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老人近黃昏,但新老人是啥樣?他們也是不負韶華

2021-01-10 老小樂

2019年12月31日19點,國家主席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網際網路,發表二〇二〇年新年賀詞。

在賀詞的最後段落,有一句:讓我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共同迎接2020年的到來。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這句話正好是新時代新老人他們表現出來的一種狀態,我們今天就來說說他們吧!

一: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意思是:要抓緊時間,無論朝夕早晚,不辜負這美好的時光、美好的年華!

二、這句話從哪裡來?

「只爭朝夕」這個詞,來自於毛澤東的一首詞:《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而不負韶華,是一個成語。

《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其中有兩句: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

意思是:一萬年時間太長,我們也不要只是貪圖以後還有機會。而是應該活在當下,爭取當下的朝朝夕夕,在當下的每天裡奮發圖強!

2020年來到,賀詞中湧動著一種精神激蕩人心——

讓我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共同迎接2020年的到來。

中華文明5000年長河,多有曲折卻東流不改,浩浩蕩蕩奔湧向前。

賀詞中反映的就是這不同凡響的中國力量!

五:新時代的老人,他們也是不負韶華!

到了新時代,身邊出現一群新老人。新老人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樂於積極參與到退休後的社會活動中來!

所謂的「新老人」,就是能夠積極、主動地融入社會發展潮流,跟上時代發展節奏的老人。

他們基本具備以下特徵:

1:追求身體健康!他們雖然不乏伴有常見慢性病,比如高血壓,高血糖,或者動脈硬化等常見老年病。但是他們卻能很好的注意保持合理用藥和堅持用藥,在謹遵醫囑的同時,能夠保持一定的運動或養生習慣。

2:追求生活變化!不喜歡一塵不變的每天柴米油鹽,每天蝸居家中。喜歡能夠有變化的生活。這個變化不一定要整天遊山玩水,就算宅在家中,也為自己的生活找一點樂子和情趣。比如養花種草或者學習花藝,或者學習書畫在家舞文弄墨等等。

3:追求社交擴展:他們雖然已經有了很多老同學老朋友,但是還在社區中的不同圈子去結交新的志同道合興趣相投的新朋友。比如跳廣場舞,比如走模特步,比如去參加公益活動等等。

六:新老人們,您的生命也是韶華時代!

這些新老人其實就是我們看到的一種現象,他們在這個退休後的年齡裡,活出了不一樣的精彩。

因為在他們眼裡,生命不只是以長度來計算的,不只是計算還有多少年就成為暮年!

因為生命還可以用寬度來計算!他們的生活正在擴展寬度。

在長度已經有限的未來,他們只爭朝夕,可以憑藉擴展生命的寬度,活得更瀟灑和精彩!

新老人,他們的生命也可以說是韶華時代!

所以,新老人正在以不負韶華的姿態迎接新時代的到來!

新時代裡的新老人們,你們夢中一切的好,將在「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中實現!

您的家人是新老人麼?您是一位新老人麼?歡迎談談您的看法!

我們是老小樂,助老人跟上科學新時代!祝您身體健康!

