:男到三十不過生,過生就會陷深坑。女到四十不慶祝,慶祝就會斷前路。窮不探親多說話,說話就會挨鐮把。
  • 農村老話「窮不管二事,富不管二人」,有道理嗎?為何不能管?
    在我們農村地區,如果跟老人家聊天,經常會聽到一些民間俗語從他們嘴裡說出來,有時候乍一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明白了意思之後,又覺得非常的有道理,這真的是老人們在長期生活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智慧。比如說下面這一句話,叫做窮不管二事,富不管二人,每個上了年紀的農民都應該懂得其中的道理,否則的話對自己不好。
  • 人到中年,「窮時莫信4事,富時不交2人」,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尤其是對一到中年的農民來說,面臨著老的小的都需要兼顧的壓力,不少農民為了追求所謂的突破,就開始結交各種各樣的人,輕信一些創業或者致富的東西,結果不僅沒能實現進一步突破的願望,反而和當初的願景背道而馳,越過越差。我想告訴農民的是:人到中年,「窮時莫信4事,富時不交2人」,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 俗語說:「窮莫信4事,富不交2人」,什麼意思?中年人值得看看!
    俗語說:「窮莫信4事,富不交2人」,什麼意思?中年人值得看看!社會瞬息萬變,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要經歷起起伏伏。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或許你在富有的時間,走錯了道路或因思想的偏差,使生活變得拮据。那麼在人生落魄或輝煌的時候,人們又該怎樣自處呢?
  • 農村俗語,「窮時莫信三事,富時不交兩人」,到底是什麼意思?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歷一些風雨和磕磕絆絆,不可能一直一帆風順,有的人可能會過窮日子,但有的人會通過自己的努力發家致富,過上富裕的生活。這是兩種比較極端的生活狀態,在不同的生活狀態下應該要了解不同的道理。關於這方面也是有很多農村俗語的,比如說這一句「窮時莫信三事,富時不交兩人」, 大家知道到底是啥意思嗎?一、窮時莫信三事1. 跟風掙錢現在每個人都面臨著巨大的生活壓力,都想能夠多賺點錢,很多人看到別人做了一個項目掙到的錢,於是就產生了也想試試的想法。然而市場在不斷的變化,投資的風險非常大,如果盲目跟風的話恐怕難以賺到大錢,說不定還會賠本。2.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而且這些通俗易懂,簡簡單單地幾個字,每字眼卻又蘊含著很多的哲學和道理的俗語。在農村流傳,給農民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農村年齡稍大些的老人,他們在日常生活跟人交流的時候,一言不合就開始飆農村俗語,讓眾人啞口無聲。也正是因為這股力量讓我們國家屹立在世界東方幾千年不倒。這些俗語裡面基本覆蓋了生活方方面面。比如下面2句不知道大家小時候,在老家有沒有聽老人家說過。
  • 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
    農村俗語:農村俗語「過了七月半、人如鐵羅漢」到底是啥意思?有啥道理?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而我們的先人,把自己一代又一代的經驗,通過用簡單易記的農村俗語的方式,在民間流傳,一直流傳到現在。
  • 俗語:「窮不信三世,富不交兩人」,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經常能夠聽到一些耳熟能詳的俗語,這些俗語言簡意賅,通俗易懂,雖然沒有詩句那麼優美動聽,但是俗有俗的好處,很容易讓老百姓接受和理解,這些俗語是千百年來老祖宗智慧的結晶,不知道大家聽過這樣一句俗語:「窮不信三世,富不交兩人」,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人常說「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有沒有道理?
    農村老人們都喜歡逗小孩子玩,小時候經常被村裡的老人們看手相,最常看的就是手裡的指紋,農村老話叫「鬥」或者「螺」,就是手指上一圈一圈的指紋。農村老人們最喜歡一邊幫小孩子們看指紋一邊念叨:「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每個人生來手上的紋路就千差萬別,因此指紋也都是不一樣的。現代偵查技術就是利用每個人獨有的指紋來鎖定偵查對象的,可見每個人手上的指紋都是不同的。
  • 農村老人常說「 男招窮,女招富」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常說「 男招窮,女招富」是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我們從小在農村生活,小時候的時候家裡都沒有通電。記得那個時候,沒有手機看,沒有電視看,每天白天都是和泥土做伴,天一黑的時候,家裡的大人就會喊著回家吃飯。吃完飯,洗完澡,早早的上床睡覺。
  • 農村俗話說「男怕耳輪向前,女怕鼻孔朝天」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他們邊看還會說出這句話「男怕耳輪向前,女怕鼻孔朝天」,長這麼個耳朵和鼻子,孩子以後多半會受苦和受罪,不容易享福。這就給孩子們造成了一種心理壓力,時常觀察自己的耳朵和鼻子,比如黑嫂小時候就經常看,生怕長成這樣,而且還會觀察別人。那麼,農村人說這個俗話究竟是個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
  • 農村有句俗話: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是什麼意思?
