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起珠江,深圳從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鋒,到城市智能化精細化管理的引領者,又一次走在前列。
近年來,華為助力深圳打造基於5G、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的城市數位化底座,提高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
助力城市精細化管理,讓深圳更聰明
以數字經濟為抓手,華為依託5G、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打造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助力深圳構築公共服務領先、人民安居樂業、產業發展爭優的城市環境,推進深圳「雙區驅動」。
深圳市政府管理服務指揮中心是一個能看、能用、能思考、能聯動的智慧城市運行和指揮中樞,匯聚各類信息系統和數據,打通42個業務系統、100多類數據、28萬多路監控視頻,並形成市—區—街道三級聯動的指揮體系。這是華為和深圳市政府共同建設的。通過這個指揮中心,既可以宏觀掌握城市運行全局,又可以實時關注城市在經濟、生態、交通、公共安全、城市治理等方面的具體事件。通過相關信息的「一圖全面呈現」「一網運行聯動」,深圳實現用數據驅動城市管理服務精細化、科學化、智能化。
在交通方面,華為與深圳交警部門聯合創新共建「鵬城交通智能體」,以視頻雲、大數據、人工智慧、5G為技術核心,建立了一個統一、開放、智能的交通管控系統,全面提升交通智慧化、精準化管控水平。目前,雙方正在探索將「5G AI」技術應用於「深圳交警鐵騎2.0」,打造全國首支5G「鐵騎」車隊,「鐵騎」將在行駛中自動識別沿途車輛,並將高清視頻通過5G網絡實時上傳雲端,實現移動卡口、移動查緝、移動視頻等「雲—邊—端」一體化精準管控新勤務。
目前,深圳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和聯合國人居署共同完成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8—2019——全球產業鏈:塑造群網化城市星球》中排名位居中國第一,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北京國脈互聯信息顧問有限公司、清華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聯合發布的《第九屆(2019)中國智慧城市發展水平評估報告》中位居中國第一。
打造城市生命體,讓深圳更智慧
城市的基礎設施數位化升級,以及各產業的數位化轉型,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性工程。2017年,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了《智慧城市技術參考模型》,提出了智慧城市總體架構,涵蓋「感、傳、知、用」等要素,恰如人體「眼、腦、手、脈」功能,只有城市全要素融匯打通,才能確保順暢運行。
參照這個模型,華為在深圳智慧城市建設中創造性地採用「1 1 N X」架構,即1個城市新基建 1個城市新大腦 N個垂直行業應用 X個簡約智能場景。「城市新基建」包括物聯網、機器視覺、5G、數據通信、光纖通信、鯤鵬雲底座、數字平臺、大數據平臺、物聯網平臺、區塊鏈平臺、人工智慧平臺等內容,是城市智能進化的「眼睛和經脈」;「城市新大腦」是城市智能運營中心(IOC),基於城市全場景數據,實現城市態勢感知、運行監測、融合指揮、決策分析等功能;「N」是垂直業務領域各種智慧應用,「X」是新智能跨領域應用,包括縱向到底的基層治理/綜合網格/智慧社區、橫向到邊的大安全/產業園區等,「N」和「X」就像城市的「手腳」,驅動城市自我調節、協調運行、奮力前進。
積極推廣智慧城市建設成功經驗,助力數字中國建設
華為聯合生態合作夥伴為全球40多個國家、200多個城市提供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在國內,華為既有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蘇州等城市的全面建設經驗,也有在湖南益陽、安徽黃山、江西鷹潭、甘肅敦煌、山西靈石、河北靈壽等中西部城市的實踐。
在江蘇蘇州,「智水蘇州」項目運用視頻AI識別技術,對河道垃圾排汙等場景自動抓拍,實現「無人化」監管;在湖南益陽,華為打造「華為雲 AI 物聯網」平臺,讓益陽81個鄉鎮、1391個村莊的20萬農民受益;在甘肅蘭州,華為通過沃土數字平臺賦能蘭州新區,建成了西北目前最大的大數據產業園,使網絡資源集約化程度提升了8倍。
智慧城市建設需要扎紮實實投入資源,久久為功。華為具有覆蓋全國各省、市、區、縣的服務團隊,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諮詢、規劃、建設、優化、運維、運營全生命周期服務,助力數字中國建設。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深圳「數字之城」用創新實踐助推數字中國偉大徵程。
新時代,新機遇,華為願做智慧城市的沃土,讓新基建、數位化紅利惠澤每一寸土地,讓每一座城市更聰明更智慧。
數據來源:華為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22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