相關焦點

  • 益言益行|不負韶華,勇做新時代的追夢人!
    不負韶華,勇做新時代的追夢人!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廣播電視公益廣告作品《我們都是追夢人》中,一群群苦練本領、增長才幹、追逐夢想的青年人,讓我們看到了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 畢業季中常說的不負「韶華」出自哪裡?
    韶華,意思是指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美好的年華(多指女子),在古代和近代多首詩詞等作品中都曾出現。其中北宋詞人秦觀在《江城子》中的「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感嘆了美好的青春不為少年時停留,離別的苦恨,什麼時候才能停止?
  • 農村老人說『年豬三不殺,年貨三需辦』,啥意思?有啥講究?
    如今距離春節不足二個月,外出打工的農民也都開始返鄉了,這些年大家相隔萬水千山,都有說不完的心裡話,嘮不完的故鄉情,當然也是農民購置年貨的繁忙時間,大家上街購買吃的、喝的、用的、玩的,一年忙到頭,也該歇歇養養身子了,以前在農村,農民還要殺豬過年,更顯的年味濃厚,農村老人還說過年有『年豬『三不殺』
  • 農村老人為何常說「親不過五服」?「五服」到底是啥意思?
    農村老人為何常說「親不過五服」?「五服」到底是啥意思?在我們的農村老家,我們總會在一些農村的老人的口中聽說過一個詞,叫做五服。並且他們常說,親不過五服。那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五服到底是啥意思。五服其實是個非常悠久的詞彙,它在很早之前就已經產生了。
  • 朱春華:不負韶華 追逐夢想
    朱春華說她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譚芳芳正在讀高三、二女兒譚可欣正讀初二,她的「小夢想」就是大女兒明年能考上一所好點的大學、二女兒成績更好,希望將來能上個一類或名牌。目前,全村現有在校小學生50多人、中學生30多人、高中生20多人,她的「 大夢想」就是希望所有學生都能學業有成、成長成才。二是住房夢。
  • 願你笑靨如花,不負韶華
    願你笑靨如花、不負韶華。生活很美,但又喜憂參半,不管發生什麼,都不要放棄,堅定信念,堅持到底。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風景。願流年不負,時光不悔,歲月可期。願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哪怕生命總以刻薄荒蕪。心懷感激,堅定不移!笑靨如花,不負韶華!櫛風沐雨,砥礪前行!流年不負,歲月可期!
  • 調查顯示「黃昏戀」最重八字 超三成老人仍對性渴望
    本周日,是傳統的重陽佳節,同時也是我國的老年節。除了身體健康和生活保障,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如今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和重視。近日,一項針對6萬餘名「黃昏戀」人群的調查報告顯示,老年人在尋找另一半時最重視對方的生辰八字和生肖屬相;而超過三成以上的受訪者坦言,對性的渴望是促使其尋找「黃昏戀」的主因。
  • 老人言:「家有三樣,不富也旺」,你家符合幾個?
    俗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聽了老人言,有福又有錢」,其實一些俗語和老話對我們是很有幫助的,俗語是祖祖輩輩口口相傳保留下來的智慧。有很多人生道理都是要經歷之後才能明白,但是老祖宗就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和智慧都變成俗語,多聽一聽這些俗語會讓我們少走許多彎路。
  • 「未來可期,不負韶華」 是什麼意思?
    「未來可期,不負韶華」 是什麼意思?戀愛婚姻家庭經營需要把握三個階段:過去現在未來戴浩然 2020年12月11日所謂韶華,是指美好的春光年華,就是荷爾蒙比較旺盛,能折騰的好年代。未來可期,不負韶華,是一種積極的人生觀、婚戀觀,一般也就多見於30歲以下的女人.為什麼是30歲為界限?因為女人三十豆腐渣這個俗話深入人心。過了30,就算覺得未來可期,也不好意思說韶華了。在我的戀愛婚姻家庭字典裡,未來可期的年限是這樣設定的:女人,60歲還可以很優雅滋潤;男人,經常鍛鍊的可以折騰到八十歲。這個是有醫學依據的,老外就是這樣的。
  • 老人說「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啥意思,橫財指的是什麼?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老人說「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啥意思,橫財指的是什麼?我們有很多人從小都是在農村長大的,只要在農村長大,我們都會有相同一些的經歷。在農村,當大家不忙的時候,大夥都喜歡聚在一起閒聊,有時候還會聚在一起喝點小酒。特別是在外地打工的人們,三七兩頭的就會聚在一起,聊聊家鄉的一些趣事。