    農村有句俗話: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是什麼意思?小時候總會聽到村裡會算命的老人講「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五鬥六鬥開當鋪,七鬥八鬥去當官,九鬥十鬥享清福」,就這樣村裡的大小孩子都去數自己手上鬥的數量,去大概判斷自己將來能做什麼。
  • 農村老人:「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開當鋪」,到底是啥意思?
    農村老人:「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開當鋪」,到底是啥意思?我是農民出身,家鄉的變化使我感到中國的城市化在飛速發展。以我村為例,二十歲左右無論是不上學的還是畢業生都心急火燎的往城市奔,不上學的男的學技工,美發,廚師,女的學美容,美發等等。畢業生在全國各大城市裡漂流著工作上。還有一些什麼也不學的在城市裡找別的門路。當然這些都不是壞事,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嘛。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說的內容是:農村老人:「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開當鋪」,到底是啥意思?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開當鋪』,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民除了日常種地,還喜歡養一些家禽牲畜,以前家家都養豬,好餵又能賣錢,還不要求什麼精湛的飼養技術,年末就是一大筆銀子,以前農村工小偷多,農民家裡經常被賊光顧,養條狗就可以看家護院,而且狗通人性,深的農民喜愛,以前種地糧食多,老鼠也多,貓用來抓老鼠,且貓可愛,因此老一輩農民總結一句俗語『豬來窮,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過去家家戶戶都養得有豬,還有毛、狗之類的寵物。農民養豬的目的一般就是為了賣錢,另外就是自給自足。但是,就是這些與老百姓朝夕相處的小動物,老祖宗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總結出了許多通俗易懂又富有內涵的俗語,其中,就有這麼一句農村俗語老話:「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啥意思?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動物上門有啥說法
    在以前的農村,家裡都是有個大院子,而且好多人家都是沒有門的,所以好多的動物都會跑到自己家裡來,但並是不是什麼動物都是可以來的。在農村人眼裡,有些動物可以來,但有些動物來是很忌諱的,以前講經常聽到老人說「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動物上門還有啥說法嗎?所謂「豬來窮」,字面的意思就是豬進到自己家裡,就會變得貧窮。
  • 古人說:「窮時莫信三事,富時不交兩人」啥意思?道盡人生大智慧
    古人說:「窮時莫信三事,富時不交兩人」啥意思?道盡人生大智慧在我國有很多的民間俗語流傳下來的,雖然這些俗語有些十分的粗鄙,但是講述的道理卻是非常的簡單。這些話不一定是真理,但都是人們長年累月在眾多經歷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很有借鑑意義。
  • 「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農村這些講究你知道多少?有道理嗎
    那麼我們就會奇怪,為啥會有這種規矩?這句話是怎麼來的?有沒有道理呢?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一、這句話怎麼來的很多人看到俗話,會本能以為這些話都是從很遠的古代傳下來的,都傳了一兩千年了。其實這是錯誤的,我們現在看到的大多數農村俗話,來源都並不太早。
  • 農村俗語「友不交三,婚不結三,錢不借三」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生活是讓人留戀的,它沒有城市的繁華和喧囂,也沒有深山荒無人煙的空鏡,它更多的是一種愜意,悠然,自在。說到對農村的記憶,每個人心中都能描繪出一幅如詩如畫的風景,是的,農村的田園生活是所有人的最好記憶。
  • 農村老人常說「窮不交三友,難不求三人」,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們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很多老一輩傳下來的俗語,尤其是在我國農村地區,有很多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話。雖然聽起來十分的簡單,但是只要認真琢磨,就會發現其中隱含著很多十分珍貴的道理。小的時候小編在農村生活,經常會聽到農村老人,給我講很多有趣的農村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