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為,黑瓦白牆的江南,一切都是柔美的模樣。吳儂軟語依然在耳畔低述,不知不覺,眼前的景象卻換了另一般模樣。諸葛孔明,那才冠群雄,智絕八方的蜀國軍師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地方就把諸葛家族的智慧體現得淋漓盡致,那就是八卦村。
諸葛八卦村,已經完全超出了我對江南的想像。沒有溫柔旖旎的小橋人家,沒有一葉扁舟毫無目的地飄蕩。這裡是一處智慧的凝結,守住了一份千年的秘密,不願輕易向人傾吐,只等你來慢慢發掘。
每一座城都有一段故事,仿佛一架老去的留聲機,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有幸聽得到它在低吟淺唱中娓娓道來,無須端起相機,就能將一幅幅水墨畫卷在記憶中定格。 這裡可以帶你穿越回千年之前,身處狹窄的巷弄口,仿佛從巷弄的深處,一位身著羅衣的江南女子正徐徐走來,你聽不到她身上的環佩叮咚,因為這裡的一切,都呈現出一派素雅的模樣。
人們一味追尋江南的繁華,卻忘記了在紅塵俗世中,還有如此靜謐的一處所在。這裡的人們,仿佛生來就是為了避世而居,喧鬧的江南,沒有讓這裡沾染上一絲斑斕的雜色,一片黑與白,用最簡單的色調,向世人講述著陰陽協調的美學。 如果沒有水,則不能稱之為江南。
然而小村中的水,被古人刻意塑造出了奇特的形狀。整個小村的地形,仿佛一口鍋底,從四面向中心,形成了完美的弧度,四方來水,在「鍋底」匯聚,便形成了一口池塘。雖不是活水,卻常年不絕。 鍾池是小村的核心,半邊為水,半邊為陸,宛如八卦中的太極,一陰一陽,萬物生長。
只有在小村中居住的人,才能泰然自若地任意行走。從古到今,外人無法輕易進入,裡面的人卻可以自由走出。這裡的居民很容易就可以找到通往村外的路,這是祖先在他們血液中埋下的根基,他們為這裡而生,卻不會被這裡所困。 按照八卦陣排列的建築,仿佛在延續著一代智者未完成的夢。
村中的居民大多複姓諸葛,每個人都為自己是諸葛亮的後裔而感到深深地驕傲。 元代中期,諸葛亮的第二十七世孫諸葛大獅,發現了這裡的獨特地形。這裡原本是一戶王姓人家的領地,諸葛大獅不惜重金從王姓人家手中購得,再以先祖諸葛亮的九宮八卦陣為布局,營造出這樣一處村落。之後舉家從蘭溪搬到村中居住。
從蜀地到江南,相隔千裡,卻無法阻擋一個姓氏的興盛。諸葛大獅這一脈的諸葛族人,秉承著諸葛亮「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教導,精心經營中醫藥業,只造良藥,醫病救人,既可積累財富,又能造福一方。
徜徉在古色古香的建築群落之中,絲毫看不出千年風霜在這裡留下一絲滄桑的痕跡。大多數民居的白粉牆上,有著蘇式青灰磨磚的雕花門樓,似乎只有家家戶戶的披簷木門,才配得上如此古樸的景致。
只有那些身著現代服飾的居民,才能將我一下子從幻想拉回現實。他們的臉上大多洋溢著淳樸的微笑,這座為了抵禦外敵而修建的小村,也向世人敞開了熱情的懷抱。 古老的民居在曲折的巷弄間星羅棋布,一間敞開的院落內,一位白髮老者在院中的書案上揮毫潑墨,引得我不由得停下腳步,駐足觀望。
我甚至不敢按下相機的快門,擔心哪怕一點點的聲響,都會打擾了老者的雅興。也許是看出了我的痴迷,老者示意我進來參觀。原來傳說的小村居民熱情好客確實不虛,我如同受寵若驚一般,趕忙抬步走進了那扇被鐵皮包裹著的木門。
院中的雅致讓我為之嘖嘖驚嘆,花園、假山、曲徑迴廊,映襯著老者親手種下的紅花綠草,這哪裡是一戶鄉村人家,分明是《紅樓夢》中才會出現的場景與韻味。 中國人的遺憾,總是在於親手毀掉了一處處祖先留下來的古蹟,只有在這裡,才能親手觸摸到一座座百年之前就已經存在的宅院。
老者的神色中帶著驕傲,他告訴我,他的家正是一座百年老宅,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財富。沒有人去考慮它可以換來多少金錢,只有住在這裡,才有家的味道。 我虛心地俯向案邊,赫然發現,老者蒼勁的書法,正在撰寫諸葛亮的「誡子書」。原來,諸葛族人從未忘記祖先的訓導,一字一句早已透過紙張,鐫刻在心底。
站在院落中望向院外,無一例外地只能看到黑瓦白牆。這是村中居民獨一無二的生活方式,狹窄的巷弄中,沒有任何兩戶人家的大門是相對而開。這裡的居民將這種居住方式稱作「門不當,戶不對」,這是諸葛後裔的大智慧,用最簡單的方式,避免了鄰裡之間相對而居的紛擾。
這裡慢節奏的生活,讓每個居住在這裡的人,都是那麼容易滿足。 似乎肩上的背包,都因為一段段往事的填充,而變得無比充實。老者繼續指點,來到小村,一定要到大公堂去看一看,那裡祭祀著他們的祖先諸葛亮,也是江南地區唯一僅存的諸葛亮紀念堂。
如果不是老者的指點,我險些錯過如此重要的一個去處。只怪自己在錯綜複雜的巷弄中迷失了來路,還是老者滿面笑意地帶領我穿過曲廊,才終於豁然開朗,回到原點。
諸葛亮的一段段經典佳話,就繪製在大公堂內的牆壁上,他羽扇綸巾的儒雅模樣,已經在腦海中演繹了千萬遍,如今見到他的畫像,更加覺得他就栩栩如生地活在人們的記憶中,從未遠離這個世界。
走出大公堂,行走在小村的古商業街,那是村中通往外界的一條通道。百年之前,紹興人在此經營當鋪、義烏人在此製作糖果糕點、東陽人在此打鐵補鍋、諸葛後裔在此販賣中藥……閉上眼睛仔細體會,耳畔仿佛依稀傳來鐵錘捶打在金屬上的叮噹聲,燒紅的鐵塊在冰水中,伴隨著「刺啦」一聲瞬間凝固,如同江南小調一般的叫賣聲絡繹不絕,鼻尖湧來陣陣中藥的香氣……
木樁、木樑、木地板、木門,最古老的結構卻修建出最穩固的建築,兩三進的大院落中,隱藏著一個個古老的作坊。 古董店與字畫店還保留著當初的模樣,蘇州刺繡、龍泉寶劍、永康錫器,讓居住在這裡的人為之自豪稱道。 沒有現代元素的汙染,整座小村就如同隱於世間的隱者,兀自清靜與鮮活。
簡樸的小村,似乎在笑看人間的輝煌。
大千世界,有多少人在繁華過後,才能如夢初醒,意識到一絲清靜帶來的無盡釋然。諸葛一脈遠離塵囂,將智慧融入建築,保護著這一方樂土。現在我們去體會一下這八卦村的玄妙也是極好的。