  • 10年了,那位不顧親朋反對生下雙胞胎女兒的60歲老人,如今啥樣?
    導語:10年了,那位不顧親朋反對生下雙胞胎女兒的60歲老人,如今啥樣?都說這個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的,無論在你貧窮還是富貴,家人永遠都是跟你最親近的人。他們會陪伴在你的身邊,經歷不少事情。看著每天都以淚洗面的盛海琳,她的丈夫也不知道應該才樣讓妻子內心好受一些,自己也是非常難過。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以後,盛海琳對丈夫提出了想要做試管嬰兒的想法。他們找了不少的醫院,但由於盛海琳的年紀過大,沒有醫院願意承擔這個風險。但是,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還是有一家醫院為他們夫妻二人感動了,經過多種評估願意為她做試管嬰兒。
  • 致青春:我將無我,不負韶華!
    (新華時評)致青春:我將無我,不負韶華!  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 題:致青春:我將無我,不負韶華!  新華社記者蕭海川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100年間,鬥轉星移,滄海桑田,但五四精神始終璀璨、依舊青春。
  • 農村老人常說一句俗語:救急不救窮,笑貧不笑娼,這是啥意思?
    農村老人常說一句俗語:救急不救窮,笑貧不笑娼,這是啥意思?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俗語?俗語一般在群眾口語中流傳,講得多的,並且流通範圍比較廣,而且語句含義受到大家認同的,那麼就有可能成為俗語。也就是說,從實際生活中生產的,簡練但富有深刻意義的語句,那麼便是俗語。
  • 農村老人說2021年是寡婦年,不適合結婚,啥是寡婦年?
    如今距離春節也就一個多月了,農村開始熱鬧起來,遠離家鄉的農民也開始返鄉,由於大家平時四海為家,難得春節人齊,村裡的小年輕趁著春節開始談婚論嫁,熱心的農村老人逢人就說,2021年是寡婦年,不適合結婚,趁年底抓緊結婚,啥是寡婦年,難不成明年結婚以後是寡婦?
  • 不負韶華不負牛
    2007年牛市時,股民圈有一首歌叫《打死也不賣》,很火,大抵上反映的就是這種情緒。 我們再來看看上證指數的全景圖。 很多朋友會說,小散,你不是說不要去預測行情嗎?是的。我說的不預測是指,不把自己的操作建立在預測的基礎上。比如說,你看到今天我這篇文章,就感覺熱血沸騰,滿倉殺入。這是錯誤的做法。那么正確的是什麼呢?是堅定的執行自己的策略。同時十分明白自己的策略在牛市來臨時能讓自己的收益對得起牛市。 青春易逝,時間如梭。
  • 俗語:男招窮,女招富,啥意思?老人為啥這麼說
    文/無名俗語:男招窮,女招富,啥意思?老人為啥這麼說俗話說「不吃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們的長輩,經過了生活的風吹雨打,他們歷經磨難過上了現在的好日子。並且隨著他們對生活的理解,也給後輩們留下了很多的生活經驗。
  • 不負韶華,在奮進中追思先烈
    行孝盡哀,祭之以禮,清明時節最讓人思念祖先,思念故去的親人,正基於此,「清明祭掃各紛然」表達著我們的心緒,「路上行人慾斷魂」寄寓著我們的哀思,「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則詮釋著我們的情懷。《朱子家訓》云:「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千言萬語,萬千心情,在充滿儀式感的程序中我們虔誠地祭祀先人。  清明,也是緬懷先烈的日子。
  • 俗語說「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此話到底是啥意思?
    現如今已經進入暑氣逼人的夏季,而在許多農村當中,吃完飯後的晚上左鄰右舍的三五個老人就會聚在一起閒談乘涼,聊了聊近況,閒聊著一些瑣事,在農村當中這種閒談就是打發時間,而老人們往往在討論當中,無一例外就會有著一些俗語,這些俗語雖然並不好聽但也是老一輩人傳承下來的總結和道理,而今天我們也要說一個農村俗語
  • 農村老人常說:人生三頓飯,自己只能吃一頓,啥意思呢?
    導讀:農村老人常說:人生三頓飯,自己只能吃一頓,啥意思呢?在農村生活,從來不缺少老話俗語,有的老話猛一聽起來,感覺是雲山霧罩似得不知所云,但到達一定的年齡之後,才知曉其中的滋味,其中農村老人就愛開玩笑的說:人到五十,才明白一輩子其實也就是三頓飯,而且這三頓飯自己還只能吃到一頓,其他的兩頓自己是吃不到的。這裡說的三頓飯,在筆者這裡的農村稱之為三鍋菜。
  • 2021隻爭朝夕,不負韶華。把握當下,才能笑對年華
    文字:朱舸 攝影:邵妍 編輯:朱舸 審核:劉海蓓2021 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 復旦實驗中學第19周升旗儀式 每一次辭舊迎新,都有太多的不舍和感慨;每一輪揚帆起航,都充滿無限的豪情和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